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高煤阶煤层气扩散-渗流机理及初期排采强度数值模拟
被引量:20
- 1
-
-
作者
李国庆
孟召平
王保玉
-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构造与油气资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测绘工程学院
-
出处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919-1926,共8页
-
基金
山西省煤层气联合研究基金资助项目(201201201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1172145)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基金资助项目(CUGL120258)
-
文摘
为了分析排采控制对气井产能的影响,以沁水盆地南部煤层气藏为例,应用分子动力学、岩石力学理论,分析了高阶煤层气扩散、渗流机理;应用Simed软件,分别采用不变渗透率、应力敏感以及考虑割理压缩率变化的S-D渗透率模型,进行了不同煤体结构高阶煤层气井初期排水强度数值研究。研究表明:解吸、扩散、天然裂缝渗流以及压裂裂缝导流等环节需协调作用,才有利于产气;随着排采的进行,扩散系数会逐渐增大,而压裂裂缝导流系数会因有效应力作用、煤粉堵塞等因素而降低;渗透率是影响研究区气井产能的关键因素,渗透率高的产气效果好;构造煤对于初期降液速率较敏感,对较高的导流系数不敏感;原生、碎裂煤对初期降液速率不敏感,但对导流系数较敏感;低渗煤层气井宜采用较低的初期降液速率;高渗煤层气井可以采用较高的初期排采强度持续排出水和煤粉。
-
关键词
煤层气
扩散-渗流机理
排水强度
高煤阶
-
Keywords
coal-bed methane
diffusion and seepage mechanisms
drainage rate
high rank coal
-
分类号
TD84
[矿业工程—煤矿开采]
-
-
题名煤层气成藏机理及形成地质条件研究进展
被引量:27
- 2
-
-
作者
刘大锰
刘正帅
蔡益栋
-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
-
出处
《煤炭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16,共16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1830427,41772160,41922016)。
-
文摘
煤层气成藏机理及形成地质条件研究对合理评估煤层气资源和指导煤层气开发具有重要意义。煤层气成藏是煤层气在含煤盆地生成、赋存、运移和保存的动态地质演化过程,每个阶段均受多种地质因素控制。基于近年来国内外相关领域研究成果,从煤层气成藏过程和流体特征角度出发,依次总结煤层气成因机理、煤层气储集及运移机理和煤层气藏形成地质条件。结果表明:丰富的有机碳是煤层气形成的物质基础,生物成因煤层气的形成主要依赖于煤层中微生物群落特征,热成因煤层气的形成依赖于煤变质程度;吸附解吸机理是研究煤层气储集的基础理论,固-液吸附解吸理论可以更好地解释含水煤层气体吸附解吸现象;扩散机理和渗流机理是煤层气运移的微观理论,基于时间变化的扩散模型和非达西渗流模型更适合解释我国低渗储层煤层气的运移过程;煤层气藏形成的地质条件归纳为沉积条件、构造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沉积条件控制煤岩组成、煤层厚度和顶底板特征等影响煤层气的成藏过程,构造条件通过构造活动、煤层埋深、岩浆活动和构造类型等影响煤层气的成藏过程,水文地质条件对煤层气成藏具有双重作用。总之,我国含煤盆地地质构造复杂,煤层气成藏受多种地质因素控制,煤层气藏主控因素分析应结合煤层沉积埋藏史、热演化史、构造演化史和地层水动力特征。
-
关键词
煤层气
生物成因气
热成因气
吸附解吸机理
扩散渗流机理
地质控制因素
-
Keywords
coalbed methane
biogenic gas
thermogenic derived gas
adsorption/desorption mechanism
diffusion and seepage mechanism
geological factors
-
分类号
P618
[天文地球—矿床学]
-
-
题名韩城煤层气田煤层气井排采精细控制模式研究
被引量:3
- 3
-
-
作者
毛得雷
康永尚
李树新
王会娟
闫霞
李永洲
-
机构
煤层气开发利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中联煤层气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石油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临汾分公司
-
出处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38-142,共5页
-
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资助项目(2016ZX05042-001)
-
文摘
为了完善煤层气井排采模式,通过在韩城煤层气田长期的现场排采实践,在现有"两期、五阶段"煤层气井阶段排采模式的基础上,从煤储层解吸-扩散-渗流的角度分析,认为憋压排水-产能释放阶段出现套压和动液面快速波动的现象,是由于现行排采制度与高煤阶、低渗透煤储层的供流能力不完全匹配引起的。依据稳定控制井底流压压降和排采工作制度与地层供流能力相适应的基本思想,将现场采用的模式进行了修正和完善,提出了"两期、六阶段"煤层气井排采精细控制模式,现场试验表明,按照这一精细控制模式,可避免出现套压和动液面快速波动的现象,降低出砂事故率。
-
关键词
韩城煤层气田
低渗透高煤阶储层
煤层气井
排采工作制度
扩散-渗流机理
精细控制模式
-
Keywords
Hancheng Coalbed Methane Field
low permeability and high rank coal reservoir
coalbed methane wells
gas drainage working system
diffusion-seepage mechanism
fine control mode
-
分类号
TD712
[矿业工程—矿井通风与安全]
P618
[天文地球—矿床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