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论儿童教育中“身体”的缺位及其复归
被引量:26
- 1
-
-
作者
陈乐乐
-
机构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
出处
《中国教育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30-35,共6页
-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一般课题"儿童教育的现代立场和现代观念研究"(项目编号:BAA140011)研究成果
-
文摘
身体在儿童教育中的长期缺位,根源于身心二元论的哲学传统。儿童的认识发生于身体与世界的直接相遇与建构过程中。在前逻辑世界,儿童的身体是感性与理性的统一体。因此,客观主义知识不是儿童认识的第一规定。基于梅洛-庞蒂身体现象学的理论研究,现代儿童教育质疑和批判了传统儿童教育的"扬心抑身"性教育实践和对象性身体观,并认为身体实践是教育场域意义发生的根本前提。构建身心一体的儿童教育发展模式,其内涵主要关涉三个方面:儿童的发展是身体、大脑和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身体与心灵的统一是儿童教育实践的内在逻辑,复归身心一体的儿童教育或儿童教育学。
-
关键词
儿童教育
身体现象学
身心一体
扬心抑身
-
分类号
G610
[文化科学—学前教育学]
-
-
题名论西方哲学中身体意识的觉醒及其推进
被引量:10
- 2
-
-
作者
陈治国
-
机构
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
-
出处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84-91,共8页
-
文摘
身体问题在20世纪西方哲学尤其是欧陆后现代哲学领域成为一个不容回避的焦点课题。而从柏拉图—奥古斯丁—笛卡尔路线之虚假的、邪恶的、无知的身体到现象学传统的功能性、形式化、基源性身体,再到后现代理论的物质性、生产性和欲望化的身体,身体意识的觉醒及其推进经历了一个由隐而显、由虚而实,从形式到内容、从边缘到中心的漫长过程。对这一过程的考察,不仅显示出身体问题在当代的崛起与凸显并非是孤立的、断裂的、一蹴而就的,而且展现了它所蕴含的巨大的可能性意义以及更为重要的理论界限。
-
关键词
扬心抑身
现象学
后现代
身体
-
Keywords
preference for the heart over the body
phenomenology
postmodemism
body
-
分类号
B506
[哲学宗教—外国哲学]
-
-
题名基于身体美学的儿童教育:历史、意涵及其可能
被引量:1
- 3
-
-
作者
位涛
-
机构
湖南师范大学古典教育研究中心
-
出处
《中国教育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7-62,共6页
-
基金
湖南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从自然到人性:古代希腊教化哲学研究”(项目编号:CX20190380)
湖南省教育厅青年课题“体育作为教化之源——古希腊体育与教化哲学”(项目编号:12B081)研究成果。
-
文摘
西方传统中身体与灵魂的二分造成了对于身体的忽视,以及由灵魂来引领和压制身体的教育,而在中国传统中,虽然身体是一种基础性的存在,但在教育中却一直处于"隐而不发"的遮蔽状态之中。"身体"的缺失深刻影响了当今的儿童教育,也呼唤我们以一种"身体美学"的姿态来"疗治"和改善儿童及其教育。由此,培育健全而又健康,具有丰富感知能力,能够认识到自我与外部世界相统一、具有整体意识的儿童,也就有了根本性的教育意义。在与自然、与经典接触中培养儿童健康丰富的身体"体认",在教学过程中培育儿童与天地万物移情性的"通感",并通过家庭劳动和学校、社会中的实践活动来"践形",以此培育儿童的身体之美以及美的儿童。
-
关键词
身体教育
身体美学
儿童教育
抑身扬心
-
分类号
G40-01
[文化科学—教育学原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