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成长、表演与伦理——论麦克尤恩《化装》的扮装表演及其伦理关照
1
作者 耿潇 李增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28-34,共7页
麦克尤恩的处女作《化装》是一则关于青少年自我成长的道德警示。《化装》这部小说的独特艺术魅力在于,它雕刻并凸显了成长与表演之间微妙的辩证关系:一方面,儿童在成长的过程中可以通过生活中的表演不断地加深对自我的认识;另一方面,... 麦克尤恩的处女作《化装》是一则关于青少年自我成长的道德警示。《化装》这部小说的独特艺术魅力在于,它雕刻并凸显了成长与表演之间微妙的辩证关系:一方面,儿童在成长的过程中可以通过生活中的表演不断地加深对自我的认识;另一方面,过度的表演反而会干扰甚至抑制个体性别身份的建构过程。小说通过小男孩亨利的成长故事,表现了儿童成长的道德困惑、表演对成长的影响以及其心理和道德成长的过程,其中无不包含着麦克尤恩对成长伦理的省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恩·麦克尤恩 《化装》 文学伦理学 扮装表演
下载PDF
从公开到神圣:20世纪之交的清宫“扮装像”
2
作者 董丽慧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94-100,共7页
伴随着中西艺术的跨文化交流,18世纪清宫曾出现“扮装像”的制作高峰,至19世纪又与国门闭锁同步衰落。直到20世纪之交,慈禧“扮装像”再度吸纳外来元素,无论主观意愿如何,在图像的传播方式、制作媒介、跨文化人物形象塑造等方面,成为中... 伴随着中西艺术的跨文化交流,18世纪清宫曾出现“扮装像”的制作高峰,至19世纪又与国门闭锁同步衰落。直到20世纪之交,慈禧“扮装像”再度吸纳外来元素,无论主观意愿如何,在图像的传播方式、制作媒介、跨文化人物形象塑造等方面,成为中国统治者肖像现代公共转型的一个环节。这些扮装像首次进入现代公共空间,首度实现了西洋摄影术与中国传统绘画的技术融合,制作出拟真的神化视觉形象,又与西洋传教士对圣母形象的本土化需求相结合,对民国初年为西方世界认定的中国风圣母子图式产生着持续的视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扮装 扮装 观音 圣母 跨文化
下载PDF
清代女性自题画像中的扮装书写 被引量:2
3
作者 卓清芬 《中国韵文学刊》 2018年第3期82-88,共7页
清代女性多有自己的"小像"或"小照",在自己的画像上题写诗词,往往流露出女性自我建构、自我再现的心理内涵。画像着重的是外表的视觉传达,而自己题写在画上的题辞,则表现出女性内在的精神意涵与人格特质,反映了清... 清代女性多有自己的"小像"或"小照",在自己的画像上题写诗词,往往流露出女性自我建构、自我再现的心理内涵。画像着重的是外表的视觉传达,而自己题写在画上的题辞,则表现出女性内在的精神意涵与人格特质,反映了清代女性自我认知、自我形塑、自我书写、自我定位等多重交织的心理投射。清代女性画像以"扮装"作为主题的数量虽然不多,但颇值得留意。清代女性或因宗教信仰,或因性别意识,在自己的画像上刻意展现出佛道装束或是男装等不同于平时的装扮。藉由清代女性的扮装书写,显示出心灵的越界、身份的转换、自我意识的宣扬、理想典范的形塑等多重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扮男装 扮装书写 清代女性 自我形塑
下载PDF
扮装、反讽与乌托邦——丁西林喜剧的越界想象与异质空间 被引量:1
4
作者 韩琛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13-120,共8页
在现代中国戏剧史上,丁西林喜剧是一个意义独特的存在。从"五四"时期的《一只马蜂》到"抗战"时期的《妙峰山》,再到1962年的《智取生辰纲》,丁西林的戏剧创作形成了一个具有内在连续性的喜剧世界。其中,通过人物扮... 在现代中国戏剧史上,丁西林喜剧是一个意义独特的存在。从"五四"时期的《一只马蜂》到"抗战"时期的《妙峰山》,再到1962年的《智取生辰纲》,丁西林的戏剧创作形成了一个具有内在连续性的喜剧世界。其中,通过人物扮装颠覆社会象征秩序的压抑,从而构成狂欢般的越界想象;藉由言语讽喻超越现实世界的羁绊,从而完成一个乌托邦空间的虚构;以及通过混融西方形式与本土传统,从而形成一种兼具现代性与本土性的中国现代喜剧范式;则是构成其意涵丰富的喜剧世界的三个关键脉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西林 喜剧 戏中戏 扮装 反讽 乌托邦
原文传递
戏仿政治——试论《九重天》中的扮装表演及其颠覆性
5
作者 柏云彩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82-90,共9页
本文运用朱迪丝·巴特勒的性别操演理论,围绕社会性别、性别规范、性别认同、性别操演、性别戏仿与贱斥者等概念,阐释了卡里尔·邱吉尔在《九重天》中所运用的扮装表演及其颠覆性。该剧中的男扮女装质疑了父权制预设的性别二元... 本文运用朱迪丝·巴特勒的性别操演理论,围绕社会性别、性别规范、性别认同、性别操演、性别戏仿与贱斥者等概念,阐释了卡里尔·邱吉尔在《九重天》中所运用的扮装表演及其颠覆性。该剧中的男扮女装质疑了父权制预设的性别二元对立等级制;女扮男装颠覆了虚构的男性气质与女性气质的二元对立;白扮黑装解构了种族二元论殖民话语霸权。邱吉尔在该剧中体现的女性主义思想与巴特勒的性别操演理论相观照。她的戏仿政治能够产生布莱希特式的间离效果,促使"他者"主体意识觉醒,并消解西方菲勒斯逻各斯中心主义的二元论等级制的"真理"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里尔·邱吉尔 《九重天》 扮装表演 性别操演理论 戏仿政治
原文传递
社会出走与性别越界:明清易性乔装剧研究
6
作者 王竣 司岳洋 《吉林艺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23-29,共7页
学界对明清扮装剧的研究,多着眼于女扮男装及扮装动机,容易将扮装情节与含意单一化。以为扮装之外因——情境,亦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文章以明清扮装剧为研究对象,借狄德罗“情境说”强调“情境”对于“扮装”这一行为的重要性及其影响... 学界对明清扮装剧的研究,多着眼于女扮男装及扮装动机,容易将扮装情节与含意单一化。以为扮装之外因——情境,亦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文章以明清扮装剧为研究对象,借狄德罗“情境说”强调“情境”对于“扮装”这一行为的重要性及其影响。就男扮女装而言,产生于特定情境下的扮装,既强化又颠覆了“男尊女卑”的二元体系;就女扮男装而言,学界往往会夸大性别控诉。男性剧作家笔下扮装才女并非否定女性角色;女性剧作家则从“人”的角度出发,探讨现实中男女两性人生出路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别扮装 性别越界 情境 明清戏剧 易性乔装戏剧
下载PDF
《夜林》中的异装者马修·欧康诺的形象解读
7
作者 王敏 《今古文创》 2020年第13期38-39,共2页
美国现代主义女作家朱娜·巴恩斯的代表作《夜林》中探讨了男性、女性和性别差异问题。贯穿小说始终的是喜欢穿异性服装的马修·欧康诺医生,他一直在不停地寻求自我性别身份和社会群体认同。本文借用美国后现代主义思想家朱迪斯... 美国现代主义女作家朱娜·巴恩斯的代表作《夜林》中探讨了男性、女性和性别差异问题。贯穿小说始终的是喜欢穿异性服装的马修·欧康诺医生,他一直在不停地寻求自我性别身份和社会群体认同。本文借用美国后现代主义思想家朱迪斯•巴特勒的相关理论,从扮装反抗的叙述层次出发,以性别批评的伦理视角对马修这一复杂形象进行探讨,从而揭示其深层的伦理价值和社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扮装反抗 性别身份 伦理价值
下载PDF
《“食遍中国”、“遇见中华”》
8
作者 孙仁宝 《上海纺织科技》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I0054-I0054,共1页
作品说明:“食遍中国”——花旦卸下英俊扮装,贪嘴淘气撞上中国美食,一改刻板庄严,绘制出彩色童梦画卷;“遇见中华”以戏曲皮影为主,刻画了一个极具童趣的孩童,憨态可掬,童真无限。
关键词 童趣 扮装 皮影
原文传递
朱迪思·巴特勒的“性别麻烦”——关于《性别麻烦、女性主义理论和精神分析话语》的思考
9
作者 曾仲权 《理论界》 2014年第8期121-125,共5页
朱迪斯·巴特勒在《性别麻烦、女性主义理论和精神分析话语》一文中首先从女性的多样性和区分的排他性、本体论的整体性、主体的男性特权、权力话语批判以及重建包容性的女性区分等方面阐述了女性和女性主体命名的麻烦,在从无意识... 朱迪斯·巴特勒在《性别麻烦、女性主义理论和精神分析话语》一文中首先从女性的多样性和区分的排他性、本体论的整体性、主体的男性特权、权力话语批判以及重建包容性的女性区分等方面阐述了女性和女性主体命名的麻烦,在从无意识、认同秩序、异性恋管控三个角度确立了性别主体和性别身份的非稳定性前提之后,巴特勒主张以性别身份确立的性别主体的身体性别是肉体风格幻想的述行。而后她以扮装的戏仿解构了原初稳定的社会性别假象。由此巴特勒最终为她提出的性别麻烦提供了解决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别麻烦 主体 非稳定 肉体风格 述行 扮装 戏仿
原文传递
“后移民”语境下的杂糅——2019年德语剧场评述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霁青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3-44,共12页
"后移民"概念的流行标识了某种认识的转变。人们力图借用这个概念对移民话语中的身份政治展开对位式的阅读。在"后移民"的语境下,剧场有"去本质化"的任务。因此,本文将2019年的德语剧场评述作为盘点"... "后移民"概念的流行标识了某种认识的转变。人们力图借用这个概念对移民话语中的身份政治展开对位式的阅读。在"后移民"的语境下,剧场有"去本质化"的任务。因此,本文将2019年的德语剧场评述作为盘点"杂糅"这一剧场策略的契机。在简短地概览杂糅的理论和实践之后,文章会结合演出分析,从"交叠的观察视角""怪诞的身体""文献剧中的复合现实"三个解剖面予以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语剧场 后移民 杂糅 黑脸扮装 文献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