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扫描隧道显微镜诱导发光的历史和进展 被引量:2
1
作者 董振超 张杨 +2 位作者 陶兴 杨金龙 侯建国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984-998,共15页
扫描隧道显微镜(STM)不仅可以用来观察和操纵纳米世界的一个个原子和分子,而且其高度局域化的隧穿电流还可以用来激发隧道结发光,能提供隧道结微腔内与各种激发及其衰变有关的局域电磁场响应和跃迁本质等信息.这种利用STM隧穿电流的激... 扫描隧道显微镜(STM)不仅可以用来观察和操纵纳米世界的一个个原子和分子,而且其高度局域化的隧穿电流还可以用来激发隧道结发光,能提供隧道结微腔内与各种激发及其衰变有关的局域电磁场响应和跃迁本质等信息.这种利用STM隧穿电流的激发来研究隧道结发光特性的技术称为STM诱导发光技术(STML).本文较为详细地介绍了该领域的研究历史、现状与发展趋势.在简要介绍光子收集与检测等实验技术后,概述了这一领域在金属和半导体表面方面的主要研究内容,并针对目前广泛关注的隧道结分子发光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最后还简单介绍了STM诱导发光机制的理论研究,并对整个领域的发展进行了展望,特别是STM诱导分子发光技术对于研究单分子科学、单分子光电子学、以及纳米等离激元学的广阔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扫描隧道显微镜 隧穿 电致发光 光子发射 表面等离激元 单分子光电子学
原文传递
通过针尖诱导光子辐射探测在扫描隧道显微镜联结处的亚纳秒动力学(英文)
2
作者 Karen Perronet Fabien Silly Fabrice Charra 《光散射学报》 2005年第3期278-280,共3页
We analyze the statistical properties of the photons emitted at the junction of a scanning tunneling microscope at the solid/liquid interface by time-autocorrelated two-photon counting measurements, with time resoluti... We analyze the statistical properties of the photons emitted at the junction of a scanning tunneling microscope at the solid/liquid interface by time-autocorrelated two-photon counting measurements, with time resolutions down to the nanosecond scale. In the case of a gold-gold junction immersed in an inhomogeneous liquid, we show that the tip-induced luminescence exhibits a clear bunching phenomenon depending on the tip-sample dista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尖诱导 光子辐射 扫描隧道显微镜 动力学 纳米测量
下载PDF
衬底上原子级凸起对隧道结中分子发光的影响
3
作者 朱嘉哲 陈功 董振超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1期1-8,I0001,共9页
扫描隧道显微镜诱导发光可以用于研究单分子的各种光电现象,理解所涉及的基本光物理机制.为了清楚地观察具有分子特征的发光,提高分子在金属纳腔中的量子效率非常重要.本文采用电磁学模拟的方法,从理论上研究了在银纳腔中衬底上原子级... 扫描隧道显微镜诱导发光可以用于研究单分子的各种光电现象,理解所涉及的基本光物理机制.为了清楚地观察具有分子特征的发光,提高分子在金属纳腔中的量子效率非常重要.本文采用电磁学模拟的方法,从理论上研究了在银纳腔中衬底上原子级凸起对平行于衬底的点偶极发射特性的影响.这种衬底凸起结构可以大幅提高水平偶极发光体的量子效率,具有跟针尖尖端带有原子级凸起的情况类似的增强效应.本文还考察了在针尖和衬底都具有原子级凸起的双凸起隧道结结构,并发现这种结构与没有凸起情况相比,确实提供了显著增强的发光,但与单凸起的情况相比,似乎没能进一步提高量子效率.这些结果对今后的单分子扫描隧道显微镜诱导电致和光致发光研究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扫描隧道显微镜诱导发光 分子发光 等离激元纳腔 凸起 结构 光物理
下载PDF
InGaAs(110)解理面的扫描隧道谱的理论诠释
4
作者 戴昊光 查访星 陈平平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9期146-153,共8页
本工作应用截面扫描隧道显微镜(XSTM)研究了In_(0.53)Ga_(0.47)As/InP异质结构的(110)解理面.扫描隧道谱(STS)测量结果显示,InGaAs的电流-电压(I-V)隧道谱呈现与衬底InP(110)面完全不同特点.InP的I-V谱呈现的零电流平台宽度(隧道谱表观... 本工作应用截面扫描隧道显微镜(XSTM)研究了In_(0.53)Ga_(0.47)As/InP异质结构的(110)解理面.扫描隧道谱(STS)测量结果显示,InGaAs的电流-电压(I-V)隧道谱呈现与衬底InP(110)面完全不同特点.InP的I-V谱呈现的零电流平台宽度(隧道谱表观带隙)接近材料带隙,可基于平带模型解释.In_(0.53)Ga_(0.47)As的表观带隙却比其带隙(室温0.74 eV)高出约50%.这反映了针尖与InGaAs发生隧穿时的不同物理图像,需应用针尖诱导能带弯曲(TIBB)模型来解释.基于三维TIBB模型的计算,我们发现表面态密度是对隧道谱线特征具有敏感影响的参数.适当选取参数不仅能定量解释InGaAs的I-V谱的零电流平台宽度,而且能较准确预言零电流平台的起、止能量位置,并能计算给出与实验高度重合的I-V理论谱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导体表面 扫描隧道显微镜 扫描隧道 针尖诱导能带弯曲
下载PDF
Ag(100)表面α-6T分子的自组装和STM诱导发光
5
作者 陈哥国 张超 +1 位作者 张瑞 董振超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 SCIE CAS CSCD 2011年第6期659-664,I0003,共7页
利用扫描隧道显微镜诱导发光技术,对有机分子α-6T在Ag(100)表面的自组装和光子发射特性进行了研究.发现在极低的覆盖率下,α-6T分子以四个分予形成一种独特的风车形状的异构体.随着覆盖率的增加,α-6T分子倾向于肩并肩紧密排列... 利用扫描隧道显微镜诱导发光技术,对有机分子α-6T在Ag(100)表面的自组装和光子发射特性进行了研究.发现在极低的覆盖率下,α-6T分子以四个分予形成一种独特的风车形状的异构体.随着覆盖率的增加,α-6T分子倾向于肩并肩紧密排列形成条纹状结构.进。步增加覆盖率时,分子以低层分了的条纹结构作为模板,一层一层往上生长,在五层分子厚度的样品上,利用光致方法可以获得分子荧光,这说明顶层分子已经被有效脱耦合.然而在同样的样品上,STM诱导发光光谱却只展现出类似等离激元的发射特性.在这种情况下,分子荧光的消失说明了仅仅满足电子脱耦合条件还不足以产生分子荧光.分子动态偶极矩的方向以及分子.金属界面的能级排列对分子荧光的发生可能也是至关重要的,这样分子才可以通过与局域等离激元场有效耦合而被激发,并打开向分子注入空穴的通道,产生分子本征发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6T 自组装 扫描隧道显微技术 隧穿电子诱导发光 表面等离激元 等离激元-激子耦合
下载PDF
隧道电子激发的辛硫醇条纹相自组装膜上卟啉单分子荧光
6
作者 邝艳敏 郁杰 +4 位作者 骆阳 朱嘉哲 廖源 张杨 董振超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2期157-160,I0001,共5页
利用扫描隧道显微镜诱导发光技术,对单个卟啉分子的电致荧光现象进行了研究.为了避免金属衬底对单个卟啉分子的荧光淬灭,利用条纹状辛硫醇自组装膜作为脱耦合层,实现了单个中性卟啉分子的电致荧光,并且发现分子荧光的产生呈现双极... 利用扫描隧道显微镜诱导发光技术,对单个卟啉分子的电致荧光现象进行了研究.为了避免金属衬底对单个卟啉分子的荧光淬灭,利用条纹状辛硫醇自组装膜作为脱耦合层,实现了单个中性卟啉分子的电致荧光,并且发现分子荧光的产生呈现双极性特征.另外,分子瓣上的荧光强度要强于分子中心的荧光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扫描隧道显微镜诱导发光 等离激元光子学 卟啉分子 辛硫醇 自组装膜 条纹相
下载PDF
利用STM和CV方法测定有机发光材料的能带参数 被引量:1
7
作者 付慧英 邱伟民 +2 位作者 蔡臻炜 肖斐 邵丙铣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66-570,共5页
利用扫描隧道显微镜/扫描隧道谱(STM/STS)的技术,研究了有机发光材料A lq3、DPN-2CN和DNP-2CN的表面电子结构。将材料DPN-2CN和DNP-2CN的表面电子结构与A lq3的表面电子结构进行对比,判定了DPN-2CN和DNP-2CN的最低空轨道(LUMO)能级。通... 利用扫描隧道显微镜/扫描隧道谱(STM/STS)的技术,研究了有机发光材料A lq3、DPN-2CN和DNP-2CN的表面电子结构。将材料DPN-2CN和DNP-2CN的表面电子结构与A lq3的表面电子结构进行对比,判定了DPN-2CN和DNP-2CN的最低空轨道(LUMO)能级。通过电化学循环伏安(CV)法,对DPN-2CN和DNP-2CN的LUMO能级和最高占有轨道(HOMO)能级进行了表征。两种测试方法所得到的LUMO能级参数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发光材料 扫描隧道显微镜 扫描隧道 电化学 循环伏安
下载PDF
利用STM针尖诱导铜表面刻蚀人工构筑表面电化学活性位 被引量:1
8
作者 谢兆雄 毛秉伟 +1 位作者 卢伙贵 陈意安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640-644,共5页
在电极电位稍负于其Nernst电位时 ,较正的探针电位可以诱导铜表面的局域刻蚀 ;同时 ,利用这一诱导刻蚀可以方便地人工构筑电极表面电化学活性位或特定的纳米结构 ,如现场构筑坑 (pit)、螺旋岛 (spiralisland)和岛 (island)等电化学活性... 在电极电位稍负于其Nernst电位时 ,较正的探针电位可以诱导铜表面的局域刻蚀 ;同时 ,利用这一诱导刻蚀可以方便地人工构筑电极表面电化学活性位或特定的纳米结构 ,如现场构筑坑 (pit)、螺旋岛 (spiralisland)和岛 (island)等电化学活性位 ;并现场研究它们相关的 (电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扫描隧道显微镜 纳米构筑 电化学活性位 表面刻蚀 诱导
下载PDF
单个铂酞菁分子在正负偏压激发下的电致发光特性研究
9
作者 Aftab Farrukh 田晓俊 +7 位作者 孔繁芳 郁云杰 经士浩 陈功 张尧 廖源 张杨 董振超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 SCIE CAS CSCD 2021年第1期87-94,I0012,共9页
本文利用扫描隧道显微镜诱导发光技术,系统地研究了铂酞菁分子在正负偏压激发下的电致发光行为及其相关的电子激发机制,铂酞菁分子在正负偏压激发下均可以发光,但发光特征有所不同.在负偏压激发下,观察到了源于中性PtPc分子LUMOtHOMO跃... 本文利用扫描隧道显微镜诱导发光技术,系统地研究了铂酞菁分子在正负偏压激发下的电致发光行为及其相关的电子激发机制,铂酞菁分子在正负偏压激发下均可以发光,但发光特征有所不同.在负偏压激发下,观察到了源于中性PtPc分子LUMOtHOMO跃迁的峰位在637 nm处的荧光峰.荧光强度在三个不同的激发区域呈阶梯状增加.当激发偏压处于区域(I)时,可以产生较强的荧光,其主导激发机制是载流子注入激发机制;当激发偏压处于区域(II)时,可以产生中等发光强度的荧光,其主导激发机制是非弹性电子散射激发机制;当激发偏压处于区域(III)时,激发电子能量小于荧光光子能量,存在上转换现象,荧光峰非常弱,其激发过程需要自旋三重态作为中继态,并由载流子注入和非弹性电子散射两种机制共同作用产生.在正偏压激发下,分子的电致发光光谱特征变得更加复杂,具有多个发光峰.911 nm处的尖锐发光峰起源于PtPc-阴离子的LUMO+1→LUMO跃迁,其激发主要是由载流子注入激发机制主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扫描隧道显微镜诱导发光 电致发光 激发机制 铂酞菁 离子发射 中性发射
下载PDF
现场STM针尖诱导Ag(111)表面局域刻蚀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意安 施财辉 +2 位作者 谢兆雄 吴剑鸣 毛秉伟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645-648,共4页
本文报道用现场扫描隧道显微镜技术 (in situSTM)研究Ag( 1 1 1 )电极表面局域刻蚀。实验表明 ,STM针尖可以诱导有Iˉ特性吸附的Ag( 1 1 1 )电极在其电化学稳定区发生表面局域刻蚀 ,刻蚀的发生与程度与针尖电位、样品电位及偏压等因素... 本文报道用现场扫描隧道显微镜技术 (in situSTM)研究Ag( 1 1 1 )电极表面局域刻蚀。实验表明 ,STM针尖可以诱导有Iˉ特性吸附的Ag( 1 1 1 )电极在其电化学稳定区发生表面局域刻蚀 ,刻蚀的发生与程度与针尖电位、样品电位及偏压等因素有紧密关系 ,刻蚀速度在偏压最小时达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场扫描隧道显微镜技术 针尖诱导 Ag(111) 局域刻蚀 I^-
下载PDF
电势诱导的N-异丁酰基-L-半胱氨酸分子在金(111)表面的相转变(英文)
11
作者 陈爱喜 汪宏 +3 位作者 段赛 张海明 徐昕 迟力峰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010-1016,共7页
自组装单层膜修饰的功能性基底在生物传感,色谱分析,生物相容性材料等方面均具有潜在应用。本文利用原位电化学扫描隧道显微镜(EC-STM)研究了电势诱导的N-异丁酰基-L-半胱氨酸(L-NIBC)分子在Au(111)表面自组装结构的相转变。我们把Au(1... 自组装单层膜修饰的功能性基底在生物传感,色谱分析,生物相容性材料等方面均具有潜在应用。本文利用原位电化学扫描隧道显微镜(EC-STM)研究了电势诱导的N-异丁酰基-L-半胱氨酸(L-NIBC)分子在Au(111)表面自组装结构的相转变。我们把Au(111)基底分别浸润在纯的NIBC水溶液和pH=7(磷酸盐缓冲溶液调节)的NIBC溶液中,分别制备了NIBC的α相和β相两种不同的自组装结构。EC-STM观测显示,当改变金的电极电势时,α相和β相的NIBC自组装单层膜出现了多种不同的结构变化。当电压从0.7 V(相对于饱和甘汞电极而言)降低到0.2 V时,α相由有序结构变为无序结构。而对于β相的样品,当E<0.3 V时,为无序结构;当电极电势增大到0.4 V<E<0.5 V时,出现γ相;继续增大到0.5 V<E<0.7 V时,变为β相。另外,EC-STM图像也证实存在β相转变为α相的可能。综合密度泛函理论计算的结果,我们提出,β相转变为α相的原因可以解释为电极电势的变化引起了Au-COO^-键的断裂,从而引发分子吸附构型变化而导致相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组装 硫醇 相转变 电势诱导 电化学扫描隧道显微镜 密度泛函理论
下载PDF
化学吸附氧诱导Cu(100)表面重构.
12
作者 窦卫东 张寒洁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 SCIE CAS CSCD 2010年第1期18-22,I0001,共6页
用低能电子衍射(LEED)和扫描隧道显微镜技术研究了氧气在Cu(100)表面化学吸附所形成的表面重构结构.在低覆盖度下,实验上观察到了两个有序重构的混合相,分别为c(2×2)O重构和(√2×2√2)R45°-O重构.在氧原子... 用低能电子衍射(LEED)和扫描隧道显微镜技术研究了氧气在Cu(100)表面化学吸附所形成的表面重构结构.在低覆盖度下,实验上观察到了两个有序重构的混合相,分别为c(2×2)O重构和(√2×2√2)R45°-O重构.在氧原子的覆盖度逐渐增加的过程中,c(2×2)O重构区域的面积逐渐减小.在初始氧化阶段,实验上观察到了呈条状的“锯齿”形的重构结构,这些锯齿形的结构是由相邻的局域化的c(2×2)区域的边界区域(Cu)构成的.STM实验发现,相对于其他重构区域,这些锯齿形的重构区域与有机分子之间存在更加强烈的相互作用.通过分析在不同退火温度下样品LEED衍射点的变化,研究了重构结构的热稳定性,发现三种结构的热稳定性顺序是:锯齿结构〉c(2×2)O重构〉(√2×2√2)R45°-O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改造 解离吸附 表面氧 扫描隧道显微镜 诱导 气态 低能电子衍射
下载PDF
大气状态下STM电场加工机理分析
13
作者 陈津平 胡晓东 +1 位作者 胡小唐 于静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94-497,共4页
扫描探针显微镜 (SPM)家族的拓展始于扫描隧道显微镜 (STM) ,它的发明使人类能够真正获得物质表面在原子尺度上的局域电子结构 ,并可揭示与之对应的原子结构。基于 SPM的纳米加工技术同样是从 STM开始的 ,本文主要介绍大气状态下 STM在... 扫描探针显微镜 (SPM)家族的拓展始于扫描隧道显微镜 (STM) ,它的发明使人类能够真正获得物质表面在原子尺度上的局域电子结构 ,并可揭示与之对应的原子结构。基于 SPM的纳米加工技术同样是从 STM开始的 ,本文主要介绍大气状态下 STM在 Au和 Ti表面的电场加工结果 ,并对其作用机理进行较深入分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场加工 电场诱导氧化 扫描隧道显微镜
下载PDF
单分子瞬时带电态中电子-振动耦合特性的亚纳米荧光成像研究
14
作者 田晓俊 孔繁芳 +4 位作者 经士浩 郁云杰 张尧 张杨 董振超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12-122,共11页
分子内的电子-振动耦合特性对电子跃迁和分子光谱特征有重要影响,是分子光谱学研究的中心课题之一.本文利用具有亚纳米分辨的扫描隧道显微镜诱导发光成像技术,通过高度局域的隧穿电子来充电激发单个苝四甲酸二酐分子,研究该分子的瞬时... 分子内的电子-振动耦合特性对电子跃迁和分子光谱特征有重要影响,是分子光谱学研究的中心课题之一.本文利用具有亚纳米分辨的扫描隧道显微镜诱导发光成像技术,通过高度局域的隧穿电子来充电激发单个苝四甲酸二酐分子,研究该分子的瞬时带电态(-2价态)的电致发光特性以及相应的电子-振动跃迁的实空间成像特征.具有亚分子分辨的光谱成像结果表明,0-0纯电子跃迁的光子图“两点”亮斑特征是沿分子短轴的,而某些电子振动峰的光子图“两点”亮斑方向却沿着分子长轴,相对于0-0跃迁光子图的图案旋转了90°.这表明这些振动态所对应的跃迁偶极取向是沿着分子长轴的,相对于0-0的纯电子跃迁的偶极取向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说明这些分子振动模式在电子的跃迁过程中对电子态空间分布产生了重要扰动.理论计算表明,这种跃迁偶极的变化源自于与Herzberg-Teller贡献相关的电子-振动耦合.反对称的振动模式对纯电子跃迁的跃迁密度、特别是具有较大跃迁密度的原子产生了强烈的动态扰动,或者说对分子波函数进行了“整形手术”,从而诱导出沿分子长轴方向的跃迁电荷振荡,引发沿分子长轴的跃迁偶极.本文结果为从实空间的视角来直观理解分子瞬时带电态中的电子-振动耦合的微观图像提供了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扫描隧道显微镜诱导发光 电子-振动耦合 苝四甲酸二酐 分子瞬时带电态
下载PDF
扫描电化学显微镜在光电化学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5
作者 辛淑莉 孙瑶 +2 位作者 袁丁 李菲 詹东平 《中国科学: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085-1101,共17页
深入研究各种光电化学反应过程的机理和反应动力学性质等对提升光电转换效率、发展绿色高效光伏能源器件具有重要意义.扫描电化学显微镜(SECM)是一种具有高时空分辨率的电化学扫描探针显微镜技术,不仅可以研究光电催化反应的机理和动力... 深入研究各种光电化学反应过程的机理和反应动力学性质等对提升光电转换效率、发展绿色高效光伏能源器件具有重要意义.扫描电化学显微镜(SECM)是一种具有高时空分辨率的电化学扫描探针显微镜技术,不仅可以研究光电催化反应的机理和动力学性质,还可以通过光电流反馈模式进行组合成像,实现光电催化剂的性能评估和优选,近年来逐渐成为光电化学研究领域微区观测和反应动力学研究的重要技术手段.本综述系统介绍了SECM在光电化学研究中的应用,首先介绍用于光电化学研究的SECM的实验装置、工作原理和工作模式,然后对SECM在光合作用、光诱导电荷转移、电致化学发光、光解水、太阳能电池等光电化学研究领域的应用进行了详细介绍,最后展望了SECM在光电化学研究领域中的应用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扫描电化学显微镜 光合作用 诱导电子转移 电致化学发光 光催化 太阳能电池
原文传递
纳米尺度分子内荧光淬灭效应的研究
16
作者 薛向东 张春秋 +3 位作者 陈飞 甘雅玲 邹国漳 梁兴杰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2014年第6期537-542,共6页
本实验将自聚发光分子四苯基乙烯(TPE)和聚集淬灭分子阿霉素(DOX)连接为荧光分子复合物(TPEDOX conjugate,TD),并通过荧光光谱分析和扫描电镜观察结合的方法,对TD纳米聚集体中TPE和DOX的荧光淬灭机制进行了研究。实验发现,在TD分子内,TP... 本实验将自聚发光分子四苯基乙烯(TPE)和聚集淬灭分子阿霉素(DOX)连接为荧光分子复合物(TPEDOX conjugate,TD),并通过荧光光谱分析和扫描电镜观察结合的方法,对TD纳米聚集体中TPE和DOX的荧光淬灭机制进行了研究。实验发现,在TD分子内,TPE和DOX之间发生了"能量传递接力"的现象,即TPE通过荧光能量共振转移将能量传递给DOX,导致自身荧光发射淬灭;DOX由于TD纳米聚集体的形成,发生了聚集淬灭现象,致使TPE转移的能量和DOX自身的荧光发射均被淬灭,达到一个荧光双淬灭的效果。研究中采用荧光分析与电镜观察结合的方法,阐述了将两种具有相反发光性质的荧光分子在纳米尺度的荧光淬灭机理,为纳米尺度上的分子内荧光淬灭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集诱导发光 聚集淬灭 扫描电子显微镜 荧光能量共振转移 自组装
下载PDF
光谱仪器
17
《中国光学》 EI CAS 1997年第5期16-16,共1页
TH744.1 97052905激光喇曼光谱仪器的新发展=Development oflaser Raman spectrometers[刊,中]/陈捷光(厦门大学科学仪器与精密机械工程系.福建,厦门(361005))//福光技术.—1996,(22).—15介绍了厦门大学研制成功激光喇曼光谱与扫描隧... TH744.1 97052905激光喇曼光谱仪器的新发展=Development oflaser Raman spectrometers[刊,中]/陈捷光(厦门大学科学仪器与精密机械工程系.福建,厦门(361005))//福光技术.—1996,(22).—15介绍了厦门大学研制成功激光喇曼光谱与扫描隧道显微镜联用仪器,可以实时研究分子结构信息和分子微观形貌,也被激光诱导纳米加工提供一种手段。(赵桂云)TH744.1 97041806干涉光谱仪动镜四连杆驱动装置的谐振分析=Analysisof the harmonic vibration of the motionmirror in interferometric spectroscope[刊,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谱仪器 扫描隧道显微镜 干涉光谱仪 激光喇曼光谱 厦门大学 研制成功 驱动装置 激光诱导 科学仪器 纳米加工
下载PDF
法国研究人员开发出首例单分子LED
18
作者 LEDinside 《集成电路应用》 2014年第3期40-40,共1页
为了挑战发光二极管(LED)最小化极限,法国史特拉斯堡大学、法国第六大学以及法国国家科学研究院的研究人员合作已经开发出由单个分子构成的LED。该L E D的原理是是由一根聚噻吩(polythiophene)线放置在扫描隧道显微镜和黄金表面之间而... 为了挑战发光二极管(LED)最小化极限,法国史特拉斯堡大学、法国第六大学以及法国国家科学研究院的研究人员合作已经开发出由单个分子构成的LED。该L E D的原理是是由一根聚噻吩(polythiophene)线放置在扫描隧道显微镜和黄金表面之间而形成。它只有当电流通过时才会沿某一方向发光。这个实验绝妙地揭示了电-光之间转化设备的最小尺度。此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扫描隧道显微镜 分子构成 聚噻吩 发光二极管 单分子 LED 物理评论快报 光电性质 拉斯 极性逆转
下载PDF
4-戊氧基肉桂酸在HOPG表面的自组装及光诱导结构转变的STM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管静 谭忠印 +3 位作者 许利苹 李珊珊 杨志勇 万立骏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237-1240,共4页
利用扫描隧道显微镜(STM)研究了4-戊氧基肉桂酸(AOCA)分子在高定向裂解石墨(HOPG)表面的光诱导结构转变.光反应前,4-戊氧基肉桂酸(AOCA)分子间在氢键作用下,在石墨表面形成稳定的有序自组装单分子层.光反应后变为无序的结构,这是由于二... 利用扫描隧道显微镜(STM)研究了4-戊氧基肉桂酸(AOCA)分子在高定向裂解石墨(HOPG)表面的光诱导结构转变.光反应前,4-戊氧基肉桂酸(AOCA)分子间在氢键作用下,在石墨表面形成稳定的有序自组装单分子层.光反应后变为无序的结构,这是由于二聚后的分子立体性较强,原来形成的二维有序结构被破坏.STM揭示了自组装层变化的分子结构细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扫描隧道显微镜(STM) 4-戊氧基肉桂酸(AOCA) 自组装 诱导反应
原文传递
金属配合物表面诱导解离和有序银单原子层形成
20
作者 徐晓蜜 钟惠萍 +5 位作者 谢兆雄 莫易荣 张海明 龙腊生 郑兰荪 毛秉伟 《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90-493,共4页
报道了乙腈介质中金属有机配合物[(dptap Ag)2](NO3)2(其中dptap为2 (2 吡啶亚氨基) 2H 1,2,4 噻二唑并[2,3 a]吡啶,2 (2 pyridylimino) 2H 1,2,4 thia diazolo[2,3 a]pyridine)在Au(111)表面诱导离解并形成有序银原子层的研究.STM结果... 报道了乙腈介质中金属有机配合物[(dptap Ag)2](NO3)2(其中dptap为2 (2 吡啶亚氨基) 2H 1,2,4 噻二唑并[2,3 a]吡啶,2 (2 pyridylimino) 2H 1,2,4 thia diazolo[2,3 a]pyridine)在Au(111)表面诱导离解并形成有序银原子层的研究.STM结果显示,经在上述配合物的乙腈溶液中浸泡后,Au(111)表面形成(4×4)的吸附结构,此结构与Ag在Au(111)上较高欠电位下沉积所得到的结果类似.XPS结果证实所形成的吸附层中仅含有银原子.进一步用电动势法测定了[(dptap Ag)2](NO3)2的解离常数,并推测有序银原子层系与金表面相互作用从而诱导配合物的离解及Ag+的还原而形成.量子化学的计算结果与上述实验事实相符.这一表面诱导解离有望拓展至其他合适的有机金属配合物体系,从而发展为一种溶液法制备有序金属吸附层的通用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配合物 表面诱导解离 有序银单原子层 扫描隧道显微镜 X射线光电子能谱 电动势法 量子化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