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清中叶扬州曲家的花部戏曲观 被引量:1
1
作者 相晓燕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14年第1期36-42,35,共8页
清中叶,花、雅两部戏曲演出活动繁盛,扬州曲家焦循、李斗、黄文旸、凌廷堪等深受市民文化熏陶,从题材、语言、音律等方面,发现花部戏与元曲主旨精神相通,因此热情赞美花部戏。李斗在《扬州画舫录》卷五中对花部戏曲演出的实录性记载,焦... 清中叶,花、雅两部戏曲演出活动繁盛,扬州曲家焦循、李斗、黄文旸、凌廷堪等深受市民文化熏陶,从题材、语言、音律等方面,发现花部戏与元曲主旨精神相通,因此热情赞美花部戏。李斗在《扬州画舫录》卷五中对花部戏曲演出的实录性记载,焦循在《花部农谭》中对花部戏理论的总结,皆可谓开时代风气之先。这是扬州曲家在传统曲学观念与乾嘉朴学思潮合力的作用下向前推进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中叶 花雅之争 扬州曲家 花部戏曲观 乾嘉朴学思潮
下载PDF
论清中叶扬州曲家群的“崇元”倾向 被引量:1
2
作者 相晓燕 《戏剧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84-91,共8页
因姻亲、学缘等关系,清中叶扬州曲家焦循、凌廷堪、李斗、黄文旸等戏曲观念趋同,表现出鲜明的"崇元"倾向。针对当时曲家以史传之笔写戏、湮没戏曲本体的创作现象,他们以元人本色理论相号召,主张传奇创作要重视戏曲的搬演特性... 因姻亲、学缘等关系,清中叶扬州曲家焦循、凌廷堪、李斗、黄文旸等戏曲观念趋同,表现出鲜明的"崇元"倾向。针对当时曲家以史传之笔写戏、湮没戏曲本体的创作现象,他们以元人本色理论相号召,主张传奇创作要重视戏曲的搬演特性,恢复元曲的审美特征;以为元曲是中国古典戏曲的典范,后人无法超越,并以之为圭臬来评判传奇史上的大家,因此矫枉过正,直接影响其戏曲成就的取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中叶 扬州曲家 乾嘉朴学思潮 花雅之争 “崇元”倾向
原文传递
清中叶扬州曲家的戏曲创作论
3
作者 相晓燕 《扬州文化研究论丛》 2017年第2期81-92,共12页
清中叶,目睹花盛雅衰的现实情势,扬州曲家对历史剧创作中的虚实问题、声律论、本色论等重新进行了探讨。深受乾嘉朴学思潮的影响,他们视野恢宏,崇尚汇通,在历史剧创作的虚实关系上,更倾向于剧作家的主观表现,追求主体情志的畅意抒发。... 清中叶,目睹花盛雅衰的现实情势,扬州曲家对历史剧创作中的虚实问题、声律论、本色论等重新进行了探讨。深受乾嘉朴学思潮的影响,他们视野恢宏,崇尚汇通,在历史剧创作的虚实关系上,更倾向于剧作家的主观表现,追求主体情志的畅意抒发。他们对当时曲坛音韵混乱的现象极为不满,主张奉元曲为圭臬,力矫流俗之弊,同时对戏曲创作中的文辞化现象痛加指斥,重倡本色理论。其戏曲创作理论是乾嘉朴学与曲学渗透与交融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中叶 扬州曲家 虚实论 声律论 本色论 乾嘉朴学思潮
原文传递
研究清代扬州戏曲的新力著——相晓燕《清中叶扬州曲家群体研究》读后
4
作者 明光 《扬州文化研究论丛》 2021年第1期158-163,共6页
戏曲的发展历程,地域空间是个十分重要的平台。地处长江和运河交界的扬州,在戏曲孕育、成长、成熟的各个阶段和基本形态都有丰富的展现,其中不乏戏曲史上的华彩篇章,如唐五代时期扬州的六个表演剧目,清代中叶扬州剧坛花雅并胜的繁盛场... 戏曲的发展历程,地域空间是个十分重要的平台。地处长江和运河交界的扬州,在戏曲孕育、成长、成熟的各个阶段和基本形态都有丰富的展现,其中不乏戏曲史上的华彩篇章,如唐五代时期扬州的六个表演剧目,清代中叶扬州剧坛花雅并胜的繁盛场景等。故扬州的戏曲文化尤其是清中叶的演出创作、理论活动等,颇受戏曲史研究者的关注,从戏曲通史有关章节到硕博专题论文、学者专著都有呈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理论 《清中叶扬州曲家群体研究》 清中叶 群体研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