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仰韶文化半坡类型单人二次扰乱葬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王叶 钱耀鹏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55-62,共8页
对于仰韶文化半坡类型墓葬的基础研究一直以来都是埋葬方式研究;且较多地关注于埋葬姿势的解读,但埋葬姿势与埋葬方式并不是一个对等的概念。本文通过对半坡类型单人葬人骨埋藏特征与形成原因以及埋葬过程方面的分析,认为在半坡类型单... 对于仰韶文化半坡类型墓葬的基础研究一直以来都是埋葬方式研究;且较多地关注于埋葬姿势的解读,但埋葬姿势与埋葬方式并不是一个对等的概念。本文通过对半坡类型单人葬人骨埋藏特征与形成原因以及埋葬过程方面的分析,认为在半坡类型单人葬中二次扰乱葬是普遍存在的,这对于研究仰韶文化墓葬埋葬方式有很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仰韶文化 半坡类型 二次扰乱葬
下载PDF
甘青地区史前文化中的二次扰乱葬辨析 被引量:16
2
作者 陈洪海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4-68,共15页
甘青地区史前墓葬的主要特征是骨骼散乱不全,通过分析这种葬俗及其形成过程,可称其为二次扰乱葬。根据确定的标准分析甘青地区史前时期的墓葬资料,并经数量统计,可知二次扰乱葬是甘青地区的主要埋葬习俗,分布区域和所占比例由早到晚呈... 甘青地区史前墓葬的主要特征是骨骼散乱不全,通过分析这种葬俗及其形成过程,可称其为二次扰乱葬。根据确定的标准分析甘青地区史前时期的墓葬资料,并经数量统计,可知二次扰乱葬是甘青地区的主要埋葬习俗,分布区域和所占比例由早到晚呈扩大和增多趋势,而兰州以西的黄河两岸始终是其分布中心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青地区 史前 二次扰乱葬
原文传递
仪式经济视角下的二次扰乱葬:以东灰山墓地为例 被引量:3
3
作者 温成浩 《中原文物》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8-65,共8页
墓葬遗存是考古学的主要研究对象。一切墓葬遗存的形成都是葬仪过程的直接结果,而葬仪过程是由生者主导的。传统墓葬分析多侧重于随葬品等物质遗存,而对墓葬考古情景形成背后文化过程(即葬仪)的思考和研究甚少。因此,通过对墓葬遗存及... 墓葬遗存是考古学的主要研究对象。一切墓葬遗存的形成都是葬仪过程的直接结果,而葬仪过程是由生者主导的。传统墓葬分析多侧重于随葬品等物质遗存,而对墓葬考古情景形成背后文化过程(即葬仪)的思考和研究甚少。因此,通过对墓葬遗存及其背后所反映的仪式过程和相关社会、经济因素的研究是理解和重建史前社会的一个重要切入点。本文运用仪式经济的视角,尝试从葬仪过程的经济维度对河西走廊东灰山青铜时代墓地的二次扰乱葬现象进行分析,以揭示该墓地葬仪背后反映的社会动因和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灰山墓地 二次扰乱葬 仪过程 仪式经济
原文传递
2011年新疆巴里坤县石人子沟遗址墓葬发掘简报
4
作者 任萌(文\绘图) 邓金田(文\绘图) +3 位作者 马健艾合买提·牙合甫 蒋晓亮 王建新 马健(拍照) 《文博》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8-30,共13页
2011年,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联合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哈密地区文物局、巴里坤县文物局的大力支持下,清理了新疆巴里坤县石人子沟遗址的6座小型墓葬。6座墓葬均属早期铁器时代,地表有盆状石质封堆,葬制有仰身直肢葬、二次葬、扰乱葬,... 2011年,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联合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哈密地区文物局、巴里坤县文物局的大力支持下,清理了新疆巴里坤县石人子沟遗址的6座小型墓葬。6座墓葬均属早期铁器时代,地表有盆状石质封堆,葬制有仰身直肢葬、二次葬、扰乱葬,部分墓葬有马、羊等动物殉牲。本次发掘出土了一批陶、玉石、青铜、铁、金质的容器、工具、装饰品等随葬器物,为研究石人子沟遗址古代墓葬与考古学文化提供了重要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巴里坤 石人子沟 盆状石堆墓 扰乱葬 早期铁器时代 殉马
下载PDF
2010年新疆巴里坤县石人子沟遗址墓葬发掘报告
5
作者 马健(文/摄) 刘雅馨(文/图) +13 位作者 习通源 任萌(文/图) 田宜亮 马迎霞 艾合买提·亚合甫江 蒋晓亮 库尔班·热合曼 王永强 张成睿(图) 叶青(图) 李悦(图) 张燕(图) 张毅(图) 王建新 《西部考古》 2022年第1期56-89,共34页
2010年,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哈密市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巴里坤县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联合组成东天山考古队,清理了新疆巴里坤县石人子沟遗址的5座小型墓葬。根据墓葬形制、出土遗物特征及^(14)C测... 2010年,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哈密市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巴里坤县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联合组成东天山考古队,清理了新疆巴里坤县石人子沟遗址的5座小型墓葬。根据墓葬形制、出土遗物特征及^(14)C测年数据的初步分析,推测其年代属于战国晚期至西汉早期:本次考古发掘,对于揭示东天山地区古代游牧文化独特的埋葬习俗与考古学文化面貌提供了重要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铁器时代 游牧文化 殉马 二次扰乱葬
原文传递
新疆哈密巴里坤2015年石人子沟遗址墓葬发掘简报
6
作者 马健(文/摄影) 李达仁(文/图) +13 位作者 刘翔(文/图) 唐云鹏(文/图) 田宜亮 马迎霞 艾合买提·亚合甫江 王永强 任萌 习通源 王建新 兰博(图) 张寒冬(图) 郝柯羽(图) 戎天佑(图) 刘露露(图) 《西部考古》 2023年第1期70-93,共24页
2015年,东天山考古队清理了新疆巴里坤石人子沟遗址西北部中小型墓葬6座,墓葬沿河谷呈链状分布,地表均有土石构筑的封堆,出土大量陶器,还有铜、铁、木、骨角制马具、武器、工具及装饰品,属战国晚期至西汉时期。本次工作采用解剖式发掘方... 2015年,东天山考古队清理了新疆巴里坤石人子沟遗址西北部中小型墓葬6座,墓葬沿河谷呈链状分布,地表均有土石构筑的封堆,出土大量陶器,还有铜、铁、木、骨角制马具、武器、工具及装饰品,属战国晚期至西汉时期。本次工作采用解剖式发掘方法,为揭示东天山地区古代游牧人群墓葬营建及扰乱葬俗形成的过程提供了重要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人子沟遗址 游牧文化 扰乱葬 偏室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