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种基于图像的薄壁圆管拉扭应变测量方法
1
作者 张伟列 刘宇杰 +1 位作者 卢福聪 孙轶君 《中国测试》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20-23,共4页
针对在薄壁圆管试样拉扭多轴试验中因传统接触式拉扭引伸计量程较小且难以在刚度较小的试样上使用等问题,提出一种新的基于图像的单相机拉扭应变测量方法,在试样表面作4道标记线并使用相机记录试验过程中标记线的位置变化;然后利用Matla... 针对在薄壁圆管试样拉扭多轴试验中因传统接触式拉扭引伸计量程较小且难以在刚度较小的试样上使用等问题,提出一种新的基于图像的单相机拉扭应变测量方法,在试样表面作4道标记线并使用相机记录试验过程中标记线的位置变化;然后利用Matlab软件进行图像处理和计算,通过研究图像上标记线与试样中轴线交点高度的改变,并结合标记线的斜率特征,实现试样表面的拉、扭应变测量。通过试验将该方法的结果与DIC的测量结果进行对比,两者的测量结果吻合较好,验证该方法的可靠性。与接触式引伸计相比,该方法测量范围大,可应用在低刚度试样上,且设备简单便携,易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扭应变测量 数字图像 标记线 单相机
下载PDF
应变式扭矩仪测量信号的无线传输技术 被引量:9
2
作者 胡颖勇 刘世元 +1 位作者 陈勇辉 史铁林 《传感器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1-3,7,共4页
综述了应变式旋转轴扭矩测量信号的无线传输方法,对各种无线传输方法的基本原理和供电方式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对各种方法的特点和技术性能作了详细论述。
关键词 应变矩仪 无线传输 红外传输 感应传输 感应供电
下载PDF
应变扭矩的测量不确定度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张永祥 明廷锋 张帅 《测试技术学报》 2018年第3期185-190,共6页
针对应变扭矩的测量不确定度分析问题进行了研究.在深入分析应变扭矩测量原理的基础上,得到了扭矩测量不确定度的主要组成,并推导出了扭矩测量不确定度的计算式.通过一个工程测量案例,进行了应变扭矩测量不确定度的实例分析.结果表明:... 针对应变扭矩的测量不确定度分析问题进行了研究.在深入分析应变扭矩测量原理的基础上,得到了扭矩测量不确定度的主要组成,并推导出了扭矩测量不确定度的计算式.通过一个工程测量案例,进行了应变扭矩测量不确定度的实例分析.结果表明:应变扭矩测量不确定度主要由被测轴的弹性模量测量不确定度和仪器测量(含应变片灵敏度)不确定度两个主要部分决定;而轴的尺寸变化产生的不确定度可以通过提高测量精度进行消除;贴片误差和和泊松比引起的不确定度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变 测量不确定度 转变形
下载PDF
应变式扭矩传感器的分析及ANSYS仿真 被引量:13
4
作者 资新运 赵姝帆 +1 位作者 耿帅 庞海龙 《仪表技术》 2014年第10期50-54,共5页
介绍几种常用扭矩传感器,详细介绍了应变片式扭矩传感器原理、工程应用,并分析了应变式扭矩传感器的理论依据和应变片的黏贴;运用ANSYS仿真分析了传动轴的应力应变,对理论和应变片的黏贴位置进行了验证。
关键词 应变矩传感器 应变
下载PDF
圆钢管混凝土在自由扭转作用下扭矩-应变理论模型 被引量:1
5
作者 赵均海 高伟琪 樊军超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75-187,共13页
为研究圆钢管混凝土在自由扭转下的扭矩-应变关系,将圆钢管混凝土在自由扭转下的全过程分为混凝土开裂前、钢管屈服前和钢管屈服后三个阶段。通过对不同阶段的钢管和混凝土受力状态和相互作用分析,以统一强度理论为基础推导出钢材和混... 为研究圆钢管混凝土在自由扭转下的扭矩-应变关系,将圆钢管混凝土在自由扭转下的全过程分为混凝土开裂前、钢管屈服前和钢管屈服后三个阶段。通过对不同阶段的钢管和混凝土受力状态和相互作用分析,以统一强度理论为基础推导出钢材和混凝土的抗剪强度,结合切应变与正应变的关系,钢材采用理想弹塑性本构关系,混凝土采用考虑软化效应的本构关系,利用极限平衡理论推导出圆钢管混凝土在自由扭转下扭矩-应变分段式函数模型和抗扭承载力。理论模型和抗扭承载力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混凝土强度、钢材强度、含钢率和钢管直径对扭矩-应变关系曲线的影响,并提出应用建议。该文中的理论模型定量地阐述了钢管与混凝土之间的相互作用,能够适用于圆钢管混凝土在自由扭转下的分析和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管混凝土 自由 统一强度理论 矩-应变模型 承载力
下载PDF
CS5532在扭矩标定检测系统中应用 被引量:2
6
作者 李娟 《湖南农机(学术版)》 2011年第5期56-57,共2页
文章阐述了CS5532在扭矩检测中的一种应用,介绍了应变式扭矩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传感器输出信号调理方法.设计出扭矩传感器24位串行模-数转换器cs5532的接口电路,给出了单片机与cs5532的程序设计思想。
关键词 应变矩传感器 静态 CS5532芯片
下载PDF
基于无线传输的助力自行车扭矩检测系统 被引量:1
7
作者 陈创东 郭钟宁 +3 位作者 李伟健 田君 刘君琰 张秋阳 《机电工程技术》 2022年第3期40-44,共5页
针对目前助力自行车扭矩检测精度不足、动静件间信号传输难度大等问题,设计一种基于应变检测原理和磁耦合谐振无线传输原理的扭矩检测系统。其无线传输模块由带有谐振线圈的定子板和转子板组成,基于调幅调制解调技术,利用载波通讯技术,... 针对目前助力自行车扭矩检测精度不足、动静件间信号传输难度大等问题,设计一种基于应变检测原理和磁耦合谐振无线传输原理的扭矩检测系统。其无线传输模块由带有谐振线圈的定子板和转子板组成,基于调幅调制解调技术,利用载波通讯技术,实现能量与数据传输。扭矩检测系统标定数据表明,系统的扭矩输入与电压值输出值线性度为0.99%,决定系数为R^(2)=0.9997,说明系统扭矩检测精度高。实车实验数据表明,无线传输性能稳定,测试无数据丢包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助力自行车 应变矩检测 磁耦合谐振 无线传输
下载PDF
静气动弹性模型高速风洞试验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杨贤文 余立 +3 位作者 吕彬彬 郭洪涛 杨振华 寇西平 《空气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67-672,共6页
对采用复合材料玻璃纤维、碳纤维加工的静气动弹性模型进行了高速风洞试验研究,测试了模型的柔度矩阵、气动力、表面压力、弯/扭应变信号及弯/扭变形,为静气动弹性模型刚度试验、弯/扭应变信号测量、模型变形视频测量(VMD)及风洞总压控... 对采用复合材料玻璃纤维、碳纤维加工的静气动弹性模型进行了高速风洞试验研究,测试了模型的柔度矩阵、气动力、表面压力、弯/扭应变信号及弯/扭变形,为静气动弹性模型刚度试验、弯/扭应变信号测量、模型变形视频测量(VMD)及风洞总压控制等静气动弹性风洞试验能力的提高积累了经验,为飞行器静气动弹性研究提供了良好的试验平台。研究表明:静气动弹性模型较刚性模型升力线斜率及襟副翼效率下降、气动焦点前移;静气动弹性模型与刚性模型表面压力差异明显;在小迎角范围内,静气动弹性机翼模型弯/扭应变信号随迎角增加基本呈线性变化;在正迎角时,大展弦比后掠机翼静气动弹性模型的剖面扭转变形使有效迎角减小,剖面越靠近翼尖弯/扭变形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气动弹性模型 高速风洞 测力 测压 弯/扭应变信号 弯/变形
下载PDF
主应力轴循环旋转下原状软黏土临界性状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沈扬 周建 +1 位作者 张金良 龚晓南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77-82,共6页
针对在交通、波浪等动荷载下土体所受应力状态具有主应力轴循环旋转的特征,对杭州地区典型原状软黏土开展不排水模拟试验.主应力轴双幅循环旋转的试验结果表明,试样扭剪、轴向应变发展受主应力轴旋转角度的影响,当转角大于一定值时,破... 针对在交通、波浪等动荷载下土体所受应力状态具有主应力轴循环旋转的特征,对杭州地区典型原状软黏土开展不排水模拟试验.主应力轴双幅循环旋转的试验结果表明,试样扭剪、轴向应变发展受主应力轴旋转角度的影响,当转角大于一定值时,破坏应变以扭剪应变占主导,反之则要考虑扭剪和轴向等应变的共同影响.在同一旋转频率下,随着剪应力提高,试样破坏应变同步提高,且与破坏振次对数值成线性关系;若剪应力幅值不变,随旋转频率提高,临界破坏应变同步减少,破坏振次大幅提升,两者在对数曲线上亦可用线性关系表示.与等剪应力幅值的主应力轴双幅循环旋转试验结果相比,当单幅循环旋转破坏时扭剪应变很大,且受频率或剪应力幅值影响小,同时最小破坏剪应力也有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应力轴循环旋转 原状软黏土 双幅旋转 单幅旋转 频率 应变
下载PDF
Three dimensional finite element study on torsion extrusion processing of 1050 aluminum alloy 被引量:1
10
作者 Ali KHOSRAVIFARD Mohammad JAHEDI Amir Hossein YAGHTIN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12年第11期2771-2776,共6页
The capability of the torsion extrusion (TE) process as a severe plastic deformation (SPD) method was compared with the conventional forward extrusion (FE) process. The TE and FE processes were successfully perf... The capability of the torsion extrusion (TE) process as a severe plastic deformation (SPD) method was compared with the conventional forward extrusion (FE) process. The TE and FE processes were successfully performed on AA1050 alloy samples at room temperature. To simulate the above mentioned processes,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was carried out using the commercial elasto-plastic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ABAQUS/Explicit Simulation. It is shown that load requirement for the TE process is lower than that for the FE process. The equivalent plastic strain calculated by the FEA proved that higher values of strain are imposed to the sample in the TE process. The strain distribution for the TE sample at the final stage of extrusion shows smoother strain gradient in comparison with the one produced by the FE proce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A-1050 alloy severe plastic deformation (SPD) torsion extrusion (TE) equivalent plastic strain strain distribution deformation energy
下载PDF
用单光纤光栅实现扭转与温度的双参量传感测量 被引量:9
11
作者 张伟刚 许兆文 +4 位作者 杨翔鹏 开桂云 赵启大 袁树忠 董孝义 《光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1070-1075,共6页
采用一种新颖的扭梁设计结构 ,利用单光纤光栅成功地实现了扭转 (扭转角或扭矩 )与温度的双参量同时测量。该方法能够有效地解决扭转角与温度的交叉敏感问题 ,且光纤光栅波长的变化对扭转角、扭矩及扭应力 (力臂一定时 )均呈线性关系。... 采用一种新颖的扭梁设计结构 ,利用单光纤光栅成功地实现了扭转 (扭转角或扭矩 )与温度的双参量同时测量。该方法能够有效地解决扭转角与温度的交叉敏感问题 ,且光纤光栅波长的变化对扭转角、扭矩及扭应力 (力臂一定时 )均呈线性关系。在 - 40°~ +32°范围内 ,扭转角、扭矩和温度的传感灵敏度分别达到 0 .19nm (°)、3.2 9nm Nm和 0 .0 3nm ℃ ,波长线性调谐范围可达 14.2 0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 双参量传感测量 光纤光栅 转角 扭应变 光纤传感
原文传递
Motion Track Modeling and Analysis of Belt Spindle under Combined Effects of Bending Moment-Torque-Thermal Deformation 被引量:1
12
作者 齐向阳 高卫国 +2 位作者 刘腾 张大卫 Mao Ken 《Transactions of Tianjin University》 EI CAS 2015年第3期209-215,共7页
The motion track of belt spindle is important for the radial error of belt spindle. An analytical modeling method for the motion track of belt spindle under the combined effects of bending moment-torque-thermal deform... The motion track of belt spindle is important for the radial error of belt spindle. An analytical modeling method for the motion track of belt spindle under the combined effects of bending moment-torque-thermal deformation is proposed in this paper. Three running phases of belt spindle have been analyzed and modeled: the start-up phase with leaping change due to the change in force and bending moment, the accelerating phase with axis deflection, and the constant speed phase with axis regression because of the combined effects of bending moment-torque-thermal deformation. The simulation and test were completed on the belt spindle of SKVM850 machine tool, which illustrates the variation law of the radial error of belt spindle during the whole running pha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elt spindle TORQUE MOMENT thermal deformation DEFLECTION regression
下载PDF
铝在疲劳载荷作用下所发生的基本过程 被引量:2
13
作者 葛庭燧 王中光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1962年第8期379-391,共13页
进行了99.6%工业纯铝和99.99%高纯铝(退火和冷加工)的扭转疲劳试验,测定了经过各种应力循环数N以后的滞后迴线的形状和面积,从而算出了在每次循环中的能量消耗ΔE和最大抗扭矩Tm。对于所得到的ΔE-N曲线和Tm-N曲线进行了分析,并与在... 进行了99.6%工业纯铝和99.99%高纯铝(退火和冷加工)的扭转疲劳试验,测定了经过各种应力循环数N以后的滞后迴线的形状和面积,从而算出了在每次循环中的能量消耗ΔE和最大抗扭矩Tm。对于所得到的ΔE-N曲线和Tm-N曲线进行了分析,并与在疲劳试验的各个阶段对于试样表面所作的金相观测结果作了比较,认为在试样中未出现局部滑移区以前,引起ΔE和Tm的基本过程是空位对于位错的钉紥作用,这是一种体积效应,但是在局部滑移区出现以后,这种滑移区引起额外的能量消耗,而对于Tm的影响并不显著,因而在这个阶段里Tm和ΔE的变化便不再彼此相对应。这种分析可以澄清过去文献中关于ΔE和Tm(代表硬度变化)在疲劳过程中的变化的许多互不一致的结果。 假定实验所观测到的曲线是这两种过程(整体过程和局部过程)所引起的效应的迭加,并且假定这两种过程对于ΔE和Tm的贡献由于疲劳振幅的大小、试样的处理状态(退火或冷加工)以及所合杂质之不同而异,可以满意地解释实验所观测到的各种曲线的形状和位置。这个观点的正确与否还有待于进一步的实验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扭应变 王中光 局部化 滑移区 循环数 金相照片 疲劳载荷 动载荷
下载PDF
时效、断续载荷和再溶处理对于铝铜合金的疲劳过程的影响
14
作者 葛庭燧 黄元士 王中光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1962年第8期400-410,共11页
本文研究了各种处理对于含铜1%、2%和4%的铝合金在疲劳载荷下ΔE和Tm的变化的影响,并进行了相应的金相观测。 用Al-1%Cu合金所进行的试验指出,当外加扭应变较大时,ΔE和Tm曲线的形状类似于高纯铝或工业纯铝;当扭应变较小时,或在室... 本文研究了各种处理对于含铜1%、2%和4%的铝合金在疲劳载荷下ΔE和Tm的变化的影响,并进行了相应的金相观测。 用Al-1%Cu合金所进行的试验指出,当外加扭应变较大时,ΔE和Tm曲线的形状类似于高纯铝或工业纯铝;当扭应变较小时,或在室温进行预先时效后,曲线的形状类似于Al-4%Cu合金。这些结果都可以根据溶质原子对于位错的交互作用的看法得到解释。 对于Al-1%Cu和Al-2%Cu合金进行了断续的疲劳载荷试验,结果证明了ΔE在疲劳后期的上升是由于试样里出现了集中的粗滑移区,而不是由于疲劳载荷引起了过时效从而使试样发生软化的结果。 用Al-4%Cu合金进行了疲劳和再溶处理的试验,根据ΔE和Tm曲线的表现情况来看,认为如在ΔE的后期上升后立即对试样进行再溶处理,即可以使试样回复到原来的状态,但当ΔE上升过了一个时期以后,由于试样中已有裂缝出现,对试样进行再溶处理,反足以加速试样的断裂。 根据实验结果,可以总结出两个具有实际意义的推论:(1)由于粗滑移带的出现是形成疲劳裂缝的先声,所以有可能通过测量ΔE的方法来查知初发裂缝的形成;(2)通过加入合金元素和进行热处理的方法,可以推迟粗滑移带的出现,从而提高铝合金试样的疲劳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效 滑移区 疲劳过程 扭应变 滑移带 合金元素 疲劳寿命 疲劳力学性质
下载PDF
在疲劳载荷下含铜4%的铝合金中的位错钉扎和解脱
15
作者 葛庭燧 王中光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1962年第8期392-399,共8页
用Al-4%Cu合金进行了恆应变扭转疲劳试验,观察到ΔE在起始阶段下降直至接近零值,经过一定的疲劳循环数以后又重新上升。金相观测的结果指出,ΔE的重新上升对应着滑移区的突然变得集中。这有力地证明了我们以前所作的假设,即局部化滑移... 用Al-4%Cu合金进行了恆应变扭转疲劳试验,观察到ΔE在起始阶段下降直至接近零值,经过一定的疲劳循环数以后又重新上升。金相观测的结果指出,ΔE的重新上升对应着滑移区的突然变得集中。这有力地证明了我们以前所作的假设,即局部化滑移区的出现是引起ΔE的一种基本过程。 在疲劳载荷下的Tm在超始阶段上升,但上升至最高值并保持此值经过一定的疲劳循环数以后,出现骤然的下降,这正对应着ΔE的重新上升。这种现象的出现可能是反映着在前期疲劳载荷下被钉紥的位错得到了骤然的解脱。 初步认为,位错的被钉紥和随后得到解脱的过程,是由于在疲劳初期所形成的溶质铜原子气团沿着位错线的某些有利地段富集成核,同时使位错线上的另一些地段从溶质原子中解脱出来。随着富集核的逐惭增大,和其间的得到了解脱的位错段的长度的逐渐增加到某一临界值,便在疲劳载荷下出现了位错“雪崩”的现象,产生了大量的新位错,这使Tm骤然降低,并且导致局部滑移地区的形成,从而使ΔE重新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疲劳载荷 金相 滑移区 溶质原子 葛庭燧 循环数 动载荷 扭应变 铝合金 轻有色金属合金
下载PDF
Strain- and twist-engineered optical absorption of few-layer black phosphorus 被引量:2
16
作者 Qian Jia XiangHua Kong +1 位作者 JingSi Qiao Wei Ji 《Science China(Physics,Mechanics & Astronomy)》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9期86-92,共7页
Density functional and many-body perturbation theories calculations were carried out to investigate fundamental and optical bandgap, exciton binding energy and optical absorption property of normal and strain- and twi... Density functional and many-body perturbation theories calculations were carried out to investigate fundamental and optical bandgap, exciton binding energy and optical absorption property of normal and strain- and twist-engineered few-layer black phosphorus (BP). We found that the fundamental bandgaps of few layer BP can be engineered by layer stacking and in-plane strain, with linear relationships to their associated exciton binding energies. The strain-dependent optical absorption behaviors are also anisotropic that the position of the first absorption peak monotonically blue-shifts as the strain applies to either direction for incident light polarized along the armchair direction, but this is not the case for that along the zigzag direction. Given those striking properties, we proposed two prototype devices for building potentially more balanced light absorbers and light filter passes, which promotes further applications and investigations of BP in nanoelectronics and optoelectroni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lack phosphorus light absorption strain-engineering exciton binding energy
原文传递
Stability analysis of quasicrystal torsion micromirror actuator based.on the strain gradient theory
17
作者 Yunzhi Huang Miaolin Feng Xiuhua Chen 《Acta Mechanica Sinica》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3期119-131,I0003,共14页
Electrostatic torsional micromirrors are widely applied in the fields·of micro-optical switches,optical attenuators,optical scanners,and optical displays.In previous lectures,most of the micromirrors were twisted... Electrostatic torsional micromirrors are widely applied in the fields·of micro-optical switches,optical attenuators,optical scanners,and optical displays.In previous lectures,most of the micromirrors were twisted along the urtiaxial or biaxial direction,which limited the range of light reflection.In this·paper,a quasicrystal torsional micromirror that can be deflected in any direction is designed and the dynamic model of the electrostatically driven micromirror is established.The static and dynamic phenomena and pull-in characteristics are analyzed through the numerical solution of the strain gradient theory.The results of three kinds of mirror deflection directions are compared and analyzed.The results show th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torsion models with different deflection axis directions.When the deflection angle along the oblique axis reaches 45°,the instability voltage is the smallest.The pull-in instability voltage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ment ofphonon-phason coupling elastic modulus and phason elastic modulus.The perrriittivity of quasicrystal,the strain gradient parameter,and the air damping influence the torsion of the micromirror dynaniic system.A larger pull-in instability voltage generates with the decrease of surface distributed for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UASICRYSTALS Torsion micromirror INSTABILITY Strain gradient theory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