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康德哲学的批判主体性认识论 被引量:7
1
作者 严福平 吴珍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25-28,共4页
在充分考察了唯理论与经验论的缺陷之后,康德提出了人类理性能力的批判主体性来建立新哲学,将以往的认识轴心完全颠覆:建立以"人"为中心,"自然"围绕"人"转,以批判主体性来构建主客统一的认识论体系,从而... 在充分考察了唯理论与经验论的缺陷之后,康德提出了人类理性能力的批判主体性来建立新哲学,将以往的认识轴心完全颠覆:建立以"人"为中心,"自然"围绕"人"转,以批判主体性来构建主客统一的认识论体系,从而进行了一场"哥白尼式革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德 批判主体 自我意识 “人为自然立法”
下载PDF
八十年代的知识体制与批判主体的重建——评贺桂梅《“新启蒙”知识档案——80年代中国文化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张慧瑜 《现代中文学刊》 2010年第5期104-108,共5页
一、“在‘尾声’和‘序幕’之间” 近几年来,“80年代”俨然成为当代文学研究的热点话题,80年代的亲历者纷纷重返、重访、重读80年代。在这些80年代的回忆、访谈和记述中,充满了怀旧的底色。80年代作为一个完整的历史时段,与50—7... 一、“在‘尾声’和‘序幕’之间” 近几年来,“80年代”俨然成为当代文学研究的热点话题,80年代的亲历者纷纷重返、重访、重读80年代。在这些80年代的回忆、访谈和记述中,充满了怀旧的底色。80年代作为一个完整的历史时段,与50—70年代以及90年代都不一样,仿佛80年代是前一个时代的尾声,同时又是后一个时代的前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80年代 中国文化研究 知识体制 批判主体 八十年代 档案 当代文学研究 热点话题
下载PDF
内在性的悖谬与批判主体的建构
3
作者 杜娟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219-219,共1页
杨顺利在《哲学研究》2015年第7期撰文指出,阿多诺的克尔凯郭尔批判兼具哲学分析与社会批判双重蕴涵.核心是对生存辩证法之“无对象的内在性”的揭示。在克尔凯郭尔那里,个体化的最高形式是跳跃到宗教领域.但阿多诺觉得这个“跳跃... 杨顺利在《哲学研究》2015年第7期撰文指出,阿多诺的克尔凯郭尔批判兼具哲学分析与社会批判双重蕴涵.核心是对生存辩证法之“无对象的内在性”的揭示。在克尔凯郭尔那里,个体化的最高形式是跳跃到宗教领域.但阿多诺觉得这个“跳跃”本身是独断的,是从“外部的”超验范畴来摆脱内在性悖谬.实则废除了生存辩证法的“辩证内核”,把它转化成神秘的直接性。阿多诺的论断很大程度上忽略了“绝对他者”在辨证神学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批判主体 内在性 悖谬 克尔凯郭尔 《哲学研究》 “跳跃” 辩证法 阿多诺
下载PDF
“主体性”批判的意义及其限度 被引量:12
4
作者 贺来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8-44,共7页
对近代哲学的"主体性"观念进行深入的批判,这是现当代西方哲学的重大主题之一。"主体"的"实体化",使得"主体"成为无根、独断和封闭的存在,这是导致"主体性"批判的深层根源。现当代... 对近代哲学的"主体性"观念进行深入的批判,这是现当代西方哲学的重大主题之一。"主体"的"实体化",使得"主体"成为无根、独断和封闭的存在,这是导致"主体性"批判的深层根源。现当代哲学的"主体性"批判破解了"主体"的"实体化",有力地深化了人的自我理解,取得了具有重大意义的思想成果。但是,"主体性"批判又有其限度,在消解"实体化"的"主体"之后,作为"非实体化"的"价值主体"仍然有其不可消解的存在合法性。在摆脱现代性方案的教条和独断倾向,破解"主体性"原则的实体化思维方式的前提下,捍卫个人作为价值主体的地位,实质就是在捍卫文明发展所凝聚的重大成果。这既构成"主体性"批判的限度,同时也是"主体性"批判的深层旨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 主体 主体批判 主体批判的限度 价值主体
下载PDF
论人才培养中的主体批判性思维原则 被引量:3
5
作者 柏永全 娄成武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77-81,共5页
在当代科学技术日益突飞猛进的今天,培养人才的强烈的主体批判精神和创造能力是现代知识经济和教育规律发展的客观要求。创造教育的实现要依赖于教育体制的创新。只有培养塑造起人才的主体性思维能力和科学精神才能使人才的创新精神和... 在当代科学技术日益突飞猛进的今天,培养人才的强烈的主体批判精神和创造能力是现代知识经济和教育规律发展的客观要求。创造教育的实现要依赖于教育体制的创新。只有培养塑造起人才的主体性思维能力和科学精神才能使人才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充分体现,为我国创新体系形成奠定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批判 创新教育 主体能动性
下载PDF
日本学者中国当代文学研究的方法论与批判性主体构建 被引量:1
6
作者 刘成才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13-118,共6页
日本学者在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中的"作为方法的中国",通过异质文化的中国当代文学研究完成了日本的自我否定,中国获得了对日本的否定性价值,真正的日本得以重新确认。日本学者的中国当代文学研究,关注知识分子在革命时代的命运... 日本学者在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中的"作为方法的中国",通过异质文化的中国当代文学研究完成了日本的自我否定,中国获得了对日本的否定性价值,真正的日本得以重新确认。日本学者的中国当代文学研究,关注知识分子在革命时代的命运与文学在革命时代的可能性,探索亚洲/东亚的现代化道路成为重要的方法论。中国当代文学要改变充当阐释中国的注脚与材料的尴尬处境,成为当代思想与理论的核心,必须对上述问题作出具有现实针对性的阐释,进而重建批判性研究主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学者 当代文学研究 方法论 批判主体
下载PDF
主体性:后现代语境中的批判与理论重建 被引量:6
7
作者 詹艾斌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3-77,共5页
在当前的中国,深化主体性问题研究意义深远。近代确立起来的主体性原则遭受到西方多样的后现代理论的共同批判。然而,后现代主义者内部也出现了主体性的理论重建倾向;这固然存在局限,但因其讨论问题的现实针对性以及从中体现出来的开拓... 在当前的中国,深化主体性问题研究意义深远。近代确立起来的主体性原则遭受到西方多样的后现代理论的共同批判。然而,后现代主义者内部也出现了主体性的理论重建倾向;这固然存在局限,但因其讨论问题的现实针对性以及从中体现出来的开拓性而无可置疑地具有突出的思想意义。主体性是历史地发展着的,它不可消解。基于后现代语境中主体性批判及其理论重建的复杂思想事实的存在,学界完全有必要结合新时期以来主体性在中国思想文化中的命运对它进行当下反思,并致力于主体的新质形态和主体性的新形式的探索性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 后现代语境 主体批判 理论重建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美学的主体批判与主体可能——论20世纪以来马克思主义主体理论的演进与批判
8
作者 周海玲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7期74-81,共8页
西方左翼政治全面衰退的严峻现实向马克思主义美学的主体研究提出了理论课题,即主体的革命意识如何激活和实现?围绕这个问题,20世纪以来马克思主义美学展开了主体批判和主体可能的四种理论模式探索:一是以文化领导权和主体意识生成关系... 西方左翼政治全面衰退的严峻现实向马克思主义美学的主体研究提出了理论课题,即主体的革命意识如何激活和实现?围绕这个问题,20世纪以来马克思主义美学展开了主体批判和主体可能的四种理论模式探索:一是以文化领导权和主体意识生成关系为重心的文化马克思主义主体模式,它认为主体性意识存在于文化批判和文化抵抗复杂动态辩证过程中;二是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主体模式,它以国家意识形态机器的物质性来说明主体生产的内在主客体辩证法;三是部分后马克思主义重新反思主体消解论,提出重返主体性立场;四是威廉斯、伊格尔顿等人激活马克思主义悲剧美学,他们认为可以从悲剧美学中汲取重塑具有牺牲精神的革命主体可能性条件,这不失为马克思主义主体研究一种有意义的美学规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美学 主体批判 主体可能 悲剧 革命
下载PDF
论马克思主体性批判的对象性原则
9
作者 于桂凤 《广西社会科学》 2007年第8期57-60,共4页
主体性是近代哲学的本质规定之一,主体性问题则是近代哲学的基础性问题,在黑格尔哲学中得到了极致的发展。费尔巴哈依据对象性原则所进行的主体性批判虽然给主体性哲学以沉重的打击,但由于这种批判最终还是在形而上学的范围内进行的,所... 主体性是近代哲学的本质规定之一,主体性问题则是近代哲学的基础性问题,在黑格尔哲学中得到了极致的发展。费尔巴哈依据对象性原则所进行的主体性批判虽然给主体性哲学以沉重的打击,但由于这种批判最终还是在形而上学的范围内进行的,所以并没有摆脱主体性哲学的内在困境。马克思立足于人的对象化的感性活动,不但为主体性批判的完成提供了可能,而且为主体性哲学的发展开启了一个全新的视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恩 主体批判 对象性原则
下载PDF
论科学的根本精神是主体间的批判——兼论科学与非科学划界问题
10
作者 朱志宏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03年第3期32-34,共3页
从唯物辩证法的立场、观点看 ,科学的根本精神是主体间的批判 ,这种精神亦可作为科学与非科学划界的标准。同时 。
关键词 科学精神 主体批判 科学 非科学 规定性
下载PDF
“冷山”上的异化与回归——生态女性主义视角下《冷山》中女性主体身份批判性建构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周弘毅 付小兰 高楷娟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3期10-13,共4页
美国作家查尔斯·弗雷泽所著《冷山》以逃兵英曼的返乡经历为明线,描述美国南北战争时期兵寇封锁杀伐下艰难的归乡之路。同时,艾达与鲁比的姐妹情谊互助以及生态女性成长作为潜行于文的暗线,更为深刻地阐述了人与土地之间的复杂情... 美国作家查尔斯·弗雷泽所著《冷山》以逃兵英曼的返乡经历为明线,描述美国南北战争时期兵寇封锁杀伐下艰难的归乡之路。同时,艾达与鲁比的姐妹情谊互助以及生态女性成长作为潜行于文的暗线,更为深刻地阐述了人与土地之间的复杂情感与关系。用生态女性主义理论对小说中两名女性成长过程中的主体身份批判性建构进行解读,探索困囿于顺从和驱离状态的女性如何在与自然以及他人的主体间性互动中实现自身的成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山》 南北战争 生态女性主义 主体身份批判性建构
下载PDF
资本主体性批判:马克思主体性批判的现实维度 被引量:2
12
作者 郭晶 《东北财经大学学报》 2017年第2期10-16,共7页
主体形而上学和资本主体性存在内在契合。资本主体性是指资本反客为主,攫取了人的主体性,成为吞噬和控制一切非资本之物的霸权,并最终导致"人受抽象统治"的生存状态。主体形而上学通过确立资本的主体地位在现实层面实现了对... 主体形而上学和资本主体性存在内在契合。资本主体性是指资本反客为主,攫取了人的主体性,成为吞噬和控制一切非资本之物的霸权,并最终导致"人受抽象统治"的生存状态。主体形而上学通过确立资本的主体地位在现实层面实现了对人的统治。马克思通过理论和经济层面的双重主体性批判,揭示出资本主体性的虚幻性,把人从资本统治中解放出来是马克思寻求的人的解放之路。马克思主体性批判采取了社会历史批判方式,不仅对主体性的"副本"进行批判,还对主体性的"原本"进行批判,对资本主体性的批判是马克思主体性批判的现实维度,彰显出马克思主体性批判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主体批判 资本主体 主体形而上学 自由
下载PDF
心学批判的有效性及其限度——以王船山的心学批判为例
13
作者 孙钦香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5-31,150,共8页
与陆王心学的兴起演进相伴而生的便是心学批判史的展开,而王船山即此心学批判史中的一位代表性人物。首先,基于心性之辨,批评陆王“心即理”说,克服心学“主体性形上学”,在超越与内在之间保持均衡;其次,承继朱子“格物始教”,并积极回... 与陆王心学的兴起演进相伴而生的便是心学批判史的展开,而王船山即此心学批判史中的一位代表性人物。首先,基于心性之辨,批评陆王“心即理”说,克服心学“主体性形上学”,在超越与内在之间保持均衡;其次,承继朱子“格物始教”,并积极回应阳明之问,批评陆王“第一义工夫”;最后,对心学之社会政治风气影响的批判显然属“外在批判”,但针对李贽、陶望龄等对当时文风影响的批判,却也言之成理。可见,船山的心学批判有其思想效力,但亦有其限度,与陆王心学共享“仁义固有”,这决定其在人性的看法上仍属于广义道学,且其“外在批判”存在苛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学批判 主体性形上学”批判 “第一义工夫”批判 外在批判
下载PDF
论马克思主体性批判的三重维度——以《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为中心考察 被引量:1
14
作者 杨安 张艳涛 《宁夏党校学报》 2020年第3期24-33,共10页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通过对黑格尔理性形而上学的批判,马克思用以实践为基础的主体性批判了黑格尔以抽象理性思辨为基础的主体性、以历史生成的主体性批判了黑格尔超历史的主体性,凸显了主体性批判的哲学之维.通过对资本形而...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通过对黑格尔理性形而上学的批判,马克思用以实践为基础的主体性批判了黑格尔以抽象理性思辨为基础的主体性、以历史生成的主体性批判了黑格尔超历史的主体性,凸显了主体性批判的哲学之维.通过对资本形而上学的批判,马克思分析了资本的本质和起源,揭露资本的主体性不仅表现为资本对整个世界的支配力,而且表现为资本逻辑运作的实质在于异化劳动对人的统治,凸显了主体性批判的经济学之维.通过对粗陋的共产主义和政治的共产主义的批判,马克思分析了私有财产的两个对立面和双重本质,阐述了人类获得解放的政治组织形式——真正的共产主义,批判了资本主义的私有制,凸显了主体性批判的政治学之维.马克思主体性批判的三重维度之间相互映现、内在贯通,共同构成了马克思主体性批判的独特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主体批判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马克思主义
下载PDF
马克思资本批判的三重向度及其当代价值——以《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为中心的考察
15
作者 杨梦欣 王浩斌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6期26-33,共8页
对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资本批判思想可以从现象性批判、主体性批判、价值性批判三个向度加以考察。就资本现象性批判而言,马克思认为资本并非由自然法赋予资产阶级的“自然权利”,而是由工人异化劳动生发的资产阶级“历... 对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资本批判思想可以从现象性批判、主体性批判、价值性批判三个向度加以考察。就资本现象性批判而言,马克思认为资本并非由自然法赋予资产阶级的“自然权利”,而是由工人异化劳动生发的资产阶级“历史权利”;就资本主体性批判而言,马克思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取代人成为社会的主体,凌驾并漠视着人;就资本价值性批判而言,马克思认为共产主义是对资本的积极扬弃,是对人的本质的全面复归。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人的解放”的价值指归,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共同富裕的本质要求,从而引导资本有序发展,使资本为人民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资本 现象性批判 主体批判 价值性批判
下载PDF
意识形态批判的嬗变 被引量:5
16
作者 鲁路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2-47,共16页
本文从意识形态的定义、意识形态批判的学科转变、意识形态及意识形态批判的主体的变化、对意识形态与真理之间关系的认识的转变这几方面入手 ,分析了意识形态概念在其流传过程中发生的嬗变 ,并结合哲学中的主体间性问题、知识社会学中... 本文从意识形态的定义、意识形态批判的学科转变、意识形态及意识形态批判的主体的变化、对意识形态与真理之间关系的认识的转变这几方面入手 ,分析了意识形态概念在其流传过程中发生的嬗变 ,并结合哲学中的主体间性问题、知识社会学中的非意识形态化问题 ,努力丰富了我们对意识形态问题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形态批判 学科转变 乌托邦 主体间性 非意识形态化 定义 批判主体
下载PDF
主体性批判——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分析
17
作者 张常忠 《咸宁学院学报》 2004年第2期21-23,38,共4页
利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方法论,从理论与实践的关系角度剖析当今流行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各节在释明了上述思潮的哲学基础后,指出了它们在实践层面上的苍白无力。
关键词 主体批判 理性 意志自由 实践哲学 主体革命 “西方马克思主义” 唯物主义方法论
下载PDF
马克思哲学的批判向度诠解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成华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65-69,共5页
马克思哲学具有丰富的批判思想,其批判思想有三重密切关联的基本向度:社会现实批判、意识形态批判和主体自我批判。诠解和彰显马克思哲学的批判向度,对于我们切实理解马克思哲学的基本特质,反思当代人类发展面临的诸多问题和困境,具有... 马克思哲学具有丰富的批判思想,其批判思想有三重密切关联的基本向度:社会现实批判、意识形态批判和主体自我批判。诠解和彰显马克思哲学的批判向度,对于我们切实理解马克思哲学的基本特质,反思当代人类发展面临的诸多问题和困境,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哲学 社会现实批判 意识形态批判 主体自我批判 批判向度
下载PDF
熊十力本体论批判范畴研究--中西学术对话方法论的进一步深思 被引量:2
19
作者 许光伟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2期1-19,共19页
基于唯物主义辩证法层面看,"哲学批判"乃是马克思发动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思想前提,同时又是当下不可回避的时代的工作主旨。从对方法论议题的内在连接来看,熊十力的努力不限于建立体系,更为可贵之处是坚持于中学域内展开对本体... 基于唯物主义辩证法层面看,"哲学批判"乃是马克思发动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思想前提,同时又是当下不可回避的时代的工作主旨。从对方法论议题的内在连接来看,熊十力的努力不限于建立体系,更为可贵之处是坚持于中学域内展开对本体论批判的哲学范畴思索与学术内涵发掘。其研究表现为:一是以"心物不二"立基,立足最为广大之视野开发"事的科学",以这个根据努力挣脱西方形式逻辑束缚,摆脱普世价值观主导之"知识统治";二是以"境识不二"为理论平台,从一般思维学亦即学科建设的行动出发,创设中国知识的"本体论";三是以"体用不二"为知识原理,经由对传统思想价值予以创造性转译与再表达,极力促成本体论批判路向意义之中国知识生产的当代转向。这一路径使时空一体、经纬合一的"体用辩证法"得以凸现。在一定程度上,熊十力所采取的思维学策略显露了"对象→研究对象→知识体系"的工作实存性,又从主体批判方面着力突出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统一。因而从"补短板"意义上讲,这委实是行动主义辩证法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熊十力 《资本论》 本体论批判 主体批判 方法论 体用不二 范畴
下载PDF
马克思批判思想的历史演进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成华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36-40,共5页
马克思的批判思想及蕴涵其中的批判精神,是马克思的思想走进当代、参与当代社会和思想对话的鲜活的精神资源。探释马克思批判思想的萌芽、生发与衍进,阐释东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对其所做的创造性延展,对于我们自觉继承马克思的批判思想和... 马克思的批判思想及蕴涵其中的批判精神,是马克思的思想走进当代、参与当代社会和思想对话的鲜活的精神资源。探释马克思批判思想的萌芽、生发与衍进,阐释东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对其所做的创造性延展,对于我们自觉继承马克思的批判思想和弘扬马克思的批判精神,推进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批判思想 社会现实批判 意识形态批判 主体自我批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