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扶正化瘀复方抑制小鼠自噬的抗纤维化机制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黄兰蔚 姜娜 +2 位作者 平键 张晶 徐列明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621-627,共7页
目的明确扶正化瘀复方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是否与其抑制自噬有关。方法C57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组)和造模组,造模组采用四氯化碳腹腔注射诱导小鼠肝纤维化模型,正常组注射等剂量橄榄油,1周后将造模组随机分为模型(M)组、雷帕霉素(Rapa)组... 目的明确扶正化瘀复方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是否与其抑制自噬有关。方法C57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组)和造模组,造模组采用四氯化碳腹腔注射诱导小鼠肝纤维化模型,正常组注射等剂量橄榄油,1周后将造模组随机分为模型(M)组、雷帕霉素(Rapa)组、雷帕霉素加氯喹(Rapa+CQ)组、雷帕霉素加丹参酚酸B(Rapa+SalB)组、雷帕霉素加扶正化瘀方(Rapa+FZ)组,各药物组每日相应药物灌胃,N组、M组等剂量饮用水灌胃。5周后处死小鼠,HE和天狼猩红染色分别观察各组肝组织炎症和胶原沉积情况,碱水解法测定羟脯氨酸含量。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肝组织中自噬的表达变化和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Ⅱ/Ⅰ(LC3II/I)、p62、α-平滑肌肌动蛋白(ɑ-SMA)和Ⅰ型胶原蛋白表达,冰冻切片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各组肝组织ɑ-SMA及LC3B免疫荧光定位。两独立样本间的比较用t检验,多个样本均数比较采用LSD检验或DunnettT3检验。结果N组与M组小鼠体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药物组小鼠体质量均明显下降(F=14.041,P<0.001)。M组和各药物组小鼠的肝质量/体质量比和脾质量/体质量比较N组均有明显增加(F值分别为26.992、6.589,P值均<0.001)。与M组比较,各用药组小鼠肝组织p62蛋白表达降低,其中Rapa组和Rapa+Sal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085,P值分别为0.039、0.003),Rapa+SalB组则更低;与M组比较,Rapa组LC3BⅡ的表达显著升高(F=7.514,P=0.01)。免疫荧光染色显示N组小鼠肝脏内未见LC3B与α-SMA共染细胞,M组小鼠肝内见到共染细胞,各药物组小鼠肝内共染细胞明显多于M组,其中Rapa+FZ组的共染细胞较少。与N组相比,M组和各药物组胶原显著增加,各药物组胶原沉积较M组减少,各药物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N组(值为77.75±48.79)相比,M组小鼠的肝组织羟脯氨酸明显升高(值为293.48±84.43)(F=3.015,P=0.005),各药物组小鼠肝组织羟脯氨酸含量均较M组减少,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750,P=0.573)。与N组相比,M组α-SMA和I型胶原蛋白的表达均明显增加(F值分别为27.718、18.893,P值均<0.01)。Rapa组和Rapa+SalB组的α-SMA的表达与M组相似;而Rapa+CQ组和Rapa+FZ组较Rapa组和M组有显著降低(P值均<0.01)。Rapa+CQ组的I型胶原蛋白表达明显高于Rapa组(P=0.017),而Rapa+FZ组的I型胶原蛋白表达则明显低于M组(P=0.013)。结论四氯化碳诱导的肝纤维化模型中,观察到肝星状细胞的自噬;雷帕霉素能促进肝细胞和肝星状细胞的自噬;扶正化瘀方和丹参酚酸B均能对抗雷帕霉素促自噬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纤维 肝星状细胞 自噬 扶正化瘀复方 丹参酚酸B
原文传递
扶正化瘀复方有效组分群的配伍筛选和验证 被引量:3
2
作者 刘崇敏 胡坪 +4 位作者 李医明 冯怡 涂驭斌 潘一峰 徐列明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6期85-90,共6页
目的:筛选出抗肝纤维化中成药"扶正化瘀胶囊"中主要组分的最佳配伍,优化形成扶正化瘀复方的有效组分配方。方法:1筛选。运用二甲基亚硝胺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以"扶正化瘀胶囊"中主要组成中药的6种提取物(a:虫草... 目的:筛选出抗肝纤维化中成药"扶正化瘀胶囊"中主要组分的最佳配伍,优化形成扶正化瘀复方的有效组分配方。方法:1筛选。运用二甲基亚硝胺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以"扶正化瘀胶囊"中主要组成中药的6种提取物(a:虫草粗多糖、b:虫草菌丝体CO2超临界提取物、c:丹参酚酸、d:苦杏仁苷、e:绞股蓝皂苷、f:绞股蓝多糖组)为研究对象,用均匀设计的方法,以大鼠肝脏羟脯氨酸(Hyp)含量为主要筛选指标,用DAS3.0软件NONMEN的方法分析获得最佳有效组分配伍和最佳剂量。2验证。以扶正化瘀浸膏为对照,在最佳组分基础上设计分组,A组(扶正化瘀复方浸膏组)、B组(a+b+c+d+e+f组)、C组(a+b+d+e+f组)、D组(a+b+c+e+f组)、E组(a+b+e+f组)、模型组和正常组。观察大鼠血清肝功能、肝脏Hyp含量、肝组织病理及胶原纤维程度的变化,对所得最佳配伍进行验证,最终确定有效组分配方。结果:1筛选。经统计分析明确了虫草组分为主药,c和d无明显作用。最佳组合为:a 240 mg/kg+b0.1 ml/kg+e 20 mg/kg+f 7.3 mg/kg组分配伍。2验证。模型组ALT、AST、Alb和TBi L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A组、D组和E组的ALT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P<0.01);仅E组的AST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A组、B组和C组的Alb则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P<0.05);TBi L在A组、B组、C组的含量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模型组肝脏Hyp含量明显高于正常组;A组、B组、C组和E组Hyp含量与模型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大鼠肝纤维化胶原沉积半定量则仅C组与模型组间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各治疗组除A组外胶原纤维面积均比模型组减小(P<0.01,P<0.05)。结论:均匀设计的实验方法可靠,但结果需结合临床进一步优化;扶正化瘀复方有效组分虫草粗多糖、虫草菌丝体CO2超临界提取物、绞股蓝多糖、绞股蓝皂苷、丹参酚酸和苦杏仁苷的合理配伍能重现原复方药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扶正化瘀复方 肝纤维 中药有效组分配伍 均匀设计 大鼠
原文传递
扶正化瘀复方多元释药系统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光伟 刘崇敏 +6 位作者 冯怡 沈岚 胡坪 李医明 涂驭斌 潘一峰 徐列明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99-202,共4页
目的:综合评价扶正化瘀复方多元释药系统制剂的疗效。方法: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模型组。模型组以二甲基亚硝胺诱导形成大鼠肝纤维化模型,4周造模成功后,将存活的造模大鼠随机分为扶正化瘀原方浸膏组(以下简称"原方组",34.52 ... 目的:综合评价扶正化瘀复方多元释药系统制剂的疗效。方法: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模型组。模型组以二甲基亚硝胺诱导形成大鼠肝纤维化模型,4周造模成功后,将存活的造模大鼠随机分为扶正化瘀原方浸膏组(以下简称"原方组",34.52 g/kg,相当于体60kg正常成人每天的用量)、扶正化瘀复方多元释药系统39.218 g/kg组(等同于扶正化瘀原方剂量)、19.609 g/kg组、9.805g/kg组、模型组。4周后处死,通过检测生化指标(肝功能和肝组织羟脯氨酸)、肝脏病理等变化,对照原方评价该制剂的疗效。结果:较模型组相比,原方组与扶正化瘀复方多元释药系统19.609 g/kg组各组肝组织羟脯氨酸(215.69±13.05 vs167.38±17.38、161.95±6.20)、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101.67±13.42 vs 76.03±8.08、75.90±6.16)、血清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150.36±19.55vs 123.35±7.29、117.23±5.39)均有明显降低;较模型组相比,扶正化瘀复方多元释药系统19.609 g/kg组肝组织血清白蛋白(26.81±1.5632.24±0.54)、血清总胆红素(11.57±2.93 vs 7.33±0.31)有显著改变,原方组有明显改变,扶正化瘀复方多元释药系统39.218g/kg组的血清白蛋白含量也较模型组有明显改变;对大鼠肝纤维化胶原沉积半定量Ridit分析则仅有扶正化瘀复方多元释药系统19.609g/kg组有显著意义;图像分析则以原方组(14.43%)、扶正化瘀复方多元释药系统39.218g/kg组(13.28%)、19.609g/kg组(10.23)、9.805g/kg组(25.63)和模型组(23.124%)均有显著意义。结论:19.609 g/kg扶正化瘀复方多元释药系统制剂治疗DMN大鼠肝纤维化疗效明确,并且所含生药量约是扶正化瘀原方的一半,虽然临床上从未发生过患者因服用扶正化瘀复方出现中毒的事件,但提示潜在的氢氰酸毒性较扶正化瘀原方大为减少,并且有增效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扶正胶囊 扶正化瘀复方多元释药系统 肝纤维
原文传递
扶正化瘀组分复方抑制血管新生的抗肝纤维化作用机制 被引量:11
4
作者 吕靖 谭烨 +5 位作者 赵志敏 黄恺 沈丽 陶艳艳 刘平 刘成海 《世界中医药》 CAS 2015年第2期186-191,共6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扶正化瘀组分复方的抗肝纤维化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DMN诱导小鼠肝纤维化模型,以扶正化瘀方为阳性对照。以天狼猩红染色和羟脯氨酸含量评估肝纤维化程度;肝脏微血管成像和CD31标记微血管密度评价肝脏血管新生...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扶正化瘀组分复方的抗肝纤维化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DMN诱导小鼠肝纤维化模型,以扶正化瘀方为阳性对照。以天狼猩红染色和羟脯氨酸含量评估肝纤维化程度;肝脏微血管成像和CD31标记微血管密度评价肝脏血管新生;western blot法检测肝组织VEGF-R2表达;通过计数转基因斑马鱼功能性节间血管数和碱性磷酸酶活性验证药物对血管的影响。结果:扶正化瘀组分复方可显著改善纤维化小鼠血清肝功能(P<0.01):减少肝组织胶原沉积(P<0.01);减少肝脏微血管数量(P<0.01);下调VEGFR2蛋白表达(P<0.01);抑制斑马鱼碱性磷酸酶活性。结论:扶正化瘀组分复方具有抑制DMN诱导小鼠肝纤维化模型肝组织纤维化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血管新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纤维 血管新生 扶正组分复方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