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新华夏构造体系地块的多层次“构造隆起-拆离凹陷”特征:大兴安岭造山带例析 |
吕古贤
张宝林
焦建刚
王翠芝
毕珉烽
付旭
吕承训
马立成
|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2
|
地幔组成差异对扬子地块和华夏地块西延边界的限定:来自幔源岩脉的地球化学证据 |
高秦
于津海
朱光磊
|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9 |
10
|
|
3
|
华南在Rodinia古陆中位置的讨论——扬子地块西缘变质-岩浆杂岩证据及其与Seychelles地块的对比 |
颜丹平
周美夫
宋鸿林
John MALPAS
|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
2002 |
88
|
|
4
|
扬子地块北缘晚古生代-早中生代裂谷系统的分布及成因分析 |
毛黎光
肖安成
魏国齐
沈中延
王亮
张林
钱俊锋
|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1 |
15
|
|
5
|
扬子地块西北缘二叠系-中三叠统层序地层与沉积相展布 |
魏国齐
杨威
万怡平
金惠
|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1 |
19
|
|
6
|
陈蔡早古生代俯冲增生杂岩对华夏与扬子地块拼合过程的指示意义 |
赵希林
姜杨
邢光福
于胜尧
彭银彪
黄文成
王存智
靳国栋
|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8 |
5
|
|
7
|
扬子与华夏地块拼接时代的再研究 |
胡肇荣
|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
2010 |
12
|
|
8
|
扬子地块周缘中元古代末-新元古代主要构造运动梳理与探讨 |
陈建书
代雅然
唐烽
彭成龙
张嘉玮
朱和书
陈兴
王文明
龚桂源
|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0 |
14
|
|
9
|
扬子地块与华夏地块的西段界线:来自桂北和桂东新元古界—寒武系沉积岩的证据 |
王雅迪
于津海
李晓玲
蒋威
许华
李敏业
|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1 |
8
|
|
10
|
武夷地块中南平-宁化构造带南华纪弧火山岩属性及其对华夏板块多微地体拼合的启示 |
刘欢
赵希林
张金国
江涧
袁浩为
王波
刘萌
|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1 |
2
|
|
11
|
中-晚二叠世上扬子地块(四川盆地区)裂解的沉积响应 |
邓莉
闫全人
宋博
高山林
|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1 |
5
|
|
12
|
滇东南震旦-寒武纪沉积岩的碎屑锆石组成和对扬子-华夏界线的限制 |
朱光磊
于津海
沈林伟
周雪瑶
|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8 |
2
|
|
13
|
广西大明山地块寒武系碎屑锆石U-Pb年龄及其构造意义 |
邹和平
杜晓东
劳妙姬
丁汝鑫
|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4 |
17
|
|
14
|
扬子地块西南缘大面积低温成矿时代 |
胡瑞忠
彭建堂
马东升
苏文超
施春华
毕献武
涂光炽
|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7 |
87
|
|
15
|
扬子地块泥盆纪—石炭纪古地磁新结果及其古地理意义 |
张世红
朱鸿
孟小红
|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1 |
26
|
|
16
|
基于活动地块边界带的测震学参数C值对丽江地震的预测应用 |
薛丁
|
《高原地震》
|
2007 |
2
|
|
17
|
基于活动地块边界带的加卸载响应比参数对海城地震中短期预测的应用 |
薛丁
|
《东北地震研究》
|
2005 |
2
|
|
18
|
滇西南大红山群变火山-沉积岩地球化学属性、年代格架及其构造意义 |
姜杭云
刘福来
王舫
王慧宁
李同宇
|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19
|
上扬子东南缘民乐-古丈地区锰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
刘东升
雷玉龙
黄飞
舒敏
刘虎
许鑫
刘林飞
|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9 |
2
|
|
20
|
川滇黔菱形地块地球物理基本特征及其与内生成矿作用的关系 |
王宝禄
李丽辉
曾普胜
|
《东华理工学院学报》
|
2004 |
1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