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肾损伤螺旋CT扫描时相的选择 被引量:4
1
作者 夏建余 王洪生 +1 位作者 章良 王风云 《浙江临床医学》 2005年第9期996-996,共1页
关键词 螺旋CT增强扫描 扫描时相 肾损伤 肾脏病变 方法介绍 三期法
下载PDF
胃肠道癌多层面CT检查最佳扫描时相的探讨
2
作者 许智培 谢琦 徐海侠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0年第4期42-45,共4页
目的探讨胃肠道癌多层面CT(MSCT)检查的最佳扫描时相。方法 A组:胃癌15例、结肠癌20例以3ml/s的速度静脉注射300mgI/ml的对比剂30ml作病灶同层动态增强扫描,得出时间-密度曲线。测峰时作统计处理。B组:胃肠道癌164例低张充气三期增强扫... 目的探讨胃肠道癌多层面CT(MSCT)检查的最佳扫描时相。方法 A组:胃癌15例、结肠癌20例以3ml/s的速度静脉注射300mgI/ml的对比剂30ml作病灶同层动态增强扫描,得出时间-密度曲线。测峰时作统计处理。B组:胃肠道癌164例低张充气三期增强扫描,以3ml/s的速度静注300mgI/ml的对比剂100ml,注射后22s(动脉早期)、37-40s(动脉晚期)、60s(门静脉期)扫描。统计处理病灶强化情况。结果 A组:胃癌组、结肠癌组的病灶强化峰时均数95%可信区间分别为延迟41.37~49.25s、46.06~53.64s。B组:胃癌组,56.94%的病例在动脉晚期病灶显示最清楚。结肠癌组,53.26%病例在动脉晚期病灶显示最清楚。这两组扫描的动脉晚期与门静脉期病灶强化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推荐MSCT在诊断胃肠道癌检查的扫描时相为开始注射对比剂(以3ml/s的速度静注)后22s(动脉早期)、37-40s(动脉晚期)、60s(门静脉期)。一次检查获腹部多方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 新生物 多层面CT 扫描时相
下载PDF
CT造影在不同扫描时相下对小肠肠壁及血管的显示效果探讨
3
作者 朱大华 《中国医疗设备》 2017年第B04期252-252,共1页
目的探讨CT造影不同扫描时相下对小肠肠壁厦血管显示效果.确定CT最佳扫描时相,评价CT造影在小肠疾病中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1月我院行小肠CT造影患者180例为研究对象,判定小肠CT、造影在小肠及血管病变中诊断灵敏度、... 目的探讨CT造影不同扫描时相下对小肠肠壁厦血管显示效果.确定CT最佳扫描时相,评价CT造影在小肠疾病中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1月我院行小肠CT造影患者180例为研究对象,判定小肠CT、造影在小肠及血管病变中诊断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小肠肠壁CT造影在肠道期CT值均高于动脉期和门静脉期(P〈O.05),而动脉期和门静脉CT值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造影在小肠肠壁及小肠血管病变中诊断具有显像清晰、诊断价值高特点,临床中应根据不同扫面病变选择扫面时相,以获取清晰CT图像,提高临床诊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肠 CT造影 扫描时相 肠道病变 诊断
下载PDF
小肠CT造影最佳扫描时相选择探讨
4
作者 周慧术 《中外医学研究》 2018年第11期58-60,共3页
目的:对比不同扫描时相下小肠CT造影的显示效果,以确定最佳的扫描时相,为小肠疾病的诊断检查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5年7月-2017年3月在笔者所在医院住院并接受小肠CT造影检查的31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不同时相下小肠CT造影对肠壁及... 目的:对比不同扫描时相下小肠CT造影的显示效果,以确定最佳的扫描时相,为小肠疾病的诊断检查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5年7月-2017年3月在笔者所在医院住院并接受小肠CT造影检查的31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不同时相下小肠CT造影对肠壁及回肠动脉、静脉的CT值,并分析肠道期小肠CT造影对小肠疾病的诊断效能。结果:肠道期十二指肠、空肠及回肠肠壁CT值均明显高于动脉期和门脉期(P<0.05)。回肠动脉CT值动脉期>肠道期>门脉期(P<0.05)。回肠静脉CT值肠道期>门脉期>动脉期(P<0.05)。以临床诊断为标准,小肠CT造影肠道期图像对小肠疾病诊断的灵敏度为96.15%,特异度为95.00%,诊断准确度为95.19%。结论:肠道期是小肠CT造影最佳扫描时相,该时相下能较清晰地观察到小肠肠壁、血管及小肠病变情况,同时可结合动脉期扫描图像,以提高大多数小肠疾病的诊断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肠CT造影 扫描时相 小肠病变
下载PDF
宫颈癌多层CT增强扫描的时相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张涛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08年第6期292-294,共3页
目的:探讨宫颈癌CT增强扫描的时相。材料与方法:25例患者中,有9例行同层动态增强扫描,根据时间-密度曲线,观测CT图像中宫颈癌开始明显增强的时间、峰值时间和峰值后的持续时间。有16例患者行多层动态增强扫描,其中11例选择开始注药后约9... 目的:探讨宫颈癌CT增强扫描的时相。材料与方法:25例患者中,有9例行同层动态增强扫描,根据时间-密度曲线,观测CT图像中宫颈癌开始明显增强的时间、峰值时间和峰值后的持续时间。有16例患者行多层动态增强扫描,其中11例选择开始注药后约90 s启动扫描,另外5例分别选择开始注药后70 s和120 s进行两个序列的增强扫描。结果:9例同层动态增强扫描中,在注射造影剂23 s±2 s开始上升,其中8例癌肿密度开始明显增强的时间为60 s±3 s,1例在67 s。达到峰值的时间为93 s±5 s;之后形成一个相对稳定且持续时间较长的平台期。16例多层动态增强扫描中,其中11例在约90 s高峰时段内扫描,癌肿增强比率高,且增强特征明显;有5例行双期扫描,延时约70 s时动脉显影比率较高,120 s时静脉期显影比率高,癌肿在70 s时能够显示大部分影像细节,120 s能显示更多的影像细节。结论:宫颈癌增强CT扫描明显强化开始时间较迟,持续时间较长。注射造影剂后90 s-120 s开始扫描,能够确保宫颈癌有效影像资料的完整与清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多层螺旋CT 增强扫描 扫描时相
下载PDF
螺旋CT肝动脉期最佳扫描时像研究的进展 被引量:4
6
作者 张皓 李琳 吕发金 《中国医疗设备》 2020年第12期164-170,共7页
螺旋CT肝脏多期增强扫描是肝内病灶检出和诊断的重要技术。本文研究肝动脉期最佳扫描时相在经验法、阈值触发法、小剂量测试法的研究中呈现出不同的技术方案和参考值。另外,总结分析多种相互关联的因素(与受检者和注射相关)影响肝动脉... 螺旋CT肝脏多期增强扫描是肝内病灶检出和诊断的重要技术。本文研究肝动脉期最佳扫描时相在经验法、阈值触发法、小剂量测试法的研究中呈现出不同的技术方案和参考值。另外,总结分析多种相互关联的因素(与受检者和注射相关)影响肝动脉对比增强的幅度和时机,发现体重、造影剂总量和碘浓度、生理盐水冲洗对增强强度的影响较大,而心输出量、造影剂注射时间、注射速率对增强的时间模式影响较大。肝动脉最佳扫描时相的对比增强技术方案会因受检者和临床成像应用目标的不同而适当调节。通过本文综述,有利于放射科医师和技术人员了解各项技术的优劣势和常用参数以及对比增强影响因素,注意CT扫描和造影剂应用的参数配搭,进而合理调试对比增强技术方案,更充分发挥螺旋CT肝脏对比增强技术的优势,让受检者受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CT 对比增强 肝动脉期 最佳扫描时相 影响因素
下载PDF
胰周血管在螺旋CT增强扫描中时相的选择
7
作者 曾艺君 周杰 《医用放射技术杂志》 2002年第6期35-36,共2页
关键词 胰腺癌 扫描时相 螺旋CT增强扫描
原文传递
宫颈癌患者盆腔静脉CT成像的优化及应用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朱洪磊 王显龙 +2 位作者 何援利 彭冬先 王燕钰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21-425,共5页
目的探索宫颈癌患者盆腔脏器亚毫米CT静脉成像的最佳时间,为CT诊断及三维重建提供实践基础。方法将45名不同期别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15人,自注射造影剂起分别延时70s(A组)、90s(B组)、120s(C组)进行扫描。所得图像由两位放射科... 目的探索宫颈癌患者盆腔脏器亚毫米CT静脉成像的最佳时间,为CT诊断及三维重建提供实践基础。方法将45名不同期别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15人,自注射造影剂起分别延时70s(A组)、90s(B组)、120s(C组)进行扫描。所得图像由两位放射科医师分别在诊断工作站进行观察,并对图像质量进行评级和评分。对评级评分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各组宫颈癌患者静脉期扫描图像评价中B组总体评分最高,增强扫描后经统计学分析,三组延迟增强扫描效果均有统计学差异,B组图像整体增强效果最佳。结论自注射造影剂起延时90s行静脉期扫描,可获得图像质量最好的扫描数据,从而有利于宫颈癌的诊断及为三维重建提供实践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多层螺旋CT 增强扫描 扫描时相
下载PDF
肝及胰腺疾病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
9
作者 柳澄 《中国医刊》 CAS 2008年第4期67-69,共3页
关键词 胰腺疾病 鉴别诊断 CT诊断 多层螺旋CT 延迟扫描 CT扫描 扫描时相
下载PDF
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肾脏肿瘤的应用价值
10
作者 周俊林 张帆 +1 位作者 何宁 陈瑞萍 《医用放射技术杂志》 2005年第8期20-21,共2页
目的:探讨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在肾脏肿瘤的应用价值,找出适合于肾脏肿瘤更准确定位、定性及定量诊断的螺旋CT扫描模式。方法:对80例肾脏肿瘤在螺旋CT平扫、动态增强CT多期扫描(皮质期、髓质期、排泄期圾延迟期)的表现,即肿瘤有无增... 目的:探讨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在肾脏肿瘤的应用价值,找出适合于肾脏肿瘤更准确定位、定性及定量诊断的螺旋CT扫描模式。方法:对80例肾脏肿瘤在螺旋CT平扫、动态增强CT多期扫描(皮质期、髓质期、排泄期圾延迟期)的表现,即肿瘤有无增强、增强程度如何、何期出现增强及增强动态变化等方面进行观察和测定,并与手术及病理结果跟踪对照。结果:实质期和排泄期的病灶的检出率均为100%,直径>2cm的病灶的检出率为100%。直径<2cm的病灶的检出率的高低与扫描时相和病灶部位有关。大多数肾细胞癌最大强化值出现在髓质期。结论:髓质期是检出小肾脏肿瘤的最可靠的时相,皮质期是肾脏肿瘤特征分析的重要时相,肾脏肿瘤的特征表现宜采用肾脏5期螺旋CT扫描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 肾脏肿瘤 应用价值 螺旋CT平扫 动态增强CT 扫描模式 检出率 定量诊断 多期扫描 增强程度 动态变化 病理结果 病灶部位 扫描时相 肾细胞癌 特征分析 特征表现 髓质 实质期 皮质 排泄 出现 直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