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66篇文章
< 1 2 10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工地扬尘化学防治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章定文 张艺 +2 位作者 张维锋 朱宝广 王宇 《环境科学与管理》 CAS 2024年第3期112-117,共6页
随着中国基础设施和城市化建设迅速发展,在施工过程中带来的扬尘污染日益增长,对工地扬尘采取防治措施十分必要,其中化学抑尘方法得到快速创新发展和应用。文章简要地介绍了中国扬尘来源、危害以及当前的主要防治方法,阐述了抑尘的启动... 随着中国基础设施和城市化建设迅速发展,在施工过程中带来的扬尘污染日益增长,对工地扬尘采取防治措施十分必要,其中化学抑尘方法得到快速创新发展和应用。文章简要地介绍了中国扬尘来源、危害以及当前的主要防治方法,阐述了抑尘的启动和沉降过程,重点总结了湿润型、粘结型、凝聚型和复合型四类化学抑尘剂的作用机理、主要成分、新研究与工程应用,并分析了各类抑尘剂的优缺点。通过归纳总结化学抑尘剂的效果评价指标规范,探讨了化学抑尘法防治建筑工地扬尘存在的问题,提出化学抑尘剂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工扬尘 化学抑尘 机理 发展趋势
下载PDF
扬尘寿命试验中某小口径步枪的特性参数变化
2
作者 周昊 顾桐光 +4 位作者 苑大威 刘科言 李朋超 贾陆阳 王永娟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732-3743,共12页
扬尘环境对枪械的性能与可靠性有着重要影响,依照扬尘试验标准开展全枪寿命试验,得到枪械特性参数的变化规律并分析原因。利用高速摄影与光幕靶记录枪械初速、射频、特征点速度的变化情况,分析解释参数变化对步枪性能退化的影响。将试... 扬尘环境对枪械的性能与可靠性有着重要影响,依照扬尘试验标准开展全枪寿命试验,得到枪械特性参数的变化规律并分析原因。利用高速摄影与光幕靶记录枪械初速、射频、特征点速度的变化情况,分析解释参数变化对步枪性能退化的影响。将试验用枪设置为对照组,分析枪支的保养对枪械性能的维持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在扬尘环境下弹簧的预压力、自由长度随射弹量增加呈下降趋势,但刚度并没有明显变化,同时弹簧性能退化幅度活塞簧>复进簧>击锤簧;步枪随着射弹量增加会出现明显的挂铜现象,导致导气室的结构参数发生变化;对摩擦副的磨损会导致构件之间的运动间隙增大,但涂油保养会减缓这一退化。基于全枪寿命试验,为阐明扬尘环境下自动机运动特性和故障的影响机理提供了试验验证,对研究小口径步枪性能变化规律提供了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步枪 扬尘环境 性能退化 自动机运动特性 枪械可靠性
下载PDF
基于遥感影像的城市视角下建筑施工扬尘排放特征研究:以广州市为例
3
作者 闫辉 吴书海 张磊 《工程管理学报》 2024年第3期41-46,共6页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由施工建设造成的扬尘逐渐成为城市空气污染的重要原因。以城市为研究对象整体描述污染排放情况,对全面评估施工扬尘的环境影响具有关键意义。因此,结合遥感影像解译和排放因子法,提出一种城市整体视角下的施...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由施工建设造成的扬尘逐渐成为城市空气污染的重要原因。以城市为研究对象整体描述污染排放情况,对全面评估施工扬尘的环境影响具有关键意义。因此,结合遥感影像解译和排放因子法,提出一种城市整体视角下的施工扬尘排放清单构建方法。在此基础上建立广州市2020年施工扬尘源颗粒物排放清单,并将研究区域使用2 km×2 km网格分布进行排放特征分析,研究结果为进行高空间分辨率的污染物扩散模拟和环境影响评估提供了重要数据基础,并为观察施工污染提供了宏观视角,政府可以此为参考从城市整体出发进行污染监测和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工扬尘 卫星遥感 污染特征 颗粒物 空间分布
下载PDF
口罩多层材料过滤施工扬尘机理的研究
4
作者 赵焕娟 赵润涵 +3 位作者 马亮 庞磊 黄志安 何秋贤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329-4336,共8页
尘肺病是所有职业病患者中人数最多的一种职业病,受到了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高度重视。作为预防尘肺病的最后一道防线,口罩的过滤机理成为研究热点。针对口罩的多层材料对施工扬尘的过滤机理,研究首先基于51单片机进行了模拟呼吸试验,... 尘肺病是所有职业病患者中人数最多的一种职业病,受到了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高度重视。作为预防尘肺病的最后一道防线,口罩的过滤机理成为研究热点。针对口罩的多层材料对施工扬尘的过滤机理,研究首先基于51单片机进行了模拟呼吸试验,并将其与建筑工人真实佩戴口罩的场景作对比,验证其可靠性。其次,利用研制的模拟呼吸装置收集了在施工扬尘环境中不同佩戴时间的一次性使用口罩。最后,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收集到的口罩样本进行微观层面污染物的观察,并计算了口罩污染率。研究显示:一次性使用口罩在佩戴8 h后污染率明显上升,因此一次性使用口罩最长佩戴时间不宜超过8 h。鼻翼处内层的污染率高达0.212%,脸颊处内层的污染率高达0.216%,下颌处内层的污染率高达0.174%。在口罩同一部位,对比不同层的污染率发现,口罩内层的污染率最高,其次是口罩外层,最低的是口罩中层。口罩内层污染率最高的原因有3条:(1)模拟呼吸装置与真实人脸的边界条件差距较大,施工扬尘会从通风管和口罩接触的空隙钻进来。(2)国内的一次性使用口罩大多是参照国外设计资料生产,不符合中国人的面部特征,很多施工扬尘直接通过口罩侧边进入了口罩内部。(3)施工扬尘的粒径集中于2~4μm,在口罩外层就被拦截。研究结果对施工扬尘的环境中一次性使用口罩的多层材料选用具有参考意义。同时,研制的模拟呼吸装置为今后实验室研究尘肺病防治提供了一种新的试验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卫生工程技术 一次性使用口罩 过滤效率 施工扬尘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下载PDF
微生物固化工程裸土抗风蚀扬尘性能试验研究
5
作者 张敏霞 王亚涛 +3 位作者 刘璐 牛双建 康俊亚 房燕飞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69-176,共8页
目的 岩土微生物技术在土木工程领域已广泛应用,本文基于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积(MICP)固化土体技术,探究其固化土体的抗风蚀扬尘效果及固化机理。方法 利用巴氏生孢八叠球菌,对比分析微生物固化典型工程裸土建筑渣土和砂土试样和其洒水... 目的 岩土微生物技术在土木工程领域已广泛应用,本文基于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积(MICP)固化土体技术,探究其固化土体的抗风蚀扬尘效果及固化机理。方法 利用巴氏生孢八叠球菌,对比分析微生物固化典型工程裸土建筑渣土和砂土试样和其洒水固化试样,通过风洞试验、表面强度测试、微观结构观测研究微生物固化试样抗风蚀扬尘性能,提出一种新型土壤抑尘措施。结果 根据风洞试验和表面强度测试结果发现:同比条件下,微生物固化试样风蚀质量累计损失远远低于洒水试样的,风洞试验后微生物固化试样表面强度虽有所下降,但其表面强度仍强于洒水试样,试验结果验证了微生物固化工程裸土提升其抗风蚀扬尘的可行性及其显著效能.基于电镜扫描和X射线能谱试验分析显示:渣土和砂土试样经微生物固化后,土颗粒表面和孔隙间均产生大量碳酸钙沉积,有效增强了土颗粒间黏结性能,但CaCO_(3)晶体结构在不同土壤中略有差异,在工程渣土试样中主要为片状结构、在砂土试样中为球状或球状堆积体结构。结论 微生物固化技术有效提升了土壤抗风蚀扬尘性能,且具备良好的时效性,对土壤防尘治理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固化 工程裸土 抗风蚀扬尘 CaCO_(3)
下载PDF
开采深度对低凹陷露天矿装载扬尘运移规律和质量浓度分布特征的影响分析
6
作者 柯丽华 杨玄保 +4 位作者 蒋玉文 张光权 余晓轲 贺振祥 黄兆云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42-148,共7页
为减少低凹陷露天矿装载扬尘对作业人员职业健康和外部环境污染的不利影响,依据气-固两相流理论,采用Fluent数值模拟方法,对不同开采深度条件下的低凹陷露天矿采装工作面装载扬尘的运移规律和质量浓度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为减少低凹陷露天矿装载扬尘对作业人员职业健康和外部环境污染的不利影响,依据气-固两相流理论,采用Fluent数值模拟方法,对不同开采深度条件下的低凹陷露天矿采装工作面装载扬尘的运移规律和质量浓度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开采深度对装载扬尘扩散方式和呼吸带高度处装载扬尘质量浓度的影响显著;当开采深度H=0 m时,受矿车的阻挡作用发生方柱扰流,装载扬尘颗粒逸出车厢后,沿X轴方向线性扩散,扩散距离随扩散时间延长而增大;当开采深度H>0 m时,采场风流在台阶处发生流动分离,形成与开采深度同高的风流漩涡,装载扬尘颗粒逸出车厢后,随着大结构漩涡向四周扩散;随着开采深度增加,装载扬尘颗粒沿X轴扩散距离逐渐减小,沿Z轴运移扩散距离增大,矿车下风向呼吸带高度处装载扬尘质量浓度超标影响范围减小,装载扬尘在呼吸带高度上的质量浓度随扩散时间增加而逐渐降低,并在t=100 s时降低至职业接触限值8 mg/m3以下。本文研究为合理确定装载扬尘的污染影响范围和制定有效的装载扬尘治理措施提供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载扬尘 低凹陷露天矿 开采深度 采装作业 气-固两相流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嫦娥五号发动机降落羽流扬尘特性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张海燕 李思新 +3 位作者 王鹢 李存惠 张小平 王卫东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51-1261,共11页
在月球探测器着陆过程中,发动机羽流与月面相互作用后溅起的月尘是月面环境危害的主要来源。本文以嫦娥五号任务测试数据作为仿真入口条件,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两阶段法建立了嫦娥五号任务中使用的喷管1∶1模型和真空羽流扩散侵蚀模... 在月球探测器着陆过程中,发动机羽流与月面相互作用后溅起的月尘是月面环境危害的主要来源。本文以嫦娥五号任务测试数据作为仿真入口条件,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两阶段法建立了嫦娥五号任务中使用的喷管1∶1模型和真空羽流扩散侵蚀模型,研究了喷管在不同降落高度下的侵蚀速率,并计算了发动机距离月面高度为0.5~2.0 m范围时月尘颗粒的运动轨迹、扬尘角和速度特性。结果表明,基于剪切应力得到的最大侵蚀速率为8.83 kg/m^(2)s,随着高度增加,侵蚀速率降低,与嫦娥五号降落相机相同高度下的分析结果一致。粒径为1、70ìm的月尘颗粒最大扬尘高度分别为0.72、0.36 m,最大速度分别为2520、1010 m/s。不同粒径月尘的扬尘角范围为1.44°~2.27°,计算的扬尘角与Apollo探月任务中的结果相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尘 羽流扬尘 嫦娥五号 计算流体动力学仿真 欧拉-拉格朗日方法
下载PDF
西宁市道路扬尘排放清单及时空分布特征 被引量:1
8
作者 肖扬 姬亚芹 +7 位作者 王淼 赵静琦 高玉宗 杨益 杨夏微 王冰冰 李景 丛晓晓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67-1176,共10页
本研究通过实地采样与调查获取活动水平及相关数据,采用排放因子法建立2018年西宁市道路扬尘排放清单.利用ArcGIS进行3 km×3 km的空间分配,分析了其时空分布特征,利用蒙特卡洛模拟分析了道路扬尘排放清单的不确定性.结果表明,2018... 本研究通过实地采样与调查获取活动水平及相关数据,采用排放因子法建立2018年西宁市道路扬尘排放清单.利用ArcGIS进行3 km×3 km的空间分配,分析了其时空分布特征,利用蒙特卡洛模拟分析了道路扬尘排放清单的不确定性.结果表明,2018年西宁市道路扬尘PM_(2.5)和PM_(10)排放量分别为1904.10 t和8563.09 t,其中国道贡献率最高,分别为41.79%和39.74%.主要排放地区为大通县,贡献率分别为36.32%和35.47%.道路扬尘排放在全年各月出现差异,其中在6月出现最高值.蒙特卡罗模拟结果表明,在95%的概率分布范围内,西宁市2018年道路扬尘PM_(2.5)和PM_(10)不确定性范围为-26.49%—51.11%和-30.14%—30.0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扬尘 排放清单 时空分配 不确定性分析 西宁市
下载PDF
基于YOLOv8化工企业储煤场火煤和扬尘检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禹晨 张飞 郝斌 《盐科学与化工》 CAS 2024年第3期49-54,共6页
化工企业储煤场的火煤和扬尘不仅浪费了煤炭资源,还污染了周围环境,对工作人员的健康构成威胁。为了减少经济损失、改善环境,对火煤和扬尘的监测和预警变得极为关键。传统的储煤场火煤和扬尘的检测存在检测时间长、误检率高等问题。文... 化工企业储煤场的火煤和扬尘不仅浪费了煤炭资源,还污染了周围环境,对工作人员的健康构成威胁。为了减少经济损失、改善环境,对火煤和扬尘的监测和预警变得极为关键。传统的储煤场火煤和扬尘的检测存在检测时间长、误检率高等问题。文章在深入研究YOLOv8、SPD-Conv、BottleNeckCSP、EIoU原理的基础上,对YOLOv8模型进行改进。用改进后的YOLOv8网络模型完成火煤和扬尘检测相关实验,与原始的YOLOv8相比,mAP值达到97.3%,比YOLOv8s原始模型提高了3.9%,优于同等情况下YOLO系列,且权重文件的内存为25.4 MB,适用于火煤和扬尘的检测,达到对于低分辨率和小目标更快、更精准的检测,有效避免误检、漏检等问题,确保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煤和扬尘检测 YOLOv8模型改进 低分辨率和小目标检测
下载PDF
地外天体软着陆过程羽流扬尘特性研究现状及展望
10
作者 张海燕 李得天 +4 位作者 王鹢 李存惠 张伟 张小平 王永军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83-994,共12页
地外天体软着陆过程中,反推发动机羽流作用于天体表面风化层诱发的侵蚀扬尘是影响软着陆安全的最主要因素。首先对羽流扬尘现象的物理过程、侵蚀机制研究现状进行梳理总结,总结出侵蚀机制主要包括粘性剪切侵蚀、扩散气体喷发、承载力破... 地外天体软着陆过程中,反推发动机羽流作用于天体表面风化层诱发的侵蚀扬尘是影响软着陆安全的最主要因素。首先对羽流扬尘现象的物理过程、侵蚀机制研究现状进行梳理总结,总结出侵蚀机制主要包括粘性剪切侵蚀、扩散气体喷发、承载力破坏和扩散驱动流动4种;其次,对部分探月和探火任务的在轨侵蚀结果、仿真模型和经验公式的研究现状进行研究分析,得出月球表面和火星表面因背景压力和风化层物质特性差异会产生不同的侵蚀机制,而在相同条件下的侵蚀机制也会随发动机个数和总推力的变化而变化,有必要对物理机理和扬尘特性进行进一步细化研究;最后,结合未来地外天体软着陆任务需求,提出了羽流扬尘原位测量、仿真预测模型和羽流扬尘消除3种用于未来探测任务羽流扬尘预测和防护的关键技术,以期对未来软着陆任务顺利执行起到一定的保障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外天体软着陆 发动机羽流 侵蚀扬尘 侵蚀机制 软着陆安全
下载PDF
重载列车车速对隧道入口段扬尘特征的影响模拟
11
作者 刘秀 撒占友 +5 位作者 关达 吴静波 杨鸿克 王昊 卢守青 刘杰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15-223,共9页
为掌握重载列车车速对隧道入口段风流运移及扬尘特征的影响,为铁路隧道抑尘提供技术支持,以梁家山隧道为研究对象,模拟分析了重载列车以不同车速进入隧道时入口段压力场、风流场的演变规律,探究了隧道入口段煤尘颗粒运移轨迹及其浓度分... 为掌握重载列车车速对隧道入口段风流运移及扬尘特征的影响,为铁路隧道抑尘提供技术支持,以梁家山隧道为研究对象,模拟分析了重载列车以不同车速进入隧道时入口段压力场、风流场的演变规律,探究了隧道入口段煤尘颗粒运移轨迹及其浓度分布规律。结果表明:重载列车驶入隧道过程中,车速越大,列车运行前方正压场及车身周边的负压场越强,隧道入口段产生的涡流区及风速越大;重载列车完全驶入隧道后,空间内的煤尘颗粒以内旋和外旋两种运移方式呈高速无序地扩散,同一尾流区断面上,列车不同位置处监测点的煤尘浓度和最大煤尘浓度对应的时间分布有差异。该研究成果有助于理解重载列车运行速度对隧道入口段风流运移及扬尘特征的影响,对梁家山隧道入口段的煤尘防治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隧道 重载列车车速 压力场 风流运移 扬尘特征 煤尘浓度
下载PDF
无收尘设施的熟料库库底扬尘问题的处理措施
12
作者 党先青 李强 黄照兴 《新世纪水泥导报》 CAS 2024年第4期65-67,共3页
DX水泥厂熟料库库底卸料输送系统没有配置收尘设施,为了从源头上解决库底下料扬尘问题,重新设计下料系统结构,并采用“人字形”密封胶条对导料槽进行密封。改造后,熟料实现了溢流式下料,有效地消除了扬尘的起因;“人字形”密封胶条杜绝... DX水泥厂熟料库库底卸料输送系统没有配置收尘设施,为了从源头上解决库底下料扬尘问题,重新设计下料系统结构,并采用“人字形”密封胶条对导料槽进行密封。改造后,熟料实现了溢流式下料,有效地消除了扬尘的起因;“人字形”密封胶条杜绝了溢料的产生。实践表明,从源头上解决问题的措施较配置收尘系统运维成本低,无能源消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熟料库 卸料输送系统 下料 库底扬尘 密封
下载PDF
工地扬尘管控措施效果量化研究
13
作者 陈科 周军 +4 位作者 聂春晓 冯锡勇 龙星玥 孙扬 贾天蛟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37-445,共9页
随着城市规划建设,大规模建筑工程在地基开挖、主体建设、外墙装修过程中,会产生以粗颗粒物(PM_(10))为代表的众多大气污染物。为尽量减少建筑工地扬尘产生PM_(10),相关部门要求建筑工地采取裸土覆盖、立体喷淋、围挡隔离等抑尘措施。... 随着城市规划建设,大规模建筑工程在地基开挖、主体建设、外墙装修过程中,会产生以粗颗粒物(PM_(10))为代表的众多大气污染物。为尽量减少建筑工地扬尘产生PM_(10),相关部门要求建筑工地采取裸土覆盖、立体喷淋、围挡隔离等抑尘措施。基于现场抑尘措施控制试验和高精度数值风洞试验对各措施的抑尘效果进行逐一探究。结果表明:只开围挡喷淋时PM_(10)浓度下降5.1%,只开施工喷淋时浓度下降12.3%,二者全开时浓度下降11.4%。风速较大时,裸土覆盖的抑尘效果比小风天气显著,在三级风(大于2 m/s)下裸土覆盖的PM_(10)浓度均值相比裸土不覆盖时平均下降10.7%。裸土喷淋后的PM_(10)浓度比不喷淋时下降21.3%。整体上基坑阶段在围挡2、3、4和5 m时的扬尘削减率分别为3.6%、10.5%、18.4%和29.0%。在主体阶段,随着排放源的升高,扬尘扩散的影响距离逐渐降低。当源高10 m时,最大影响距离为工地外75 m;当源高30 m时,最大影响距离为工地外50 m;当源高50和90 m时,刚出工地的扬尘逸散率便在10%以内,即对工地外的影响可以忽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地扬尘 裸土覆盖 立体喷淋 围挡隔离 管控效果 数值风洞试验
下载PDF
基于CFD的某商用车扬尘污染仿真优化分析
14
作者 肖飞 田佳伟 +1 位作者 冯哲 何水龙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77-181,186,共6页
针对某新型商用车在泥土路面低速行驶工况中,易扬起地面尘土造成局部空气污染问题。建立商用车CFD仿真分析模型,进行实验对标以验证仿真模型的精确性。将DPM离散相模型分析方法与离散动力学相结合,对商用车外流场中多相流进行数值仿真,... 针对某新型商用车在泥土路面低速行驶工况中,易扬起地面尘土造成局部空气污染问题。建立商用车CFD仿真分析模型,进行实验对标以验证仿真模型的精确性。将DPM离散相模型分析方法与离散动力学相结合,对商用车外流场中多相流进行数值仿真,揭示了扬尘污染的产生机理。由此制定不同的扬尘治理方案,结合HyperStudy软件进行优化分析,寻求最佳扬尘治理方案,并开展实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通过优化风扇位置,更换“U型”护风罩并优化导风板尺寸的改进方案,扬尘颗粒数相较原车减少了44.67%,在保证散热性能的前提下,明显改善了扬尘污染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尘污染 CFD仿真 离散相模型 流场控制 多目标优化
下载PDF
建筑不同施工阶段扬尘污染浓度变化特征研究
15
作者 辛星 《环境科学与管理》 CAS 2024年第10期76-80,共5页
以某正在进行施工的建筑工地作为实验场地,设置采样点采集含尘样品,利用β射线法和称重法检测扬尘污染浓度。绘制扬尘污染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和空间分布图,分析不同施工阶段的扬尘污染浓度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扬尘污染浓度在时间维... 以某正在进行施工的建筑工地作为实验场地,设置采样点采集含尘样品,利用β射线法和称重法检测扬尘污染浓度。绘制扬尘污染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和空间分布图,分析不同施工阶段的扬尘污染浓度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扬尘污染浓度在时间维度上呈现“n”字型且扬尘浓度排序为土方开挖阶段>地基建设阶段>主体建设阶段。地基建设阶段扬尘浓度普遍较低且分布相对较为均匀;土方开挖阶段扬尘浓度的空间分布会呈现出不均匀的特征;主体建设阶段扬尘浓度呈现出较为均匀或局部高浓度的不规则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施工 施工阶段 扬尘污染 浓度变化特征
下载PDF
浅析施工现场扬尘治理现状 被引量:1
16
作者 何博晗 张宝宇 +1 位作者 王艳杰 郭东旭 《四川建材》 2024年第1期29-30,33,共3页
建筑业迅猛发展,而施工现场管理人员扬尘环保思想意识薄弱、管控不成体系,最终导致城市大气污染愈发严重,城市笼罩于黑暗之中。政府部门颁布一系列文件及管控措施,但实际管控效果较为不明显。基于此,对扬尘治理治理现状进行总结、对研... 建筑业迅猛发展,而施工现场管理人员扬尘环保思想意识薄弱、管控不成体系,最终导致城市大气污染愈发严重,城市笼罩于黑暗之中。政府部门颁布一系列文件及管控措施,但实际管控效果较为不明显。基于此,对扬尘治理治理现状进行总结、对研究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一些相关管控措施,对今后的施工现场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尘管控 大气污染 管控措施
下载PDF
储煤场扬尘防治技术及节能对比改造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崔婷婷 《自动化应用》 2024年第7期256-257,261,共3页
为有效控制储煤场的扬尘污染,保证大气环境,提出了封闭式储煤场防尘方式。当储煤场作业时,棚内扬尘浓度大于棚外,且棚内配套使用抑尘网、水雾喷淋等能有效防止扬尘外溢。在此基础上,还采取了建立控制洒水系统、改善装卸抑尘工艺等措施... 为有效控制储煤场的扬尘污染,保证大气环境,提出了封闭式储煤场防尘方式。当储煤场作业时,棚内扬尘浓度大于棚外,且棚内配套使用抑尘网、水雾喷淋等能有效防止扬尘外溢。在此基础上,还采取了建立控制洒水系统、改善装卸抑尘工艺等措施进一步预防扬尘。最后,通过改变封闭结构、减小封闭面积及降低挡墙高度等措施改造储煤场,约降低成本1100万元、减小封闭面积3245 m2,实现了封闭降尘和节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煤场 扬尘防治 抑尘网
下载PDF
基于温湿度补偿的扬尘监测装置设计与试验
18
作者 毛伦聪 吕昊暾 +2 位作者 陈桂斌 王宁 晏诗影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23-31,共9页
针对农田扬尘研究过程中现有扬尘监测装置易受环境温湿度影响,发生零点漂移,导致测量误差大的问题,该研究设计了一种基于温湿度补偿的扬尘监测装置,该装置包括温湿度传感器、质量传感器、数据采集系统等,可实现农田扬尘在线实时监测。... 针对农田扬尘研究过程中现有扬尘监测装置易受环境温湿度影响,发生零点漂移,导致测量误差大的问题,该研究设计了一种基于温湿度补偿的扬尘监测装置,该装置包括温湿度传感器、质量传感器、数据采集系统等,可实现农田扬尘在线实时监测。通过温湿度与零点漂移相关性试验对采集的4个扬尘监测装置零点漂移与温湿度数据分析,温湿度与扬尘监测装置零点漂移具有显著相关性(皮尔逊系数的绝对值|p|>0.5),且绝对湿度与零点漂移的相关性表现较相对湿度更加稳定,提出了绝对湿度与扬尘监测装置零点漂移的线性函数,函数的湿度系数与温度呈正相关。温度从40℃升至60℃,通过温度与扬尘监测装置输出信号单因素试验表明,零点漂移量是灵敏度变化量的65.7倍,零点漂移是影响扬尘监测装置测量精度的关键因素。建立了基于温湿度的BP网络扬尘监测装置零点漂移补偿模型,试验表明,此模型较基于温湿度的二阶多项式补偿模型数据波动幅度降低了8.8%,较基于温度的BP网络补偿模型降低了60.3%。对本文基于温湿度补偿的扬尘监测装置进行田间测量试验,结果表明,本文监测装置较无补偿扬尘监测装置的最终测量误差降低了57.5%,测量结果波动幅度降低了34.2%,有效降低了扬尘监测装置的测量误差。研究结果可为农田扬尘在线实时监测研究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号处理 扬尘 温湿度补偿 零点漂移 田间试验
下载PDF
基于U-Net模型的城建施工扬尘源识别与分类
19
作者 高占国 陶全刚 +4 位作者 陈元 汪伟峰 徐国津 叶文波 应红梅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34-240,共7页
城建施工不同环节均不可避免地存在各类施工扬尘,其中拆迁未建区与建设初期、中期和后期的建筑工地是城市施工产生扬尘的4类重要源头。以宁波市辖区的平原地区为研究区,选择2019年3—8月的谷歌地球高分遥感影像,基于U-Net模型的遥感影... 城建施工不同环节均不可避免地存在各类施工扬尘,其中拆迁未建区与建设初期、中期和后期的建筑工地是城市施工产生扬尘的4类重要源头。以宁波市辖区的平原地区为研究区,选择2019年3—8月的谷歌地球高分遥感影像,基于U-Net模型的遥感影像语义分割的方法,并采用基于人工与空间关系的混合校正策略,开展施工扬尘源的识别与分类方法研究,结果显示:模型可以实现4类扬尘源的识别与分类;针对部分扬尘源识别与分类效果较差的局部地区,采用基于人工与空间关系的混合校正策略可以有效校正模型分类的结果;共识别到4类扬尘源940处,面积4430.23 hm2,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区的中部地区,且拆迁未建区和建设初期工地的扬尘源较多,建设中期和后期工地的扬尘源相对略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Net模型 拆迁未建区 城建施工 扬尘 遥感解译
下载PDF
戈壁区露天矿无组织扬尘源定量预测研究
20
作者 刘子晨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5-31,共7页
定量预测戈壁区露天矿开发过程中风蚀扰动和机械扰动产生的无组织扬尘的浓度和影响范围是露天矿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的重点和难点。以红沙梁露天矿为研究对象,基于扬尘源颗粒物排放清单编制技术指南(试行)和ADMS-EIA软件,建立气象数据预处... 定量预测戈壁区露天矿开发过程中风蚀扰动和机械扰动产生的无组织扬尘的浓度和影响范围是露天矿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的重点和难点。以红沙梁露天矿为研究对象,基于扬尘源颗粒物排放清单编制技术指南(试行)和ADMS-EIA软件,建立气象数据预处理—无组织源强核算—模型定量预测的评价策略,以等值线图可视化扬尘控制措施下TSP、PM_(10)和PM_(2.5)网格浓度。研究表明,露天矿开发无组织扬尘主要集中在扰动工作面1000 m范围内,相比定期洒水扬尘控制措施,使用化学覆盖剂对主导风向下风向500 m处TSP、PM_(10)和PM_(2.5)浓度贡献分别降低56%、56%和41%。露天矿无组织扬尘源定量化预测可为大气环境防护距离确定和污染控制措施可行性评估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矿 无组织扬尘 戈壁风蚀 定量预测 环境影响评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