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作为文学理论新范式的批判心理学研究
1
作者 殷伟 《戏剧之家》 2018年第9期235-235,共1页
作为现代心理学的成果,批判心理学也是文学理论新范式,在文学作品人物和创作心理解读方面得到了运用,以展现作品的真实意图和价值。基于这种认识,本文对文学理论与批判心理学的关系展开了分析,然后对作为文学理论新范式的批判心理学进... 作为现代心理学的成果,批判心理学也是文学理论新范式,在文学作品人物和创作心理解读方面得到了运用,以展现作品的真实意图和价值。基于这种认识,本文对文学理论与批判心理学的关系展开了分析,然后对作为文学理论新范式的批判心理学进行了深入解读,从而为关注这一话题的人们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理论 新范式 批判心理学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批判心理学前沿进展 被引量:3
2
作者 王波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15,共11页
批判心理学作为西方左派话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心理学的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现代主体心理和心理学的批判议程预言。在发达资本主义社会,无产阶级被改造成一种适应资本主义体系的市民主体与心理学个体,心理学... 批判心理学作为西方左派话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心理学的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现代主体心理和心理学的批判议程预言。在发达资本主义社会,无产阶级被改造成一种适应资本主义体系的市民主体与心理学个体,心理学成为无产阶级自我理解和塑造的意识形态机器。这样一种全面的和充满弹性的心理学化统治作为资本主义生命政治治理的新形式,使无产阶级的解放议程再次被无限期地搁置了。以主体科学自称的批判心理学基于对这种心理学化过程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解,致力于全面地反思和重构传统心理学的基础假设、理论范畴和方法论,赋予心理学一种激进的、解放的、寻求社会正义和质疑现状的新路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批判理论 批判心理学 马克思主义心理学 资本主义批判
原文传递
彰显心理学的价值维度:批判性心理学思想探析
3
作者 王继瑛 叶浩生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56-160,共5页
批判性心理学是20世纪60年代在德国兴起的一场心理学运动,它以批判性的眼光审视心理学理论背后隐藏的意识形态,采用主体性的研究思路,旨在实现人性的自由解放。当前,批判性心理学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发展起来,在西方心理学界中独树一帜,对... 批判性心理学是20世纪60年代在德国兴起的一场心理学运动,它以批判性的眼光审视心理学理论背后隐藏的意识形态,采用主体性的研究思路,旨在实现人性的自由解放。当前,批判性心理学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发展起来,在西方心理学界中独树一帜,对彰显心理学的价值维度,关注心理学的政治、社会影响,起着独特而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批判心理学 意识形态 主体性 解放性
下载PDF
试论西方马克思主义心理学取向的特点及成就 被引量:6
4
作者 霍涌泉 魏萍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468-1475,共8页
当今西方心理学研究中盛行着形形色色的马克思主义流派,除了传统的精神分析马克思主义、人本心理学马克思主义和辩证法心理学等思潮之外,还涌现出了实证主义心理学的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心理学的马克思主义、批判心理学的马克思主义和... 当今西方心理学研究中盛行着形形色色的马克思主义流派,除了传统的精神分析马克思主义、人本心理学马克思主义和辩证法心理学等思潮之外,还涌现出了实证主义心理学的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心理学的马克思主义、批判心理学的马克思主义和多元主义辩证法等新取向,其中批判心理学已成为发展的主流。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的立国之本,随着世界范围内马克思主义研究运动的日益高涨,如何认识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心理学理论资源,是我们中国心理学研究需要进一步探讨的一个重要理论和现实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马克思主义 心理学 实证主义 女权主义 批判心理学
下载PDF
作为其他可能选择的主体性——与伊安·帕克教授谈理论心理学 被引量:2
5
作者 王波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1-48,55,共9页
理论心理学的未来发展需要想象一种超越"心理学"的、作为其他可能选择的人类形象。这种"非心理学的"理论建构致力于分析使"心理学"得以可能的文化-历史形式,以及主体如何根据心理学生产的概念和范畴思考... 理论心理学的未来发展需要想象一种超越"心理学"的、作为其他可能选择的人类形象。这种"非心理学的"理论建构致力于分析使"心理学"得以可能的文化-历史形式,以及主体如何根据心理学生产的概念和范畴思考和行动。这意味着心理学要研究的对象正是被它自己生产出来的,并在生活世界中经验性地被再生产出来。由此主体就被心理学化了。故理论心理学要击破和重构似已成为固定之物的"心理学的""范畴"和"概念"。心理学化的主体被改造成一种适应资本主义全球体系的市民主体或心理学个体。作为马克思的解放议程最具弹性的替代性方案,心理学成为心理学化的主体理解自我与社会的中介。而理论心理学家的任务就是想象超越了这种心理学化限制的人类形象。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则正与之相关,通过它我们得以超越互相再生产的资本主义及其心理学。而中国理论心理学家需要像批判地检讨那些从西方进口的心理学那样质疑土生土长的"心理学"的各种形式,并促使人们发展出新形式的反抗性的主体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论心理学 批判心理学 心理学 马克思主义心理学 资本主义心理学 本土心 理学
下载PDF
心理学研究的主体性回归
6
作者 苏得权 叶浩生 《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39-43,共5页
心理学的主体性是指研究对象的主体特征。苏联主体心理学只从本体论层面确立了人在心理学研究中的主体地位,却没有相应的方法论体系。躯体标记假设和行动研究为主体性研究提供了神经生理学依据和具体的操作方法,也不能自成体系。德国批... 心理学的主体性是指研究对象的主体特征。苏联主体心理学只从本体论层面确立了人在心理学研究中的主体地位,却没有相应的方法论体系。躯体标记假设和行动研究为主体性研究提供了神经生理学依据和具体的操作方法,也不能自成体系。德国批判性心理学强调人的主体性,把主体性立场的心理学观点转化为实际的研究模式,是一种较为成熟的主体心理学研究思路。主体心理学、行动研究和批判性心理学从不同层次诠释了被研究者的主体性,向人们展示了心理学研究中的主体性发展进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性 躯体标记假设 行动研究 批判心理学
下载PDF
1958年北京师范大学对心理学的批判 被引量:1
7
作者 方正 胡化凯 《自然辩证法通讯》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54-61,共8页
在各种复杂因素的影响下,中国于1958年掀起了一次批判心理学的高潮。北京师范大学是此次批判的发起单位,也是批判力度最为猛烈的单位。文章探讨了该校发起批判的原因,分析了批判的主要过程、典型事例,以及批判的性质和影响。文章认为,... 在各种复杂因素的影响下,中国于1958年掀起了一次批判心理学的高潮。北京师范大学是此次批判的发起单位,也是批判力度最为猛烈的单位。文章探讨了该校发起批判的原因,分析了批判的主要过程、典型事例,以及批判的性质和影响。文章认为,这场批判的实质是在心理学领域贯彻阶级斗争路线,以政治批判取代学术批判,对中国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58年 北京师范大学 心理学批判
原文传递
谈西方马克思主义心理学研究的新取向
8
作者 董思萱 《才智》 2017年第32期196-197,共2页
通过阅读很多关于马克思主义的文献,让我知道在西方心理学中有很多关于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流派,比如精神分析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心理学和人本心理学马克思主义等,他们是心理学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应运而生的新兴流派。众所周知,我们国家是... 通过阅读很多关于马克思主义的文献,让我知道在西方心理学中有很多关于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流派,比如精神分析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心理学和人本心理学马克思主义等,他们是心理学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应运而生的新兴流派。众所周知,我们国家是社会主义国家,一直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思想作为指导思想,对马克思主义研究也是非常看重,那么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运动的不断兴起,如何认识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心理学理论研究,并能为我国心理学的研究所用正是我们需要关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女性心理学 实证主义 批判心理学 辩证法
原文传递
家校社合作的反思与重构:基于实践共同体的视角 被引量:11
9
作者 张永 张艳琼 《终身教育研究》 2020年第3期41-46,共6页
家校社合作对儿童学习质量的影响取决于相关参与者所持有的学习观。传统的学习观视学习为内化知识的过程,主张学习是属于大脑的内在活动,并把个体看作学习的分析单位。基于这样的学习观,家校社合作逐渐成为对学生的全天候监控,并被简化... 家校社合作对儿童学习质量的影响取决于相关参与者所持有的学习观。传统的学习观视学习为内化知识的过程,主张学习是属于大脑的内在活动,并把个体看作学习的分析单位。基于这样的学习观,家校社合作逐渐成为对学生的全天候监控,并被简化为家校合作,进一步衰减为家长配合学校。实践共同体理论从社会实践开始,参与成为关键过程,将社会世界置于分析的核心,视学习为合法的边缘性参与。基于这样的学习观,家校社合作不仅是儿童的学习场,也是成人以及成人与儿童之间的终身学习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校社合作 实践共同体 批判心理学 “生命·实践”教育学
下载PDF
Clickers and Deep Learning: An Oxymoron?
10
作者 Danielle Morin Jennifer D.E. Thomas Robert Cassidy 《Computer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 2013年第1期69-78,共10页
The use of clicker technology as a tool for promoting learning, let along deep learning, is hotly debated and has its proponents and opponents. With the question still open,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use of this technol... The use of clicker technology as a tool for promoting learning, let along deep learning, is hotly debated and has its proponents and opponents. With the question still open,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use of this technology in fostering critical thinking and other higher-order learning and team-building skills, in the context of two entry-level psychology courses. The results obtained indicate that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both the student and the instructor, the integration of this technology was positively perceived to enhance the learning process and the acquisition of these skills. It would seem these concepts are, after all, not antithetica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ICKERS critical thinking technology and learning higher-order skills.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