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胫骨骨干非扩髓交锁髓内钉术后延迟愈合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和传霞 刘青峰 张永立 《安徽医学》 2017年第5期637-640,共4页
目的探讨胫骨骨干非扩髓交锁髓内钉术后延迟愈合的危险因素,为临床更好的控制术后延迟愈合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郑州市骨科医院行非扩髓型带锁髓内钉术658例骨科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术后延迟愈合的发生... 目的探讨胫骨骨干非扩髓交锁髓内钉术后延迟愈合的危险因素,为临床更好的控制术后延迟愈合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郑州市骨科医院行非扩髓型带锁髓内钉术658例骨科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术后延迟愈合的发生情况将其分为延迟愈合组和愈合组,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延迟愈合的危险因素进行调查,对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再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术后延迟愈合患者98例,术后愈合患者560例,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糖尿病人群(OR=1.648,95%CI=1.013~2.645)、患者术后过早活动(OR=2.628,95%CI=1.123~2.457)、带锁髓内钉长度过短,或者远端锁钉锁定失败(OR=2.121,95%CI=1.126~2.311)、术后早期功能锻炼(OR=2.218,95%CI=1.091~2.349)、术前骨折是否进行牵引及复位(OR=1.199,95%CI=1.237~1.781)是影响患者术后不愈合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高血压糖尿病人群、患者术后过早活动、带锁髓内钉长度过短,或者远端锁钉锁定失败、术后早期功能锻炼、术前骨折是否进行牵引及复位是患者发生术后延迟愈合的主要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骨干 交锁内钉 延迟愈合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胫骨骨折扩髓型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后护理 被引量:2
2
作者 李秋菊 刘仲梅 林萍 《吉林医学》 CAS 2008年第6期462-463,共2页
目的:探讨胫骨骨折扩髓型交锁髓内钉固定术后的护理方法。方法:对胫骨骨折扩髓型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后患者进行心理护理,严密观察生命体征、患肢末梢血运情况及保持患肢中立位,对术后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宣教及指导实际操作。结果:本组... 目的:探讨胫骨骨折扩髓型交锁髓内钉固定术后的护理方法。方法:对胫骨骨折扩髓型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后患者进行心理护理,严密观察生命体征、患肢末梢血运情况及保持患肢中立位,对术后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宣教及指导实际操作。结果:本组患者平均随访时间为10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无延迟愈合、畸形愈合,愈合时间平均为21周,(17~33周),未发生锁定螺钉断裂或髓内钉折断变曲情况,无1例发生骨髓炎及肺功能障碍,其中45例已拔钉,仅1例取出髓内钉后,因再次受到暴力而发生胫骨骨折,但骨折部位不同。结论:胫骨骨折扩髓型交锁髓内钉固定术后护理措施减少了患者心理负担,避免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患者能够早期、有效、循序渐进地得到有关患肢术后康复的知识和具体的练习方法,使患者早日康复重返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骨折 型交锁内钉内固定 护理
下载PDF
扩髓交锁髓内钉术治疗胫骨骨折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3
作者 董耀利 郭存 何红艳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21年第1期63-64,共2页
目的通过观察扩髓交锁髓内钉术对胫骨骨折患者的临床价值,旨在为胫骨骨折患者的手术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6年12月-2019年3月收治106例胫骨骨折患者,根据奇偶分成法分成对照组(n=53)与观察组(n=53)。对照组采用非扩髓交锁髓内钉术,... 目的通过观察扩髓交锁髓内钉术对胫骨骨折患者的临床价值,旨在为胫骨骨折患者的手术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6年12月-2019年3月收治106例胫骨骨折患者,根据奇偶分成法分成对照组(n=53)与观察组(n=53)。对照组采用非扩髓交锁髓内钉术,观察组开展扩髓交锁髓内钉术。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切口愈合时间及骨折愈合情况。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多,手术时间长,切口愈合时间短(P<0.05);观察组骨折愈合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胫骨骨折患者开展扩髓交锁髓内钉术,能有效促进患者骨折愈合,虽一定程度上增加患者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但对患者后期骨愈合、关节功能恢复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骨折 交锁内钉 出血量 骨折愈合
下载PDF
观察增髓饮加减联合植骨治疗老年股骨干骨折扩髓钉内固定术后无菌性骨不连的临床效果
4
作者 李晓峰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1年第8期81-82,共2页
探讨对罹患股骨干骨折扩髓钉内固定术后无菌性骨不连的老年患者进行增髓饮加减联合植骨治疗的疗效。方法:本实验研究对象为80例老年股骨干骨折扩髓钉内固定术后无菌性骨不连病例,在我院治疗时间位于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采用计算机随... 探讨对罹患股骨干骨折扩髓钉内固定术后无菌性骨不连的老年患者进行增髓饮加减联合植骨治疗的疗效。方法:本实验研究对象为80例老年股骨干骨折扩髓钉内固定术后无菌性骨不连病例,在我院治疗时间位于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采用计算机随机抽样法从中抽取40例设为观察组,余下40例为对照组。前者使用植骨治疗,后者使用增髓饮加减联合植骨治疗。对两组治疗后的所得数据展开对比分析。 结果:于治疗有效率方面,观察组的数据相较于对照组呈更高显示(P<0.05)。 结论:增髓饮加减联合植骨治疗老年股骨干骨折扩髓钉内固定术后无菌性骨不连可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加减 植骨 老年股骨干骨折 钉内固定 无菌性骨不连 临床效果
下载PDF
扩髓交锁髓内钉固定术治疗胫骨骨折患者的效果
5
作者 王昶 《中国民康医学》 2020年第23期53-55,共3页
目的:观察扩髓交锁髓内钉固定术治疗胫骨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64例胫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非扩髓交锁髓内钉固定术治疗,观察组给予扩髓交锁髓内钉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 目的:观察扩髓交锁髓内钉固定术治疗胫骨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64例胫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非扩髓交锁髓内钉固定术治疗,观察组给予扩髓交锁髓内钉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水平、骨折标准愈合率、血清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水平、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水平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和疼痛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折标准愈合率为90.63%(29/32),高于对照组的62.50%(20/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血清VCAM-1水平低于对照组,BMP-2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25%(2/32),低于对照组的25.00%(8/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扩髓交锁髓内钉固定术治疗胫骨骨折患者可提高骨折标准愈合率和血清BMP-2水平,降低血清VCAM-1水平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改善手术相关指标水平的效果优于非扩髓交锁髓内钉固定术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锁内钉固定 胫骨骨折 骨折标准愈合率 并发症
下载PDF
第三代扩髓带锁髓内钉治疗胫骨干骨折并发症及防治
6
作者 赖志军 谢晞衷 +4 位作者 谢惠缄 郭汉明 张建民 黄玉良 蔡宏华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3年第3期258-261,共4页
目的 为了提高带锁髓内钉治疗骨折的效果。方法 总结用第三代扩髓带锁髓内钉治疗 90例胫骨干骨折的并发症 ,男 75例 ,女 15例 ,平均年龄 4 3岁 (17~ 84岁 )。结果  82例获得随访 ,平均随访时间 14 3个月 ,术中并发症 6例 (7 3% ) ... 目的 为了提高带锁髓内钉治疗骨折的效果。方法 总结用第三代扩髓带锁髓内钉治疗 90例胫骨干骨折的并发症 ,男 75例 ,女 15例 ,平均年龄 4 3岁 (17~ 84岁 )。结果  82例获得随访 ,平均随访时间 14 3个月 ,术中并发症 6例 (7 3% ) ,其中术中骨折 2例 (2 4 % ) ,远端锁钉未穿过锁孔 2例 (2 4 % ) ,胫骨内翻畸形 1例 (1 2 % ) ,胫骨外翻畸形 1例 (1 2 % ) ;术后并发症 7例 (8 5 % ) ,其中胫骨内翻畸形 1例 (1 2 % ) ,骨不连 1例 (1 2 % ) ,伤口感染 3例 (3 7% ) ,髓内钉断裂 1例 (1 2 % ) ,远端锁钉退出 1例 (1 2 % )。结论 带锁髓内钉治疗胫骨干骨折应严格掌握适应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干骨折 带锁内钉内固定 并发症 中骨折 胫骨内翻畸形 胫骨外翻畸形 骨不连 伤口感染
下载PDF
非扩髓带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
7
作者 张为明 张渡宏 《中国现代医生》 2009年第25期176-177,共2页
目的探讨非扩髓带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的疗效。方法从1998年11月~2007年10月期间,采用顺行穿钉法、用非扩髓带锁髓内钉治疗40例42个股骨干骨折。骨折采用AO/ASIF法分型。结果30例30个骨折获得了评价。平均随访20个月(12~43个月),... 目的探讨非扩髓带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的疗效。方法从1998年11月~2007年10月期间,采用顺行穿钉法、用非扩髓带锁髓内钉治疗40例42个股骨干骨折。骨折采用AO/ASIF法分型。结果30例30个骨折获得了评价。平均随访20个月(12~43个月),所有骨折均愈合。A型骨折的平均愈合时间为3.8个月(2~8个月),B型骨折为4.8个月(2~13个月),C型骨折为6.2个月(3~14个月)。与其他发表的文献相比,并发症的发生率和膝关节、髋关节活动度没有差异。结论以非扩髓的方式置入股骨髓内钉获得的骨折愈合率与所谓标准的扩髓插钉法相当。置入的较小直径的非扩髓髓内钉没有影响骨折的治疗及导致并发症的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插钉 内钉 股骨 骨折
下载PDF
非扩髓交锁髓内针治疗胫腓骨骨折的体会
8
作者 徐恒雁 赵大兵 王维庭 《中华医药学杂志》 2003年第2期32-33,共2页
关键词 胫腓骨骨折 交锁内针内固定 方法 X线检查
下载PDF
髓内针与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临床探讨 被引量:1
9
作者 毕海鹏 《基层医学论坛》 2018年第14期1916-1917,共2页
目的探讨髓内针与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12月我院收治的86例股骨干骨折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43例和研究组43例。研究组患者采取扩髓髓内针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术治疗。比... 目的探讨髓内针与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12月我院收治的86例股骨干骨折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43例和研究组43例。研究组患者采取扩髓髓内针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手术操作时间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术后引流量和骨折愈合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与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术相比,采取扩髓髓内针内固定术治疗股骨干骨折临床效果更明确,不仅能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和术中切口长度,同时还能缩短骨折愈合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干骨折 接骨板内固定 内针内固定 临床效果
下载PDF
扩髓带锁髓内针治疗股骨骨不连56例疗效评价
10
作者 徐畅 张春光 侯勇 《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医学版)》 CAS 2012年第12期1011-1012,共2页
近年来,随着材料、固定装置及手术技术的不断改进,髓内针技术日渐完善且应用广泛,普遍应用于长骨骨不连治疗,其术后并发症的手术方法亦不同。本研究对56例股骨骨不连病例采用扩髓型带锁髓内针治疗,并进行疗效分析,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 近年来,随着材料、固定装置及手术技术的不断改进,髓内针技术日渐完善且应用广泛,普遍应用于长骨骨不连治疗,其术后并发症的手术方法亦不同。本研究对56例股骨骨不连病例采用扩髓型带锁髓内针治疗,并进行疗效分析,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自2007年1月-2011年7月,使用扩髓型带锁髓内针治疗股骨骨不连56例,男37例,女19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 骨不连 扩髓术 型带锁内针
原文传递
Microsurgery Resection of Intrinsic Insular Tumors via Transsylvian Surgical Approach in 12 Cases 被引量:2
11
作者 Peng Wang Ming-can Wu +3 位作者 Shi-jie Chen Xian-ping Xu Yong Yang Jie Cai 《Clinical oncology and cancer researeh》 CAS CSCD 2012年第1期44-47,共4页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perative methods, and 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DTI) in tile resection of intrinsic insular gliomas via transsylvian approach. Methods From June 2008 to June 2...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perative methods, and 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DTI) in tile resection of intrinsic insular gliomas via transsylvian approach. Methods From June 2008 to June 2010, 12 patients with intrinsic insular gliomas were treated via transsylvian microsurgical approach, with preoperative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MR DTI) evaluation. The data of these patients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Results All patients had astrocytoma, including 8 patients of Grades 1 to II, 2 patients of Grades III to IV, and 2 patients of mixed glial tumors. The insular tumors were completely removed in 9 patients, whereas they were only partially removed from 3 patients. No death was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s. Two patients had transient aphasia, 2 experienced worsened hemiplegia on opposite sides of their bodies, and 2 had mild hemiplegia and language function disturbance. Conclusions Most of tile insular gliomas are of low grade. By evaluating the damage of the corticospinal tract through DTI and using ultrasonography to locate the tumors during operation, microsurgery treatment removes the lesions as much as possible, protects the surrounding areas, reduces the mobility rate, and improves the postoperative quality of lif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SURGERY cerebral cortex GLIOMA 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