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名中医王孟庸从“扶阳气,存阴液”论治肾虚型尿频经验
1
作者 周慧婷 渠昕 +1 位作者 楚淑芳 刘斐鉴 《陕西中医》 CAS 2023年第10期1452-1455,共4页
总结名中医王孟庸从“扶阳气,存阴液”论治肾虚型尿频的中医辨证思路及用药经验。王孟庸老师认为尿频以肾虚为根本病机,复加相关治疗耗损,脏腑多阴阳两虚并见,然根据其主要表现依旧沿袭肾阴虚、肾阳虚、肾阴阳两虚的分类法。治疗上应以... 总结名中医王孟庸从“扶阳气,存阴液”论治肾虚型尿频的中医辨证思路及用药经验。王孟庸老师认为尿频以肾虚为根本病机,复加相关治疗耗损,脏腑多阴阳两虚并见,然根据其主要表现依旧沿袭肾阴虚、肾阳虚、肾阴阳两虚的分类法。治疗上应以补虚、纠正阴阳偏衰为根本要义,即所谓“扶阳气,存阴液”。王孟庸老师临床治疗常选择采用桑螵蛸、益智仁、乌药、菟丝子等扶助肾阳;女贞子、墨旱莲、熟地、五味子等滋养肾阴。临床运用阴阳互根互用的关系,视阴阳虚损的程度,调整扶阳与存阴药物的比例关系,具体选择阳中求阴或阴中求阳来“扶阳气,存阴液”,平衡水液代谢的物质与动力关系。最终使得阴平阳秘,膀胱气化有权,尿液排泄有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频 肾虚 扶阳气 存阴液 调理阴阳
下载PDF
张仲景“扶阳气”思想与心悸证治 被引量:12
2
作者 何伟 张明雪 《河南中医》 2009年第5期427-428,共2页
阳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和功能基础,决定着疾病发生、发展和预后转归的方向。"扶阳气"作为仲景辨治伤寒六经病的主导思想之一,其含义有补养阳气和调理阳气。具体到心悸的证治,又有温补心阳、温建中阳、温通肾阳、宣通阳气之... 阳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和功能基础,决定着疾病发生、发展和预后转归的方向。"扶阳气"作为仲景辨治伤寒六经病的主导思想之一,其含义有补养阳气和调理阳气。具体到心悸的证治,又有温补心阳、温建中阳、温通肾阳、宣通阳气之别,所用桂枝甘草汤、小建中汤、真武汤等经方,至今用于心悸的临床治疗仍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仲景 扶阳气 心悸 《伤寒论》 《金匮要略》
下载PDF
《伤寒论》“扶阳气”概念识 被引量:11
3
作者 刘杨 《国医论坛》 2004年第3期1-1,共1页
关键词 《伤寒论》 扶阳气 学术思想 六经病 张仲景
下载PDF
从陶华“漏底伤寒”体验辨证论治及仲景“扶阳气”思想 被引量:1
4
作者 姜冬云 《河南中医》 2007年第10期1-2,共2页
"漏底伤寒"之名首见于陶华《伤寒六书》。六经皆有伤寒,而现代三阴病之伤寒犹多,如下利者,则成"漏底伤寒"。其基本病机为里阳不足,清阳不升,故其治不在伤寒,而在下利,里和表自解矣,故"漏底伤寒"最多见于... "漏底伤寒"之名首见于陶华《伤寒六书》。六经皆有伤寒,而现代三阴病之伤寒犹多,如下利者,则成"漏底伤寒"。其基本病机为里阳不足,清阳不升,故其治不在伤寒,而在下利,里和表自解矣,故"漏底伤寒"最多见于三阴病。三阴病之"漏底伤寒"宜急温阳气,从根本入手,阳复则升降相因,下利得止。而"太阳阳明合病下利"和"漏底伤寒"在治疗上具有一个相同的基点,即处方以"温""升"为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漏底伤寒” 扶阳气 下利 辨证论治
下载PDF
析《伤寒论》“扶阳气” 被引量:1
5
作者 汪毅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 1996年第2期1-2,共2页
《伤寒论中》“扶阳气”包含着预防和治疗思想,贯穿于全书,与“存阴液”具有同等意义。本文就“扶阳气”的涵义、病理依据和重要意义阐述了作者的体会。
关键词 伤寒论 扶阳气
下载PDF
扶阳气理论临床应用
6
作者 杨勇 赵薇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0年第19期109-111,共3页
当今社会,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社会压力大,亚健康人群普遍增多,各种疾病多发,多因机体元阳不足所致。阳化气,阴成形,无阳则阴无以生,阴阳失调,必致机体多种疾病发生。故通过“温扶阳气、调和阴阳”,调节机体功能,增强体... 当今社会,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社会压力大,亚健康人群普遍增多,各种疾病多发,多因机体元阳不足所致。阳化气,阴成形,无阳则阴无以生,阴阳失调,必致机体多种疾病发生。故通过“温扶阳气、调和阴阳”,调节机体功能,增强体质,防病治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扶阳气 阳化气 阴阳失调 痹证 脾胃病 虚劳
下载PDF
对于“扶阳气”“存阴液”的理解 被引量:4
7
作者 赵国臣 《甘肃中医》 2007年第3期3-5,共3页
张仲景《伤寒论》的理论来源于《内经》“。扶阳气”包括了扶心阳、扶肝阳、扶脾阳以及扶肾阳;而“存阴液”在临床包括了三阳病固护胃阴、阳明腑实急下存阴、三阴病重在救助肾水。现代研究表明,阳气、阴液是人体的根本“,扶阳气“”存... 张仲景《伤寒论》的理论来源于《内经》“。扶阳气”包括了扶心阳、扶肝阳、扶脾阳以及扶肾阳;而“存阴液”在临床包括了三阳病固护胃阴、阳明腑实急下存阴、三阴病重在救助肾水。现代研究表明,阳气、阴液是人体的根本“,扶阳气“”存阴液”可应用于多种危急重症及消耗性疾病的治疗,起到减轻症状、提高机体免疫力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扶阳气 存阴液
下载PDF
侯平玺运用“扶阳气”、“存阴液”法则治疗癌症的经验 被引量:2
8
作者 马章玲 《中医研究》 2002年第2期40-42,共3页
吾师侯平玺教授临床近 4 0载 ,擅于用中医药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癌症。临床治癌突出“扶正祛邪”大法 ,与人合作研制成“复方冰麝抗癌注射液 (及丸 )攻邪消癌 (另文总结 ) ;更多用扶正以“化积” ,运用仲景在《伤寒论》中阐明的“扶阳气”... 吾师侯平玺教授临床近 4 0载 ,擅于用中医药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癌症。临床治癌突出“扶正祛邪”大法 ,与人合作研制成“复方冰麝抗癌注射液 (及丸 )攻邪消癌 (另文总结 ) ;更多用扶正以“化积” ,运用仲景在《伤寒论》中阐明的“扶阳气”、“存阴液”的法则治疗各类、各期癌症病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侯平玺 治疗 癌症 中医药疗法 扶阳气 “存阴液” 治则
下载PDF
独树一帜扶阳气——火神派名医张存悌
9
作者 宜远 田爽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8年第1期F0002-F0002,共1页
2007年2月,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了《中医火神派探讨》一书,同年8月,《中医火神派医案全解》问世,两书互相羽翼,在国内第一次系统全面的总结了火神派的理论体系和临床经验,在读者中引起热烈反响,这两书的作者主任医师张存悌,由此... 2007年2月,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了《中医火神派探讨》一书,同年8月,《中医火神派医案全解》问世,两书互相羽翼,在国内第一次系统全面的总结了火神派的理论体系和临床经验,在读者中引起热烈反响,这两书的作者主任医师张存悌,由此确立了他作为当今火神派忠实传人和代表人物的地位。去年11月,香港中医界邀请张存悌讲学,受到热烈欢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神派 扶阳气 名医 中医界 临床经验 主任医师 出版 张存悌
下载PDF
侯平玺运用仲景“扶阳气”、“存阴液”法则治疗癌症的经验
10
作者 马璋玲 《河南中医药学刊》 2001年第6期4-6,共3页
关键词 癌症 张仲景 扶阳气 存阴液 治法
下载PDF
张仲景“扶阳气”思想与心悸证治体会
11
作者 俞洋 卫蓉 《益寿宝典》 2020年第8期0170-0170,共1页
在人体的整个生命活动过程中,阳气是所有物质与功能的基础条件,它对于人体的疾病发生有着决定性作用,同时也直接影响着疾病的预后转归以及发展方向。在我国伟大中医学家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中,对于“扶阳气”进行了重点论述,由此可... 在人体的整个生命活动过程中,阳气是所有物质与功能的基础条件,它对于人体的疾病发生有着决定性作用,同时也直接影响着疾病的预后转归以及发展方向。在我国伟大中医学家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中,对于“扶阳气”进行了重点论述,由此可见“扶阳气”对于人体健康和疾病防治的重要性。2018年11月起,有幸师承于卫蓉教授门诊抄方学习,通过抄方学习总结卫蓉教授辩证施治的思路和方法。文章主要是对卫蓉教授应用张仲景的“扶阳气”在心悸怔中的应用体会进行小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学 张仲景 心悸证治 扶阳气 治疗体会
下载PDF
浅析《伤寒论》中扶阳气思想 被引量:4
12
作者 罗试计 《四川中医》 2012年第1期39-40,共2页
"扶阳气"是贯穿《伤寒论》的重要指导思想之一,宣通与温补是调治阳气的两大法门。
关键词 伤寒论 扶阳气
原文传递
基于“阳化气,阴成形”理论探析陈永灿辨治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经验
13
作者 黄瑶 马凤岐 +2 位作者 王恒苍 白钰 陈永灿(指导)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3期169-173,共5页
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是慢性胃炎发展到胃癌的必经阶段。陈永灿认为,“阳化气,阴成形”理论可诠释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的发展及诊疗过程。“阳化气”不足导致“阴成形”太过,使脾胃生理机能改变,从而发展为慢性萎缩性胃炎... 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是慢性胃炎发展到胃癌的必经阶段。陈永灿认为,“阳化气,阴成形”理论可诠释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的发展及诊疗过程。“阳化气”不足导致“阴成形”太过,使脾胃生理机能改变,从而发展为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的病理过程。通过“阳化气,阴成形”理论对本病的病机进行探析,临床治疗首先辨别阴阳状态,提出扶阳气、祛阴浊的治疗原则,以标本兼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化气 阴成形 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 扶阳气 祛阴浊 陈永灿 临床经验
下载PDF
试论风寒束表治疗时的扶阳原则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金付 王旭东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9年第8期52-53,共2页
风寒邪气侵袭人体致病后,因寒为阴邪,必然导致阳气损伤,因此治疗时要兼顾扶阳。选取《伤寒论》中第35条麻黄汤证、第12条桂枝汤证、第163条桂枝人参汤证、第301条麻黄细辛附子汤证、第92条四逆汤证五个汤证探讨风寒束表治疗时的扶阳原则。
关键词 扶阳气 伤寒论 风寒束表
下载PDF
试论火神卢崇汉方药格局 被引量:7
15
作者 王笑丹 潘华峰 秦文敏 《吉林中医药》 2008年第9期629-630,共2页
卢崇汉,当代四川名中医,火神派传人。他深得火神派扶阳理念的精髓,屡起沉疴重疾、疑难杂症,临床经验丰富,临床效果卓著。其开方论药强调"格局",以"阳主阴从"为理论依据,强调扶阳正本,重视远期疗效,从证的来路与去... 卢崇汉,当代四川名中医,火神派传人。他深得火神派扶阳理念的精髓,屡起沉疴重疾、疑难杂症,临床经验丰富,临床效果卓著。其开方论药强调"格局",以"阳主阴从"为理论依据,强调扶阳正本,重视远期疗效,从证的来路与去路同时入手组方。药物配伍扶阳、精纯、力专,这恰是卢崇汉卓越临床疗效的根源所在,值得广大中医学者对其方药格局给予足够的重视和学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神派 卢崇汉 扶阳气 药物配伍 方药格局
下载PDF
《伤寒论》运用生姜与干姜探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崔文臣 徐昉 《国医论坛》 2014年第4期1-2,共2页
目的:探析生姜与干姜在《伤寒论》中的运用。方法:参考《伤寒论讲义》及其他中医学古典文献,从生姜、干姜的特性分析仲景使用二药的巧妙性和准确性。结果:从病因病机诸方面证明仲景使用生姜、干姜的目的重在"扶阳气"。结论:... 目的:探析生姜与干姜在《伤寒论》中的运用。方法:参考《伤寒论讲义》及其他中医学古典文献,从生姜、干姜的特性分析仲景使用二药的巧妙性和准确性。结果:从病因病机诸方面证明仲景使用生姜、干姜的目的重在"扶阳气"。结论:生姜、干姜在《伤寒论》中广泛应用,体现了仲景在治疗疾病时对"阳不足补之以阳"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生姜 干姜 扶阳气
下载PDF
炙甘草在《伤寒论》中的运用 被引量:2
17
作者 崔文臣 《山东中医杂志》 2010年第11期796-796,共1页
《伤寒论》是我国第一部融理法方药为一炉的重要医学著作。在整部书中,始终贯穿着张仲景"扶阳气、存阴液"的思想。这一重要思想,仅就《伤寒论》中对炙甘草的广泛、灵活运用,足可以得到明确的印证。《伤寒论》一书共397条,除重复和佚方... 《伤寒论》是我国第一部融理法方药为一炉的重要医学著作。在整部书中,始终贯穿着张仲景"扶阳气、存阴液"的思想。这一重要思想,仅就《伤寒论》中对炙甘草的广泛、灵活运用,足可以得到明确的印证。《伤寒论》一书共397条,除重复和佚方外,计112方。据笔者统计,其中运用炙甘草(包括用生甘草二方)的方剂共用有67方(佚方除外),占《伤寒论》载方的60%。现列表于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扶阳气 存阴液
下载PDF
从“火神派”谈附子的应用 被引量:3
18
作者 房铁生 《中国民间疗法》 2009年第6期53-53,共1页
火神派是指以郑寿全为开山宗师,理论上推崇阳气,临床上强调温扶阳气,以擅用附、姜(生姜、干姜、炮姜)、桂(肉桂、桂枝)等辛热药物的一个医学流派,其中尤以擅用附子为突出特点,常常被冠以“某火神”、“某附子”。附子是临床常... 火神派是指以郑寿全为开山宗师,理论上推崇阳气,临床上强调温扶阳气,以擅用附、姜(生姜、干姜、炮姜)、桂(肉桂、桂枝)等辛热药物的一个医学流派,其中尤以擅用附子为突出特点,常常被冠以“某火神”、“某附子”。附子是临床常用药之一,用于临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本草备要》载:“附子辛甘有毒,大热纯阳。其性浮而不沉,其用走而不守,通行十二经,无所不至,能引气药以复散失之元阳,引补血药以滋不足之真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神派 附子 《本草备要》 医学流派 扶阳气 郑寿全 临床 常用药
下载PDF
大道至简
19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8年第4期80-80,共1页
为医者,要知保扶阳气为本。人至晚年,阳气衰,故手足不暖,下元虚惫,动作艰难。盖人有一息气在则不死,气者阳所生也,故阳气尽必死。人于无病时,常灸关元、气海、命关、中脘,更服保元丹、
关键词 大道至简 扶阳气 保元丹
下载PDF
《伤寒论》温阳七法浅析 被引量:14
20
作者 樊讯 王阶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726-728,共3页
通过对温阳法从源到流的梳理,认为《伤寒论》中温补阳气、温阳利水、温阳散寒、温阳解表、温阳固脱、扶阳益阴、寒温并用等温阳七法的实质,是以阳气的功能失调为中心的兼治法,也是《伤寒论》"扶阳气"贯穿全书的体现,并与现代... 通过对温阳法从源到流的梳理,认为《伤寒论》中温补阳气、温阳利水、温阳散寒、温阳解表、温阳固脱、扶阳益阴、寒温并用等温阳七法的实质,是以阳气的功能失调为中心的兼治法,也是《伤寒论》"扶阳气"贯穿全书的体现,并与现代研究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温阳法 扶阳气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