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椎基底动脉迂曲扩张症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病情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24
1
作者 张振芳 司秋霞 +2 位作者 郑建彪 赵娜 黄静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9-40,共2页
目的观察椎基底动脉迂曲扩张症(VBD)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PCIV)患者病情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78例PCIV患者,根据颅脑MRI、MRA检查结果分为VBD组和非VBD组各39例,使用经颅多普勒超声观察两组椎基底动脉血流情况,采用眩晕评估评分量表(DA... 目的观察椎基底动脉迂曲扩张症(VBD)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PCIV)患者病情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78例PCIV患者,根据颅脑MRI、MRA检查结果分为VBD组和非VBD组各39例,使用经颅多普勒超声观察两组椎基底动脉血流情况,采用眩晕评估评分量表(DARS)和眩晕障碍调查表(DHI)评价眩晕程度。两组均采取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倍他司汀改善脑循环等经典治疗,随访1.5年观察两组阳性事件(眩晕反复发作或后循环脑梗死)发生情况。结果与非VBD组比较,VBD组平均血流速度、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降低,阻力指数增高,DARS和DHI评分显著升高(P均<0.05)。随访期间VBD组阳性事件发生率为46.15%,高于非VBD组的28.21%(P<0.05)。结论 PCIV合并VBD患者的基底动脉血流异常更明显,眩晕程度更严重,更容易反复发作眩晕或发生后循环脑梗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基底动脉迂曲扩张 后循环缺血性眩晕 椎基底动脉血流
下载PDF
椎基底动脉迂曲扩张症研究进展 被引量:7
2
作者 李敏 蔺洪翔 +2 位作者 武燕 乌仁图雅 张东威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744-749,共6页
通过回顾和归纳所有关于椎基底动脉迂曲扩张症的研究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分别从流行病学、发病机制、影像学诊断、临床表现及其治疗进展等方面对椎基底动脉迂曲扩张症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椎基底动脉迂曲扩张 椎动脉 基底动脉 缺血性卒中 血管造影 颅内血管延长扩张 血管内治疗
下载PDF
椎基底动脉迂曲扩张症的临床及影像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4
3
作者 刘晋 黄鹏 刘斌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9年第2期317-319,共3页
椎基底动脉迂曲扩张症(vertebrobasilar dolichoectasia, VBD)是一种以椎基底动脉迂曲、扩张为特点的少见血管变异性疾病。目前,关于VBD的研究资料非常有限。为此,笔者系统地回顾VBD流行病学、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分型、影像学... 椎基底动脉迂曲扩张症(vertebrobasilar dolichoectasia, VBD)是一种以椎基底动脉迂曲、扩张为特点的少见血管变异性疾病。目前,关于VBD的研究资料非常有限。为此,笔者系统地回顾VBD流行病学、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分型、影像学诊断及展望,为临床医生提供更早的诊断依据,从而提高该病的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基底动脉迂曲扩张 后循环缺血 影像学诊断
下载PDF
常规MRI联合MRA对椎基底动脉迂曲扩张症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4
作者 龙光宇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4年第2期176-178,共3页
目的探讨椎基底动脉迂曲扩张症(VBD)的MRI、MRA表现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9例VBD的影像资料,分析MRA显示的异常血管形态及MRI显示的脑组织信号、颅神经走行改变,总结其临床特点和影像特征。结果19例患者MRA表现为椎基底... 目的探讨椎基底动脉迂曲扩张症(VBD)的MRI、MRA表现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9例VBD的影像资料,分析MRA显示的异常血管形态及MRI显示的脑组织信号、颅神经走行改变,总结其临床特点和影像特征。结果19例患者MRA表现为椎基底动脉迂曲、扩张,直径为5~20mm,长度约为31~35mm;其中10例向右侧偏曲,9例向左侧偏曲;5例并大脑后动脉狭窄;9例血管与颅神经关系密切,7例MRI平扫见后循环梗死灶。结论VBD的临床表现多样,常规MRI联合MRA可清楚显示血管解剖及其与后颅窝脑组织关系,有助于VBD的确诊及全面综合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椎基底动脉迂曲扩张
下载PDF
右无名动脉迂曲扩张的X线表现35例分析
5
作者 崔克信 李海荣 杨忠泽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02年第3期98-98,共1页
关键词 右无名动脉迂曲扩张 无名动脉 X线表现 病例分析
下载PDF
无名动脉扩张迂曲23例报告
6
作者 黄长琛 上官伦 李如苹 《医用放射技术杂志》 2004年第10期41-41,共1页
老年人动脉硬化引起右无名动脉扩张,在胸部平片中常见,但无名动脉扩张伴迂曲相对少见,平片常误诊为右上纵膈占位。从1999年到2003年5年间收集了23例,均作了CT检查,得以证实:
关键词 无名动脉 扩张迂曲 动脉硬化 胸部平片
原文传递
胆总管囊性扩张症(1型)-3D腹腔镜手术切除术
7
作者 宋京海 贺修文 李喆 《临床普外科电子杂志》 2024年第1期1-1,F0002,共2页
患者,女,38岁,主因“上腹胀10余年,加重1月入院”。患者10余年前出现上腹部饱胀,伴恶心、反酸、胃灼热等不适,近1个月加重,多进食油腻食物后明显,外院腹部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提示肝外胆管走行迂曲扩张成管型病变,... 患者,女,38岁,主因“上腹胀10余年,加重1月入院”。患者10余年前出现上腹部饱胀,伴恶心、反酸、胃灼热等不适,近1个月加重,多进食油腻食物后明显,外院腹部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提示肝外胆管走行迂曲扩张成管型病变,胆总管囊肿可能。既往史无特殊。入院查体:巩膜轻度黄染,余未见明显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巩膜轻度黄染 胆总管囊肿 计算机断层扫描 肝外胆管 胃灼热 迂曲扩张 油腻食物 切除术
下载PDF
椎-基底动脉迂曲扩张综合征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鲁珊妤 钱怡颖 郭立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557-561,共5页
椎-基底动迂曲扩张综合征(vertebrobasilar dolichoectasia,VBD)属脑血管疾病中一种少见的特殊类型,患者可表现为无症状,也可表现为缺血性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干或颅神经受压或梗阻性脑积水等血管性事件及压迫... 椎-基底动迂曲扩张综合征(vertebrobasilar dolichoectasia,VBD)属脑血管疾病中一种少见的特殊类型,患者可表现为无症状,也可表现为缺血性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干或颅神经受压或梗阻性脑积水等血管性事件及压迫性事件。因其临床预后可能极差,所以为提高临床对该疾病的认识,进而提高该病的检出率,本文对VBD流行病学、病因、发病机制、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技术、诊断标准、治疗及预后进行综述。综述发现VBD发生与血管内弹力层或平滑肌层先天性的缺失及后天性因素如糖尿病等损害血管壁的疾病、抽烟等损伤血管内膜的生活习惯有关,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可加速其进展,目前诊断仍依赖影像学检查,治疗上更倾向于对VBD相关并发症进行诊治,早期确诊及定期随访、控制其发展的危险因素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动脉 基底动脉 迂曲扩张 发病机制 危险因素 临床表现 治疗 相关疾病
下载PDF
彩色多普勒诊断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并左肾静脉迂曲扩张1例
9
作者 田萍萍 王银 +1 位作者 何丽霞 卢卫华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S1期96-,共1页
关键词 门脉高压症 迂曲扩张 门脉高血压 左肾静脉 静脉内径 侧支循环 肝硬化
下载PDF
天麻素胶囊联合氟桂利嗪对椎基底动脉迂曲扩张症合并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血管内皮功能、hs-CRP及FIB的影响 被引量:35
10
作者 马聪 韩莎莎 刘贤秀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9年第28期3163-3166,共4页
目的观察天麻素胶囊联合氟桂利嗪对椎基底动脉迂曲扩张症(VBD)合并后循环缺血性眩晕(PCIV)患者血管内皮功能、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纤维蛋白原(FIB)的影响。方法将70例VBD合并PCIV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给... 目的观察天麻素胶囊联合氟桂利嗪对椎基底动脉迂曲扩张症(VBD)合并后循环缺血性眩晕(PCIV)患者血管内皮功能、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纤维蛋白原(FIB)的影响。方法将70例VBD合并PCIV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给予氟桂利嗪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天麻素胶囊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8周。观察2组欧洲眩晕评价量表(EEV)评分和头晕障碍量表(DHI)评分,椎基底动脉迂曲程度分级、椎基底动脉管径和长度、脑多普勒超声检查(TCD)、血管内皮功能、hs-CRP及FIB的变化,统计2组临床疗效。结果2组治疗后DHI评分、EEV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以上指标以上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椎基底动脉迂曲程度分级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均<0.05),椎基底动脉管径和长度较治疗前明显缩短(P均<0.05),椎动脉(VA)、基底动脉(BA)的收缩期血流峰速(Vs)、平均血流速度(Vm)均明显增快而血管阻力指数(RI)均明显降低(P均<0.05),观察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血清ET-1、hs-CRP及FIB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NO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观察组以上指标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天麻素胶囊联合氟桂利嗪治疗VBD合并PCIV疗效确定,不仅能缓解症状,改善椎基底动脉迂曲程度、形态及血流动力学,并且可保护血管内皮功能,抑制炎症,降低血液黏稠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麻素胶囊 氟桂利嗪 椎基底动脉迂曲扩张 后循环缺血 眩晕 血管内皮功能 超敏C反应蛋白 纤维蛋白原
下载PDF
天麻素胶囊联合眩晕宁颗粒治疗椎基底动脉迂曲扩张症合并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近远期疗效 被引量:5
11
作者 冉文峰 冯东宁 +1 位作者 李继红 崔卫平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2年第10期130-133,共4页
目的 探究天麻素胶囊联合眩晕宁颗粒治疗椎基底动脉迂曲扩张症(VBD)合并后循环缺血性眩晕(PCIV)的近远期疗效。方法 将70例VBD合并PCIV患者按照随机硬币抛掷法分为对照组(n=34,眩晕宁颗粒)和观察组(n=36,天麻素胶囊联合眩晕宁颗粒)。比... 目的 探究天麻素胶囊联合眩晕宁颗粒治疗椎基底动脉迂曲扩张症(VBD)合并后循环缺血性眩晕(PCIV)的近远期疗效。方法 将70例VBD合并PCIV患者按照随机硬币抛掷法分为对照组(n=34,眩晕宁颗粒)和观察组(n=36,天麻素胶囊联合眩晕宁颗粒)。比较两组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椎基底动脉迂曲分级情况、椎基底动脉管径及长度、椎-基底动脉收缩期血流速度、细胞因子水平和随访结果。结果 观察组的眩晕、恶心呕吐、枕痛和耳鸣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椎基底动脉迂曲分级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椎基底动脉管径、长度均缩小,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均增大,血清vWF、ET-1、PDGF-BB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随访2年,观察组的眩晕反复发作、后循环脑梗死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天麻素胶囊联合眩晕宁颗粒治疗VBD合并PCIV的近远期疗效确切,能有效改善椎基动脉迂曲、扩张、延长状况,促进血液流动,预防眩晕远期复发和不良预后,这可能与下调vWF、ET-1、PDGF-BB表达、促进血管内皮功能修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基底动脉迂曲扩张 后循环缺血性眩晕 天麻素胶囊 眩晕宁颗粒
下载PDF
椎-基底动脉迂曲扩张症(VBD)的MRI诊断及其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麟杰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年第7期144-145,共2页
目的:分析研究椎-基底动脉迂曲扩张症(VBD)的MRI诊断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析于2016年6月—2018年10月期间,12例椎-基底动脉迂曲扩张症(VBD)的MRI平扫及MRA的图像,分析其血管的异常分布、血管形态的改变以及MR信号强度的变化。结果... 目的:分析研究椎-基底动脉迂曲扩张症(VBD)的MRI诊断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析于2016年6月—2018年10月期间,12例椎-基底动脉迂曲扩张症(VBD)的MRI平扫及MRA的图像,分析其血管的异常分布、血管形态的改变以及MR信号强度的变化。结果:12例在MRI上表现为椎-基底动脉迂曲扩张,其中10例同时累及椎基底动脉及颈内动脉。基底动脉扩张后的直径约5.0mm~14.5mm,延长的长度约为30.4mm~33.6mm。另外,12例病例中,4例迂曲的血管走行以上下方向折曲,8例为左右方向的扭曲延长。11例患者的MRI平扫中可发现梗死灶,梗死灶多发于后循环。结论:MRI及MRA有利于诊断椎-基底动脉迂曲扩张症(VBD),并对该症进行综合评价,为临床提供有力依据,可作为首选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基底动脉迂曲扩张症(VBD) MRI MRA
下载PDF
基于MRA的椎基底动脉迂曲扩张症血液流变特性研究
13
作者 陈晓琴 李星江 +5 位作者 宋新 于泽霏 李洪义 常文轩 胡涛 胡明成 《中国医药科学》 2023年第3期175-178,共4页
目的基于MRA的椎基底动脉迂曲扩张症(VBD)血液流变特性研究。方法以椎基底动脉MRA图像为基础构建椎基底动脉三维几何模型,分为S型、U型、L型、螺旋型与对照组,应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对血管进行数值模拟分析,获得血流流线、管壁壁面压力(... 目的基于MRA的椎基底动脉迂曲扩张症(VBD)血液流变特性研究。方法以椎基底动脉MRA图像为基础构建椎基底动脉三维几何模型,分为S型、U型、L型、螺旋型与对照组,应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对血管进行数值模拟分析,获得血流流线、管壁壁面压力(WP)。结果VBD各组别血流速度及WP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型VBD双侧椎动脉血流不对称,椎基底动脉汇合处表现为紊流及回流;U型VBD高速湍流集中在右侧椎动脉、椎基底动脉交界处及双侧大脑后动脉,L型VBD高速血流位于双侧大脑后动脉区域;螺旋型VBD整体血流状态不稳定,双侧椎动脉为高速血流。不同分型下的整体WP值均高于对照组,以椎动脉、大脑后动脉明显,高WP区域与高速血流区域高度吻合。结论不同分型下的VBD在椎基底动脉交界处为高速血流、高WP,临床上应着重关注此区域。基于MRA的计算机流体力学分析可得出VBD血流流线图、管壁壁面压力分布图,对VBD诊治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基底动脉迂曲扩张 高速血流 紊流 高壁压 动脉粥样硬化
下载PDF
原发性淋巴管囊状扩张症1例
14
作者 宋修军 曲永明 +3 位作者 于洪文 赵经郊 杨利民 蒋永康 《青岛医药卫生》 1994年第4期54-54,共1页
1992年收治1例左大腿弥漫肿胀病人,曾反复诊治6年未能确诊,淋巴管造影显示左大腿淋巴管呈囊状扩张,认为此与先天发育缺陷有关,目前缺乏有效治疗方法。兹报告如下,供同道研讨。 患者女,18岁。左大腿弥漫肿胀6年。6岁行走时左髋有时痛,未... 1992年收治1例左大腿弥漫肿胀病人,曾反复诊治6年未能确诊,淋巴管造影显示左大腿淋巴管呈囊状扩张,认为此与先天发育缺陷有关,目前缺乏有效治疗方法。兹报告如下,供同道研讨。 患者女,18岁。左大腿弥漫肿胀6年。6岁行走时左髋有时痛,未作特殊处理,12岁左髋部红、肿、痛伴发烧,当地医院诊断为“化脓性髋关节炎”,经用抗菌素并作髋外侧切口行“病灶清除术”,三周好转。以后,每年发烧39℃左右3~5次,伴左大腿红、肿、热、痛,并渐由上向下增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囊状扩张 淋巴管造影 化脓性髋关节炎 髋部 先天发育 病灶清除术 肌间隙 乳糜试验 迂曲扩张 关节面
下载PDF
谷道常保养,莫使“痔生疮”
15
作者 苏畅 潘惠兰 《保健医苑》 2024年第3期32-33,共2页
痔疮和感冒咳嗽、头疼脑热一样,是一般人眼中常见的小毛病。可既然是小毛病,为何总有那么些人老得上医院看痔疮,甚至吃药、打针、做手术呢?其实,痔疮可以分成“痔”和“疮”两个概念来理解。“痔”指直肠下段及肛门(即谷道)的静脉因血... 痔疮和感冒咳嗽、头疼脑热一样,是一般人眼中常见的小毛病。可既然是小毛病,为何总有那么些人老得上医院看痔疮,甚至吃药、打针、做手术呢?其实,痔疮可以分成“痔”和“疮”两个概念来理解。“痔”指直肠下段及肛门(即谷道)的静脉因血液凝滞、管壁变薄而发生了迂曲扩张;“疮”则是指或疼痛或瘙痒或溃破出血的肿块。所以,“痔”是痔疮的平时形态,“疮”是痔疮发作、出现症状时的状态。据统计,有超过70%的人会在一生中的某个时期出现“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冒咳嗽 直肠下段 生疮 迂曲扩张
下载PDF
超声纠正巨型冠状动脉右心房瘘CTA误诊1例
16
作者 宋红颖 吴慧颖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24年第11期1361-1362,共2页
冠状动脉瘘是指冠状动脉和心腔或大血管间存在异常交通,是一种少见疾病,通常由冠状动脉造影确诊。本文报道1例巨大冠状动脉右房瘘的中年男性患者,其病变的冠状动脉极度迂曲扩张,极易导致十分罕见的冠状动脉造影漏、误诊情况。本病例最... 冠状动脉瘘是指冠状动脉和心腔或大血管间存在异常交通,是一种少见疾病,通常由冠状动脉造影确诊。本文报道1例巨大冠状动脉右房瘘的中年男性患者,其病变的冠状动脉极度迂曲扩张,极易导致十分罕见的冠状动脉造影漏、误诊情况。本病例最终由经胸超声心动图及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确诊,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瘘 经胸超声心动图 冠状动脉造影 心腔 迂曲扩张 中年男性 冠状动脉右房瘘 误诊
下载PDF
椎基底动脉迂曲扩张症的相关影响因素及其血流动力学变化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5
17
作者 王国卿 封丽芳 +5 位作者 孙明东 刘龙龙 沈像鹏 张晓 王忠功 陈春富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827-831,共5页
目的探讨椎基底动脉迂曲扩张症(VBD)的相关影响因素及其血流动力学的变化特点。方法对滨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自2008年6月至2009年9月门诊或住院的后循环脑缺血患者行颅脑MRA检查,以符合VBD标准的116例患者为VBD组,剩余的无VBD的13... 目的探讨椎基底动脉迂曲扩张症(VBD)的相关影响因素及其血流动力学的变化特点。方法对滨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自2008年6月至2009年9月门诊或住院的后循环脑缺血患者行颅脑MRA检查,以符合VBD标准的116例患者为VBD组,剩余的无VBD的130例患者为对照组。应用单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方法研究高血压、吸烟、糖尿病、低密度脂蛋白(LDL)及其他颅内血管变异等与VBD的关系。探究影响VBD的因素。应用经颅多普勒(TCD)超声、全脑血管造影(DSA)观察VBD患者的血液动力学变化、动脉硬化程度等。结果(1)单因素分析显示:VBD组在有无其他颅内血管变异、高血压、吸烟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530,P=-0.000;X^2=8.539,P=-0.003;产3.959,P=-0.047),在与糖尿病、高LDL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451,P=-0.519;X^2=0.220,P=0.881)。多因素分析显示:VBD与有无其他颅内血管变异(OR=21.732,95%CI:3.02~5.94)、高血压(OR=5.173,95%CI:1.23-3.05)及吸烟(OR=3.145,95%CI:1.86-4.85)呈明显相关性。f2)TCD检测发现,VBD组患者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平均血流速度明显低于对照组,而血管搏动指数及阻力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SA检查提示相同时间内VBD组血液流过的长度较对照组明显减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BD的发生与血管变异、吸烟及高血压相关,并出现血流速度减慢、血管硬化加重,这可能为其导致卒中高发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基底动脉迂曲扩张 后循环脑缺血 影响因素 血流动力学
原文传递
结膜髓外浆细胞瘤1例 被引量:2
18
作者 刘聪 陆成伟 +2 位作者 祁婧 刘秀芬 郝继龙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7年第6期1096-1097,共2页
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33岁,发现右侧眼结膜异物渐进性生长60天。查体:右眼结膜囊近内眦部结膜下方见一大小约1.5cm×1cm类圆形淡红色肿物,边界欠清,并向后方延伸未见止点,肿物与结膜粘连紧密,粘连处结膜表面血管迂曲扩张增生,触痛(... 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33岁,发现右侧眼结膜异物渐进性生长60天。查体:右眼结膜囊近内眦部结膜下方见一大小约1.5cm×1cm类圆形淡红色肿物,边界欠清,并向后方延伸未见止点,肿物与结膜粘连紧密,粘连处结膜表面血管迂曲扩张增生,触痛(-)。眼B超检查示:右眼鼻侧周边内直肌外中低回声暗区。入院完成术前常规检查后,行肿物切除术,术中显微镜下见肿物和周围组织紧密连接,深入内直肌肌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浆细胞瘤 低回声暗区 内直肌 内眦部 迂曲扩张 肿物切除术 肌丝 病理检查 常规检查 膜表面
下载PDF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肾癌合并多处肾动静脉瘘并CT增强对照1例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美含 陈恩琪 +3 位作者 孙志霞 王琳琳 谭文佳 王琦美慧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7年第7期1211-1212,共2页
1临床资料 患者女,51岁。体检时发现右肾肿物2周就诊,临床表现仅有腰痛,无其他明显症状,有高血压病史,161/78 mmHg,其余查体无明显异常。右肾静脉-下腔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提示:右肾上极可见一实质不均质低回声,大小7.5cm×7.5... 1临床资料 患者女,51岁。体检时发现右肾肿物2周就诊,临床表现仅有腰痛,无其他明显症状,有高血压病史,161/78 mmHg,其余查体无明显异常。右肾静脉-下腔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提示:右肾上极可见一实质不均质低回声,大小7.5cm×7.5cm×9.1cm,周边有界限,低回声内及肾内见明显迂曲扩张走行的无回声,CDFI:无回声内见明亮血流信号充盈,为曲张的肾内血管,右肾动脉主干肾门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色多普勒超声 肾动静脉瘘 CT 低回声 超声检查提示 血流信号 迂曲扩张 肾上极 肾动脉主干 肾门
下载PDF
超声对门静脉-肝静脉瘘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20
作者 罗孝勇 陈宇 吴杭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16年第8期569-570,共2页
门静脉-肝静脉瘘临床较为罕见,随着影像技术的不断进步,尤其是彩色多普勒超声的广泛应用,对该病的发现和报道逐渐增多。本组回顾性分析4例门静脉-肝静脉瘘的超声表现,旨在进一步提高超声对本病的认识。
关键词 门静脉高压 超声检查 静脉瘘 彩色多普勒超声 血流信号 临床资料 乙型肝炎 血流频谱 迂曲扩张 凸阵探头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