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华夏构造体系地块的多层次“构造隆起-拆离凹陷”特征:大兴安岭造山带例析
1
作者 吕古贤 张宝林 +5 位作者 焦建刚 王翠芝 毕珉烽 付旭 吕承训 马立成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53-864,共12页
地块形态分为构造带和构造地块两个类别。地块内部的岩石变形强烈且具复杂地质作用的延伸带被称为构造带,往往显示为隆起造山带;而岩石变形微弱、以沉积作用为主且长-宽相近的区域称为构造地块,多数是拆离构造控制的凹陷盆地。构造体系... 地块形态分为构造带和构造地块两个类别。地块内部的岩石变形强烈且具复杂地质作用的延伸带被称为构造带,往往显示为隆起造山带;而岩石变形微弱、以沉积作用为主且长-宽相近的区域称为构造地块,多数是拆离构造控制的凹陷盆地。构造体系中这种地块“隆起-拆离”构造特征具有普遍意义。本文揭示地块分布显示层次的特点,某个层次的构造地块,可能在更大范围或更高层次被视为构造带,而在更小范围和更低层次表现为低级别的构造带与构造地块组合。本文以大兴安岭造山带为实例,阐述多层次“隆起-拆离凹陷”的地块构造特征。第一层次的新华夏构造体系,是具有海洋板块和大陆板块之间反时钟方向压剪动力成生联系的东亚地区构造形迹组合;中国东部新华夏构造体系发育的,北北东方向的巨型隆起构造带和巨型拆离沉积盆地带属于第二层次;大兴安岭造山带属于第三层次,隆起构造带和沉降凹陷带相间分布;而大兴安岭南段,或者赤峰地区等的“岩浆核杂岩隆起-拆离盆地凹陷带”,属于新华夏构造体系的第四层次;第五层次,柴胡栏子金矿田的“中生代花岗杂岩核隆起带-火山岩凹陷带”,成为矿田找矿的关键。新华夏构造体系的地块多层次“构造隆起-拆离凹陷带”的特征,可以指导成矿区划单元的确定、成矿规律研究和找矿勘查工作,特别是构造体系五级构造———矿田的地块分布,对于找矿突破具有基础性和指导性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夏构造体系 构造隆起-拆离凹陷分布 地块层次
下载PDF
地幔组成差异对扬子地块和华夏地块西延边界的限定:来自幔源岩脉的地球化学证据 被引量:10
2
作者 高秦 于津海 朱光磊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9-29,共21页
幔源岩浆是探知大陆深部地幔物质组成的岩石探针。本次研究通过对广西境内和湘西中-基性岩脉的岩石学、地球化学、Nd同位素和锆石U-Pb年代学研究,揭示了不同地区深部地幔的组成特征和差异。U-Pb定年显示这些中-基性岩浆岩形成于~260 Ma... 幔源岩浆是探知大陆深部地幔物质组成的岩石探针。本次研究通过对广西境内和湘西中-基性岩脉的岩石学、地球化学、Nd同位素和锆石U-Pb年代学研究,揭示了不同地区深部地幔的组成特征和差异。U-Pb定年显示这些中-基性岩浆岩形成于~260 Ma、170~150 Ma、138~87Ma和36~33 Ma四个阶段。根据地球化学特征,这些中-基性岩脉可以分成两类:高稀土煌斑岩和低稀土煌斑岩。高稀土组样品位于平乐-马山-罗城一线,以富集云母类矿物斑晶为特征。它们具有高的稀土含量(∑REE>400μg/g),明显的Eu负异常(δEu<0.73)和Nb、Ta、Ti亏损。这组样品还具有高Th/Ta、Rb/Sr比值和低Nb/La、Ce/Pb、Ti/Y比值。Nd同位素显示明显的富集特征(εNd(t)<-4.66)。低稀土组样品以出现辉石或橄榄石斑晶为特征,具有低的稀土含量(<255μg/g),弱的Eu异常和不明显的Nb、Ta、Ti异常, Nd同位素组成明显升高(εNd(t)>-1.9)。这些特征表明,高稀土煌斑岩的母岩浆起源于被壳源流/熔体交代过的强富集地幔,而低稀土组样品起源于幔源熔体交代过的弱富集软流圈地幔。对比已有的基性岩脉地球化学数据,可以发现采自桂北地区的高稀土样品与扬子地块西南部幔源岩浆的特征相似,而采自桂(中)南地区的低稀土样品与西华夏地块的基性岩浆岩特征相似。因此,两个具有明显地幔组成差异的区域之间的界线很可能代表了华夏地块和扬子地块拼合带西南延伸的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煌斑岩 地球化学 华夏地块-扬子地块界线 广西
下载PDF
华南在Rodinia古陆中位置的讨论——扬子地块西缘变质-岩浆杂岩证据及其与Seychelles地块的对比 被引量:88
3
作者 颜丹平 周美夫 +1 位作者 宋鸿林 John MALPAS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2年第4期249-256,共8页
沿扬子地块西缘出露的一系列变质杂岩的构造性质及形成时代是分析华南地块大地构造属性的关键。这些杂岩均被初始为低角度的正断层所围限 ,具有变质核杂岩的构造性质 ,其剥露时间在177Ma左右。目前 ,对这一区域几个代表性杂岩体进行的... 沿扬子地块西缘出露的一系列变质杂岩的构造性质及形成时代是分析华南地块大地构造属性的关键。这些杂岩均被初始为低角度的正断层所围限 ,具有变质核杂岩的构造性质 ,其剥露时间在177Ma左右。目前 ,对这一区域几个代表性杂岩体进行的系统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分析表明 ,这是一套主体为与俯冲板块有关的岛弧型岩浆杂岩 ,其形成时代从 72 6~ 86 4Ma ,时间跨度在 10 0Ma以上。证明这些岩石的形成与地幔柱作用无关。上述结果与最近在Madagascar东北缘、Seychelles岛及印度的Malani的一条类似的变质岩浆杂岩带的地球化学与地质年代学研究结果完全吻合 ,这个构造带被解释为一条沿Mozambique洋东缘的巨大的向东俯冲的安第斯型俯冲 岩浆岛弧带。据此我们推测在Rodinia古大陆中 ,华南地块位于印度板块东北缘 ,其南东则可能与澳大利亚相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南 扬子地块西缘 Rodinia古陆 变质-岩浆杂岩 印度板块
下载PDF
扬子地块北缘晚古生代-早中生代裂谷系统的分布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15
4
作者 毛黎光 肖安成 +4 位作者 魏国齐 沈中延 王亮 张林 钱俊锋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721-731,共11页
晚二叠世长兴期-早三叠世印度期,在扬子地块的西北缘发育了一系列北西向展布的深水盆地区。根据成因分析证实,它们为伸展背景下形成的裂谷系统或者裂谷盆地群。平面上各裂谷盆地彼此近于平行,与北侧的南秦岭造山带在走向上呈正交和大角... 晚二叠世长兴期-早三叠世印度期,在扬子地块的西北缘发育了一系列北西向展布的深水盆地区。根据成因分析证实,它们为伸展背景下形成的裂谷系统或者裂谷盆地群。平面上各裂谷盆地彼此近于平行,与北侧的南秦岭造山带在走向上呈正交和大角度斜交的排列,自西向东依次为开江-梁平裂谷、城口-鄂西裂谷和荆门-当阳裂谷。其中的开江-梁平裂谷东西两侧发现了巨大的天然气田而引起石油勘探家和地质学家的关注。本文对于这些控制油气资源储备的裂谷体系的分布和形成机制进行研究后,认为它们形成于南秦岭洋闭合时的碰撞作用,是南秦岭造山带和扬子地块拼合时同生的巨型"碰撞裂谷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子地块 晚二叠世 早三叠世 碰撞裂谷系统 开江-梁平裂谷 城口-鄂西裂谷 荆门-当阳裂谷
下载PDF
扬子地块西北缘二叠系-中三叠统层序地层与沉积相展布 被引量:19
5
作者 魏国齐 杨威 +1 位作者 万怡平 金惠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741-748,共8页
扬子地块西北缘二叠系-中三叠统以大套碳酸盐岩地层为主。本文应用碳酸盐岩层序地层学理论和方法,通过地震、露头、岩心和测井资料分析,在二叠系-中三叠统识别出升隆侵蚀不整合面、海侵上超层序不整合面、水下沉积间断层序不整合面、局... 扬子地块西北缘二叠系-中三叠统以大套碳酸盐岩地层为主。本文应用碳酸盐岩层序地层学理论和方法,通过地震、露头、岩心和测井资料分析,在二叠系-中三叠统识别出升隆侵蚀不整合面、海侵上超层序不整合面、水下沉积间断层序不整合面、局部暴露层序不整合面等4种沉积层序界面,并将二叠系-中三叠统划分为11个三级层序23个体系域。通过层序地层对比,建立了研究区层序地层格架,在格架内分析了不同体系域的沉积相特征,认为台缘礁滩相和台内滩相为有利储集相带,且前者主要发育于层序Ⅰ的高位体系域(栖霞组),以及层序Ⅴ和层序Ⅵ的海浸体系域(长兴组和飞仙关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 层序地层 沉积相 二叠系-中三叠统 扬子地块西北缘 台缘礁滩
下载PDF
陈蔡早古生代俯冲增生杂岩对华夏与扬子地块拼合过程的指示意义 被引量:5
6
作者 赵希林 姜杨 +5 位作者 邢光福 于胜尧 彭银彪 黄文成 王存智 靳国栋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135-1153,共19页
华夏地块与扬子地块的拼合时限与方式长期存在争议。本文对出露于浙江诸暨一带的原"陈蔡岩群"进行了详细的露头尺度解剖。野外地质调查表明,原"陈蔡岩群"主要由不同性质的外来岩块与基质组成。其中:代表外来岩块的... 华夏地块与扬子地块的拼合时限与方式长期存在争议。本文对出露于浙江诸暨一带的原"陈蔡岩群"进行了详细的露头尺度解剖。野外地质调查表明,原"陈蔡岩群"主要由不同性质的外来岩块与基质组成。其中:代表外来岩块的大理岩及斜长角闪岩的变质年龄分别为(424.7±2.9)和(420.6±1.8)Ma,成岩年龄分别为(479.2±9.5)^(424.7±2.9)Ma和(507.7±7.8)^(420.6±1.8)Ma,斜长角闪岩原岩为具OIB(洋岛玄武岩)特征的碱性玄武岩,大理岩的原岩为海相碳酸盐岩,二者共同构成了洋岛海山组合。代表原地岩块的变长石石英砂岩主要物源区为3 620~1 530 Ma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和大陆岛弧环境下的古老地壳物质;与之构造混杂接触的斜长角闪岩变质年龄为(438.0±2.5)Ma,其原岩分别为形成于消减带岛弧环境的岛弧拉斑玄武岩、形成于俯冲环境下的富Nb玄武岩和洋岛海山环境下的具OIB特征的碱性玄武岩类。代表基质的含榴黑云斜长片麻岩LA-MC-ICP-MS锆石U-Pb年龄测试结果表明,其变质年龄为(441.0±3.0)Ma,碎屑206Pb/238 U年龄多数为840~780 Ma,反映其物源主要来自于新元古代,且最年轻的沉积年龄限定在598 Ma,说明片麻岩原岩可能为早古生代沉积地层。陈蔡地区该套岩石组合的发现表明,原"陈蔡岩群"的构造属性应为早古生代俯冲增生杂岩。结合测区及龙游地区新发现的加里东期麻粒岩和退变榴闪岩,提出扬子与华夏两大地块碰撞于445~420 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俯冲增生杂岩 加里东期 华夏地块 扬子地块 洋岛海山 陈蔡岩群 地球化学
下载PDF
扬子与华夏地块拼接时代的再研究 被引量:12
7
作者 胡肇荣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0年第2期139-142,共4页
最新区调资料显示,扬子与华夏地块间发育一条近东西向展布的巨型板块缝合带——华南中部复合混杂岩带,取其糜棱岩中的新生白云母进行单矿物40Ar39Ar计时法同位素测定,获得三组年龄数据:高温阶段为(798.6±28.4)Ma~(845.9±35.3... 最新区调资料显示,扬子与华夏地块间发育一条近东西向展布的巨型板块缝合带——华南中部复合混杂岩带,取其糜棱岩中的新生白云母进行单矿物40Ar39Ar计时法同位素测定,获得三组年龄数据:高温阶段为(798.6±28.4)Ma~(845.9±35.3)Ma、中温阶段中坪年龄为(529.1±0.3)Ma,等时线年龄为(529.0±5.0)Ma、低温阶段为(280.2±16.3)Ma、(393.9±15.1)Ma,前两者分别代表晋宁期、加里东期两地块碰撞拼贴时代,后者反映拼贴后的华力西印支期构造改造事件,从而为华南板块拼接时代的确定提供了新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子华夏地块 拼接时代 单矿物ArAr法年龄 华南板块
下载PDF
扬子地块周缘中元古代末-新元古代主要构造运动梳理与探讨 被引量:14
8
作者 陈建书 代雅然 +6 位作者 唐烽 彭成龙 张嘉玮 朱和书 陈兴 王文明 龚桂源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33-554,共22页
限于地层年代及地层划分对比的差异,对扬子地块周缘中元古代末-新元古代晋宁与武陵造山运动、甚或雪峰运动的界定,一直存在争议。近年来我国前寒武纪地层年代研究取得众多新的进展与成果,为地层序列建立、划分对比和相关构造运动的研究... 限于地层年代及地层划分对比的差异,对扬子地块周缘中元古代末-新元古代晋宁与武陵造山运动、甚或雪峰运动的界定,一直存在争议。近年来我国前寒武纪地层年代研究取得众多新的进展与成果,为地层序列建立、划分对比和相关构造运动的研究与限定提供了新的客观依据。本文以扬子地块周缘中-新元古代地层年代研究及地层划分对比成果为基础,对晋宁运动、武陵运动及雪峰运动进行了重新梳理与探讨界定,对深入研究扬子地块周缘中-新元古代地层划分对比、盆地演化及其成矿资源响应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宁运动 武陵运动 雪峰运动 中元古代末-新元古代 扬子地块周缘
下载PDF
扬子地块与华夏地块的西段界线:来自桂北和桂东新元古界—寒武系沉积岩的证据 被引量:8
9
作者 王雅迪 于津海 +3 位作者 李晓玲 蒋威 许华 李敏业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712-1726,共15页
华夏块体与扬子块体拼合带在广西境内的界线一直没有统一的认识。本文对桂北和桂东两个地区的新元古代—寒武纪浅变质沉积岩开展系统的地球化学、碎屑锆石年代学和Hf同位素学研究,以期为此提供岩石学证据。研究显示桂东大瑶山藤县地区... 华夏块体与扬子块体拼合带在广西境内的界线一直没有统一的认识。本文对桂北和桂东两个地区的新元古代—寒武纪浅变质沉积岩开展系统的地球化学、碎屑锆石年代学和Hf同位素学研究,以期为此提供岩石学证据。研究显示桂东大瑶山藤县地区存在南华系—震旦系沉积岩,沉积时代晚于741~622Ma。这些南华系—震旦系沉积岩的碎屑锆石年龄谱以明显的~1.0Ga年龄峰和~2.5Ga弱峰为特征,相似于桂东广泛分布的寒武系沉积岩以及西华夏南岭-云开地体基底变质岩的锆石年龄谱。桂北龙胜地区新元古代沉积岩具有不同的碎屑锆石年龄谱,以一个~0.80Ga主峰和两个(~2.0Ga、~2.5Ga)弱峰为特征,具有扬子南缘新元古代沉积岩的典型年龄谱。桂北新元古代沉积岩具有低的K2O/Na_(2)O、Al_(2)O_(3)/(Na_(2)O+CaO)和CIA指数,指示源区风化程度和成分成熟度较低,而桂东地区南华系—震旦系和寒武系沉积岩与之相反,说明源区的风化程度以及成分成熟度较高。主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特征都表明桂北地区新元古代沉积岩的源区中有更多的镁铁质组分,相似于江南造山带其他地区新元古代沉积岩;而桂东地区南华系—震旦系和寒武系沉积岩的源区有较多长英质组分,相似于华夏南岭—云开地区新元古代沉积岩。结合桂东震旦系沉积岩具有与南岭-云开地体基底岩石相似的碎屑锆石Hf同位素组成,可以确定桂东大瑶山地区属于西华夏地块,而桂北龙胜地区属于扬子地块南缘江南造山带。因此,扬子地块与华夏地块西段的界线最有可能从桂北龙胜地区与桂东大瑶山地区之间通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元古代沉积岩 碎屑锆石U-Pb-Hf同位素 桂北龙胜 桂东大瑶山 扬子地块-华夏地块界线
下载PDF
武夷地块中南平-宁化构造带南华纪弧火山岩属性及其对华夏板块多微地体拼合的启示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欢 赵希林 +4 位作者 张金国 江涧 袁浩为 王波 刘萌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3629-3641,共13页
武夷地块中各地体的活动解析是认识华夏板块构造活动演化的窗口。南平-宁化构造带作为划分南武夷地体和北武夷地体的重要边界活动带,其构造属性对我们认识武夷地块中南、北武夷地体的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前人对南平-宁化构造带中变... 武夷地块中各地体的活动解析是认识华夏板块构造活动演化的窗口。南平-宁化构造带作为划分南武夷地体和北武夷地体的重要边界活动带,其构造属性对我们认识武夷地块中南、北武夷地体的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前人对南平-宁化构造带中变质火山岩类的研究和认识存在争议,限制了我们对南平-宁化构造带的构造属性的理解。因此,本文利用野外路线地质调查、年代学测定、同位素地球化学测试等手段,对该套变质火山岩做了重点研究,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我们得到以下认识:南平-宁化构造带中的变质火山岩类主要形成于756~720 Ma,主要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或岛弧环境,表明南平-宁化构造带可能代表了南武夷地体和北武夷地体之间的一条南华纪的近东西向的岛弧火山活动带,结合带中构造变形反映的南北向对冲的汇聚极性,我们认为南武夷地体和北武夷地体之间在南华纪可能还存在洋-陆碰撞乃至陆-陆拼合过程,这也反映了多微地块、多期拼合过程可能更符合华夏板块大地构造演化的主旋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夷地块 华夏板块 南平-宁化构造带 变质火山岩 楼前组
下载PDF
中-晚二叠世上扬子地块(四川盆地区)裂解的沉积响应 被引量:5
11
作者 邓莉 闫全人 +1 位作者 宋博 高山林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2465-2482,共18页
中-晚二叠世,上扬子(四川盆地区)碳酸盐岩台地内发育三条北西-南东走向的裂谷,它们是重要的油气储集区带,如普光和元坝气田就产于开江-梁平裂谷两侧。但是对这些裂谷的开始时代和构造成因等关键地质问题,还缺乏详细的沉积学研究,且存在... 中-晚二叠世,上扬子(四川盆地区)碳酸盐岩台地内发育三条北西-南东走向的裂谷,它们是重要的油气储集区带,如普光和元坝气田就产于开江-梁平裂谷两侧。但是对这些裂谷的开始时代和构造成因等关键地质问题,还缺乏详细的沉积学研究,且存在较大争议。本文通过大比例露头剖面和钻井岩芯测量以及详细的沉积相分析对比,对开江-梁平裂谷的构造沉积过程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调查发现,在开江-梁平裂谷北缘,中二叠统栖霞组上段至茅口组2段发育大规模斜坡相碳酸盐岩滑塌堆积,揭上扬子地块四川盆地区于中二叠世栖霞晚期开始发生伸展裂解。茅口组3段至上二叠统长兴组为超覆于滑塌堆积之上的硅质岩和碳-硅质泥岩等深水盆地相沉积,表明开江-梁平裂谷从中二叠世茅口晚期开始由伸展裂解转变为区域沉降,即开江-梁平裂谷经历了伸展裂解和区域沉降两个构造沉积阶段。伸展裂解阶段,开江-梁平裂谷是一个发育于碳酸盐岩台地内的不对称海相半地堑盆地,北侧为发育大规模碳酸盐岩滑塌堆积的下盘断斜坡带,南侧为发育缓斜坡生物碎屑滩和礁灰岩的上盘缓斜坡带;区域沉降阶段,开江-梁平裂谷表现为东翘西降的不均匀沉降,发育自东向西不断进积的潮坪-潟湖相和高能浅滩相沉积等。本文研究成结果对分析和圈定四川盆地区中-晚二叠世油气储集相带的时空分布具有重要科学意义,也为研究碳酸盐岩滑塌堆积提供了一个新范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子地块 开江-梁平裂谷 -晚二叠世 碳酸盐岩滑塌堆积 伸展裂解 不均匀沉降
下载PDF
滇东南震旦-寒武纪沉积岩的碎屑锆石组成和对扬子-华夏界线的限制 被引量:2
12
作者 朱光磊 于津海 +1 位作者 沈林伟 周雪瑶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58-670,共13页
滇东南屏边地区的基底组成一直是个谜。该区域的构造属性对约束扬子地块和华夏地块的西段界线非常重要。本文对出露于该地区的震旦—寒武纪沉积岩进行了碎屑锆石U-Pb-Hf同位素分析。二个样品的锆石U-Pb同位素分析显示这二个地层中的碎... 滇东南屏边地区的基底组成一直是个谜。该区域的构造属性对约束扬子地块和华夏地块的西段界线非常重要。本文对出露于该地区的震旦—寒武纪沉积岩进行了碎屑锆石U-Pb-Hf同位素分析。二个样品的锆石U-Pb同位素分析显示这二个地层中的碎屑物质组成相似,都是以新元古代(700~937 Ma)碎屑物质为主,构成了~815 Ma的主峰。岩石中都含有少量古—中元古代碎屑物质。屏边群沉积岩样品六个最年轻谐和锆石年龄变化于696~761 Ma,指示屏边形成于新元古代晚期,与震旦系相当。屏边地区基底变质沉积岩的碎屑锆石年龄谱为一明显富集新元古代年龄的单峰模式,不同于华夏地块和印支地块的年龄谱,而与扬子地块南缘及扬子西缘的沉积岩相似。Hf同位素特征也显示了与扬子地块(尤其是西缘)的亲缘关系。结合其他证据,本文认为滇东南屏边地区属于扬子地块,扬子地块与华夏地块分界线的西延部分应该在研究区以南或东南,而不可能是研究区以北的师宗-弥勒-罗甸断裂。碎屑锆石年龄分布特征还指示屏边群这套浅变质碎屑岩沉积于弧后盆地,暗示扬子地块西南缘的新元古代俯冲作用可能一直持续到~752 Ma之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子地块-华夏地块边界 震旦纪沉积岩 锆石U-Pb-Hf同位素 滇东南地区
下载PDF
广西大明山地块寒武系碎屑锆石U-Pb年龄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17
13
作者 邹和平 杜晓东 +1 位作者 劳妙姬 丁汝鑫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800-1819,共20页
大明山地区位处扬子地块与华夏地块结合带的西南段,对该区寒武系碎屑锆石开展U-Pb年龄谱研究可为新元古代—早古生代扬子地块与华夏地块结合带构造属性的进一步确定和对华南大地构造演化的深入研究提供新的依据。本次研究对该区2件寒武... 大明山地区位处扬子地块与华夏地块结合带的西南段,对该区寒武系碎屑锆石开展U-Pb年龄谱研究可为新元古代—早古生代扬子地块与华夏地块结合带构造属性的进一步确定和对华南大地构造演化的深入研究提供新的依据。本次研究对该区2件寒武纪砂岩样品分选出的碎屑锆石进行了LA-ICPMS U-Pb年代测定和分析。锆石的透射光及阴极发光图像、Th/U比值、稀土元素特征说明其主要为岩浆岩锆石。222个谐和年龄数据显示出5个主要年龄区间:550~560Ma、750~780 Ma、950~1020 Ma、1560~1740Ma和2390~2450Ma,其中以950~1020Ma区间表现为最突出的峰值。对比大明山与大瑶山地区的寒武系碎屑锆石年龄谱系,两者表现出相似的分布特征。最明显的年龄峰值(980Ma)揭示物源区曾是Grenville期造山带的一部分。与扬子地块和华夏地块碎屑锆石年龄谱系进行比较,结合古水流及相关地质证据,认为所研究样品的碎屑锆石主要来自华夏地块。根据现有的资料,我们更倾向于认为寒武纪时扬子—华夏之间可能没有大洋的分割,而是一陆间海(intercontinental sea)格局。本次研究还在大明山寒武系中测得8颗具有太古宙年龄的古老锆石(≥2500Ma,其中1颗≥3200Ma)。这些锆石具振荡环带结构,Th/U比值均≥0.4,稀土分布多具有明显的Ce正异常与Eu负异常,指示其来自岩浆岩,反映物源区在太古宙发生过岩浆作用。结合前人研究获得的华夏地块太古宙锆石年龄信息,认为华夏地块可能存在太古宙地壳基底或接受过古老陆块的物源供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明山 寒武系 碎屑锆石U-PB年龄 华夏地块 扬子地块
下载PDF
扬子地块西南缘大面积低温成矿时代 被引量:87
14
作者 胡瑞忠 彭建堂 +4 位作者 马东升 苏文超 施春华 毕献武 涂光炽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83-596,共14页
中国西南地区(川、滇、黔、桂、湘)发育有世界上很典型的低温成矿域,其面积之大(约90万km2)、包含的矿种之多(Au、Hg、Sb、As、P、Pb-Zn、U、Ni-Mo-PGE、重晶石、冰州石和分散元素等)、矿床组成和组合之复杂,在全球十分鲜见。扬子地块... 中国西南地区(川、滇、黔、桂、湘)发育有世界上很典型的低温成矿域,其面积之大(约90万km2)、包含的矿种之多(Au、Hg、Sb、As、P、Pb-Zn、U、Ni-Mo-PGE、重晶石、冰州石和分散元素等)、矿床组成和组合之复杂,在全球十分鲜见。扬子地块西南缘是中国西南大面积低温成矿域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作者采用Rb-Sr、Sm-Nd、Ar-Ar等多种同位素定年方法,对扬子地块西南缘产出的磷矿、金矿、锑矿等低温矿床的成矿时代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文章总结了这些研究成果,并结合前人的资料,初步拟定出该区存在三期大规模低温成矿作用,它们分别相当于晚元古代—早古生代(晚震旦世—早寒武世)、晚加里东期(晚志留世—早泥盆地)和燕山期(晚侏罗世—中白垩世)。该区的磷矿、重晶石矿和黑色页岩中的镍钼铂矿主要形成于晚元古代—早古生代,同位素年龄主要为585~540Ma;赋存于前寒武纪浅变质碎屑岩中的金-锑-钨矿床主要形成于晚加里东期,同位素年龄主要为435~380Ma;产于寒武系以后地层中的锑矿床主要是在中燕山期成矿,同位素年龄主要为160~140Ma;而该区的卡林型金矿和汞矿主要在燕山中晚期大规模成矿,同位素年龄主要为170~80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扬子地块西南缘 低温成矿作用 成矿时代 晚元古代-早古生代 晚加里东期 燕山期
下载PDF
扬子地块泥盆纪—石炭纪古地磁新结果及其古地理意义 被引量:26
15
作者 张世红 朱鸿 孟小红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03-313,共11页
本文通过对扬子地块西南缘贵州独山—平塘地区泥盆—石炭纪316块定向岩心样品的系统退磁处理,揭示出晚侏罗世、新生代两期重磁化成分。有73个岩心样品,分布在早—中泥盆世(17个)、晚泥盆世(25个)、早石炭世(24个)和中—晚石炭世(7个)4... 本文通过对扬子地块西南缘贵州独山—平塘地区泥盆—石炭纪316块定向岩心样品的系统退磁处理,揭示出晚侏罗世、新生代两期重磁化成分。有73个岩心样品,分布在早—中泥盆世(17个)、晚泥盆世(25个)、早石炭世(24个)和中—晚石炭世(7个)4个统计单元,得到了最可能的原生剩磁。结合已有的古地磁数据,修订了扬子地块极移曲线。利用极移曲线拟合的结果表明,扬子地块在早古生代是冈瓦那大陆的组成部分,与印度—喜马拉雅—澳大利亚地区临近。晚泥盆世,冈瓦那大陆发生大规模顺时针旋转,扬子地块开始与之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子地块 泥盆纪-石炭纪 古地磁 冈瓦那大陆 地层构造 极移曲线
下载PDF
基于活动地块边界带的测震学参数C值对丽江地震的预测应用 被引量:2
16
作者 薛丁 《高原地震》 2007年第4期16-19,共4页
以金沙江—红河边界带和反映地震活动空间集中度C值的结合为例,对基于活动地块边界带的测震学参数强震预测进行了探索,结果对丽江地震预测效果很好。这对边界带的地震危险性判定有某种参考价值。
关键词 活动地块 测震学参数 金沙江-红河边界 丽江7.0级地震 强震预测
下载PDF
基于活动地块边界带的加卸载响应比参数对海城地震中短期预测的应用 被引量:2
17
作者 薛丁 《东北地震研究》 2005年第4期10-14,共5页
地震构造是强震发生的必要基础,强震的孕育和发生与构造密切相关。强震的孕育和发生不仅与震中周围构造有关,而且与孕震区所在的整个构造带有关。这就表明整个构造带的地震活动性与未来强震都有关联,因此,我们在做测震学参数异常预测地... 地震构造是强震发生的必要基础,强震的孕育和发生与构造密切相关。强震的孕育和发生不仅与震中周围构造有关,而且与孕震区所在的整个构造带有关。这就表明整个构造带的地震活动性与未来强震都有关联,因此,我们在做测震学参数异常预测地震时,必须考虑整个构造带的地震活动。过去我们常以震中周围地区的地震活动资料来做测震学参数的异常分析,可能会丢失部分信息。本文进行了地震构造分区和构造单元的划分,把加卸载响应比参数和张家口-渤海边界带有机结合,对基于活动地块边界带的加卸载响应比参数在海城地震预测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结果预测效果很好。这种方法对边界带的地震危险性判定有某种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动地块 加卸载响应比参数Y 张家口-渤海边界 海城地震
下载PDF
滇西南大红山群变火山-沉积岩地球化学属性、年代格架及其构造意义
18
作者 姜杭云 刘福来 +2 位作者 王舫 王慧宁 李同宇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93-426,共34页
云南新平地区大红山群出露于扬子地块西南缘,主要由低绿片岩相-角闪岩相变质的火山-沉积岩组成。大红山群的岩石成因、年代格架及其形成的构造背景缺乏系统研究,制约了地质学家们全面认识和理解扬子西南缘<~1.75 Ga的构造演化历史。... 云南新平地区大红山群出露于扬子地块西南缘,主要由低绿片岩相-角闪岩相变质的火山-沉积岩组成。大红山群的岩石成因、年代格架及其形成的构造背景缺乏系统研究,制约了地质学家们全面认识和理解扬子西南缘<~1.75 Ga的构造演化历史。本文以大红山群底部老厂河组变沉积岩及其内部变火山岩夹层为重点研究对象,开展岩相学、全岩地球化学和锆石U-Pb定年等综合研究。岩石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变沉积岩的化学成分与大陆上地壳沉积物成分接近,原岩为成熟度较高的泥岩/页岩,未经历沉积再循环,形成于被动大陆边缘的构造背景;变火山岩原岩化学成分相当于钙碱性过铝质A型流纹岩,形成于造山后的大陆裂谷拉张环境。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老厂河组变沉积岩的碎屑锆石记录了2.3~2.2 Ga和1.9~1.75 Ga两个主年龄峰以及2.7~2.6 Ga次年龄峰。结合前人研究结果,表明大红山群物源主要来源于扬子地块西南缘的太古宙-古元古代基底岩石。变火山岩样品的岩浆锆石核部记录了1713~1711 Ma的年龄,应代表老厂河组原岩的形成时代,锆石的变质增生边限定峰期变质时代为约843 Ma。综合前人研究结果表明,大红山群普遍经历了849~837 Ma的新元古代变质事件。综上所述,扬子地块西南缘的大红山群完好记录了与Columbia超大陆裂解有关的非造山岩浆活动,新元古代变质事件可能与Rodinia超大陆裂解和聚合过程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子地块西南缘 大红山群 变火山-沉积岩 锆石U-PB定年 地球化学
下载PDF
上扬子东南缘民乐-古丈地区锰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东升 雷玉龙 +4 位作者 黄飞 舒敏 刘虎 许鑫 刘林飞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S01期249-257,共9页
湖南省民乐-古丈地区锰矿位于上扬子地块东南缘之武陵台陷的半局限浅海盆地中,为典型的海相沉积型锰矿床。区内主要有民乐和古丈2个锰矿产地,位于松桃成锰盆地的中东部,与贵州道坨锰矿、杨立掌锰矿处于同一断陷槽中,成矿地质条件较好,... 湖南省民乐-古丈地区锰矿位于上扬子地块东南缘之武陵台陷的半局限浅海盆地中,为典型的海相沉积型锰矿床。区内主要有民乐和古丈2个锰矿产地,位于松桃成锰盆地的中东部,与贵州道坨锰矿、杨立掌锰矿处于同一断陷槽中,成矿地质条件较好,找矿潜力较大。通过对区内锰矿床(点)成矿地质特征、古构造、岩相古地理等综合分析,总结区域锰矿成矿规律和找矿方向,为上扬子地块东南缘南华系锰矿找矿突破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子地块东南缘 民乐-古丈地区 锰矿 地质特征 成矿规律 找矿方向
下载PDF
川滇黔菱形地块地球物理基本特征及其与内生成矿作用的关系 被引量:15
20
作者 王宝禄 李丽辉 曾普胜 《东华理工学院学报》 2004年第4期301-308,共8页
扬子准地台西南缘是我国重要的成矿区带。通过该区区域地球物理资料 (包括重力测量、航空磁测、深反射地震和天然地震资料 )的分析整理和编图 ,发现在扬子地台西南缘存在着一个菱形块体———川滇黔菱形地块 ,由四条 (隐伏 )深断裂带所... 扬子准地台西南缘是我国重要的成矿区带。通过该区区域地球物理资料 (包括重力测量、航空磁测、深反射地震和天然地震资料 )的分析整理和编图 ,发现在扬子地台西南缘存在着一个菱形块体———川滇黔菱形地块 ,由四条 (隐伏 )深断裂带所围限。地球物理资料较为清楚地反映了菱形地块的构造格架。西侧重力异常梯度陡变 ,地壳厚度急剧变厚 ;内部存在由地幔隆起形成的重力高异常带 ,隆起带可能是菱形地块在元古宙时期裂解留下的遗迹 ;沿边界断裂地震活动剧烈而频繁。菱形块体的边界断裂及其内部的隆起带控制着本区的成矿作用 ,不同时期的矿产在菱形地块内有规律地分布 ,沿近南北向地幔隆起带分布有元古代沉积 喷流型Fe Cu矿床 ,其两侧分布有与晚古生代峨眉山玄武岩有关的铜矿和密西西比型铅锌矿床 ;沿菱形块体边界分布有新生代与超壳深断裂有关的富碱斑岩型金 (多金属 )矿床 ,沿菱形地块内部的南北向深断裂 (如小江深断裂 )有剪切带型金矿床。不同类型的矿床有时相互叠加形成复合成因的矿床 (如东川地区 )。这表明 ,不同时期的构造背景控制着不同类型矿床 ,同时表明 ,扬子地台西南缘是一个不够稳定的地块 (准地台或活化了的地台 ) ,菱形地块陡变的地球物理特征明显不同于其东侧稳定块体 (缓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物理 隆起带 矿床 边界断裂 内生成矿作用 地幔 扬子地台 内部 西南 地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