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串列加速器上扰动角关联探针核产生截面测量 被引量:4
1
作者 徐勇军 王荣 +5 位作者 于伟翔 韩晓刚 崔保群 秦久昌 许国基 朱升云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2001年第6期547-550,共4页
在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HI 13串列加速器上通过6 3 Cu(p ,2n) 6 2 Zn、Cd(p ,xn) 111In和186 W (d ,p) 187W核反应产生6 2 Zn/ 6 2 Cu、187W / 187Re和111In/ 111Cd扰动角关联探针核 ,测量了生成这些探针核的核反应截面。
关键词 探针核 扰动角关联 核反应 截面 串列加速器 测量
下载PDF
用时间微分扰动角关联技术表征MO/γ-Al_2O_3加氢脱硫催化剂──Ⅱ.还原态Mo/γ-Al_2O_3催化剂 被引量:4
2
作者 孙桂大 于延云 +4 位作者 鲁琴 焦阳 任立国 阎富山 倪新伯 《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66-66,共1页
用时间微分扰动角关联技术表征MO/γ-Al_2O_3加氢脱硫催化剂──Ⅱ.还原态Mo/γ-Al_2O_3催化剂孙桂大,于延云,鲁琴,焦阳,任立国,阎富山(抚顺石油学院石油化工系,抚顺113001)倪新伯(中国科学院上... 用时间微分扰动角关联技术表征MO/γ-Al_2O_3加氢脱硫催化剂──Ⅱ.还原态Mo/γ-Al_2O_3催化剂孙桂大,于延云,鲁琴,焦阳,任立国,阎富山(抚顺石油学院石油化工系,抚顺113001)倪新伯(中国科学院上海原子核研究所,上海2018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扰动角关联 催化剂 加氢 脱硫
下载PDF
时间微分扰动角关联技术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朱升云 左涛 +9 位作者 李安利 郑胜男 李东宏 黄汉臣 董明理 慎伟奇 勾振辉 陈峰 范志国 罗起 《核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25-128,共4页
介绍了时间微分扰动角关联方法的基本原理及其在材料微观性质研究中的应用
关键词 时间微分 扰动角关系 材料科学 微观性质
下载PDF
银辐射损伤的扰动角关联研究
4
作者 朱升云 左涛 李东宏 《核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8期465-468,共4页
采用时间微分扰动角关联方法研究了由^(109)Ag(α;2n)反应产生的反冲核^(111)In在银中产生的辐射损伤及其退火现象和治愈效应。反冲核在银中产生单空位,实验观察到频率为76.2MHz的恒定的四极相互作用;经673K退火,恒定的四极相互作用消失... 采用时间微分扰动角关联方法研究了由^(109)Ag(α;2n)反应产生的反冲核^(111)In在银中产生的辐射损伤及其退火现象和治愈效应。反冲核在银中产生单空位,实验观察到频率为76.2MHz的恒定的四极相互作用;经673K退火,恒定的四极相互作用消失,作用在探针核上的只是远处缺陷产生的电场梯度分布;经873K退火,辐射损伤全部消失。银中辐射损伤与治愈时间关系测量表明,经360h治愈,探针核仍直接捕获缺陷,但相对成分减小到1/3.5;电场梯度分布宽度随治愈时间增长而减小,150h后,不随治愈时间而变。治愈主要发生在辐照后2—10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扰动角关联 辐射损伤 退火
下载PDF
基于光学杠杆原理的炮口扰动角测试方法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朱祺 薛挺 +2 位作者 郭倩 马娜 兰甸 《激光与红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81-285,共5页
针对小口径火炮性能测试时难于准确测量炮口扰动角度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光学杠杆原理的非接触式炮口扰动角测量方法。根据小口径火炮发射过程中的振动规律,建立修订了炮口扰动角与光电位置传感器(PSD)二维坐标间的数学模型,并在实验室条... 针对小口径火炮性能测试时难于准确测量炮口扰动角度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光学杠杆原理的非接触式炮口扰动角测量方法。根据小口径火炮发射过程中的振动规律,建立修订了炮口扰动角与光电位置传感器(PSD)二维坐标间的数学模型,并在实验室条件下,搭建模拟实验系统,验证了光学杠杆理论模型的合理性、准确性。为系统测试功能的最终实现奠定了数学基础,为测量火炮炮口扰动角及其振动规律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炮口扰动角 光学杠杆 身管振动 位置传感器
下载PDF
新扰动角关联探针核^(62)Zn在HOPG中的应用研究
6
作者 左走翼 郑永男 +4 位作者 徐永军 崔保群 李立强 马英俊 范平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B12期402-405,共4页
在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CIAE)HI-13串列加速器上建立了一台同位素在线分离器(ISOL),产生30keV的62Zn放射性核束,用于扰动角关联(PAC)和正电子湮没谱学(PAS)的研究。将62Zn放射性核束作为PAC探针核和正电子源,采用扰动角关联和正电子湮... 在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CIAE)HI-13串列加速器上建立了一台同位素在线分离器(ISOL),产生30keV的62Zn放射性核束,用于扰动角关联(PAC)和正电子湮没谱学(PAS)的研究。将62Zn放射性核束作为PAC探针核和正电子源,采用扰动角关联和正电子湮没多普勒展宽两种方法研究了B掺杂在高定向热解石墨(HOPG)中产生的缺陷。在未掺杂样品中未观察到扰动,这说明探针核可能位于基面之间的间隙内。在掺杂样品中观察到较强的扰动,实验测量的电四极相互作用的频率ω0=157Mrad/s,意味着62Zn探针核B掺杂产生的位错环捕获。正电子湮没多普勒展宽测量得到的掺B的HOPG的多普勒展宽S明显增大,表明掺B的HOPG中掺杂产生了缺陷。扰动角关联和正电子湮没测量均表明在掺B的HOPG中掺杂引入了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2Zn 放射性核束 扰动角关联 正电子湮没谱学
下载PDF
在Si中In的热退火现象的扰动角关联研究
7
作者 李东宏 李耀鑫 朱升云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30-33,共4页
文章采用时间微分扰动角关联方法细致地研究了核反应反冲注入到Si中的In的热退火现象。反冲注入后约70%的In处在高密度辐射损伤晶格无序区,随退火温度升高,晶格无序区逐渐缩小,经600℃退火后消失。但是实验发现,经798℃退火后,只有55%... 文章采用时间微分扰动角关联方法细致地研究了核反应反冲注入到Si中的In的热退火现象。反冲注入后约70%的In处在高密度辐射损伤晶格无序区,随退火温度升高,晶格无序区逐渐缩小,经600℃退火后消失。但是实验发现,经798℃退火后,只有55%的In原子位于无扰动晶格替代位置,尚有45%的In原子仍处于扰动位置。文中对可能的扰动原因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损伤 扰动角关联
下载PDF
血清的扰动角关联法研究
8
作者 孙重文 丁生 《中华核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102-103,共2页
关键词 扰动角关联法 血清 铟111 肿瘤
下载PDF
扰动角关联在表面研究中的应用
9
作者 丁训良 G.Schatz +5 位作者 R.Fink G.Krausch B.Luckscheiter R.Platzer J.Voigt U.W■hrmann 《核物理动态》 CSCD 1992年第2期29-34,15,共7页
扰动角关联方法,作为一种超精细相互作用技术,具有高的微观灵敏度,可研究局部范围的表面性质.其在表面研究中的应用已涉及表面现象的各个方面,揭示了一系列感兴趣的现象.通过测量作用在探核上的电场梯度,可辨认探针在表面的不同位置,研... 扰动角关联方法,作为一种超精细相互作用技术,具有高的微观灵敏度,可研究局部范围的表面性质.其在表面研究中的应用已涉及表面现象的各个方面,揭示了一系列感兴趣的现象.通过测量作用在探核上的电场梯度,可辨认探针在表面的不同位置,研究杂质与探针相互作用及扩散过程.利用扰动角关联技术已经观察到探核从表面吸附位置经与台阶有关的位置到达表面最上层晶格点阵替位的微扩散过程.本文综述扰动角关联在表面物理研究中的应用以及Ni 单晶表面和超薄Ni 膜磁性质研究的最新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扰动角关联 表面物理 微扩散过程
原文传递
姿态角扰动对机载激光雷达点云数据的影响 被引量:11
10
作者 王建军 徐立军 +1 位作者 李小路 田祥瑞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810-1817,共8页
为研究机载平台的姿态角扰动对激光雷达点云扫描区域和密度分布,以及对由激光点云重建的三维表面模型的精度影响,首先从理论上阐明了姿态角扰动对激光点云扫描区域、密度分布及重建三维表面模型精度的影响机理;其次通过数值仿真,详细分... 为研究机载平台的姿态角扰动对激光雷达点云扫描区域和密度分布,以及对由激光点云重建的三维表面模型的精度影响,首先从理论上阐明了姿态角扰动对激光点云扫描区域、密度分布及重建三维表面模型精度的影响机理;其次通过数值仿真,详细分析了姿态角扰动对激光点云扫描区域和密度分布的影响规律;最后通过半实物仿真实验,模拟了真实机载激光雷达扫描过程,验证了机载平台的姿态角扰动对激光点云扫描区域和密度分布的影响,并定量评价了姿态角扰动造成的数字表面模型(DSM)的精度变化。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机载平台姿态角扰动造成激光点云扫描区域偏移和局部区域点云密度降低,前者导致被扫描目标地形的部分区域漏扫;后者导致由激光点云重建的DSM失真增大。因此,姿态角扰动对机载激光雷达点云的扫描区域和密度分布,及对DSM的重建精度有显著的影响,应采取有效措施对姿态角扰动进行实时抑制或补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载激光雷达 误差分析 点云 数字表面模型 姿态扰动 仿真
下载PDF
含异步化同步发电机电力系统小扰动功角稳定性的概率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赵霞 周家启 赵渊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8期68-74,共7页
通过将异步化同步发电机(asynchronized generator,ASG)实用4阶模型在工作点处线性化,导出含ASG电力系统的小扰动线性化模型。考虑负荷水平及发电机停运容量的不确定性,应用蒙特卡罗概率仿真方法分析含ASG电力系统的小扰动功角稳定性。... 通过将异步化同步发电机(asynchronized generator,ASG)实用4阶模型在工作点处线性化,导出含ASG电力系统的小扰动线性化模型。考虑负荷水平及发电机停运容量的不确定性,应用蒙特卡罗概率仿真方法分析含ASG电力系统的小扰动功角稳定性。以WECC3机9节点系统为原型,仿真分析仅有常规同步发电机、仅有ASG以及混合多机系统的小扰动功角稳定性,由此验证所提模型和方法的有效性。仿真结果表明,应用ASG并结合适当的励磁控制策略可以降低系统小扰动功角失稳概率,从而改善系统小扰动功角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步化同步发电机 扰动稳定 蒙特卡罗方法 概率分析 多机系统
下载PDF
一种基于锁相角扰动的主动式反孤岛策略
12
作者 夏永洪 黄新 +2 位作者 辛建波 余运俊 徐在德 《可再生能源》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50-655,共6页
为减小并网电流畸变率,提高孤岛检测的响应速度,以满足不同类型负载的要求,提出一种基于锁相角扰动的主动式反孤岛策略。通过对参考电流锁相角引入一个微小的随正弦规律变化的扰动,使得参考电流到达峰值的时间向左或向右偏移,同时其频... 为减小并网电流畸变率,提高孤岛检测的响应速度,以满足不同类型负载的要求,提出一种基于锁相角扰动的主动式反孤岛策略。通过对参考电流锁相角引入一个微小的随正弦规律变化的扰动,使得参考电流到达峰值的时间向左或向右偏移,同时其频率又不受影响,由于逆变器输出电流是跟随参考电流的变化而变化,因而在主电网断电时,公共点电压过峰值的时间会有一个小角度的偏移,当偏移程度超过设定阈值范围,逆变器断开,停止向主电网供电。在PSCAD中搭建了单相光伏逆变器孤岛检测仿真模型,对多种类型的负载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对电网产生的谐波小、无检测盲区、算法简单易实现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相光伏逆变器 反孤岛 锁相扰动 电压过峰值时间
下载PDF
线性振动、角扰动对机载光电吊舱图像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7
13
作者 柯诗剑 陈平 +5 位作者 李杰 张一军 万菁昱 杨少康 惠渭锋 刘涛 《应用光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98-202,共5页
以直升机载光电吊舱为研究对象,分析振动对图像质量及稳定精度的影响,论述线性振动和角扰动如何使光电吊舱振动发生耦合,振动耦合从而导致系统的俯仰、方位都随光轴发生扰动,使得内部电视、热像等传感器设备随光轴扰动,使系统图像晃动,... 以直升机载光电吊舱为研究对象,分析振动对图像质量及稳定精度的影响,论述线性振动和角扰动如何使光电吊舱振动发生耦合,振动耦合从而导致系统的俯仰、方位都随光轴发生扰动,使得内部电视、热像等传感器设备随光轴扰动,使系统图像晃动,降低图像质量及稳定精度。比较线振动和角扰动对系统稳定精度影响程度的大小,提出了合理的减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电吊舱 稳定精度 线性振动 扰动
下载PDF
双馈风机与同步机小扰动功角互作用机理分析 被引量:26
14
作者 薛安成 王清 毕天姝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17-425,共9页
研究风机与同步机动态间的交互作用机理对于揭示风电并网对电力系统小扰动功角稳定特性的影响,指导含大规模风电的电力系统稳定控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该文针对单双馈风机单同步机无穷大系统,从动态响应互作用的角度分析双... 研究风机与同步机动态间的交互作用机理对于揭示风电并网对电力系统小扰动功角稳定特性的影响,指导含大规模风电的电力系统稳定控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该文针对单双馈风机单同步机无穷大系统,从动态响应互作用的角度分析双馈风机与同步机的交互作用机理。首先建立了同步机功角与双馈风机锁相环输出动态的小扰动分析模型。其次,基于小扰动分析模型解的特性,分析了不同锁相环输出动态对同步机功角动态响应的影响,以及同步机功角振荡对双馈风机锁相环输出动态的影响,揭示了双馈风机锁相环动态与同步机功角动态间的交互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双馈风机锁相环和同步机动态间的交互影响与锁相环模态和同步机功角模态有关,当两模态振荡频率接近时,两模态阻尼特性将发生变化。最后,通过仿真与模态分析验证了该机理研究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扰动稳定 双馈风机 互作用机理 锁相环 振荡模态
下载PDF
双馈风机下垂控制对系统小扰动功角稳定的影响机理分析 被引量:20
15
作者 王清 薛安成 +1 位作者 张晓佳 沈卫刚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091-1097,共7页
附加下垂控制可以改善双馈风机响应系统频率变化的特性,但同时将改变其与系统同步机动态特性间的耦合关系,进而影响系统小扰动功角稳定特性。针对该问题,文章用阻尼转矩分析法研究了双馈风机下垂控制对系统小扰动功角稳定的影响机理。... 附加下垂控制可以改善双馈风机响应系统频率变化的特性,但同时将改变其与系统同步机动态特性间的耦合关系,进而影响系统小扰动功角稳定特性。针对该问题,文章用阻尼转矩分析法研究了双馈风机下垂控制对系统小扰动功角稳定的影响机理。首先从双馈风机下垂控制的基本原理出发,针对扩展两机系统,分析了风电接入点频率与系统同步机频率间的关系,进而采用阻尼转矩分析法揭示了双馈风机下垂控制影响系统小扰动功角稳定的机理。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下垂控制增益对系统小扰动功角振荡模式阻尼的影响特性及其与风机接入位置、同步机惯性时间常数的关系。最后,利用模态分析法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分析结果表明,双馈风机附加下垂控制对系统振荡模式阻尼的影响性质和程度与双馈风机接入位置和系统同步机惯性时间常数的分布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馈风机 下垂控制 扰动振荡模式 阻尼转矩分析法
下载PDF
几种不同波数时的角向扰动磁场
16
作者 杨舒棉 代玉杰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45-248,共4页
数值模拟了不同波数时,等离子体粘度的角向扰动磁场的演化规律,并与理想磁流体时的角向扰动磁场进行了比较,得到的主要结论是:等离子体压强较小时,大波数对应的角向扰动磁场为正值,小波数的角向扰动磁场为负值;等离子体压强较大时,大波... 数值模拟了不同波数时,等离子体粘度的角向扰动磁场的演化规律,并与理想磁流体时的角向扰动磁场进行了比较,得到的主要结论是:等离子体压强较小时,大波数对应的角向扰动磁场为正值,小波数的角向扰动磁场为负值;等离子体压强较大时,大波数对应的角向扰动磁场也有负值出现。另外,当等离子体压强一定时,随着等离子体粘度的增加,角向扰动磁场的波动幅度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数 扰动磁场 磁流体
下载PDF
高温气体效应下流动转捩及超声速模态的线性演化
17
作者 赵洲源 陈贤亮 +1 位作者 王亮 符松 《空气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5-83,I0002,共10页
对转捩的精确预测已成为飞行器气动设计的关键环节,然而转捩问题相当复杂并对诸多因素敏感。在超高速高温流动中,转捩和高温气体效应深度耦合,特别是在激波、壁面附近和分离区等速度梯度很大的区域,热化学过程对流动转捩的影响不容忽视... 对转捩的精确预测已成为飞行器气动设计的关键环节,然而转捩问题相当复杂并对诸多因素敏感。在超高速高温流动中,转捩和高温气体效应深度耦合,特别是在激波、壁面附近和分离区等速度梯度很大的区域,热化学过程对流动转捩的影响不容忽视。在自然转捩过程中,不同的扰动形式在流场中的发展各不相同,进而对转捩进程造成的影响也不同。同时,超高速边界层内存在多种模态,其中第二模态下游区域出现的不稳定的超声速模态值得关注和研究。本文通过求解线性抛物化稳定性方程(LPSE)研究了高温气体效应下流动转捩及超声速模态的演化发展。结果表明:与量热完全气体流动相比,考虑热化学过程的流动使得温度边界层更薄,类似“冷壁”的作用,进而使得扰动的超声速模态更容易出现;分子振动平衡使得流动的温度边界层进一步变薄,即使在较高的壁温条件下,扰动的超声速模态依然存在;同时,低频扰动下的超声速模态更不稳定,流动易出现转捩。此外,马赫数20、半顶角6°的尖楔绕流算例中,“冷壁”和低频扰动下的超声速模态在特定扰动波角下会出现新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气体效应 转捩 扰动频率 扰动 超声速模态 流动稳定性
下载PDF
轴对称粗糙圆杆的扭转变形
18
作者 李志浩 李翔宇 +3 位作者 朱志武 李鹏 龚晖 李映辉 《力学与实践》 2024年第2期435-442,共8页
本文旨在研究轴对称表面粗糙圆杆的扭转变形。通过微元法,推导了轴对称表面粗糙圆杆的控制微分方程。结合摄动法和离散傅里叶变换,获得了粗糙圆杆的扭转角摄动解。对比典型粗糙圆杆的材料力学解析解或有限元解,验证了本文摄动解的有效... 本文旨在研究轴对称表面粗糙圆杆的扭转变形。通过微元法,推导了轴对称表面粗糙圆杆的控制微分方程。结合摄动法和离散傅里叶变换,获得了粗糙圆杆的扭转角摄动解。对比典型粗糙圆杆的材料力学解析解或有限元解,验证了本文摄动解的有效性。通过系统计算,探究了粗糙面的统计参数对于扭转角的影响规律并建立了经验公式。本文的研究成果拓展了材料力学中扭转问题解的范围,并为数学物理方法提供了具体的力学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对称表面粗糙圆杆 摄动法 离散傅里叶变换 扭转扰动
下载PDF
某小型无人机纵向扰动模型及静稳定性仿真 被引量:2
19
作者 黄成功 邵琼玲 李怡勇 《计算机仿真》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4-77,共4页
在无人机设计之初,有必要建立其扰动模型并对静稳定性进行仿真分析;在建立无人机纵向运动方程的基础上,针对某小型无人机进行了方程的数值计算和配平,运用现代控制理论,以飞行迎角的突然扰动作为控制信号建立了无人机的纵向扰动模型,提... 在无人机设计之初,有必要建立其扰动模型并对静稳定性进行仿真分析;在建立无人机纵向运动方程的基础上,针对某小型无人机进行了方程的数值计算和配平,运用现代控制理论,以飞行迎角的突然扰动作为控制信号建立了无人机的纵向扰动模型,提出一种新型的控制矩阵,更加全面、更加直观地反映了无人机的纵向扰动运动;通过对扰动模型的仿真,表明无人机的结构参数和气动参数使其具有可靠的纵向静稳定性;最后运用所建立模型,分析了不同迎角基准运动状态的选择对扰动过程的影响,对无人机基准运动状态的选择具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 扰动模型 静稳定性 扰动
下载PDF
LaFeO_3纳米材料电四极超精细相互作用的TDPAC测量
20
作者 杜恩鹏 郑永男 +8 位作者 周冬梅 左翼 袁大庆 王平生 段晓 石海松 王建波 李发伸 朱升云 《核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09-412,共4页
采用时间微分扰动角关联方法测量了LaFeO3纳米中的电四极超精细相互作用。扰动角关联探针核57140La58140Ce由139La(n,γ)140La反应产生,实验只观察到一个La晶位的四极相互作用。在室温下20nm、40nmLaFeO3以及晶体LaFeO3的四极相互作用... 采用时间微分扰动角关联方法测量了LaFeO3纳米中的电四极超精细相互作用。扰动角关联探针核57140La58140Ce由139La(n,γ)140La反应产生,实验只观察到一个La晶位的四极相互作用。在室温下20nm、40nmLaFeO3以及晶体LaFeO3的四极相互作用频率ω0分别为:687.4Mrad/s、698.3Mrad/s和742.9Mrad/s,频率分布宽度系数σ分别为:0.014、0.009和0.001,电场梯度不对称系数η=0。实验数据表明,电场梯度主轴与晶轴方向一致;样品具有菱方结构,晶体到纳米发生菱方向正交结构转变,纳米尺度越小,越趋于正交结构;由于邻近核的扰动,随纳米颗粒增大,四极相互作用频率分布宽度系数σ变小,晶体时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微分扰动角关联 电四极相互作用 LaFeO3纳米材料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