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扫频源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在眼科临床中的应用进展
1
作者 王曦 黄潇颖 +1 位作者 周言 郑政 《国际眼科杂志》 2024年第2期255-259,共5页
扫频源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SS-OCTA)检查是近几年提出的一种新型血管成像技术,具有非侵入性、快速、高分辨率、自动化血管分层成像等优势,在眼科相关疾病的早期诊断、疗效评估及监测疾病进展等方面具有很高的价值。基于OCTA的基础... 扫频源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SS-OCTA)检查是近几年提出的一种新型血管成像技术,具有非侵入性、快速、高分辨率、自动化血管分层成像等优势,在眼科相关疾病的早期诊断、疗效评估及监测疾病进展等方面具有很高的价值。基于OCTA的基础,SS-OCTA采用快速调谐的激光器和1050 nm的波长,穿透力更强,对视网膜和脉络膜微血管系统进行无创深度分辨成像,加深了对多种眼部疾病(眼底病变、青光眼、神经退行性疾病等)特征的认识。此外,SS-OCTA也可用于研究眼前节结构,如角膜新生血管的深度和密度、虹膜新生血管治疗前后的变化等。该技术为眼科临床实践提供了一种新的手段。本文就SS-OCTA技术在眼科临床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眼底血管造影 诊断 应用
下载PDF
扫频源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和时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对近视患者房角参数测量的一致性分析
2
作者 魏安海 邹杨成 +2 位作者 杨利 曹珍珍 张和华 《中国医学装备》 2024年第2期28-32,共5页
目的:探讨扫频源光学相干断层扫描(SS-OCT)和时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TD-OCT)在近视患者前房角测量的一致性。方法:回顾性选择2023年1-5月在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眼科就诊的46(92眼)近视患者,所有患者均使用SS-OCT和TD-OCT分别对房角参数... 目的:探讨扫频源光学相干断层扫描(SS-OCT)和时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TD-OCT)在近视患者前房角测量的一致性。方法:回顾性选择2023年1-5月在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眼科就诊的46(92眼)近视患者,所有患者均使用SS-OCT和TD-OCT分别对房角参数进行测量,对比分析SS-OCT和TD-OCT两种扫描方法测量中央前房深度(ACD)、房角开放距离(AOD500、AOD750)、巩膜突角度(SSA)、小梁网虹膜面积(TISA500、TISA750)等参数的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和Bland-Altman检验,分析测量的相关性和一致性。结果:两种扫描方法测量房角参数AC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83,P<0.001);且AOD500、AOD750、SSA500、TISA500和TISA750的鼻侧测量数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16、5.51、-6.51、-4.75、-5.69,P<0.001);颞侧测量数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04、-4.8、-6.06、-3.84、-4.02,P<0.001)。两种扫描方法测量结果呈正相关(r=0.71~0.92),Bland-Altman分析显示2.1%~8.9%测量值在95%一致性界限外。结论:SS-OCT和TD-OCT在近视患者房角参数测量中存在差异,测量结果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干断层扫描(ss-oct) 时域相干断层扫描(TD-OCT) 房角测量 近视患者 一致性
下载PDF
应用扫频源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成像分析后皮质前玻璃体囊袋的形态 被引量:2
3
作者 金波 安广琪 +3 位作者 雷博 杜利平 戴方方 金学民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077-1081,共5页
目的:应用扫频源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成像(SS-OCT)观察并分析后皮质前玻璃体囊袋(PPVP)的形态学特点。方法:前瞻性研究。纳入2019-03/06于河南省立眼科医院行SS-OCT检查发现PPVP的受检者91例138眼。观察PPVP的SS-OCT形态学特点,比较不同性... 目的:应用扫频源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成像(SS-OCT)观察并分析后皮质前玻璃体囊袋(PPVP)的形态学特点。方法:前瞻性研究。纳入2019-03/06于河南省立眼科医院行SS-OCT检查发现PPVP的受检者91例138眼。观察PPVP的SS-OCT形态学特点,比较不同性别、年龄、等效球镜受检者的PPVP的宽度和高度的差异。结果:纳入91例138眼中112眼(81.2%)PPVP形态为船形,19眼(13.8%)为椭圆形,7眼(5.1%)为对勾形。99眼(71.7%)PPVP与Martegiani区连通。138眼的PPVP的平均宽度为6248.82±1117.87μm,平均高度为562.12±476.94μm。不同性别受检者的PPVP的平均宽度和高度比较无差异(P>0.05),PPVP的宽度与年龄呈正相关(r=0.32,P<0.01),低度近视组受检者PPVP的高度低于非近视组和中度近视组(P=0.01、0.03)。结论:PPVP多为黄斑前船形液体腔隙,多与玻璃体管(Cloquet管)连通,其宽度与年龄相关,PPVP的存在可能影响PVD的形成与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干断层扫描成像 后皮质前玻璃体囊袋 玻璃体后脱离 近视
下载PDF
超广域SS-OCTA联合超广角激光扫描眼底成像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诊断价值
4
作者 毛明珠 黎梦宇 +4 位作者 韦丁杨 陈丽 刘逸 李杰 钟捷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91-296,共6页
目的 超广域扫频源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UWF SS-OCTA)联合超广角激光扫描眼底成像(UWF SLO)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病变的检出率以及对DR分级诊断价值的研究。方法 横断面研究。招募在四川省人民医院眼科就诊的糖尿病患者。所... 目的 超广域扫频源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UWF SS-OCTA)联合超广角激光扫描眼底成像(UWF SLO)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病变的检出率以及对DR分级诊断价值的研究。方法 横断面研究。招募在四川省人民医院眼科就诊的糖尿病患者。所有参与者都接受了UWF SS-OCTA、UWF SLO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用于检测DR病变,包括微动脉瘤(MA)、视网膜内出血(IRH)、视网膜无灌注区(NPAs)、视网膜内微血管异常(IRMAs)、视网膜静脉串珠(VB)、视网膜新生血管(NVE)、视盘新生血管(NVD)及玻璃体积血(VH)。联合三类影像检查(以下简称三联影像)结果作为标准对照,对比不同影像两两联合对DR病变的检出率及对DR严重度分级的一致性。结果 共纳入101例175眼。与三联影像结果相比,UWF SS-OCTA联合UWF SLO对MA、IRH、NPAs、IRMAs、NVE、NVD及VH的检出率分别为91%、83%、77%、69%、27%、10%及12%,Kappa依次为0.812、1.000、1.000、1.000、0.986、0.970及1.000。与三联影像结果相比,UWF SS-OCTA联合UWF SLO对DR的严重度分级具有优异一致性(Kappa=0.943)。结论 UWF SS-OCTA联合UWF SLO能准确识别MA、IRH、NPAs、IRMAs、NVE、NVD及VH,对DR筛查及分级诊断准确性高,适用于临床上对DR的大规模筛查与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广域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超广角激扫描眼底成像 素眼底血管造影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下载PDF
扫频源OCTA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诊疗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张金燕 霍倩倩 李秀云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752-756,共5页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也是全球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其诊断和治疗预后的判断至关重要。扫频源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SS-OCTA)是近年来发展出的一项影像学检查方法,应用SS-OCTA可以准确地观察不同...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也是全球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其诊断和治疗预后的判断至关重要。扫频源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SS-OCTA)是近年来发展出的一项影像学检查方法,应用SS-OCTA可以准确地观察不同层次的视网膜、脉络膜毛细血管层及黄斑和视盘的微循环情况,对DR的诊断和预后判断提出了新理念,本文旨在对SS-OCTA在DR临床应用方面的新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微血管并发症
下载PDF
基于扫频源OCT的全眼组织参数测量系统的研制 被引量:2
6
作者 任天慧 吴洪军 +1 位作者 王立伟 李跃杰 《医疗卫生装备》 CAS 2021年第3期21-27,共7页
目的:基于扫频源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研制全眼组织参数测量系统,用于全眼成像和精确测量眼轴长度等眼组织参数。方法:使用基于垂直腔表面发射激光(vertical-cavity surface-emitting laser,VCSEL)的扫... 目的:基于扫频源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研制全眼组织参数测量系统,用于全眼成像和精确测量眼轴长度等眼组织参数。方法:使用基于垂直腔表面发射激光(vertical-cavity surface-emitting laser,VCSEL)的扫频激光器作为系统光源,并集成内固视灯组件和视频监视组件构建该系统。通过计算机控制图像采集及信号处理,获得目标组织的结构图像;再通过结构图像上组织的位置信息,获得眼轴长度等生物组织参数。通过模拟眼测试实验和对成人眼球的测量实验(与IOL Master 700对比)验证该系统的性能。结果:模拟眼测试实验表明,该系统能够准确测量玻璃靶各镜片间的距离,具有很好的测量准确度;8例成人眼球测量实验表明,该系统的测量结果与IOL Master 700的测量结果具有较高的一致性。结论:该系统准确地实现了眼轴长度的测量,可满足临床测量要求,为眼科疾病的诊断和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干断层扫描 眼轴长度 全眼成像技术 眼轴测量
下载PDF
玻璃体切割联合空气或硅油填充术对黄斑脱离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黄斑区微血管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杨鸽 杨洁 +3 位作者 鹿晓燕 董淑倩 胡芷柔 李秋明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79-383,共5页
目的探讨黄斑脱离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RD)患者经玻璃体切割联合空气或硅油填充术后黄斑区结构和功能的改变以及扫频源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SS⁃OC⁃TA)测量参数与最佳矫正视力(BCVA)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目的探讨黄斑脱离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RD)患者经玻璃体切割联合空气或硅油填充术后黄斑区结构和功能的改变以及扫频源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SS⁃OC⁃TA)测量参数与最佳矫正视力(BCVA)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二科于2021年1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黄斑脱离型RRD患者77例(77眼),根据玻璃体切割术中眼内填充物的不同,分为空气组(37眼)和硅油组(40眼)。分别于术后1周、1个月、2个月通过SS⁃OCTA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眼BCVA和黄斑区微血管结构变化及其相关性。结果空气组和硅油组患者的BCVA术后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两组间对比,术后1周、1个月、2个月空气组较硅油组患眼BC⁃VA改善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术后2个月与术后1周比较,空气组患眼视网膜浅层血管复合体(SVC)和视网膜深层血管复合体(DVC)的整体血流密度(VD)、黄斑区中心凹血流密度(FVD)、黄斑区旁中心凹血流密度(PFVD)均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硅油组患眼SVC的整体VD、PFVD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SVC的FVD及DVC的整体VD、FVD、PFV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空气组相比,硅油组患眼术后2个月SVC和DVC的整体VD、FVD、PFVD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偏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术后2个月,FAZ 300μm内VD(FD⁃300)、SVC的FVD及DVC整体VD、FVD、PFVD均与BCVA(log⁃MAR)呈负相关(均为P<0.05);FD⁃300的变化与BCVA(logMAR)的变化呈负相关(r=-0.274,P=0.017)。结论黄斑脱离型RRD患者行玻璃体切割联合空气填充较硅油填充患眼术后黄斑区微血管结构更佳,BCVA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斑脱离型孔性视网膜脱离 玻璃体切割 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空气 硅油
下载PDF
应用超高速SS-OCTA定量评估DR患者的脉络膜毛细血管血流灌注 被引量:1
8
作者 王慧 戴维 +1 位作者 李永蓉 纪风涛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527-1532,共6页
目的:利用超高速扫频源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SS-OCTA)测量脉络膜毛细血管(CC)灌注密度(PFD)评估不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脉络膜毛细血管血流特征。方法:横断面研究。选取2022-03/12在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受试者139例139... 目的:利用超高速扫频源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SS-OCTA)测量脉络膜毛细血管(CC)灌注密度(PFD)评估不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脉络膜毛细血管血流特征。方法:横断面研究。选取2022-03/12在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受试者139例139眼:包括糖尿病患者115例115眼和对照组24例24眼。根据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病变研究(ETDRS)标准对彩色视网膜图像进行DR分级,将糖尿病患眼分为无DR组、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组、NPDR合并糖尿病黄斑水肿(DME)组、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组。采用超高速SS-OCTA设备扫描以黄斑中央凹为中心3mm×3mm的区域,利用系统内置软件测量CC灌注面积,计算PFD,采用多元线性回归评估CC的PFD与DR程度的相关性。结果:DR程度与CC血流灌注相关,调整各种混杂因素后,与对照组相比,NPDR组中心凹CC的PFD减少9.358个单位(95%CI-18.484~-0.232,P=0.045),旁中心凹减少9.284个单位(95%CI-18.487~-0.090,P=0.048);NPDR合并DME组中心凹CC PFD减少18.173个单位(95%CI-28.583~-7.762,P=0.001),旁中心凹减少17.032个单位(95%CI-27.521~-6.544,P=0.002);PDR组中心凹CC PFD减少28.309个单位(95%CI-39.978~-16.640,P<0.001),旁中心凹减少25.841个单位(95%CI-37.597~-14.085,P<0.001)。结论:超高速SS-OCTA测量CC血流密度可以客观量化黄斑灌注,黄斑区CC血流灌注密度与DR严重程度相关,随着DR进展黄斑区CC灌注密度降低,未来纵向研究可阐明CC灌注与DR进展之间的因果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 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ss-octA) 脉络膜毛细血管 灌注密度
下载PDF
基于SS-OCT分析眼轴长度与眼前节参数的相关性
9
作者 张敏 安广琪 +4 位作者 刘培 杨帆 金波 金学民 杜利平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338-1342,共5页
目的:利用扫频源光相干断层扫描成像(SS-OCT)观察与探讨眼轴长度(AL)与眼前节相关参数的相关性。方法:横断面临床研究,纳入2022-01-01/03-31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门诊招募的不同程度近视的成人志愿者109例,依据AL将受检者分为4组:... 目的:利用扫频源光相干断层扫描成像(SS-OCT)观察与探讨眼轴长度(AL)与眼前节相关参数的相关性。方法:横断面临床研究,纳入2022-01-01/03-31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门诊招募的不同程度近视的成人志愿者109例,依据AL将受检者分为4组:A组(AL≤24.0mm)、B组(24.0mm26.0mm)。SS-OCT(视微影像)进行眼前节检查,对中央角膜厚度(CCT)、晶状体厚度(LT),前房参数:中央前房深度(ACD)、前房宽度(ACW)、房角开放距离(AOD500)、房角隐窝面积(ARA500)、小梁网-虹膜间面积(TISA500)、小梁虹膜夹角(TIA500),晶状体矢高(CLR)进行记录,并分析其与AL、等效球镜度数(SE)的关系。结果:四组CCT比较无差异(P>0.05)。四组SE、LT、ACD、ACW、AOD500、ARA500、TISA500、TIA500、CLR比较有差异(均P<0.01)。SE、LT与AL呈负相关(r=-0.75、-0.41,均P<0.01);ACD、ACW、CLR与AL呈正相关(r=0.58、0.45、0.54,均P<0.01);AOD500、ARA500、TISA500、TIA500(颞侧及鼻侧)与AL呈正相关(均P<0.01)。ACD、CLR与SE呈负相关(r=-0.21、-0.25,均P<0.01),LT与SE呈正相关(r=0.21,P<0.05)。结论:随着AL的增加CCT无明显改变,ACD、ACW及房角开放程度则增加,晶状体位置后移,LT变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干断层扫描成像(ss-oct) 眼轴长度(AL) 眼前节参数 近视
下载PDF
不同分层、不同区域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眼视网膜毛细血管无灌注区的分布特征:基于全域SS-OCTA的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霍倩倩 张金燕 +2 位作者 杨凯莉 沈凡芝 李秀云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472-475,共4页
目的采用全域扫频源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SS-OCTA)探讨不同分层、不同区域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患眼视网膜毛细血管无灌注区(NPA)的分布特征。方法将2021年12月至2022年1月在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眼科确诊的PDR患者21例(26眼)... 目的采用全域扫频源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SS-OCTA)探讨不同分层、不同区域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患眼视网膜毛细血管无灌注区(NPA)的分布特征。方法将2021年12月至2022年1月在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眼科确诊的PDR患者21例(26眼)纳入本研究。采用图湃(北京)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BM-400K行全域SS-OCTA检查,采集患者视网膜浅层毛细血管层(SCP)和深层毛细血管层(DCP)图像。每层均按照两种方法分区:(1)以黄斑中心凹中点为圆心分为不同的圆环区域,以中央直径1 mm的圆为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直径1~<3 mm为最内环,3~<6 mm为内环,6~<10 mm为中环,≥10 mm至视网膜边界为外环(由于最内环毛细血管是相连的无缝网络且被重叠灌注,不易形成NPA,因此本次主要检测和比较内环、中环和外环的NPA);(2)以黄斑中心凹中点作水平线和垂直线,将视网膜分为颞上、颞下、鼻上、鼻下四个象限。分别测量内环、中环、外环及四个象限的NPA面积并计算缺血指数(ISI),比较PDR患眼SCP、DCP不同圆环区域和不同象限的NPA面积和ISI,分析NPA分布特征。结果PDR患眼DCP NPA总面积[(124.340±54.971)mm^(2)]大于SCP[(119.119±55.279)mm^(2)],DCP总ISI(0.4230±0.1870)大于SCP总ISI(0.4050±0.188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1)。SCP、DCP外环NPA面积大于中环,中环大于内环,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SCP、DCP外环ISI大于中环,中环大于内环,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SCP、DCP颞下象限NPA面积大于鼻上象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其余象限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SCP、DCP颞下象限ISI大于鼻上象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其余象限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PDR患眼视网膜NPA分布不均衡,在DCP、外环和颞下象限具有更多的N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域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视网膜毛细血管无灌注区 缺血指数
下载PDF
SS-OCTA在视网膜脉络膜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冷红梅 钟捷 李杰 《中医眼耳鼻喉杂志》 2023年第2期113-115,F0003,共4页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血管成像技术逐渐成为了检测和治疗脉络膜视网膜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其中,扫频源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流成像(SS-OCTA)技术因其高分辨率、无需注射造影剂等特点,可以非侵入性地研究视网膜和脉络膜的血管结构和血...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血管成像技术逐渐成为了检测和治疗脉络膜视网膜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其中,扫频源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流成像(SS-OCTA)技术因其高分辨率、无需注射造影剂等特点,可以非侵入性地研究视网膜和脉络膜的血管结构和血流动力学,提高了眼科疾病的检测和治疗精度和安全性,逐渐受到临床医生的重视。本文的主要目的是对SS-OCTA在脉络膜视网膜疾病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并对相关的研究进行分析和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干断层扫描血流成像 视网膜脉络膜疾病 应用进展
下载PDF
基于SS-OCTA视网膜及脉络膜形态结构研究的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者
12
作者 李鹏华 段俊国 《医师在线》 2023年第6期15-18,共4页
目的应用超广角扫频源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SS-OCTA)观察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患者视网膜及脉络膜的形态结构特征。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横断面研究。选取2020年9月~2021年12月成都中医大银海眼科医院收治确诊为湿性AMD的患... 目的应用超广角扫频源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SS-OCTA)观察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患者视网膜及脉络膜的形态结构特征。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横断面研究。选取2020年9月~2021年12月成都中医大银海眼科医院收治确诊为湿性AMD的患者20例35只眼(病例组),并选取同期体检正常健康者13例26只眼(对照组)纳入本研究。使用SS-OCTA测量两组黄斑中心凹下视网膜厚度(SFRT)、黄斑区视网膜内层血管密度、黄斑区视网膜浅层复合体小血管密度及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FCT)、脉络膜血管指数(CVI)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病例组SFRT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黄斑区视网膜内层血管密度及浅层血管复合体小血管密度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FCT及CVI无明显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正常人相比,湿性AMD患者SFRT厚度增加、黄斑区视网膜内层血管密度及浅层血管复合体小血管密度减少,SFCT及CVI无明显变化。SS-OCTA对AMD的进一步诊断、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黄斑区视网膜血管密度 脉络膜血管指数 超广角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下载PDF
厚脉络膜新生血管病变与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者对侧眼脉络膜参数比较研究
13
作者 肖蓓 宋艳萍 +2 位作者 闫明 叶娅 黄珍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76-381,共6页
目的应用超广角扫频源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UWF SS-OCTA)比较厚脉络膜新生血管病变(PNV)和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患者无症状对侧眼的脉络膜参数及形态学变化。方法前瞻性横断面观察研究,纳入2023年4月至2023年9月我院... 目的应用超广角扫频源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UWF SS-OCTA)比较厚脉络膜新生血管病变(PNV)和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患者无症状对侧眼的脉络膜参数及形态学变化。方法前瞻性横断面观察研究,纳入2023年4月至2023年9月我院眼科23例CSC患者无症状对侧眼23眼和19例PNV患者无症状对侧眼19眼,以及年龄与性别匹配的22例健康人22眼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设为CSC对侧眼组、PNV对侧眼组及健康眼组。三组受试者年龄、男性比例及最佳矫正视力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研究对象均行UWF SS-OCTA成像检查及比较,记录颞上、上方、鼻上、颞侧、中心凹、鼻侧、颞下、下方、鼻下共9个分区的脉络膜厚度(CT)、脉络膜中大血管层血管密度(血流像素面积与目标区域总面积的比值)、脉络膜血管指数(CVI)(脉络膜血管管腔体积与脉络膜血管及基质总体积的比值)。同时检查并比较各组患者黄斑中心凹下视网膜厚度、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FCT)及涡静脉不对称扩张及吻合情况。结果三组人员SFC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三组受试者涡静脉不对称扩张或吻合眼数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CSC对侧眼组鼻上及鼻侧分区CVI均大于PNV对侧眼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CSC对侧眼组鼻上、颞侧、中心凹、下方、鼻下分区CVI及平均CVI均大于健康眼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PNV对侧眼组颞侧、中心凹及下方分区CVI均大于健康眼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CSC对侧眼组在颞上、上方、鼻上、中心凹、颞下、平均脉络膜中大血管层血管密度均小于健康眼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PNV对侧眼组各分区脉络膜中大血管层血管密度均小于健康眼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1)。CSC对侧眼组颞上及鼻上分区CT均大于PNV对侧眼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CSC对侧眼组颞上、上方、鼻上、颞侧、中心凹、下方及鼻下分区CT均大于健康眼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PNV对侧眼组上方、颞侧、中心凹及下方分区CT均大于健康眼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本研究从对侧眼角度侧面提供了CSC和PNV可能不是同一疾病不同阶段的验证。CSC与PNV并非单眼疾病,而是单眼表现的双眼脉络膜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脉络膜血管指数 超广角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涡静脉
下载PDF
SS-OCT在角膜成像中的应用进展
14
作者 赵丽丽 宋继科 +1 位作者 卢秀珍 毕宏生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24年第7期1058-1063,共6页
成像技术的进步彻底改变了眼科领域,改变了我们对眼科疾病的理解、诊断和治疗。扫频源光学相干断层扫描(SS-OCT)是一种最新的非接触式高分辨率成像技术。它进一步提高了成像深度和扫描速度,增加了新的算法和功能。SS-OCT允许对角膜结构... 成像技术的进步彻底改变了眼科领域,改变了我们对眼科疾病的理解、诊断和治疗。扫频源光学相干断层扫描(SS-OCT)是一种最新的非接触式高分辨率成像技术。它进一步提高了成像深度和扫描速度,增加了新的算法和功能。SS-OCT允许对角膜结构进行三维评估,提供角膜前、后表面的曲率和高度图以及角膜厚度图。这可以帮助眼科医生筛查和诊断角膜病变,如圆锥角膜、角膜营养不良和变性。SS-OCT更快、更精准和更灵敏的角膜测量有助于对即将进行角膜和屈光手术的患者做好术前计划和术后监测。文章总结SS-OCT技术的发展及其在角膜疾病中潜在的临床效用与在手术中的应用进展,以支持更多未来可能的研究和临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干断层扫描(ss-oct) 手术 角膜移植
下载PDF
正常儿童脉络膜血管指数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15
作者 马娜娜 符爱存 +6 位作者 于世傲 黄聪聪 尚丽丽 常铭航 金学民 雷博 高莎莎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68-575,共8页
目的应用扫频源光学相干断层扫描(SS-OCT)评估正常儿童黄斑区脉络膜血管指数(CVI)的分布特征,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连续纳入2021年5—11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就诊的6~12岁正常儿童63人,测量其等效球镜度数、... 目的应用扫频源光学相干断层扫描(SS-OCT)评估正常儿童黄斑区脉络膜血管指数(CVI)的分布特征,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连续纳入2021年5—11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就诊的6~12岁正常儿童63人,测量其等效球镜度数、眼轴长度及其他眼部生物学参数。并以黄斑为中心,采用SS-OCT血管成像测量黄斑区CVI及脉络膜厚度(ChT),根据ETDRS分区将图像划分为黄斑中心凹区(直径0~1 mm)、内环区(直径1~3 mm)和外环区(直径3~6 mm)。均选取右眼数据纳入统计分析,比较3个环区和内、外环区上方、颞侧、下方和鼻侧4个区域的CVI。采用单因素线性回归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3个环区的CVI与性别、眼轴长度、前房深度、ChT和瞳孔直径等参数的关系。结果黄斑中心凹区、内环区和外环区3个环区的CVI平均值分别为0.35±0.12、0.32±0.10和0.27±0.08,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96,P<0.001),其中3个环区的CVI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内环区和外环区上方、颞侧、下方、鼻侧不同区域CVI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环区=11.60,P=0.001;F部位=12.02,P<0.05),其中内环区上方和鼻侧CVI值低于颞侧,外环区上方、颞侧和下方CVI值高于鼻侧,外环区上方CVI低于内环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经单因素线性回归分析,黄斑中心凹区、内环区和外环区ChT均是对应3个环区CVI的影响因素(均β=0.001,P<0.001)。瞳孔直径(β=0.034,P=0.038;β=0.040,P=0.003;β=0.024,P=0.011)和前房深度(β=0.097,P=0.034;β=0.097,P=0.013;β=0.061,P=0.032)均是黄斑中心凹区、内环区、外环区CVI的影响因素。经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建立的回归方程分别为:黄斑中心凹区CVI=0.001×黄斑中心凹区ChT+0.001×内环区ChT+0.001×外环区ChT-0.301(R 2=0.514,F=6.875,P<0.001);内环区CVI=0.001×黄斑中心凹区ChT+0.001×内环区ChT+0.001×外环区ChT+0.088×前房深度-0.307(R 2=0.603,F=9.870,P<0.001);外环区CVI=0.001×黄斑中心凹区ChT+0.001×内环区ChT+0.001×外环区ChT-0.135(R 2=0.601,F=9.781,P<0.001)。结论6~12岁正常儿童黄斑中心凹区的CVI较内环区和外环区高,且在内环区和外环区,均是鼻侧区域的CVI最低。ChT越厚的儿童,黄斑相对应的所有区域CVI越高;前房深度越深的儿童,内环区的CVI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络膜 儿童 参考值 脉络膜血管指数 相干断层扫描成像 相关因素 近视 脉络膜疾病
下载PDF
正常人脉络膜厚度分布特征及肥厚型脉络膜诊断界线值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新媛 邱冰洁 +3 位作者 王艳红 李志清 曾依云 陈晓思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548-555,共8页
目的探讨正常人脉络膜厚度的分布情况并界定肥厚型脉络膜的诊断值。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对2018年4月至2021年6月在北京同仁医院招募的肥厚型脉络膜谱系疾病(PCD)以及正常人研究队列中正常者230人446眼进行脉络膜厚度分布分析,并选... 目的探讨正常人脉络膜厚度的分布情况并界定肥厚型脉络膜的诊断值。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对2018年4月至2021年6月在北京同仁医院招募的肥厚型脉络膜谱系疾病(PCD)以及正常人研究队列中正常者230人446眼进行脉络膜厚度分布分析,并选取其中屈光度、年龄及性别与PCD组匹配者199人382眼进行似然比分析。纳入PCD患者274例314眼作为PCD组,包括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患者133例149眼、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患者81例95眼、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者60例70眼进行肥厚型脉络膜的诊断界值研究。所有受试者接受视力、眼压、裂隙灯显微镜、扩瞳眼底检查和彩色眼底照相;采用扫频源光相干断层扫描成像技术采集黄斑区9 mm×9 mm范围B扫描图像,用仪器自带TABS软件获取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干预研究分区的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FCT)值;采用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Spearman秩相关分析评估SFCT与年龄和屈光度的相关性;采用多重线性回归模型分析SFCT的影响因素;采用似然比检验界定校正年龄及屈光度后肥厚型脉络膜的诊断值。结果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显示,正常眼SFCT与年龄呈负相关(r=-0.34,P<0.001),男性及女性正常人SFCT与年龄均呈负相关(r=-0.43,P<0.001;r=-0.38,P<0.001)。Spearman秩相关分析显示,近视度数与SFCT呈弱正相关(r s=0.19,P<0.001)。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和屈光度是正常人SFCT的影响因素(均P<0.001)。20~39岁组、40~59岁组、60~79岁组、≥80岁组正常人肥厚型脉络膜的临界诊断值分别为320~330、330~340、250~275、200~225μm。正常人20~39岁、40~59岁和≥60岁组中肥厚型脉络膜的占比分别为14.71%(10/68)、24.48%(47/192)和28.89%(55/18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70,P=0.046;LR=6.579,P=0.037),其中≥60岁组占比明显高于20~39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82,P=0.014;LR=6.479,P=0.011)。结论正常人不同年龄中肥厚型脉络膜的分布特点不同,年龄和屈光度是SFCT变化的独立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厚型脉络膜疾病 脉络膜厚度 相干断层扫描技术 似然比检验 正常人 诊断界线值
下载PDF
学龄期儿童黄斑区视网膜血流密度和厚度分析
17
作者 高莎莎 尚丽丽 +6 位作者 符爱存 常铭航 贺音 王铭 金学民 雷博 张凤妍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4-51,共8页
目的观察并分析学龄期儿童黄斑区视网膜毛细血管血流密度和视网膜厚度与屈光度的相关性。方法横断面研究。2022年5~12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就诊的学龄期儿童182名纳入研究。其中,男性95名,女性87名;年龄6~12岁;等效球镜度(SE)+0... 目的观察并分析学龄期儿童黄斑区视网膜毛细血管血流密度和视网膜厚度与屈光度的相关性。方法横断面研究。2022年5~12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就诊的学龄期儿童182名纳入研究。其中,男性95名,女性87名;年龄6~12岁;等效球镜度(SE)+0.50~-6.00 D。根据右眼SE将受检者分为正视眼组(+0.50≤SE<-0.50 D)、低度近视眼组(-0.50≤SE<-3.00 D)、中度近视眼组(-3.00≤SE≤-6.00 D),分别为54、71、57例。采用扫频源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仪对右眼黄斑区6 mm×6 mm范围进行扫描。软件自动将黄斑中心凹6 mm范围内视网膜划分为以黄斑中心凹为中心的3个同心圆,分别为直径1 mm的中心凹区、1~3 mm的内环区、3~6 mm的外环区。测量黄斑区6 mm范围内不同分区视网膜浅层毛细血管丛(SVP)、深层毛细血管丛(DVP)血流密度和视网膜厚度。单因素线性回归、多重线性回归、平滑曲线拟合、阈值效应分析黄斑不同分区SVP、DVP、视网膜厚度与屈光度的相关性。结果正视眼组、低度近视眼组、中度近视眼组受检眼中心凹区、内环区、外环区SVP(F=6.64、26.06、22.69)、DVP(F=7.97、25.01、5.09)血流密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中心凹区、内环区、外环区SVP(β=-0.56、-1.17、-0.79)、DVP(β=-1.03、-0.93、-0.45)血流密度均与SE呈正相关(P<0.05)。平滑曲线拟合、阈值效应、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中心凹区SVP、DVP血流密度与SE呈线性正相关(β=-0.91、-1.40,P<0.05);内环区、外环区SVP、DVP血流密度与SE为存在拐点(<3.00 D)的倒U型曲线关系。SE<-3.00 D时,内环区、外环区SVP、DVP血流密度均与SE呈正相关(P<0.05);SE>-3.00 D时,除内环区DVP血流密度外,其余均与SE呈负相关(P<0.05)。正视眼组、低度近视眼组、中度近视眼组受检眼内环区、外环区视网膜厚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5.47、16.36,P<0.05);中心凹区视网膜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16,P>0.05)。单因素线性回归、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内环区、外环区视网膜厚度与SE呈负相关(β=1.99、3.05,P<0.05);中心凹区视网膜厚度与SE无相关性(β=-1.65,P>0.05)。结论屈光度+0.50~-6.00 D的学龄期儿童,随屈光度增加,黄斑中心凹区视网膜毛细血管血流密度逐渐升高,内环区、外环区先升高后降低;内环区、外环区视网膜厚度逐渐降低,中心凹区视网膜厚度未发生显著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儿童 黄斑区血管密度 视网膜厚度
原文传递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黄斑下液与脉络膜血流变化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曾巧珠 姚昱欧 +1 位作者 涂书 赵明威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97-306,共10页
目的观察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患眼黄斑下液(SMF)与脉络膜血流状态的关系。方法去回顾性研究。2021年8月1日至2023年3月1日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科中心检查确诊的CSC患者29例31只眼纳入研究。根据末次随访时SMF是否完全吸... 目的观察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患眼黄斑下液(SMF)与脉络膜血流状态的关系。方法去回顾性研究。2021年8月1日至2023年3月1日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科中心检查确诊的CSC患者29例31只眼纳入研究。根据末次随访时SMF是否完全吸收,将患眼分为完全吸收组、非完全吸收组,分别为14、17只眼。采用图湃(北京)医疗科技有限公司BM400KBMizar行黄斑区扫频源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检查。扫描速率1536A扫描×1280B扫描,扫描范围24mm×20mm。设备自带软件记录上、上方、鼻上、题侧、中心凹区、鼻侧、下、下方、鼻下共9个分区的脉络膜厚度(CT)、脉络膜毛细血管层血流密度、脉络膜中大血管层血流密度、三维脉络膜血管指数(CVI)、单位面积(每1mm^(2))平均脉络膜血管体积(mCVV)、单位面积(每1mm^(2))平均脉络膜基质体积(mCSV)。对于完全吸收组、非完全吸收组之间的比较,连续变量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检验,分类变量采用χ^(2)检验或Fisher检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SMF完全吸收的相关因素。结果基线时,非完全吸收组患眼上区域CT(Z=2.859,P=0.004)、mCVV(t=2.514,P=0.018)、mCSV(Z=2.958,P=0.003)显著高于完全吸收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与基线时比较,末次随访时,完全吸收组涡静脉不对称百分比显著下降(χ^(2)=6.000,P=0.014),题上、鼻上、题侧、中心凹、鼻侧、下、鼻下区域CVI(t=-4.125、t=-3.247、Z=-3.213、t=-2.994、t=-3.417、t=-3.733、t=-3.795,P=0.001、0.006、0.001、0.010、0.005、0.003、0.002)、9个分区mCVV(t=-2.959、t=-2.537、t=-2.235、t=-3.260、t=-3.022、t=-2.796、t=-2.747、Z=-2.107、t=-2.935,P=0.011、0.025、0.044、0.006、0.010、0.015、0.017、0.035、0.012)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相比于完全吸收组,非完全吸收组脉络膜血流变化区域较局限,末次随访时上方区域CT反而显著升高(t=2.272,P=0.0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基线题上区域CT可能是影响SMF完全吸收的独立危险因素(比值比=0.981,95%可信区间0.965~0.997,P=0.021)。结论SMF吸收过程中,CSC的脉络膜血流变化包括脉络膜中大血管层的血管和血流成分显著减少,局部CT可能出现代偿性增加。基线题上区域CT是影响SMF吸收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黄斑下液 脉络膜血流
原文传递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涡静脉吻合观察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培 安广琪 +4 位作者 张敏 方海新 杨帆 杜利平 金学民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07-311,共5页
目的观察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患眼涡静脉吻合情况。方法临床的横断面研究。2021年7月到2022年7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检查确诊的单眼CSC患者50例50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37例(74.0%,37/50),女性13例(26.0%,13/5... 目的观察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患眼涡静脉吻合情况。方法临床的横断面研究。2021年7月到2022年7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检查确诊的单眼CSC患者50例50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37例(74.0%,37/50),女性13例(26.0%,13/50);年龄(44.30±9.59)岁。出现症状至就诊时病程<3个月。将CSC患者的患眼、对侧眼分别设为患眼组、对侧眼组。选取同期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志愿者50名50只眼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视微影像(河南)科技有限公司VG200D行黄斑区扫频源光相干断层扫描(OCT)血管成像检查。横断面OCT观察水平分水岭涡静脉吻合率和涡静脉不对称扩张率。设备自带软件计算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FCT)以及平均脉络膜厚度(MCT)和脉络膜血管指数(CVI)。三组间比较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χ^(2)检验;若组间方差不齐,行非参数检验。结果患眼组、对侧眼组、正常对照组受检眼SFCT分别为(567.12±129.02)、(513.26±133.17)、(327.64±97.40)μm;MCT分别为(407.38±97.54)、(388.24±94.13)、(275.46±60.55)μm;CVI分别为0.34±0.05、0.32±0.04、0.27±0.04;涡静脉吻合率分别为98%(49/50)、78%(39/50)、40%(20/50);涡静脉不对称扩张率分别为96%(48/50)、88%(44/50)、48%(24/50)。三组受检眼SFCT(F=53.974)、MCT(Z=51.415)、CVI(F=28.082)、涡静脉吻合率(χ^(2)=43.056)、涡静脉不对称扩张率(χ^(2)=37.728)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对侧眼比较,患眼组SFCT、MCT、CVI、涡静脉吻合率、涡静脉不对称扩张率明显大于对侧眼组。其中,SFCT(t=2.054)、CVI(t=2.211)、涡静脉吻合率(χ^(2)=9.4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CT(Z=7.490)、涡静脉不对称扩张率(χ^(2)=2.7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0.140)。结论单眼CSC患者患眼、对侧眼SFCT、MCT、CVI显著增大;对侧眼涡静脉吻合率与涡静脉不对称扩张率低于患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相干断层扫描 涡静脉吻合 脉络膜血管指数 脉络膜厚度
原文传递
正视儿童脉络膜厚度的分布特征及相关影响因素
20
作者 黄聪聪 符爱存 +7 位作者 于世傲 马娜娜 常铭航 尚丽丽 庞雪娜 金学民 雷博 孙广莉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2期125-132,共8页
目的:应用扫频源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流成像技术(SS-OCTA)观察正视儿童黄斑区脉络膜厚度(CHT)的分布特征,并探讨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横断面研究。连续性纳入2021年5—9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就诊的6~12岁正视儿童63例。以黄斑... 目的:应用扫频源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流成像技术(SS-OCTA)观察正视儿童黄斑区脉络膜厚度(CHT)的分布特征,并探讨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横断面研究。连续性纳入2021年5—9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就诊的6~12岁正视儿童63例。以黄斑中心凹为中心,使用SS-OCTA测量黄斑区的CHT和脉络膜血管指数(CVI),根据ETDRS分区将图像划分为3个环区:黄斑中心凹区(直径0~1 mm)、内环区(直径1~3 mm)和外环区(直径3~6 mm)。均纳入右眼数据分析。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3个环区和内、外环区的上方、颞侧、下方和鼻侧4个区域的CHT,并采用单因素线性回归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3个环区的CHT与性别、年龄、屈光度、父母屈光度、眼轴长度、瞳孔直径和CVI等参数的相关性。结果:黄斑中心凹区、内环区和外环区的CHT分别为(320±58)(315±55)(299±47)μm(F=2.77,P=0.065),外环区的CHT比黄斑中心凹区的CHT薄(t=2.20,P=0.025),其余两两环区CHT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黄斑中心凹区和内、外环区的上方、颞侧、下方及鼻侧共9个区域的CHT相比,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_(不同区域)=19.20,P<0.001),在内环区和外环区的上方、颞侧、下方和鼻侧4个区域的CHT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_(内环区)=8.15,P<0.001;F_(外环区)=43.11,P<0.001),均是鼻侧最薄。经单因素线性回归分析,黄斑中心凹区、内环区的CHT均与瞳孔直径相关(β=14.31,P=0.035;β=13.88,P=0.039);黄斑中心凹区、内环区和外环区的CHT均与对应环区的CVI相关(β=264.60、335.87、463.22,均P<0.001)。去除混杂因素后,经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发现黄斑中心凹区、内环区和外环区的CHT均与对应环区的CVI呈正相关(β=233.96、306.93、429.25,均P<0.001),其中黄斑中心凹区、内环区的CHT与瞳孔直径呈正相关(β=18.32、17.56,P=0.023、0.027);内环区和外环区的CHT与性别有相关性(β=24.92、23.50,P=0.043、0.038);外环区的CHT与年龄呈正相关(β=10.71,P=0.025);与其余参数间无相关性。结论:6~12岁正视儿童黄斑外环区的CHT比黄斑中心凹区的薄,且内、外环区的鼻侧最薄。男性、年龄越大、瞳孔直径越大和CVI越大的儿童,黄斑各环区的CHT越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络膜 正视儿童 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相关因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