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替牙期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扩弓治疗改良设计的有限元分析
1
作者 吕秦毅 高子琦 +2 位作者 冯青辰 梅宏翔 李娟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35-943,共9页
目的·借助有限元分析揭示无托槽隐形矫治器用于替牙期扩弓治疗时单颗牙位移方向、效率及力学荷载,并针对扩弓效率不足以及后牙颊倾等问题,设计扩弓过矫治和转矩补偿体系。方法·纳入替牙期志愿者1名,构建其颅上颌复合体三维模... 目的·借助有限元分析揭示无托槽隐形矫治器用于替牙期扩弓治疗时单颗牙位移方向、效率及力学荷载,并针对扩弓效率不足以及后牙颊倾等问题,设计扩弓过矫治和转矩补偿体系。方法·纳入替牙期志愿者1名,构建其颅上颌复合体三维模型以及隐形矫治体系,模拟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对上颌乳尖牙到第一恒磨牙施加颊向位移(工况1~4:分别为0.200、0.275、0.300、0.325 mm),同时施加颊向位移和根颊向转矩(工况1:颊向位移载荷0.200 mm,根颊向转矩0°;工况5:颊向位移载荷0.275 mm,根颊向转矩1.0°;工况6:颊向位移载荷0.300 mm,根颊向转矩1.3°;工况7:颊向位移载荷0.325 mm,根颊向转矩1.8°)。通过有限元分析,计算牙齿位移以及牙周膜的等效应力分布。结果·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扩弓治疗在替牙期主要表现为牙齿颊倾的牙性扩弓效应,且不同牙位的扩弓效率不同。在设定每侧0.200 mm的扩弓量时,上颌第一恒磨牙扩弓效率为51.86%,上颌第二乳磨牙为68.76%,上颌第一乳磨为73.48%,上颌乳尖牙为84.17%。通过设计扩弓过矫治(0.275、0.300、0.325 mm),能够有效提高扩弓效果。当扩弓过矫治量达到150%(0.300 mm)时,上颌第一恒磨牙、第二乳磨牙、第一乳磨牙和乳尖牙处扩弓效率分别提升为75.16%、99.96%、107.35%和122.37%;上颌第二乳磨牙、第一乳磨牙、乳尖牙处扩弓效率均接近100.00%。过矫治设计会加剧扩弓的牙性效应,使牙齿颊侧倾斜移动趋势加大,导致牙齿颊倾、腭尖下垂,上颌第一恒磨牙、第二乳磨牙、第一乳磨牙、乳尖牙的冠根位移差在扩弓过矫治量达到150%时,分别为-0.109、-0.134、-0.132、-0.298 mm。对不同牙位施加对应转矩补偿,可以对抗后牙颊倾。在扩弓过矫治量达到150%(0.300 mm)时,添加1.3°根颊向转矩,各牙位扩弓效率分别为56.15%、73.88%、79.49%、87.80%,而冠根位移差减小至-0.081、-0.097、-0.095、-0.208 mm。结论·无托槽隐形矫治器用于替牙期扩弓治疗时,存在后牙颊倾的不良反应,并且在不同牙位的扩弓效率不同。应根据不同牙位,分别设计不同的矫治策略。过矫治可以提高扩弓效率,但是需要配合根颊向转矩,从而实现牙齿整体颊侧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弓治疗 口腔正畸 替牙期 正畸矫治器 可摘式 透明矫治器 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快速与慢性扩弓治疗青少年牙弓狭窄的效果及对骨性变化的影响
2
作者 张利华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3年第7期65-68,共4页
探讨快速与慢性扩弓治疗青少年牙弓狭窄的效果及对骨性变化的影响。方法 研究对象84例为2021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经我院确诊为牙弓狭窄的青少年患者,以电脑随机法分为两组各42例,分别予以快速扩弓治疗及慢速扩弓治疗,并对比治疗效果。... 探讨快速与慢性扩弓治疗青少年牙弓狭窄的效果及对骨性变化的影响。方法 研究对象84例为2021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经我院确诊为牙弓狭窄的青少年患者,以电脑随机法分为两组各42例,分别予以快速扩弓治疗及慢速扩弓治疗,并对比治疗效果。结果 快速括弓组腭中缝打开量P6(36.72±2.34L)、P5(34.84±3.25L)、P4(32.13±2.97L)、P3(29.34±2.79L)、P1(23.48±3.08L)均高于慢速括弓组(29.30±2.37L、29.43±3.01L、28.38±2.71L、27.21±2.68L、20.95±2.19L),对比P均<0.05。基骨弓宽度增加量A31-A30(31.34±3.79L)、A41-A40(28.74±3.69L)、A51-A50(26.21±3.07L)、A61-A60(25.84±2.77L)均高于慢速括弓组(26.71±3.68L、24.12±2.27L、23.32±3.34L、22.38±2.51L),对比P均<0.05。上颌骨宽度增加量快速括弓组M31-M30(M31-M30L)高于慢速括弓组(23.62±3.44L),对比P均<0.05。快速括弓组扩弓治疗总用时(21.53±1.70d)短于慢速括弓组治疗总用时(84.06±2.87d),对比P均<0.05。结论 快速与慢性扩弓治疗青少年牙弓狭窄均有一定效果,但就骨性扩展度及治疗用时而言快速扩弓治疗更具优势,值得被进一步运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扩弓治疗 慢性扩弓治疗 青少年 狭窄
下载PDF
上颌扩弓治疗应用于早期功能性下颌偏斜患者临床治疗中的效果分析
3
作者 邹茵 《中国医疗美容》 2015年第5期38-40,共3页
目的:对早期功能性下颌偏斜患者应用上颌扩弓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从我院口腔科于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功能性下颌偏斜早期患者中随机抽取58例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接受上颌扩弓治疗,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头影测量数据。... 目的:对早期功能性下颌偏斜患者应用上颌扩弓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从我院口腔科于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功能性下颌偏斜早期患者中随机抽取58例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接受上颌扩弓治疗,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头影测量数据。结果和治疗前比较,患者的Cs-ANS、Go-ANS的距离差和Cs-Me、Go-Me的长度差显著缩小,有意义(P<0.05),外观恢复理想。结论采用上颌扩弓治疗对早期功能性下颌偏斜患者进行矫正可以取得显著效果,促进患者的外观恢复,是治疗该症的理想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扩弓治疗 早期功能性下颌偏斜 临床效果
下载PDF
骨皮质切开术上颌快速扩弓辅助治疗成人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的效果
4
作者 杨亚普 张虹丽 王琦 《中国医疗美容》 2023年第9期54-57,共4页
目的探讨骨皮质切开术上颌快速扩弓辅助治疗成人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8月-2022年8月本院收治的成人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92例,随机将患者分为常规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6例。常规组患者采用正颌手术治疗,治... 目的探讨骨皮质切开术上颌快速扩弓辅助治疗成人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8月-2022年8月本院收治的成人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92例,随机将患者分为常规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6例。常规组患者采用正颌手术治疗,治疗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采用骨皮质切开术上颌快速扩弓辅助治疗。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牙排齐时间、牙间隙关闭时间,在治疗前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牙周临床指标[菌斑指数(PLI)、出血指数(BI)、角化龈宽度(WKG)],上中切牙根尖至冠状面的距离(U1I-CP)、鼻小柱顶端一鼻底与鼻底一上唇红唇之间的交角(NLA)、唇上点与冠状面之间的垂直距离(Ls-CP),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牙排齐时间、牙间隙关闭时间均短于常规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个月两组患者PLI、BI指数均降低,WKG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个月,治疗组患者PLI、BI指数低于常规组,WKG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个月两组患者U1I-CP、NLA、Ls-CP均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个月,治疗组患者U1I-CP、NLA、Ls-CP均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常规组患者出现1例咀嚼困难,治疗组患者未出现不良反应,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骨皮质切开术上颌快速扩弓辅助治疗成人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能够加速牙移动,减少患者术后牙周菌斑和牙周出血,促进患牙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皮质切开术上颌快速辅助治疗 正颌手术 成人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
下载PDF
CBCT观察快慢速扩弓牙齿移动方式的异同 被引量:1
5
作者 刘俊玲 李洪发 闫卉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902-904,共3页
目的:比较生长发育高峰期牙弓狭窄者快慢速扩弓治疗后牙齿的移动方式。方法:选取处于生长发育高峰期牙弓狭窄者40例,随机分为2组,应用CBCT成像技术对扩弓前后进行扫描并三维重建,测量牙齿及腭中缝的变化并做统计分析。结果:快速扩弓组... 目的:比较生长发育高峰期牙弓狭窄者快慢速扩弓治疗后牙齿的移动方式。方法:选取处于生长发育高峰期牙弓狭窄者40例,随机分为2组,应用CBCT成像技术对扩弓前后进行扫描并三维重建,测量牙齿及腭中缝的变化并做统计分析。结果:快速扩弓组牙冠间距离较慢速扩弓组增加小,牙根间距离增加大,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上颌扩弓治疗牙齿发生整体移动和倾斜移动,快速扩弓组中牙齿整体移动大于慢速扩弓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弓治疗 牙齿移动 骨牙比例 CBCT
下载PDF
唇肌对模拟扩张牙弓的适应性
6
作者 张晓芸 《中华口腔正畸学杂志》 1997年第1期45-45,共1页
关键词 唇肌 扩弓治疗 适应性变化 张力 压力传感器 拥挤复发 研究方法 统计学意义 受试者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