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资本论》的逻辑究竟怎样练成?——兼谈如何写《保卫〈资本论〉》 被引量:11
1
作者 许光伟 《经济理论与政策研究》 2015年第1期16-36,共21页
善读善用《资本论》,同时也要善于进行中华转化;注意从中发掘中国元素,以开放的态度统一中华历史和世界历史,创造新的工作境界和新的理解境界——"国学马克思主义"。一句话,没有民族内涵和工作体式作为支撑,任何门类或流派的... 善读善用《资本论》,同时也要善于进行中华转化;注意从中发掘中国元素,以开放的态度统一中华历史和世界历史,创造新的工作境界和新的理解境界——"国学马克思主义"。一句话,没有民族内涵和工作体式作为支撑,任何门类或流派的经济学都将不可避免地沦为理论空壳,免除不了成为一堆逻辑的空壳。这是现代语境中"创建中国政治经济学"的一个必然要求。从严格意义上看,《资本论》是"12部史":转化史Ⅰ、转化史Ⅱ、资本生产史;运动史Ⅰ、运动史Ⅱ、资本流通史;生活史Ⅰ、生活史Ⅱ、资本积累史;范畴史Ⅰ、范畴史Ⅱ、资本批判史。表明马克思的航程乃是"历史"到"逻辑",再到"历史"。它的内在的方法、逻辑和工作话语是"历史唯物主义发生学",这是中华条件下的马克思的"我的辩证方法"工作语境,由此,我们可以在历史探究方面合并叙述"农业史的经典著作——《道德经》"和"工业史的经典著作——《资本论》"。《资本的生产过程》可以说明为现象发生学的"逻辑";《资本的流通过程》可以说明为系统发生学的"逻辑";《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可以说明为现象发生学的"逻辑";《剩余价值理论》可以说明为现象发生学的"逻辑"。其首篇则是对以上逻辑的一个"导引"以及"总括"。将历史发展过程说明为由这些"史"的内容和形式的统一规定所构筑,乃是升华了《资本论》的工作逻辑。这是绝对的历史主义和行动主义,自然是对"结构主义"、"科学主义"、"形式主义"的最大反动。进一步又可以说,《道德经》和《资本论》的"研究同构"乃是确立了社会科学的根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论》 《道德经》 逻辑 辩证法 发生学 历史 理论 批判事的科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