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扬州民歌演唱中的方言运用及其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邵萍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CSSCI 2009年第4期119-125,共7页
本文通过对扬州方言的地域特征、扬州民歌的音乐风格、扬州民歌中字与衬词的处理、扬州民歌润腔行腔的语言韵味等方面的研究,论述了扬州民歌演唱中扬州方言的运用,以及对扬州民歌演唱的传承与发展的思考。
关键词 扬州民歌 扬州方言 运用 演唱
下载PDF
扬州民歌与吴歌比较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张美林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92-96,共5页
本文运用比较法对扬州民歌和吴歌进行文化历史、艺术个性、民歌与历史事件的关系以及民歌的相互影响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从而揭示了各自独特的艺术内涵。当今,对传统的地域性民歌,加以传承和吟唱的同时,必须及时地、系统地加以整理和挖掘... 本文运用比较法对扬州民歌和吴歌进行文化历史、艺术个性、民歌与历史事件的关系以及民歌的相互影响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从而揭示了各自独特的艺术内涵。当今,对传统的地域性民歌,加以传承和吟唱的同时,必须及时地、系统地加以整理和挖掘,抢救这方面人类精神文化财富,在物质社会的发展形态中,将会全力维护我们的文化生态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州民歌 吴歌 共同性 个质性 包融性
下载PDF
从唱法比较看扬州民歌演唱的发展 被引量:2
3
作者 张美林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6期73-78,共6页
本文试通过比较研究的方法,探索扬州民歌唱法与意大利美声唱法的差异与共性,透视扬州民歌唱法在科学化、民族化、艺术化等方面的若干特征及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 美声唱法 差异与共性 发展脉络 扬州民歌
下载PDF
扬州民歌的语境理解及应用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严淑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2014年第4期155-160,共6页
民歌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其精神主旨除了表现在曲调上,也表现在歌词中。扬州民歌经过时代变迁、地区风格浸染和受众改变的影响,构成丰富细致的语境,造成其文化面貌有着更多的解读角度,因此如想透过表面词义理解到民歌中所表达的正确意义... 民歌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其精神主旨除了表现在曲调上,也表现在歌词中。扬州民歌经过时代变迁、地区风格浸染和受众改变的影响,构成丰富细致的语境,造成其文化面貌有着更多的解读角度,因此如想透过表面词义理解到民歌中所表达的正确意义或深层含义,则要依靠语境来理解判断,从而使民歌演唱获得更准确、多样的演绎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州民歌 语言语境 文化语境 演唱理解
下载PDF
论扬州民歌对不同时期吴声歌曲的影响与贡献 被引量:1
5
作者 朱银华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95-98,共4页
中国第二大语言区"吴语"区在长达千年的历史演变过程中,产生了独特的文化成果"吴声歌曲"。"吴声歌曲"形成于南朝,鼎盛于明代。其后由于战争等因素的影响,人口变迁,语音区划随之调整,在新时代出现新的互... 中国第二大语言区"吴语"区在长达千年的历史演变过程中,产生了独特的文化成果"吴声歌曲"。"吴声歌曲"形成于南朝,鼎盛于明代。其后由于战争等因素的影响,人口变迁,语音区划随之调整,在新时代出现新的互为渗透、互为作用的潮流,体现了"吴声歌曲"作为历史文化现象的强大生命力。长期以来,扬州民歌对"吴声歌曲"的形成与发展产生着重大影响,共同构成中华文明之瑰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声歌曲 扬州民歌 时调小令 民歌 创新发展
下载PDF
浅谈扬州民歌的地域文化特性
6
作者 章莉 《音乐时空》 2014年第24期76-77,共2页
扬州民歌从不同方面反映了当地人民的生活和他们的思想感情,其音乐特点的形成和发展与扬州的环境、经济、文化、历史、人民群众的生活风俗习惯以及当地的风土人情等有着密切的关系。扬州在我国古代历史上无论是经济、政治还是军事方面... 扬州民歌从不同方面反映了当地人民的生活和他们的思想感情,其音乐特点的形成和发展与扬州的环境、经济、文化、历史、人民群众的生活风俗习惯以及当地的风土人情等有着密切的关系。扬州在我国古代历史上无论是经济、政治还是军事方面都有很重要的地位,这些方面的发展自然就在地方文化上有所体现出来。有一位名人曾说过有时候了解一个地方的民间歌曲,就能从歌曲里了解这个地方的真正历史。本文从扬州民歌的体裁形式、方言特色、题材特色、音乐特色这几个方面来探索和分析扬州民歌的地域文化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州民歌 地域文化 音乐特征
下载PDF
音乐教育视域下扬州民歌的传承与发展路径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孙菲昳 刘跃华 《科教文汇》 2017年第12期161-163,共3页
现代生活方式、流行音乐的盛行、闲适文化的稀缺等因素给扬州民歌的传承与发展带来了不少困境。音乐教育为扬州民歌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可能的场域、专业的引领者、完善的内容体系及稳定的传承者。在音乐教育中传承与发展扬州民歌可从以... 现代生活方式、流行音乐的盛行、闲适文化的稀缺等因素给扬州民歌的传承与发展带来了不少困境。音乐教育为扬州民歌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可能的场域、专业的引领者、完善的内容体系及稳定的传承者。在音乐教育中传承与发展扬州民歌可从以下几方面敲重锤:营造浓厚的传唱扬州民歌的校园氛围,构建完善的扬州民歌课堂教学与科学研究体系,在全社会开展丰富的扬州民歌教育实践活动,利用家庭教育因素增强扬州民歌的生命力,组织专业人员与非专业人员积极开展扬州民歌的创作与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教育 扬州民歌 传承与发展路径
下载PDF
浅谈扬州民歌《拔根芦柴花》的演唱 被引量:1
8
作者 李国庆 《音乐教育与创作》 2017年第4期44-46,共3页
《拔根芦柴花》原为流行于江苏扬州地区的栽秧号子。现在广为流传的扬州民歌《拔根芦柴花》,则是由诗人钱静人(1918—1983)重新填词,作曲家费克(1917—1968)精心改编的版本。
关键词 扬州民歌 演唱 扬州地区 作曲家 号子
下载PDF
扬州民歌融入小学音乐课堂的实践探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刘湘 《戏剧之家》 2021年第18期120-121,共2页
扬州民歌是扬州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立足音乐本体,深度研究与开发扬州民间音乐资源,构建符合核心素养理念的民歌特色课程,多样化地弹性组织管理教学扬州民歌,对于推进扬州优秀音乐文化传承、发展学校文化建设不仅是迫切的需要,同... 扬州民歌是扬州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立足音乐本体,深度研究与开发扬州民间音乐资源,构建符合核心素养理念的民歌特色课程,多样化地弹性组织管理教学扬州民歌,对于推进扬州优秀音乐文化传承、发展学校文化建设不仅是迫切的需要,同时也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围绕“乐器融入”、“声势造势”、“数字创新”这三种教学策略进行实践探究,试图在小学进行民歌特色课程的开发与研究,打造扬州民歌的专属名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州民歌 小学 特色课程 实践探究
下载PDF
二胡在扬州民歌伴奏中的重要作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梦霞 邵萍 《艺术评鉴》 2018年第20期67-68,共2页
扬州民歌是我国民间音乐的一大瑰宝,它旋律婉转悠扬,结构整齐,处处体现着扬州的风土人情。二胡作为扬州民歌伴奏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与其他伴奏乐器形成鲜明对比。本文从扬州民歌的特点,二胡在民歌伴奏中起到的作用进行简要介绍。
关键词 扬州民歌 二胡 民歌伴奏 地方特色
下载PDF
品味扬州民歌 被引量:1
11
作者 顾思薇 《黄河之声》 2016年第11期86-86,共1页
扬州民歌历史悠久,经过千年的传承,种类繁多,经久不衰。唯美的扬州民歌是我国璀璨文化中的一个熠熠闪亮的明珠。本文对扬州地区的民歌进行了概述,并论述了其发展与时代意义。
关键词 扬州民歌 扬剧 扬州小调 民歌 吴歌
下载PDF
浅议扬剧与扬州民歌 被引量:1
12
作者 葛瑞莲 《剧影月报》 2007年第4期54-54,共1页
我国有着世界上最丰富的戏剧文化,尤其在戏剧音乐和表现形式的多样性方面更是独具特色,丰富多彩。几乎所有的地方剧种的最初形式都是地方戏,扬剧也不例外。作为江苏省主要地方剧种之一的扬剧,它的音乐丰富多彩,唱腔曲调有一百余种... 我国有着世界上最丰富的戏剧文化,尤其在戏剧音乐和表现形式的多样性方面更是独具特色,丰富多彩。几乎所有的地方剧种的最初形式都是地方戏,扬剧也不例外。作为江苏省主要地方剧种之一的扬剧,它的音乐丰富多彩,唱腔曲调有一百余种,常用曲调有【梳妆台】、【大陆板】、【满江红】、【剪剪花】等。而这些,也被民间统称为“扬州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州民歌 扬剧 戏剧音乐 地方剧种 戏剧文化 多样性 地方戏 江苏省
下载PDF
扬州民歌音乐形态研究
13
作者 闫林青 《当代音乐》 2022年第2期60-64,共5页
本文通过对扬州民歌的旋律特征、调式调性和音乐结构进行分析,揭示扬州民歌在音乐形态上所体现的艺术性、灵活性和趣味性。
关键词 扬州民歌 音乐形态 音调结构 错落结构
下载PDF
民族器乐在扬州民歌伴奏中的重要性--以二胡为例
14
作者 史滕爱子 邵萍 《当代音乐》 2022年第2期57-59,共3页
我国传统民族音乐在不断地发展中涵盖了很多内容,其中首先要提及的就是民间歌曲和民族器乐,这两个组成部分地位超卓,彼此之间也是相互依存,不可或缺。扬州民歌具有浓厚的本土气息,能将扬州的人文文化展现得淋漓尽致。民族器乐是中华传... 我国传统民族音乐在不断地发展中涵盖了很多内容,其中首先要提及的就是民间歌曲和民族器乐,这两个组成部分地位超卓,彼此之间也是相互依存,不可或缺。扬州民歌具有浓厚的本土气息,能将扬州的人文文化展现得淋漓尽致。民族器乐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典型代表,二胡独特的音色在扬州民歌中的伴奏地位是不容小觑的,它不仅能在扬州民歌中充当着伴奏角色,也能独树一帜。本文主要阐述了扬州民歌的音乐特点,研究分析了以二胡为主在扬州民歌伴奏中的作用,以及如何更好地促进扬州民歌的发展与传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州民歌 伴奏 二胡
下载PDF
扬州民歌的演唱特点及其思考
15
作者 何磊政 《北方音乐》 2017年第11期32-33,共2页
扬州民歌作为地方社会历史文化的记载,在中国民歌百花园中芬芳夺目。它“融会南北,兼济刚柔”,既有南方的婉转,又有北方的豪迈,不仅是因为扬州地理环境的优越以及地域文化的熏陶,还在于演唱中乡村俚语的运用以及语音、语调的变换... 扬州民歌作为地方社会历史文化的记载,在中国民歌百花园中芬芳夺目。它“融会南北,兼济刚柔”,既有南方的婉转,又有北方的豪迈,不仅是因为扬州地理环境的优越以及地域文化的熏陶,还在于演唱中乡村俚语的运用以及语音、语调的变换等,使得扬州民歌旋律婉转、明朗,深受人们喜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州民歌 演唱特点
下载PDF
扬州民歌教学——声情并茂
16
作者 廉蕾 《北方音乐》 2020年第18期114-115,共2页
扬州民歌教学在培养当代学生音乐素养和民族自豪感上起着很大的作用。通过“声”与“情”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并相结合进行音乐教学,提高学生民歌演唱的技巧和丰富演唱情感,使得扬州民歌深受学生的喜爱并得以继续传承。
关键词 扬州民歌教学 声情并茂
下载PDF
刚柔并济俊秀相融的扬州民歌
17
作者 邵萍 《广播歌选》 2015年第7期36-38,共3页
扬州民歌是浩如烟海的中国民间歌曲花园中的一株奇葩,它流传久远,芳香四溢,堪称中国民间艺术的瑰宝。
关键词 扬州民歌 刚柔并济 民间歌曲 民间艺术 中国
下载PDF
扬州民歌《黄黄子》传承口述史与价值研究
18
作者 冯凌燕 季雨茜 《艺术评鉴》 2019年第1期12-15,共4页
民歌交流与传承,主要通过口传心授的参与式进行,除了传承人的努力,更离不开广大民众基础。当下,民歌的传承主体日渐萎缩是一个不争事实,如何唤起民众对传统民歌的认知和喜爱,增添民歌传承的内在动力,是传承人和研究者一直以来关注的话... 民歌交流与传承,主要通过口传心授的参与式进行,除了传承人的努力,更离不开广大民众基础。当下,民歌的传承主体日渐萎缩是一个不争事实,如何唤起民众对传统民歌的认知和喜爱,增添民歌传承的内在动力,是传承人和研究者一直以来关注的话题。本文通过对扬州民歌《黄黄子》传承人口述史的采集整理,立足代表作品,挖掘传承人在特定时代传承民歌方式的真实经历:一方面,梳理扬州民歌的传承脉络,窥探当下民歌传承的地域现状,总结传承过程中的有效途径;另一方面,口述民歌传承的鲜活历史,聚焦传承人的"集体记忆",拓展地域民歌研究视野,唤起更多民众对民歌的了解与价值认知,为当下传承注入动力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州民歌 《黄黄子》 口述史 传承
下载PDF
扬州民歌的音乐创作特点
19
作者 陈哲 《21世纪(理论实践探索)》 2010年第4期14-15,共2页
“民歌”是民间口头流传的诗歌或歌曲。它是广大群众在口头传唱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并和人民生活紧密联系着的歌曲艺术。扬州民歌具有独特的方言特色,浓厚的乡土气息,人文气质和生活情趣的结合也赋予了扬州民歌鲜明的地方特。黾旋律刚... “民歌”是民间口头流传的诗歌或歌曲。它是广大群众在口头传唱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并和人民生活紧密联系着的歌曲艺术。扬州民歌具有独特的方言特色,浓厚的乡土气息,人文气质和生活情趣的结合也赋予了扬州民歌鲜明的地方特。黾旋律刚柔结合,衬词衬腔恰当的运用、与地方戏曲音乐的融合等都是扬州民歌的音乐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州民歌 音乐特点 创作特点 歌曲艺术 人民生活 方言特色 乡土气息 生活情趣
下载PDF
论扬州民歌的艺术特征——以《拔根芦柴花》为例
20
作者 李宏泽 《黄河之声》 2022年第1期24-26,共3页
扬州民歌是中国民歌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扬州民歌的特征与其所在的地域风貌、风土人情、民俗习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江苏省扬州市地处南北交界,其音乐风格兼有南方的细腻婉转和北方的欢快明朗,可谓是“刚柔并济”。这篇文章从... 扬州民歌是中国民歌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扬州民歌的特征与其所在的地域风貌、风土人情、民俗习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江苏省扬州市地处南北交界,其音乐风格兼有南方的细腻婉转和北方的欢快明朗,可谓是“刚柔并济”。这篇文章从扬州的地域文化背景出发,把代表性极强的民歌《拔根芦柴花》作为典型的例证,通过剖析其唱词特征、曲式特征和演唱特征等方面,对扬州民歌的艺术特征作了细致的研究与说明,从而有助于扬州民歌的传承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州民歌 拔根芦柴花 音乐风格 刚柔并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