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瞬感扫描式血糖监测在糖尿病前期人群中应用的探讨
1
作者 刘媛 《上海医药》 CAS 2023年第24期51-53,共3页
本文从糖尿病前期人群管理形式和手段和瞬感扫描式血糖监测在糖尿病前期人群中应用的优势和安全性问题进行综述,旨在为我国瞬感扫描式血糖监测在糖尿病前期人群中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糖尿病前期 瞬感扫描式血糖监测 应用
下载PDF
瞬感扫描式血糖监测系统联合胰岛素泵在脆性糖尿病中的治疗效果评估 被引量:1
2
作者 吴筠 柯涓 +1 位作者 沈妍 张冬年 《当代临床医刊》 2022年第4期84-85,共2页
目的 探讨瞬感扫描式血糖监测系统联合胰岛素泵治疗脆性糖尿病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住院脆性糖尿病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末梢血糖监测+皮下胰岛素注射方案治疗,研究组采用瞬感扫描式血糖监测+胰岛素泵方案治疗... 目的 探讨瞬感扫描式血糖监测系统联合胰岛素泵治疗脆性糖尿病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住院脆性糖尿病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末梢血糖监测+皮下胰岛素注射方案治疗,研究组采用瞬感扫描式血糖监测+胰岛素泵方案治疗,观察记录两组患者血糖相关指标,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组间对比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三餐后2h血糖、22h血糖,研究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在血糖达标时间、血糖达标时胰岛素使用量、低血糖发生次数上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应用瞬感扫描式血糖监测+胰岛素泵方案可持续、准确地反映和改善脆性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情况,提高胰岛素用量合理性,提升血糖控制有效性和安全性,为治疗脆性糖尿病方案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扫描式血糖监测系统 胰岛素泵 脆性糖尿病 治疗效果
下载PDF
瞬感扫描式血糖监测系统联合胰岛素泵在脆性糖尿病中的治疗效果评估
3
作者 董丽丽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2期21-23,共3页
围绕因“脆性糖尿病”就诊患者开展课题为“瞬感扫描式血糖检测系统与胰岛素泵联合的治疗效果”的临床试验,同时经数据直观展示治疗方案的临床意义以及优势。方法 试验跨越2021年全年(即1月-12月),取覆盖范围内因“脆性糖尿病”就诊的患... 围绕因“脆性糖尿病”就诊患者开展课题为“瞬感扫描式血糖检测系统与胰岛素泵联合的治疗效果”的临床试验,同时经数据直观展示治疗方案的临床意义以及优势。方法 试验跨越2021年全年(即1月-12月),取覆盖范围内因“脆性糖尿病”就诊的患者,样本量总数为120,随后依据患者血糖监测方案同时借助统计方法“双盲法”依次将患者以等数归入G1组(n=60,令患者接受经末梢采血监测血糖联合皮下注射胰岛素)与G2组(n=60,令患者应用瞬感扫描式血糖监测联合胰岛素泵)。观察条目依次为:患者血糖监测指标表达比较;患者自我管理效能量表临床评估;患者治疗体验感与满意度以及疼痛视觉模拟临床评估。结果 G2组患者各时段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与低密度脂蛋白表达均更低,同期该组患者血糖达标时间、血糖达标时胰岛素使用量、低血糖发生频率更早/低,经数据统计比较可见其与G1组存在支持试验具备可比性的能力(P<0.05);G2组患者自我管理效能量表临床评估分数更高,经数据统计比较可见其与G1组存在支持试验具备可比性的能力(P<0.05);G2组患者舒适度与满意度临床评估更高,同时该组患者疼痛视觉模拟临床评估分数更低,经数据统计比较可见其与G1组存在支持试验具备可比性的能力(P<0.05)。结论 脆性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路径可从传统的经指尖末梢采集血样进行血糖监测转变为应用胰岛素泵的同时介入瞬感扫描式血糖监测,在保留患者治疗体验感的同时提高患者自我管理效能,有助于患者维持血糖的及早稳定,并协助患者获得理想治疗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泵 脆性糖尿病 瞬感扫描式血糖监测
下载PDF
应用瞬感扫描式血糖监测系统分析1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相关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刘蔚 蔡晓凌 +10 位作者 张瑞 张明霞 王相清 李娟 韩学尧 周翔海 陈婧 何璐西 杨肖 史大威 纪立农 《中国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65-271,共7页
目的采用瞬感扫描式血糖监测系统(FGM)收集T1DM患者血糖数据,计算血糖波动相关指标,确定与血糖波动相关的临床因素。方法连续收集2019年1~10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T1DM患者37例,均佩戴FGM进行血糖数据的采集,分析与血糖波... 目的采用瞬感扫描式血糖监测系统(FGM)收集T1DM患者血糖数据,计算血糖波动相关指标,确定与血糖波动相关的临床因素。方法连续收集2019年1~10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T1DM患者37例,均佩戴FGM进行血糖数据的采集,分析与血糖波动相关的指标。Spearman相关分析临床因素与血糖波动指标之间相关性。根据不同FC-P水平及混合餐耐量试验(MMNT)刺激后2 hC-P水平进行分组,观察两组血糖波动差异。结果本研究共纳入男性患者18例(48.6%),女性患者19例(51.4%),年龄(46.1±19.9)岁,病程(11.8±9.9)年。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胰岛素日剂量及单位体重胰岛素日剂量均与平均血糖浓度(MEAN)、血糖标准差(SD)、血糖在正常范围内时间(TIR)及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呈正相关(P<0.01)。FC-P及MMNT后2 hC-P与上述指标呈负相关(P<0.01)。FC-P>0.05 ng/ml组MEAN和SD低于FC-P≤0.05 ng/ml组[8.52(7.13,9.68)vs 9.66(8.84,11.32)mmol/L,3.14(2.86,3.48)vs 3.63(3.19,4.66)mmol/L,P<0.05或P<0.01],TIR高于FC-P≤0.05 ng/ml组(P<0.05)。19例(51.4%)对MMNT刺激有反应且SD低于无反应患者(P<0.05)。结论胰岛素用量较高、C-P水平较低的T1DM患者血糖波动较大,为临床识别并个体化降糖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1型 血糖波动 胰岛Β细胞 瞬感扫描式血糖监测系统
原文传递
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和扫描式血糖监测系统判断2型糖尿病患者黎明现象的一致性研究 被引量:12
5
作者 李明楠 朱智玲 +5 位作者 方晓霞 刘志强 吴晓 宋卫娟 王英瑞 王志方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21年第9期1181-1185,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评价扫描式血糖监测系统判断2型糖尿病(T2DM)患者黎明现象的有效性。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6月-2020年6月于新乡市中心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45例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入院后先佩戴扫描式... 目的探讨基于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评价扫描式血糖监测系统判断2型糖尿病(T2DM)患者黎明现象的有效性。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6月-2020年6月于新乡市中心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45例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入院后先佩戴扫描式动态血糖监测系统,48 h后再佩戴CGMS行连续血糖监测,再过72 h后同时取下扫描式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和CGMS,核对同时间段的血糖分析报告,判断是否发生黎明现象。采用Kappa检验分析CGMS与扫描式血糖监测系统判断黎明现象的一致性,以CGMS判断结果为标准,绘制扫描式血糖监测系统判断黎明现象的ROC曲线,评定夜间血糖预测黎明现象及次日空腹血糖评估黎明现象的最佳切点值。结果 CGMS判断55.56%(25/45)的患者、扫描式血糖监测系统判断46.67%(21/45)的患者发生黎明现象,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11,P>0.05)。CGMS和扫描式血糖监测系统判断黎明现象的一致性良好(Kappa=0.895,95%CI为1.130~4.883,P<0.01)。夜间血糖预测黎明现象的最佳切点值为8.31 mmol/L,次日空腹血糖评估黎明现象的最佳切点值为7.25 mmol/L,两者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29、0.803。结论扫描式血糖监测系统可以准确地判断黎明现象,当夜间血糖值为8.31 mmol/L时提示可能会发生黎明现象,次日空腹血糖值为7.25 mmol/L时提示可能发生了黎明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扫描式血糖监测 动态血糖监测 黎明现象
原文传递
儿童青少年1型糖尿病患者应用扫描式血糖监测系统的初步观察 被引量:5
6
作者 汤一帆 朱敏 +7 位作者 言丹 王洪 施云 袁翠萍 何畏 顾则娟 杨涛 徐晶晶 《中国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829-833,共5页
目的观察扫描式血糖监测系统在儿童青少年TIDM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3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就诊的儿童青少年TIDM患者28例,进行八段血糖检测,记录同一时刻的传感器血糖值(SG)与末梢血糖值(BG),试验... 目的观察扫描式血糖监测系统在儿童青少年TIDM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3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就诊的儿童青少年TIDM患者28例,进行八段血糖检测,记录同一时刻的传感器血糖值(SG)与末梢血糖值(BG),试验结束后立即统计扫描式血糖监测系统佩戴不良事件结果。Matlab 2015a制作Parkes误差网格;Excel 2003计算全血糖范围平均相对误差绝对值(MARD)和平均绝对值(MAD)。结果最终有27例患者提供1077对(非餐后773对、餐后304对)有效SG与BG匹配值,其中99. 07%落入共识误差网格的A+B区,81. 24%落入A区。非餐后血糖匹配值的A+B区与A区分别为99. 09%、84. 35%,餐后血糖匹配值为98. 35%、76. 55%。总体MARD为14. 8%,血糖≤3. 9 mmol/L时MAD为0. 65 mmol/L,血糖4~10 mmol/L及>10 mmol/L时MARD分别为14. 3%、10. 8%。SG与BG值的Pearson相关系数为0. 911,呈高度正相关。根据BG值,严重低血糖发生率为0. 56%,74. 74%为血糖正常。结论本观察验证了扫描式血糖监测系统在儿童青少年T1DM患者中应用的准确性、易用性与安全性,尤其对无症状低血糖水平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扫描式血糖监测系统 准确度 性能 糖尿病 1型
原文传递
瞬感扫描式动态血糖监测系统辅助胰岛素泵在社区空巢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3
7
作者 王君娅 王秉新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2年第23期4321-4324,共4页
目的探讨瞬感扫描式动态血糖监测系统辅助胰岛素泵在社区空巢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0年4月就诊于周口市中医院的120例2型糖尿病的空巢老人,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接受胰... 目的探讨瞬感扫描式动态血糖监测系统辅助胰岛素泵在社区空巢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0年4月就诊于周口市中医院的120例2型糖尿病的空巢老人,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接受胰岛素泵治疗,研究组接受瞬感扫描式血糖监测系统联合胰岛素泵治疗,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糖控制参数、胰岛素指标及其用量、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SDSCA)评分、血脂指标、体质量、体质量指数(BMI)和低血糖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糖尿病病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清内脂素、胰岛素用量、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体质量、BMI和低血糖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血清脂联素、胰岛素、C肽、SDSCA评分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瞬感扫描式动态血糖监测系统辅助胰岛素泵能够有效调节社区2型糖尿病空巢老人血糖,对患者血糖管理和健康生活有积极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瞬感扫描式血糖监测系统 胰岛素泵 空巢老人
下载PDF
院外扫描式动态血糖监测的临床应用及护理 被引量:2
8
作者 杜亚丹 孔颖宏 《糖尿病新世界》 2020年第23期134-136,共3页
目的探讨扫描式动态血糖监测系统(FGM)在院外糖尿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及护理。方法选取2018年12月—2019年9月的50例在院外的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常规佩戴扫描监测仪的观察组和未携带扫描监测仪的对照组,并给予相应的护理知识。患者平均... 目的探讨扫描式动态血糖监测系统(FGM)在院外糖尿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及护理。方法选取2018年12月—2019年9月的50例在院外的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常规佩戴扫描监测仪的观察组和未携带扫描监测仪的对照组,并给予相应的护理知识。患者平均血糖、目标范围内时间(time in target range,TIR)、预估的糖化血红蛋白(eHb A1c)和糖化血清白蛋白(glycated albumin,GA)。结果观察组的FGM监测指标TIR,观察组安装后的GA明显优于安装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院外扫描式动态血糖监测及增加相应的护理知识,能够减少患者痛苦,有利于患者血糖的控制,可作为指间血糖监测的合理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扫描式动态血糖监测 护理
下载PDF
扫描式实时动态血糖监测联合胰岛素泵治疗妊娠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6
9
作者 陈晓正 李珍梅 +1 位作者 林慧卿 陈香华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第34期92-93,共2页
目的对扫描式实时动态血糖监测联合胰岛素泵治疗妊娠糖尿病的疗效进行观察。方法 40例妊娠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0例。研究组患者选用扫描式实时动态血糖监测联合胰岛素泵治疗方案,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 目的对扫描式实时动态血糖监测联合胰岛素泵治疗妊娠糖尿病的疗效进行观察。方法 40例妊娠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0例。研究组患者选用扫描式实时动态血糖监测联合胰岛素泵治疗方案,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胰岛素治疗方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糖水平变化情况以及血糖达标时间。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分别为(5.13±0.12)、(10.12±1.11)mmol/L,均低于对照组的(7.51±0.27)、(13.12±1.24)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血糖达标时间(3.26±0.27)d短于对照组的(5.67±0.42)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扫描式实时动态血糖监测联合胰岛素泵治疗方案可以让妊娠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得到有效降低,能够让患者收到更好的治疗疗效,具有相当的推广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扫描式实时动态血糖监测 妊娠糖尿病 胰岛素泵 疗效.
下载PDF
扫描式实时动态血糖监测+个体化医学营养干预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观察 被引量:12
10
作者 马银霞 《青岛医药卫生》 2020年第6期450-452,共3页
目的观察扫描式实时动态血糖监测+个体化医学营养干预在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6月至2019年3月本院收治的GDM患者72例,按照入院顺序不同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各36例。常规组实施常规血糖监测+营养干预,观察组... 目的观察扫描式实时动态血糖监测+个体化医学营养干预在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6月至2019年3月本院收治的GDM患者72例,按照入院顺序不同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各36例。常规组实施常规血糖监测+营养干预,观察组在常规组基础上实施扫描式实时动态血糖监测+个体化医学营养干预。对比两组母婴结局、干预前后血糖[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控制水平。结果观察组干预两个月后FPG、2hFPG、HbA1c、TG、TC较常规组低(P<0.05);观察组剖宫产、早产、新生儿低血糖及巨大儿发生率较常规组低(P<0.05)。结论扫描式实时动态血糖监测+个体化医学营养干预应用于GDM患者,能调控血糖、血脂水平,改善母婴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扫描式实时动态血糖监测 个体化医学营养干预 妊娠期糖尿病
下载PDF
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血糖监测技术及管理指标研究进展
11
作者 余麟 马月秋 +1 位作者 伍晓梅 郭姣姣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3年第11期2779-2784,共6页
妊娠合并糖尿病是导致母婴不良结局的危险因素。血糖监测是妊娠合并糖尿病管理的重要措施,血糖监测技术不断发展,从毛细血管血糖监测到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瞬感扫描式血糖监测系统(FGM),也为血糖管理提供了更多可靠的评估指标,如葡... 妊娠合并糖尿病是导致母婴不良结局的危险因素。血糖监测是妊娠合并糖尿病管理的重要措施,血糖监测技术不断发展,从毛细血管血糖监测到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瞬感扫描式血糖监测系统(FGM),也为血糖管理提供了更多可靠的评估指标,如葡萄糖目标范围内时间(TIR)、空腹血糖变异系数(FPG-CV)等。本文就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监测技术、血糖管理相关指标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合并糖尿病 血糖监测 动态血糖监测 瞬感扫描式血糖监测
下载PDF
1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的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何龑 赵松青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89-594,602,共7页
背景1型糖尿病(T1DM)患病率逐年增加,其自身免疫的特性易导致患者出现胰腺β细胞破坏和胰岛素缺乏症,进而使患者血糖不易达标。目的应用瞬感扫描式血糖监测系统(FGMS)探讨T1DM患者血糖波动的影响因素,为未来临床采取针对性降糖治疗措施... 背景1型糖尿病(T1DM)患病率逐年增加,其自身免疫的特性易导致患者出现胰腺β细胞破坏和胰岛素缺乏症,进而使患者血糖不易达标。目的应用瞬感扫描式血糖监测系统(FGMS)探讨T1DM患者血糖波动的影响因素,为未来临床采取针对性降糖治疗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应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4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收治的85例T1D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性别、年龄、糖尿病病程、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吸烟、饮酒等基线资料,测定体质指数(BMI)、腰臀比(WHR)、血压(BP)、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和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比值(UACR)等临床资料,依据患者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是否高于总体均值0.82 mmol/L将患者分为血糖波动高组与血糖波动低组,评估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SDSCA)总分及糖尿病授权简化量表(DES-SF)总分,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讨T1DM患者血糖波动的影响因素。结果两组患者年龄、糖尿病病程、HbA1c、TG、UACR、平均血糖浓度(MEAN)、血糖标准差(SD)、血糖在正常范围内时间(TIR)、DES-SF得分和SDSCA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是MEAN(β=-0.272,P=0.019)、SD(β=-0.300,P=0.009)、MAGE(β=-0.254,P=0.007)的影响因素;糖尿病病程是MEAN(β=0.466,P=0.029)的影响因素;HbA1c是MEAN(β=0.416,P<0.001)、SD(β=0.330,P=0.004)、TIR(β=-0.287,P=0.014)、MAGE(β=0.182,P<0.001)的影响因素;UACR是SD(β=0.264,P=0.040)、TIR(β=-0.350,P=0.006)、MAGE(β=0.236,P=0.009)的影响因素;SDSCA总分是MEAN(β=0.416,P<0.001)、SD(β=0.330,P=0.004)、TIR(β=-0.287,P=0.014)的影响因素;DES-SF总分是MEAN(β=-0.271,P=0.045)、TIR(β=0.865,P=0.016)的影响因素。结论T1DM患者血糖波动的影响因素包括年龄、糖尿病病程、HbA1c、UACR、自我管理行为以及自我管理潜能,临床应根据这些因素为患者制订个体化降糖策略,从而减少患者的血糖波动,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1型 血糖波动 瞬感扫描式血糖监测系统 影响因素分析
下载PDF
德谷胰岛素与甘精胰岛素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的比较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晓青 苗翠晓 +3 位作者 陈凯庭 朱卉 何静 董学勤 《河北医药》 CAS 2024年第10期1496-1499,共4页
目的比较德谷胰岛素和甘精胰岛素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的差异。方法选取就诊于石家庄市人民医院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徳谷组和甘精组),每组40例,分别给予相应胰岛素治疗。前2周通过动态血糖仪监... 目的比较德谷胰岛素和甘精胰岛素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的差异。方法选取就诊于石家庄市人民医院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徳谷组和甘精组),每组40例,分别给予相应胰岛素治疗。前2周通过动态血糖仪监测,后续每周随访1次,共观察12周。检测指标包括空腹及餐后2 h血糖、HbA1c、胰岛素剂量以及反映血糖变异性的多个指标。结果共有75例患者完成随访,其中徳谷组39例,甘精组36例,2组人群年龄、BMI、血糖和HbA1c等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徳谷组的FPG-SD和FPG-CV低于甘精组(P<0.001),但2组间的TIR、MBG、SD、MAGE、LAGE和MODD等指标无明显差异。随访结束时,徳谷组的FPG和胰岛素剂量均低于甘精组(P<0.05),而2组的HbA1c和HbA1c下降幅度大致相同。无论是低血糖还是夜间低血糖,徳谷组的发生风险均低于甘精组(P<0.05)。结论德谷胰岛素具有不劣于甘精胰岛素的临床疗效,同时血糖变异性较小,低血糖风险更低,具有更高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谷胰岛素 甘精胰岛素 2型糖尿病 扫描式动态血糖监测
下载PDF
德谷胰岛素和甘精胰岛素在中国北方1型糖尿病患者中血糖控制方面的差异性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卓璐 马雪菲 +3 位作者 杨昌伟 许俊芳 许成业 匡洪宇 《实用药物与临床》 CAS 2022年第3期221-227,共7页
目的比较德谷胰岛素(IDeg)与甘精胰岛素(IGlar)在中国北方1型糖尿病患者中血糖变异性(GV)的差异。方法采用开放标签、随机、双向交叉研究,16例接受餐时加基础胰岛素治疗的中国北方1型糖尿病患者随机(1∶1)分到2个治疗序列(A:基础胰岛素... 目的比较德谷胰岛素(IDeg)与甘精胰岛素(IGlar)在中国北方1型糖尿病患者中血糖变异性(GV)的差异。方法采用开放标签、随机、双向交叉研究,16例接受餐时加基础胰岛素治疗的中国北方1型糖尿病患者随机(1∶1)分到2个治疗序列(A:基础胰岛素为IDeg-IGlar,B:基础胰岛素为IGlar-IDeg),在为期2周的每个治疗期间评估分别使用2种胰岛素患者的血糖变化情况,并根据空腹C肽水平及混合餐耐受实验刺激后C肽水平将合格的受试者分为C肽<0.2 nmol/L组与C肽≥0.2 nmol/L组,比较在不同C肽水平的患者中2种胰岛素对血糖变异性的影响。所有患者均使用扫描式动态血糖监测(FGM)系统评估血糖变化。结果IDeg的24 h血糖水平的标准差(SD)、血糖波动的平均幅度(MAGE)、日间血糖平均绝对差(MODD)均低于IGla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葡萄糖在目标范围内(3.9~10 mmol/L)的时间百分比(TIR)在2种胰岛素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90)。C肽<0.2 nmol/L组患者使用2种胰岛素类似物时,MAGE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IDeg(5.5±2.1)mmol/L vs.IGlar(8.3±2.8)mmol/L,P=0.037)]。IDeg的空腹血糖SD及变异系数(CV)显著低于IGlar[(1.5±1.1)mmol/L vs.(2.4±1.3)mmol/L;18.0%±9.3%vs.25.8%±10.2%,P<0.05]。低血糖参数在2种胰岛素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德谷胰岛素治疗可能提供非常显著的临床益处,特别是在C肽无应答的患者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糖变异性 德谷胰岛素 甘精胰岛素 1型糖尿病 扫描式动态血糖监测系统
下载PDF
胰岛素泵联合瞬感扫描式监测系统行胰岛素脱敏治疗一例报道
15
作者 曾竹青 刘泽林 +2 位作者 李晓波 章志 王建春 《中国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781-783,共3页
Ins过敏临床偶有发生,可用胰岛素泵脱敏治疗。本例患者佩戴瞬感扫描式血糖监测系统,胰岛素泵脱敏治疗过程顺利,未出现不良反应,血糖降至正常范围,但转换为皮下注射Ins后再次出现过敏反应。胰岛素泵脱敏治疗成功后,循序渐进增加注射剂量... Ins过敏临床偶有发生,可用胰岛素泵脱敏治疗。本例患者佩戴瞬感扫描式血糖监测系统,胰岛素泵脱敏治疗过程顺利,未出现不良反应,血糖降至正常范围,但转换为皮下注射Ins后再次出现过敏反应。胰岛素泵脱敏治疗成功后,循序渐进增加注射剂量和延长维持时间,可帮助患者最终顺利脱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过敏 胰岛素泵 脱敏治疗 瞬感扫描式血糖监测系统
原文传递
探讨基于动态葡萄糖监测系统在军队干休所糖尿病自我管理的应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元霄梅 高辉 +3 位作者 赵丽娜 胡健楠 王子鸣 叶光华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2021年第6期641-643,共3页
目的探讨基于扫描式动态葡萄糖监测系统(FGM)在军队干休所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9年8月~2021年1月北京卫戍区海淀第二十退休干部休养所20例年龄(>60)岁2型糖尿病(T2DM)患者,给予自我血糖监测情况调查及14 d动态血... 目的探讨基于扫描式动态葡萄糖监测系统(FGM)在军队干休所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9年8月~2021年1月北京卫戍区海淀第二十退休干部休养所20例年龄(>60)岁2型糖尿病(T2DM)患者,给予自我血糖监测情况调查及14 d动态血糖监测,对患者血糖结果和动态血糖谱特征变化进行整理,分析动态血糖监测下T2DM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影响因素。结果20例T2DM患者的FGM血糖值(6.07±0.27)mmol/L,目标范围内时间为(84.60±19.50)%。低于目标范围时间为(6.6±9.62)%,高于目标范围时间为(1.87±5.22)%。95%的患者葡萄糖范围时间(TIR)控制目标>50%,90%的患者TIR≥70%,50%的患者葡萄糖目标范围(TBR)控制目标<1%,90%的患者葡萄糖高于目标范围(TAR)<10%。结论FGM通过连续、全面、可靠的全天血糖信息,客观了解日常生活中血糖波动情况,有利于提高自我管理意识及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糖尿病 糖尿病自我管理 血糖 扫描式动态血糖监测
下载PDF
1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注射皮下脂肪增生与多维度血糖波动的相关性研究
17
作者 王洪 于健 +7 位作者 周美景 沈敏 施云 朱敏 杭菁 张梅 徐晶晶 杨涛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36-241,共6页
目的探讨胰岛素注射所致皮下脂肪增生对1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12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就诊、接受胰岛素注射治疗≥6个月的80例1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借助高频超声筛查皮下脂肪增生发生率... 目的探讨胰岛素注射所致皮下脂肪增生对1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12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就诊、接受胰岛素注射治疗≥6个月的80例1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借助高频超声筛查皮下脂肪增生发生率,应用扫描式血糖监测系统(flash glucose monitoring system,FGM)获取血糖波动核心指标,采用单因素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皮下脂肪增生与血糖波动核心指标的关系。结果与无皮下脂肪增生患者相比,皮下脂肪增生患者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ean amplitude of glycemic excursions,MAGE)、血糖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CV)、日间血糖平均绝对差(mean of daily differences,MODD)、血糖水平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SD)、高于目标范围内时间(time above range,TAR)以及高血糖指数(high blood glucose index,HBGI)均显著性升高(均P<0.05),而目标范围内时间(time in range,TIR)显著降低(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在校正了确诊年龄、胰岛素注射时长、空腹C肽、单位体重日胰岛素剂量条件下,超声检出皮下脂肪增生是TIR(β=-9.423,P=0.032)、MAGE(β=1.114,P=0.039)、CV(β=4.304,P=0.041)和MODD(β=0.717,P=0.046)发生显著变化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皮下脂肪增生会增加1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度、降低血糖达标率,增加血糖控制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1型 皮下脂肪增生 血糖波动 扫描式血糖监测系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