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0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失独家庭扶助制度的问题与出路研究——基于全国22个省《失独家庭扶助制度实施方案》的分析 被引量:16
1
作者 谢勇才 王茂福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31-135,共5页
失独家庭扶助制度是缓解失独家庭困境的一项重要制度,但该项制度在各地执行过程中却出现了一定的地区差异。通过对全国22个省份失独家庭扶助制度实施方案的梳理与比较,发现失独家庭扶助制度还存在着扶助内容狭窄、保障水平偏低、制度覆... 失独家庭扶助制度是缓解失独家庭困境的一项重要制度,但该项制度在各地执行过程中却出现了一定的地区差异。通过对全国22个省份失独家庭扶助制度实施方案的梳理与比较,发现失独家庭扶助制度还存在着扶助内容狭窄、保障水平偏低、制度覆盖面不高和责任主体单一等诸多问题。为此,政府应当从完善扶助内容、提高保障水平、扩大制度覆盖面和引入多元主体等方面来完善失独家庭扶助制度,以缓解失独父母的后顾之忧,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独家庭 失独家庭扶助制度 制度缺陷 革新路径
下载PDF
失独家庭扶助制度的当下问题与改革路径分析 被引量:36
2
作者 陆杰华 卢镱逢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33-38,共6页
本文重点分析了现阶段失独家庭扶助制度面临的瓶颈性问题。研究发现,虽然扶助制度在扶助力度上较以往有所加大,也不乏地方上的探索性创新,但是总体上却仍然存在着权责关系缺位、扶助性质模糊的定位缺陷和供需关系部分错位、公私关系变... 本文重点分析了现阶段失独家庭扶助制度面临的瓶颈性问题。研究发现,虽然扶助制度在扶助力度上较以往有所加大,也不乏地方上的探索性创新,但是总体上却仍然存在着权责关系缺位、扶助性质模糊的定位缺陷和供需关系部分错位、公私关系变相分割的效果缺陷。针对这些突出问题,本文探讨了下一步失独家庭扶助制度改革的路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独家庭扶助制度 定位缺陷 权责关系 改革路径
下载PDF
当前我国失独群体扶助制度的缺陷与优化策略 被引量:4
3
作者 龚志文 刘太刚 《天津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4-31,共8页
失独扶助制度是我国失独群体保障体系中支柱性的制度安排,对于解决失独问题、维护公平正义、化解社会矛盾、构建和谐社会意义深远。当前的失独扶助制度因为受到扶助理念滞后、制度定位偏差和制度认同不足的掣肘,衍生出一系列不良问题。... 失独扶助制度是我国失独群体保障体系中支柱性的制度安排,对于解决失独问题、维护公平正义、化解社会矛盾、构建和谐社会意义深远。当前的失独扶助制度因为受到扶助理念滞后、制度定位偏差和制度认同不足的掣肘,衍生出一系列不良问题。失独扶助制度的优化路径在于理性地确立推进理念和实践策略:进行理论创新,构建失独扶助的理念基础;完善相关法律政策,构建稳固的法理支撑;完善失独扶助方式,实行差异性的分类扶助;对失独问题进行"脱敏"治疗,推动失独扶助的政社合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独扶助制度 失独群体 社会保障
下载PDF
《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的实施状况与社会认同——基于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的调查 被引量:6
4
作者 赵芳 《人口与发展》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05-110,共6页
通过对《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试点地区临淄区的调研,概述了奖励扶助制度在基层的实施状况,分析了农村居民对该制度实施效果的社会认同。农村居民对奖扶制度保障老年人晚年生活的满意度不高,对制度影响自身生育数量和性... 通过对《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试点地区临淄区的调研,概述了奖励扶助制度在基层的实施状况,分析了农村居民对该制度实施效果的社会认同。农村居民对奖扶制度保障老年人晚年生活的满意度不高,对制度影响自身生育数量和性别偏好的效用认为非常微小。政策应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进一步进行完善,宏观上政策价值取向由官本主义向民本主义转变、微观上细化具体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划生育家庭 奖励扶助制度 实施效果 社会认同
下载PDF
奖励扶助制度的经济分析与经验检验 被引量:1
5
作者 程广帅 易成栋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40-44,共5页
我国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在实施的过程中,各相关主体面临不同的约束条件,因而其行为逻辑也各不相同。地方政府会在最低标准上积极执行奖励扶助制度;基层执行组织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会具有某种程度的机会主义倾向;在经济理性... 我国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在实施的过程中,各相关主体面临不同的约束条件,因而其行为逻辑也各不相同。地方政府会在最低标准上积极执行奖励扶助制度;基层执行组织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会具有某种程度的机会主义倾向;在经济理性主导下出现的为数众多、不符合条件的申请者会加大工作的成本。因此,要不断完善奖励扶助制度的运行机制,促进信息共享,推进奖励扶助制度的规范化,以确保该制度的长期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奖励扶助制度 农村计划生育家庭 老年人口 特困人口
下载PDF
由形式公平走向实质公平:失独家庭扶助制度的理性选择 被引量:4
6
作者 谢勇才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33-138,共6页
失独家庭扶助制度是政府帮扶失独群体的主要举措,作为其核心内容的失独家庭扶助金标准是否合理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分析各地失独家庭扶助金标准可以发现,大多数省份实行的城乡统一的失独家庭扶助金标准使得城镇失独父母享有的保障水平... 失独家庭扶助制度是政府帮扶失独群体的主要举措,作为其核心内容的失独家庭扶助金标准是否合理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分析各地失独家庭扶助金标准可以发现,大多数省份实行的城乡统一的失独家庭扶助金标准使得城镇失独父母享有的保障水平远远低于农村失独父母,是一种形式上的公平。为此,必须由形式上的公平走向实质上的公平,实行城乡适度有别的失独家庭扶助金标准,让城镇失独父母和农村失独父母享有基本一致的保障水平,从而促进失独家庭扶助制度的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独父母 失独家庭扶助制度 形式公平 实质公平
下载PDF
“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奖励扶助制度改革之我见 被引量:5
7
作者 吕红平 吕子晔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26-133,共8页
生育政策调整后,必然要求与之相适应的奖励扶助制度作出相应的改革或调整。在当前情况下,计划生育奖励扶助制度改革或调整应当坚持"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的原则。对于已经形成的计划生育家庭尤其是独生子女家庭,为了兑现中... 生育政策调整后,必然要求与之相适应的奖励扶助制度作出相应的改革或调整。在当前情况下,计划生育奖励扶助制度改革或调整应当坚持"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的原则。对于已经形成的计划生育家庭尤其是独生子女家庭,为了兑现中共中央《公开信》的承诺、体现党和政府的公信力,应当继续实行奖励扶助政策;对于生育政策调整后按政策生育的家庭,应当实行"育儿津贴"或"生育补助"制度,这是对生育社会价值的认可和补偿,也是"鼓励按政策生育"的重要保障。实行"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的双轨制扶助制度,应当坚持国库保国策、公平公正、保证重点、统筹协调等原则,科学构建生育支持政策,更好地满足按政策生育家庭的利益诉求,保障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贯彻落实,顺利实施"全面两孩"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育政策调整 奖励扶助制度改革 “全面两孩”政策 “老人老办法 新人新办法”
下载PDF
奖励扶助制度监督与评估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张丽萍 《人口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1-64,F0003,共5页
以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监督与评估的必要性为出发点,对监督和评估的内容和方法进行系统分析,以社会政策理论和实际工作需要为基础,为这项制度的监督与评估机制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 计划生育家庭 奖励扶助制度 监督 评估
下载PDF
生育政策变迁下我国失独家庭扶助制度的欠缺及完善 被引量:3
9
作者 郭秉菊 《广西社会科学》 CSSCI 2018年第7期183-186,共4页
当前我国失独家庭扶助制度还不够完善,体现为过于依赖政府的扶助责任、扶助主体单一,扶助覆盖面过于狭窄,扶助金的标准偏低、城乡差距大,扶助内容重物质轻精神,对失独者隐私保护不力,医疗服务、养老机构等基础设施配套不足。因此,应完... 当前我国失独家庭扶助制度还不够完善,体现为过于依赖政府的扶助责任、扶助主体单一,扶助覆盖面过于狭窄,扶助金的标准偏低、城乡差距大,扶助内容重物质轻精神,对失独者隐私保护不力,医疗服务、养老机构等基础设施配套不足。因此,应完善失独家庭扶助制度的法律体系,提高失独家庭扶助金的标准、缩小地区差异,帮助失独家庭最终实现自我救赎,鼓励社会主体合力参与扶助,加大对失独家庭精神层面的扶助,构建多元化的养老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育政策 失独家庭 扶助制度
下载PDF
计划生育奖励扶助制度实施中的问题及改进建议——基于福建泉州、厦门两地的调查 被引量:3
10
作者 汤兆云 《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CSSCI 2013年第1期3-8,80,共7页
对福建省泉州、厦门两市所属六区所做的调查表明,计划生育奖励扶助制度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不少问题,主要有:奖扶标准过低、受益滞后;规范性不强,手续繁烦;与相关政策之间缺乏良好的统筹与衔接,产生了一定的"逆向"作用。据此... 对福建省泉州、厦门两市所属六区所做的调查表明,计划生育奖励扶助制度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不少问题,主要有:奖扶标准过低、受益滞后;规范性不强,手续繁烦;与相关政策之间缺乏良好的统筹与衔接,产生了一定的"逆向"作用。据此提出完善制度的政策建议:根据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适时提高计生奖励扶助金额;简化计生奖励扶助制度受益对象的确定手续;完善制度设计,实现计生奖励扶助制度与其他惠民制度的良好统筹与衔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 计划生育 利益导向政策 奖励扶助制度 实施效果评估
下载PDF
加速缓解“三农问题”的人口战略与对策——从开展对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实行奖励扶助制度试点工作说起 被引量:9
11
作者 李小平 《古今农业》 2004年第2期16-27,共12页
以对中国劳动力将长期过剩的分析判断为基础 ,本文提出中国人口战略应以加速推进人口零增长和缩减人口总量进程为宗旨 ,分析了笔者提出的两个百年人口目标的意义以及依此来制定政策措施对加速缓解“三农问题”的重要性 ,提出了以加速推... 以对中国劳动力将长期过剩的分析判断为基础 ,本文提出中国人口战略应以加速推进人口零增长和缩减人口总量进程为宗旨 ,分析了笔者提出的两个百年人口目标的意义以及依此来制定政策措施对加速缓解“三农问题”的重要性 ,提出了以加速推进农村社会保障来进一步降低人口增长的主张和措施 ,论证了这一主张和有关措施的经济合理性以及对提高农村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之水准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农问题” 人口战略 农村 计划生育家庭 奖励扶助制度
下载PDF
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对农民生育观念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文言 《经济师》 2009年第10期68-69,共2页
我国于2004年初开始在全国建立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这一制度得到了社会各方面和广大育龄群众的积极响应和热情支持,文章旨在通过调查分析,对这一制度在农民生育观念方面产生的影响做一探讨。
关键词 农村 计划生育家庭 奖励扶助制度 生育观念 影响
下载PDF
浅析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对人口流动的影响——对中西部地区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对象的调查报告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文言 《经济师》 2008年第1期79-79,110,共2页
为稳定低生育水平,促进我县农村人口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我国于2004年初开始在全国建立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这一制度得到了社会各方面和广大育龄群众的积极响应和热情支持,然而我国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长时期形成了一整套... 为稳定低生育水平,促进我县农村人口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我国于2004年初开始在全国建立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这一制度得到了社会各方面和广大育龄群众的积极响应和热情支持,然而我国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长时期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人口控制和计划生育工作模式,不同形式的人口控制手段会对人口发展产生重大影响,文章旨在通过调查分析,对这一制度在人口流动方面所产生的影响做一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 人口流动 影响
下载PDF
“全面两孩政策”实施与奖励扶助制度的“四个转变” 被引量:2
14
作者 吕红平 陈红 《领导之友》 2016年第7期5-9,共5页
实施"全面两孩"政策后,计划生育奖励扶助政策应当根据新的政策要求和人口计划生育形势作出调整。计划生育奖励扶助政策调整,应当力求实现"四个转变",即:由奖励一孩家庭转变为扶助按政策生育的家庭,由差别性奖励扶... 实施"全面两孩"政策后,计划生育奖励扶助政策应当根据新的政策要求和人口计划生育形势作出调整。计划生育奖励扶助政策调整,应当力求实现"四个转变",即:由奖励一孩家庭转变为扶助按政策生育的家庭,由差别性奖励扶助转变为趋于公平公正统一的奖励扶助,由主体多元转变为政府"买单",由物质奖励为主转变为综合帮扶。要实现计划生育奖励扶助制度的"四个转变",应当重视制度建设的顶层设计,努力推进价值取向由物质补偿型向能力发展型的转变,构建国家和社会相结合的计划生育奖励扶助制度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划生育 “全面两孩政策” 奖励扶助制度 “四个转变”
下载PDF
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养老保障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姜木枝 黄桂花 《黄石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科版)》 2010年第5期25-27,共3页
我国自20世纪70年代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取得了非常明显的成效。如今,带头实行计划生育的夫妇已经陆续进入老年生活阶段,为了解决他们的养老问题,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等部门提出"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 我国自20世纪70年代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取得了非常明显的成效。如今,带头实行计划生育的夫妇已经陆续进入老年生活阶段,为了解决他们的养老问题,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等部门提出"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本文从社会保障学角度,分析这一制度从全面实施到现在所取得的养老保障作用和存在的不足,并就如何加强这项制度建设提出了一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计划生育家庭 奖励扶助制度 养老保障
下载PDF
完善计划生育家庭救助、扶助制度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献芝 王明霞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6期71-74,共4页
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是使用经济利益手段对人们的生育意愿和生育行为进行引导,使其与国家的生育政策相符合的政策和措施体系。其建立和完善,是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治本之策,对实现计划生育目标具有重要而深远的... 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是使用经济利益手段对人们的生育意愿和生育行为进行引导,使其与国家的生育政策相符合的政策和措施体系。其建立和完善,是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治本之策,对实现计划生育目标具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工作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一是党的十七大确立了亲民、惠民的执政理念,各级党委政府都将民生问题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中共中央、国务院《进一步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为进一步加强利益导向工作提供了理论基础。二是计划生育进入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新阶段,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亟待转变,为加强利益导向工作提供了新动力。三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家财力逐年增强,为加强利益导向工作提供了现实条件。2007年,河南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5 058.07亿元,比2005年增长了42%;财政一般预算收入861.46亿元,比2005年增长了60.22%。财力的增强为加大对计划生育家庭的奖励和救助提供了物质基础。四是各级领导更加重视利益导向工作,为强化利益导向工作提供了组织保障。近年来,中共河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工作。省政府先后在洛阳、平顶山召开了全省计划生育利益导向工作座谈会,调动了各地抓好利益导向工作的积极性。2008年,省政府将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工作列为重大专题,由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牵头,组织省内高校的专家、教授在城乡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调研,并撰写了调研报告。下面的这组笔谈,从"河南省农村计划生育家庭社会保障制度"、"计划生育家庭优待、减免制度"、"计划生育家庭救助、扶助制度"等方面对河南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的现状进行了分析研究,并为河南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的进一步完善提出了相应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划生育家庭 家庭奖励扶助制度 制度研究 农村地区 试点范围 独生子女 西部地区
下载PDF
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的财政支持与政策效应
17
作者 王小林 《中国财经信息资料》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7期11-13,共3页
为了鼓励农民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自觉实行计划生育,稳定低生育水平,促进农村人口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通过利益导向机制引导更多农民少生快富。从根本上扭转“越穷越生、越生越穷”的恶性循环现象。2004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 为了鼓励农民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自觉实行计划生育,稳定低生育水平,促进农村人口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通过利益导向机制引导更多农民少生快富。从根本上扭转“越穷越生、越生越穷”的恶性循环现象。2004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人口计生委、财政部《关于开展对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实行奖励扶助制度试点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04]21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奖励扶助制度 计划生育家庭 农村人口 政策效应 财政支持 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稳定低生育水平 利益导向机制 国务院办公厅
下载PDF
农村奖励扶助 构建和谐社会——以对巢湖市农村家庭奖励扶助制度的调研为例
18
作者 胡厚翠 邵东华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3期74-77,共4页
农村奖励扶助制度是一项民心工程、德政工程,是政府为百姓做出的暖人心、得人心的实事、好事,新政策以人为本,得到群众的拥护与支持,有利于基层政府组织职能向服务型政府转变,从而有利于稳定、和谐局面的形成。在对巢湖市农村部分家庭... 农村奖励扶助制度是一项民心工程、德政工程,是政府为百姓做出的暖人心、得人心的实事、好事,新政策以人为本,得到群众的拥护与支持,有利于基层政府组织职能向服务型政府转变,从而有利于稳定、和谐局面的形成。在对巢湖市农村部分家庭扶助制度的基本情况、主要做法、实施成效及其存在问题调研的基础上,对巢湖市今后完善此项制度提出了切合实际的建设性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 奖励扶助制度 和谐社会
下载PDF
“失独家庭”困境与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的实施
19
作者 李庆 《皖西学院学报》 2018年第4期37-40,共4页
"失独家庭"是我国推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出现的特殊群体,面临着"内部调适"和"外部融入"两类再适应问题。为了解决"失独家庭"的问题,政府制定了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这一政策在解决独生子... "失独家庭"是我国推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出现的特殊群体,面临着"内部调适"和"外部融入"两类再适应问题。为了解决"失独家庭"的问题,政府制定了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这一政策在解决独生子女家庭实际困难,稳定低生育水平,促进社会建设等方面作用显著,但在实施过程中暴露出部门责任界定模糊、扶助标准偏低、政策服务不完善、扶助内容和方式单一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应从明确责任主体、调整扶助标准、简化工作程序、扩大扶助内容等方面进一步完善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独家庭 再适应问题 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
下载PDF
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研究现状 被引量:4
20
作者 李艳秋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1期5-8,共4页
通过对2004年以来我国有关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的研究文献进行分析,根据研究内容的相对一致性,将近年来的主要研究内容划分为关于奖励扶助制度产生的背景分析,制度本身的研究和奖励扶助制度试点工作的研究三类。最后,对该... 通过对2004年以来我国有关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的研究文献进行分析,根据研究内容的相对一致性,将近年来的主要研究内容划分为关于奖励扶助制度产生的背景分析,制度本身的研究和奖励扶助制度试点工作的研究三类。最后,对该制度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简要评述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奖励扶助制度 计划生育 研究现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