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种空中自主加油扰动建模与自适应控制方法
1
作者 张冬 王世鹏 +2 位作者 施明健 王大勇 朱家兴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33-442,共10页
针对加/受油机近距对接阶段设计气动扰动建模与对接控制方法。首先建立了大气紊流、受油机绕流和加油机尾流等干扰的等效模型,用以描述空中加油阶段气流扰动对锥套的推离规律以及对受油机气流角与气动力矩的影响。然后面向近距对接控制... 针对加/受油机近距对接阶段设计气动扰动建模与对接控制方法。首先建立了大气紊流、受油机绕流和加油机尾流等干扰的等效模型,用以描述空中加油阶段气流扰动对锥套的推离规律以及对受油机气流角与气动力矩的影响。然后面向近距对接控制任务,设计了基于超螺旋滑模观测器的自适应干扰抑制控制器,在基线动态逆控制律的基础上引入外环二阶滑模干扰观测器用以补偿姿态扰动,内环引入角速率观测器并构造自适应项以抑制长时干扰。最后,通过综合视景仿真系统验证了基于滑模观测器的自适应干扰抑制控制器能够实现气流扰动下受油探管对锥套中心的精准跟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 空中自主加油 气流扰动建模 超螺旋滑 自适应干扰抑制
下载PDF
小型控制力矩陀螺扰动建模及性能指标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张尧 金磊 徐世杰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5-53,共9页
为实现遥感卫星的高精度指向能力,对遥感卫星星上常用执行机构控制力矩陀螺扰动及性能指标评定进行了研究。首先,充分考虑小型控制力矩陀螺的静动不平衡量以及框架轴的安装误差,根据动量定理和动量矩定理建立了完整的星载小型控制力矩... 为实现遥感卫星的高精度指向能力,对遥感卫星星上常用执行机构控制力矩陀螺扰动及性能指标评定进行了研究。首先,充分考虑小型控制力矩陀螺的静动不平衡量以及框架轴的安装误差,根据动量定理和动量矩定理建立了完整的星载小型控制力矩陀螺的动力学模型,并对所建立模型的正确性进行了理论分析和仿真验证;其次,将含有扰动特性的小型控制力矩陀螺应用到星上,建立了整星动力学模型,并选用合适的框架伺服控制系统和转子伺服控制系统,完成整星的姿态稳定控制任务;最后,采用数值仿真的方式分析了陀螺转子静动不平衡因素以及框架角测量误差对星体姿态精度和稳定度带来的影响。结合任务要求,对小型控制力矩陀螺设计提出静动不平衡量等指标要求,以期使其满足星上光学有效载荷的成像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型控制力矩陀螺 扰动建模 姿态稳定 性能指标 遥感卫星
下载PDF
弱电网下锁相环对三相LCL型并网逆变器小扰动建模影响及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60
3
作者 杨苓 陈燕东 +6 位作者 周乐明 陈智勇 周小平 伍文华 黄旭程 谢志为 罗安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3期3792-3804,共13页
在弱电网中,由于锁相环(phase locked loop,PLL)的PI控制器的动态性能,三相LCL型并网逆变器在小扰动情况下控制dq坐标系和系统dq坐标系不再重合,给系统建模与稳定性分析带来困难。为此,提出一种基于导纳模型的三相LCL型并网逆变器小... 在弱电网中,由于锁相环(phase locked loop,PLL)的PI控制器的动态性能,三相LCL型并网逆变器在小扰动情况下控制dq坐标系和系统dq坐标系不再重合,给系统建模与稳定性分析带来困难。为此,提出一种基于导纳模型的三相LCL型并网逆变器小扰动建模方法。首先,通过旋转矩阵,将系统dq坐标系下参数变换到控制dq坐标系,建立双dq坐标系之间的交互关系,解决了考虑PLL影响的三相LCL型并网逆变器建模难题。其次,深入研究并网逆变器的输出导纳特性。然后,分析PLL、电网阻抗和LCL滤波器参数在系统dq坐标系下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随着PLL带宽和电网阻抗的增大,系统由稳定变为不稳定。当系统处于稳态时,有源阻尼系数越大,系统的相角裕度越大,表明系统稳定性提高。逆变器侧电感的变化,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很小。滤波电容和网侧电感的增大,导致系统的相角裕度减小,系统稳定性降低。最后,仿真和实验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再生能源发电 弱电网 三相LCL型并网逆变器 扰动导纳 锁相环
下载PDF
基于分段仿射阻抗模型的电压源变流器小扰动稳定域在线构造
4
作者 马悦鑫 王鹏 +3 位作者 赵浩然 贺敬 罗嘉 王金龙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5667-5679,I0019,共14页
近年来小扰动振荡事故频发,亟需建立能反映新能源并网系统全工况的在线稳定域。小扰动在线稳定域可以为时变性和波动性下新型电力系统的安全评估和控制优化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因此,提出基于分段仿射阻抗模型的电压源变流器(voltage sour... 近年来小扰动振荡事故频发,亟需建立能反映新能源并网系统全工况的在线稳定域。小扰动在线稳定域可以为时变性和波动性下新型电力系统的安全评估和控制优化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因此,提出基于分段仿射阻抗模型的电压源变流器(voltage source converter,VSC)小扰动稳定域在线构造方法。首先,该方法使用电压、功率和频域因子作为分区变量,离线构建VSC的分段仿射阻抗模型。在线计算时根据运行工况可以快速定位运行分区并确定对应的线性仿射模型,从而极大地提高阻抗计算的效率。其次,提出VSC稳定域边界点的双层优化模型,利用改进的广义奈奎斯特判据和复合形法进行快速求解。然后,通过改变双层优化模型的求解方向搜索边界点,基于分段拟合获取准确的边界解析式。最后,仿真算例和实验结果表明,分段仿射阻抗模型与全阶阻抗模型误差小于1%;该方法可以准确和高效地构建在线稳定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扰动建模 阻抗法 分段仿射 稳定域 复合形法
下载PDF
考虑地层变形规律的盾构隧道下穿高速铁路桥梁段扰动性建模分析
5
作者 李天野 《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10-14,共5页
目前研究中的盾构隧道下穿高速铁路桥梁段扰动性建模方法建模效果较差,本文考虑地层变形规律提出一种新的盾构隧道下穿高速铁路桥梁段扰动性建模方法。首先分析地层变形规律,从地层受压期、地层下沉期以及地层微稳定期3个阶段出发,得到... 目前研究中的盾构隧道下穿高速铁路桥梁段扰动性建模方法建模效果较差,本文考虑地层变形规律提出一种新的盾构隧道下穿高速铁路桥梁段扰动性建模方法。首先分析地层变形规律,从地层受压期、地层下沉期以及地层微稳定期3个阶段出发,得到变形阶段示意图,计算地层损失率,根据地层损失率得到轨道-路基-土体有限元模型,通过盾构隧道沉降系数确定模型为横向地层变形状态或纵向地层变形状态。再分析安全系数,得到盾构隧道下穿高速铁路桥梁承载力,选取冲击力、摩擦力以及负荷力,计算桥梁扰动性程度,建立盾构隧道下穿高速铁路桥梁段扰动性模型。最后根据扰动模型判断盾构隧道下穿高速铁路桥梁的扰动状况。该扰动模型具有很强的判断能力,对于盾构隧道下穿高速铁路状况分析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变形 变形规律 盾构隧道下穿 高速铁路 铁路桥梁段 扰动
下载PDF
基于时间序列的飞机运动扰动建模
6
作者 韩成标 杨文安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167-172,共6页
飞机的运动常常受到各种扰动因素的影响,这使得对其运动状态的刻画较为困难.由于确定飞机状态的三个量航速、航向、高度三者具有强相关性,采用了时间序列中的多维自回归方法对飞机扰动进行统计建模,以实例验证了所提方法是可行和有效的.
关键词 时间序列 飞机运动 扰动建模 多维自回归 自相关函数 偏相关函数
原文传递
基于非对称扰动的负荷建模新方法及工程应用 被引量:3
7
作者 徐伟华 艾芊 +4 位作者 陈陈 王伟 凌晓波 刘蓓 王冲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3期27-31,共5页
影响总体测辨法广泛应用的主要障碍在于电力系统中自然扰动所提供的有效数据严重不足。这是因为目前总体测辨法只能从三相对称扰动数据中辨识出负荷模型,而大多数电力系统故障是非对称的,人工大扰动试验又难以得到许可。文中提出基于非... 影响总体测辨法广泛应用的主要障碍在于电力系统中自然扰动所提供的有效数据严重不足。这是因为目前总体测辨法只能从三相对称扰动数据中辨识出负荷模型,而大多数电力系统故障是非对称的,人工大扰动试验又难以得到许可。文中提出基于非对称扰动的负荷动态模型建模方法。通过将感应电动机Park方程直接用于动态过程求解,解决了负荷动态模型辨识源数据严重不足的问题;通过将改进的免疫算法用于模型参数优化,解决了参数辨识过程中的不收敛现象。最后讨论了上海电网实测负荷模型对线路极限切除时间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荷 非对称扰动 非对称扰动的负荷(LMAD) 总体测辨法
下载PDF
无偏模型预测控制综述 被引量:12
8
作者 王浩坤 徐祖华 +1 位作者 赵均 江爱朋 《自动化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858-877,共20页
无偏(静差)模型预测控制(Model predictive control,MPC)的设计目标是使被控变量渐近地跟踪设定值,这类控制方法直接关系到闭环系统的跟踪性能和抗扰性能.由于可以有效处理不可测扰动、模型失配等,无偏MPC具有很强的工程应用价值,但是... 无偏(静差)模型预测控制(Model predictive control,MPC)的设计目标是使被控变量渐近地跟踪设定值,这类控制方法直接关系到闭环系统的跟踪性能和抗扰性能.由于可以有效处理不可测扰动、模型失配等,无偏MPC具有很强的工程应用价值,但是在理论方面并没有得到充分重视.近30年来,围绕无偏MPC的原理、分析和设计展开了一系列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了系统性的研究成果.当前的一些研究结果大多分散在不同的参考文献中,缺少全面的梳理和呈现.本文的主要工作包括回顾常见无偏控制方法,综述当前无偏MPC的研究进展,并探讨一些潜在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型预测控制 无偏控制 跟踪控制 扰动建模 扰动估计器
下载PDF
一种抑制掠海飞行中多种扰动的高度组合滤波方法 被引量:1
9
作者 李金晟 庄凌 +2 位作者 宋加洪 陈刚 胡建 《中国惯性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22-527,共6页
掠海飞行器的高度控制系统常采用雷达高度表辅助惯性加速度计获取高度信息,但高度表测量的是飞行器与海面的实际高度,而非控制系统所需的相对平均海平面的高度。当飞行高度较低时,海浪扰动及传感器的测量误差对控制系统性能影响显著,为... 掠海飞行器的高度控制系统常采用雷达高度表辅助惯性加速度计获取高度信息,但高度表测量的是飞行器与海面的实际高度,而非控制系统所需的相对平均海平面的高度。当飞行高度较低时,海浪扰动及传感器的测量误差对控制系统性能影响显著,为此提出了一种高度组合滤波方法。首先采用基于状态扩增法及量测差分法的改进卡尔曼滤波估计高度表和加速度表的常值误差。随后引入预测滤波实时对状态模型进行补偿修正,估计加速度表的慢变漂移。最后基于修正的状态模型,采用贝叶斯理论,给予模型先验估计值更大的权重,实现对任意海况下海浪扰动的抑制。仿真结果表明,在多种扰动同时存在的情况下,提出的组合滤波相比于已有的扩展卡尔曼滤波方法,高度估计的均方根误差进一步降低了25%,并且在给定补偿器的高度控制系统中,仅有组合滤波能满足掠海低飞的控制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掠海飞行器 高度控制 组合滤波 有色噪声 扰动建模
下载PDF
船舶减纵摇控制的LQG方法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陈虹丽 赵希人 +1 位作者 叶葵 彭秀艳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2004年第4期407-411,共5页
提出一种船舶减纵摇控制的新方法.海浪对船舶的扰动力和力矩是一种平稳随机过程,基于切片理论,求得海浪扰动力和力矩的一个样本.一方面通过Kalman滤波对船舶的姿态进行有色估计,然后对系统进行随机最优控制.另一方面利用递推最小二乘法... 提出一种船舶减纵摇控制的新方法.海浪对船舶的扰动力和力矩是一种平稳随机过程,基于切片理论,求得海浪扰动力和力矩的一个样本.一方面通过Kalman滤波对船舶的姿态进行有色估计,然后对系统进行随机最优控制.另一方面利用递推最小二乘法对海浪扰动进行建模.将扰动模型与原来的系统模型合并为新的系统模型,并引入白噪声作为新的系统干扰.对扩展后的新系统,运用线性二次高斯(LQG)设计方法计算出扩展Kalman滤波增益阵和扩展随机最优控制增益阵.结果表明,利用经典的LQG控制方法实现船舶减纵摇控制是可行的.最后,通过对扩展随机最优控制效果和有色随机最优控制效果的对比,可以看出扩展随机最优控制在工程应用中更可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扰动建模 LQG设计 扩展Kalman滤波 扩展随机最优控制
下载PDF
一种改进型的虚拟同步发电机控制策略 被引量:8
11
作者 杨帆 张辉 +2 位作者 王换民 谭树成 周锦 《电气传动》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5-59,共5页
构建基于虚拟同步发电机(virtual synchronous generator,VSG)的微网并网逆变器,使逆变器具有同步发电机惯量大、输出阻抗大的特点。在传统下垂控制的基础上,提出自适应调节控制以及恒压恒频控制方法,保证单机带载的可靠运行。提出基于... 构建基于虚拟同步发电机(virtual synchronous generator,VSG)的微网并网逆变器,使逆变器具有同步发电机惯量大、输出阻抗大的特点。在传统下垂控制的基础上,提出自适应调节控制以及恒压恒频控制方法,保证单机带载的可靠运行。提出基于虚拟冲击电流的预同步单元,可以在并网前完成对电网相位的有效追踪,大大降低并网瞬间的电流冲击。采用小扰动法对并网后简单系统静态稳定性进行分析,进而选取合适的惯量、阻尼、调差参数,保证VSG按指令发送有功无功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同步发电机 扰动建模 二次调频 二次调压 预同步
下载PDF
弱电网下考虑锁相环影响的三相并网系统相角补偿控制方法 被引量:24
12
作者 杨苓 陈燕东 +5 位作者 陈智勇 罗安 周乐明 周小平 伍文华 谢志为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0期6099-6109,共11页
在多可再生能源发电主导的弱电网中,锁相环的带宽较大时,其引入负阻尼的频率范围也较大,导致系统的稳定性降低。减小锁相环的带宽可以提高系统的稳定性,但会对系统的动态性产生不利的影响。为此,提出一种考虑锁相环影响的三相并网系统... 在多可再生能源发电主导的弱电网中,锁相环的带宽较大时,其引入负阻尼的频率范围也较大,导致系统的稳定性降低。减小锁相环的带宽可以提高系统的稳定性,但会对系统的动态性产生不利的影响。为此,提出一种考虑锁相环影响的三相并网系统相角补偿控制方法。该方法通过公共耦合点电压前馈来改变并网逆变器的输出导纳,维持了并网逆变器的输出导纳在系统截止频率处幅值基本不变,并增大系统的相角裕度,解决因锁相环带宽较大引起的系统不稳定问题,并保证了系统的动态响应速度。实验结果验证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弱电网 三相LCL型并网逆变器 扰动导纳 锁相环 相角补偿 稳定性
下载PDF
Stochastic Analysis of Interconnect Delay in the Presence of Process Variations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鑫 Janet M.Wang +1 位作者 唐卫清 吴慧中 《Journal of Semiconductors》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04-309,共6页
Process variations can reduce the accuracy in estimation of interconnect performance. This work presents a process variation based stochastic model and proposes an effective analytical method to estimate interconnect ... Process variations can reduce the accuracy in estimation of interconnect performance. This work presents a process variation based stochastic model and proposes an effective analytical method to estimate interconnect delay. The technique decouples the stochastic interconnect segments by an improved decoupling method. Combined with a polynomial chaos expression (PCE), this paper applies the stochastic Galerkin method (SGM) to analyze the system response. A finite representation of interconnect delay is then obtained with the complex approximation method and the bisection method. Results from the analysis match well with those from SPICE. Moreover, the method shows good computational efficiency, as the running time is much less than the SPICE simul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upled interconnects process variations stochastic modeling delay estimation stochastic Galerkin method polynomial chaos expression
下载PDF
空中加油任务试验训练方法研究
14
作者 曹建彪 王世鹏 马青原 《飞机设计》 2021年第1期57-60,共4页
空中加油任务如空中穿针引线,其难度不言而喻,同时危险性也很高。为降低风险、方便飞行员训练、节省训练成本、加速飞行员对空中加油技巧的掌握,需要采用模拟器地面训练。文中基于飞行训练模拟器提出了1种空中加油任务试验训练方法,将... 空中加油任务如空中穿针引线,其难度不言而喻,同时危险性也很高。为降低风险、方便飞行员训练、节省训练成本、加速飞行员对空中加油技巧的掌握,需要采用模拟器地面训练。文中基于飞行训练模拟器提出了1种空中加油任务试验训练方法,将空中加油任务训练分解为4个难度不同的训练科目,以便于飞行员对加油流程、加油技巧的快速掌握,最后给出了训练后空中加油任务的操纵技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中加油 空中加油训练 大气扰动建模
原文传递
Empirical modeling of ionospheric F2 layer critical frequency over Wakkanai under geomagnetic quiet and disturbed conditions 被引量:4
15
作者 LIU Jing LIU LiBo +2 位作者 ZHAO BiQiang WAN WeiXing CHEN YiDing 《Science China(Technological Sciences)》 SCIE EI CAS 2012年第5期1169-1177,共9页
The hourly values of the ionospheric F2 layer critical frequency, foF2, recorded at Wakkanai ionosonde station (45.4°N, 141.7°E) have been collected to construct a middle-latitude single-station model for ... The hourly values of the ionospheric F2 layer critical frequency, foF2, recorded at Wakkanai ionosonde station (45.4°N, 141.7°E) have been collected to construct a middle-latitude single-station model for forecasting foF2 under geomagnetic quiet and disturbed conditions. The module for the geomagnetic quiet conditions incorporates local time, seasonal, and solar vari- ability of climatological foF2 and its upper and lower quartiles. It is the first attempt to predict the upper and lower quartiles of foF2 to account for the notable day-to-day variability in ionospheric foF2. The validation statistically verifies that the model captures the climatological variations of foF2 with higher accuracy than IRI does. The storm-time module is built to capture the geomagnetic storm induced relative deviations of foF2 from the quiet time references. In the geomagnetically disturbed module, the storm-induced deviations are described by diumal and semidiumal waves, which are modulated by a modified magnetic activity index, the Kf index, reflecting the delayed responses of foF2 to geomagnetic activity forcing. The coeffi- cients of the model in each month are determined by fitting the model formula to the observation in a least-squares way. We provide two options for the geomagnetic disturbed module, including or not including Kalman filter algorithm. The Kalman filter algorithm is introduced to optimize these coefficients in real time. Our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Kalman filter algorithm in the storm time module is promising for improving the accuracy of predication. In addition, comparisons indicate that the IRI model prediction of the F2 layer can be improved to provide better performances over this reg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mpirical modeling Kalman f'dter ionospheric storm
原文传递
An efficient prediction framework for multi-parametric yield analysis under parameter variations 被引量:1
16
作者 Xin LI Jin SUN Fu XIAO 《Frontiers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Electronic Engineering》 SCIE EI CSCD 2016年第12期1344-1359,共16页
Due to continuous process scaling, process, voltage, and temperature (PVT) parameter variations have become one of the most problematic issues in circuit design. The resulting correlations among performance metrics ... Due to continuous process scaling, process, voltage, and temperature (PVT) parameter variations have become one of the most problematic issues in circuit design. The resulting correlations among performance metrics lead to a significant parametric yield loss. Previous algorithms on parametric yield prediction are limited to predicting a single-parametric yield or performing balanced optimization for several single-parametric yields. Consequently, these methods fail to predict the multiparametric yield that optimizes multiple performance metrics simultaneously, which may result in significant accuracy loss. In this paper we suggest an efficient multi-parametric yield prediction framework, in which multiple performance metrics are considered as simultaneous constraint conditions for parametric yield prediction, to maintain the correlations among metrics. First, the framework models the performance metrics in terms of PVT parameter variations by using the adaptive elastic net (AEN) method. Then the parametric yield for a single performance metric can be predicted through the computation of the cumulative distribution function (CDF) based on the multiplication theorem and the Markov chain Monte Carlo (MCMC) method. Finally, a copula-based parametric yield prediction procedure has been developed to solve the multi-parametric yield prediction problem, and to generate an accurate yield estimate. Experimental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proposed multi-parametric yield prediction framework is able to provide the designer with either an accurate value for parametric yield under specific performance limits, or a multi-parametric yield surface under all ranges of performance limi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ield prediction Parameter variations Multi-parametric yield Performance modeling Sparse representation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