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04篇文章
< 1 2 13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译本的传播出版及影响的历史考察
1
作者 虞海波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5期85-91,共7页
《〈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作为阐述唯物史观的经典文本,一直是中国翻译、传播与解读的重点。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百年的进程中,从摘译到全译再到修订《,序言》在中国的传播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序言》的传入改变了我们对马克思主义... 《〈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作为阐述唯物史观的经典文本,一直是中国翻译、传播与解读的重点。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百年的进程中,从摘译到全译再到修订《,序言》在中国的传播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序言》的传入改变了我们对马克思主义、对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认识,深刻影响着我国革命和建设道路的探索。另一方面,随着实践的发展和理论研究的深入,学术界对《序言》的认识不断加深,对其翻译也不断完善精准。虽然目前该文的翻译已经十分成熟,但由于翻译变化所引发的“关于《序言》基本内容和地位如何理解”问题依旧是理论界关注的重点和争议的焦点之一。因此,回顾这一历程对于完整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 中译本 传播出版
下载PDF
列宁与政治经济学批判方法论的“具体化”——基于《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的文本讨论
2
作者 孙亮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22,共9页
在政治经济学批判中,“从抽象到具体”的方法一直是西方左翼解读《资本论》的流行语法。然而,他们通常忽视了“从抽象到具体”过程的“开端”问题。马克思在以英国为个案的《资本论》的“原始积累”章节中所处理的,正是这个理论任务。... 在政治经济学批判中,“从抽象到具体”的方法一直是西方左翼解读《资本论》的流行语法。然而,他们通常忽视了“从抽象到具体”过程的“开端”问题。马克思在以英国为个案的《资本论》的“原始积累”章节中所处理的,正是这个理论任务。回顾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列宁在《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中的讨论,完成了马克思关于考察俄国资本主义以补证《资本论》证据的愿望,丰富了“从具体到抽象”的开端问题。列宁从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具有客观必然性、农民的解体与小生产者的破产是其发展的必然环节,以及俄国不是因为没有国外市场而无法实现额外价值等方面,论证了资本主义原始积累过程的必然性与资本主义发展最终被社会主义替代的一致性,实现了政治经济学批判方法论的“具体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宁 政治经济学批判 资本主义 具体化
下载PDF
《〈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的变革思想及其启示
3
作者 冯国芳 《上海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24年第6期2-8,共7页
《政治经济学批判(1857—1858年手稿)》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历史演变、资本形成、资本逻辑进行了深刻的考察和研究,是马克思考察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实现价值理论和货币理论变革的经典著作;而1859年撰写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则... 《政治经济学批判(1857—1858年手稿)》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历史演变、资本形成、资本逻辑进行了深刻的考察和研究,是马克思考察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实现价值理论和货币理论变革的经典著作;而1859年撰写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则是对该“手稿”所作的序言。这篇序言以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和揭示了社会变革的要素、历史条件和规律,从而完成了思想史上划时代的革命。这篇序言所揭示的变革思想对于新时代发展生产力以协调生产关系、变革生产关系以发展生产力、创新意识形态以适应经济发展规律等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唯物史观 《〈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 变革思想
下载PDF
从《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看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唯物史观内核
4
作者 孙民 赵峰 《理论视野》 CSSCI 2024年第10期11-16,共6页
《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是马克思计划撰写的《政治经济学批判》的草稿,其基本思想、根本方法、研究对象、理论内容和价值旨归都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一以贯之的理论特征和精神内核。它不仅是对构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一般探讨,同时... 《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是马克思计划撰写的《政治经济学批判》的草稿,其基本思想、根本方法、研究对象、理论内容和价值旨归都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一以贯之的理论特征和精神内核。它不仅是对构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一般探讨,同时也是将唯物史观运用于经济研究过程的伟大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唯物史观 政治经济学批判 《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
下载PDF
破除“抽象统治”的双重逻辑进路——《资本论》的形而上学批判与政治经济学批判 被引量:2
5
作者 胡建东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2-128,共7页
在资本主义社会,抽象权力由天国降至尘世,形而上学与资本逻辑结成“神圣同盟”,二者一道实现了对人的双重“抽象统治”。为破除“抽象统治”,马克思将致思旨趣转向“此岸世界的真理”。在《资本论》中,马克思揭露了“抽象统治”的内在机... 在资本主义社会,抽象权力由天国降至尘世,形而上学与资本逻辑结成“神圣同盟”,二者一道实现了对人的双重“抽象统治”。为破除“抽象统治”,马克思将致思旨趣转向“此岸世界的真理”。在《资本论》中,马克思揭露了“抽象统治”的内在机理:商品、货币、资本等社会的“物”的存在,掩藏了存在背后的“形式规定”,亦即“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的社会关系。在揭露这一机理的过程中,《资本论》贯穿着形而上学批判和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双重逻辑进路,且二者形成了互构关系:政治经济学批判通过对现实历史的科学揭示,为在形而上学层面破解存在秘密奠定了实证基础;形而上学批判则为政治经济学批判明确了前提、对象和方法。在这种高度统一中,马克思开辟了终结形而上学和资本逻辑双重“抽象统治”的“新唯物主义”道路,为人的自主活动和自由解放指明了历史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象 形而上学批判 政治经济学批判 新唯物主义
下载PDF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研究方法再研究——马克思对“从抽象上升到具体”是形而上学方法质疑的回应 被引量:2
6
作者 李天慧 张润枝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19,共8页
“从具体上升到抽象”和“从抽象上升到具体”是政治经济学的两种不同研究方法。前者是资产阶级研究政治经济学的方法,后者是马克思开展政治经济学批判研究的方法。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质疑马克思的方法是形而上学的方法。马克思通过论... “从具体上升到抽象”和“从抽象上升到具体”是政治经济学的两种不同研究方法。前者是资产阶级研究政治经济学的方法,后者是马克思开展政治经济学批判研究的方法。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质疑马克思的方法是形而上学的方法。马克思通过论证“从抽象上升到具体”是具有批判性和革命性的唯物辩证法,表明其是科学的政治经济学研究方法,而非形而上学的方法。“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具有高度的历史唯物主义哲学自觉,通过揭示资本的本质及其演绎规律,论证资本主义必将终结。“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表明《资本论》是哲学—经济学一体性研究范式的典范之作,研究《资本论》及其手稿需要从跨学科的研究空间对其进行哲学—经济学一体性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批判 “从抽象上升到具体” 形而上学
下载PDF
舆情智能化的原理解析及治理优化——基于传播政治经济学的视角 被引量:1
7
作者 袁子桐 杨馨淏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2期133-141,共9页
大数据时代,人工智能技术的融入为舆情智能化变革提供了契机。作为对传统舆情治理的一次全新变革,舆情智能化具有很强的技术赋能效果,结合国家意识形态治理的需求实现了治理的精准深入、感性交互与效能强化。但人工智能技术作为一把“... 大数据时代,人工智能技术的融入为舆情智能化变革提供了契机。作为对传统舆情治理的一次全新变革,舆情智能化具有很强的技术赋能效果,结合国家意识形态治理的需求实现了治理的精准深入、感性交互与效能强化。但人工智能技术作为一把“双刃剑”,舆情智能化在一定程度上诱发了数字权力扩张、价值表达脱嵌与意见交互虚构的风险。究其原因,传播媒介的数字化与舆情智能化媒介的宰制,数字传播资本化对舆情智能化结果的规训以及话语主体多样化对舆情智能化主体的解构,从不同层面加剧了政治风险的产生。有鉴于此,应当尝试构建舆情智能化治理的规范进路,强调舆情智能化治理技术适配性从单向供给到全面深入的发展,实现舆情智能化治理资本管理能力从资本运营到政企配合的过渡,完成舆情智能化治理共建共享格局从独立主体到主体协同的建设,从而为完善中国舆情智能化治理提供善治良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舆情智能化 数字传播 传播政治经济学 数字资本
下载PDF
主体还是用户?——传播政治经济学视域中数字劳动的本质内涵再审视 被引量:2
8
作者 闫晋齐 《天府新论》 CSSCI 2024年第3期39-46,157,共9页
“数字劳动”是数字资本主义时代的核心范畴之一。数字劳动概念在政治经济学的研究脉络中存在着“结构研究”与“要素研究”两条进路,其论争集中于劳动主体数字化的论域中,由此体现出用户与主体的区别。用户本质上是主体与数字化媒介的... “数字劳动”是数字资本主义时代的核心范畴之一。数字劳动概念在政治经济学的研究脉络中存在着“结构研究”与“要素研究”两条进路,其论争集中于劳动主体数字化的论域中,由此体现出用户与主体的区别。用户本质上是主体与数字化媒介的结合,加之以数字化媒介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性质,进而形成了数字劳动中主体与用户的动态关系。基于此种动态关系,“主体用户化”凸显为数字劳动概念的核心特征,并通过同时在场的三条演化路径展示出其社会历史内涵,即“数字化环境下的主体劳动”“主体数字活动即用户数字劳动”以及“主体数字劳动”。这一阐释方式充分说明了数字劳动的标识性特征,既回应了理论争鸣,又观照了社会现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劳动 平台经济 传播政治经济学 数字资本
下载PDF
网络符号消费阶层比附取向的政治经济学批判 被引量:1
9
作者 杨嵘均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9-161,248,共14页
随着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大数据技术、云计算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等的发展,网络符号消费已经成为社会消费的主要形态之一,并呈现出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向。客观地看,网络符号消费的未来发展呈现出社会阶层比附的取向。为了回应这一消费现象... 随着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大数据技术、云计算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等的发展,网络符号消费已经成为社会消费的主要形态之一,并呈现出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向。客观地看,网络符号消费的未来发展呈现出社会阶层比附的取向。为了回应这一消费现象和社会现实以及解决由此而产生的系列社会问题,需要对其进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批判,并探求其可能的超越路径。这就需要对网络符号消费阶层比附取向的弊端进行技术解蔽与实践纠治,以调节收入分配为前提,在提高管理水平和能力的基础上推进资本投资以及网络符号消费的正向化发展,同时引导人们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回归理性、回归日常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符号消费 政治经济学批判 马克思主义 消费社会 阶层比附
下载PDF
“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的文明史变革意蕴——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视角 被引量:2
10
作者 赵坤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共7页
“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具有深刻的文明史变革意蕴。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方法论之下,文明的本质和内核不是宗教文化等社会意识要素,而是物质生产和财富创造,由此确立了“富裕”作为文明标尺这一“经济事实”,从“匮乏”... “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具有深刻的文明史变革意蕴。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方法论之下,文明的本质和内核不是宗教文化等社会意识要素,而是物质生产和财富创造,由此确立了“富裕”作为文明标尺这一“经济事实”,从“匮乏”走向“富裕”是文明演进的核心线索。在马克思、恩格斯所开辟的文明的“近经济”阐释的理论空间中,“文明社会”史与私有制历史同期、“富裕”与“贫困”并存成了人类文明史最大的经济悖论,现代资本主义文明则把这一经济悖论推向了极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中国式现代化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制度基础和制度优势之下,不仅体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而且体现人民物质生活共同富裕与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协调,破解了文明的经济悖论,实现了对整个人类文明史的伟大变革,由此开创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富裕 文明形态 政治经济学批判方法
下载PDF
论政治经济学批判革命视域中马克思的理论革命--对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1857-1858年草稿)》地位和意义的再认识
11
作者 张玉琪 李广平 《社科纵横》 2024年第3期150-160,共11页
《政治经济学批判(1857—1858年草稿)》(以下简称《草稿》)不能仅仅被看成是《资本论》研究的第一稿,还应当从政治经济学批判的角度来认识和评价其地位和意义。《草稿》使马克思在科学上真正超越了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创立了以剩余价值... 《政治经济学批判(1857—1858年草稿)》(以下简称《草稿》)不能仅仅被看成是《资本论》研究的第一稿,还应当从政治经济学批判的角度来认识和评价其地位和意义。《草稿》使马克思在科学上真正超越了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创立了以剩余价值学说为核心的科学的政治经济学,推动了政治经济学革命的发生,进而催生了马克思新唯物主义世界观独特而根本范式的形成以及整体性理论范式革命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经济学批判革命 科学政治经济学 新唯物主义世界观的独特范式 理论范式革命
下载PDF
身体技术化、身份政治化与生命生产化——唐娜·哈拉维赛博格思想的政治经济学批判
12
作者 戴雪红 闫金敏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3-73,共11页
唐娜·哈拉维在其经典文章《赛博格宣言》中提出了“赛博格”这一重要概念,描述了人和机器深度融合的未来社会景象,为批判资本主义和思考人类未来发展提供了一条崭新的路径。基于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视角解读哈拉维的赛博格思想,应... 唐娜·哈拉维在其经典文章《赛博格宣言》中提出了“赛博格”这一重要概念,描述了人和机器深度融合的未来社会景象,为批判资本主义和思考人类未来发展提供了一条崭新的路径。基于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视角解读哈拉维的赛博格思想,应关注身体技术化、身份政治化与生命生产化的多重博弈。首先,赛博格是技术与资本的融合,透视赛博格资本逻辑的扩张性本质,以实现从资本逻辑到人本逻辑的跨越。其次,赛博格工人阶级的崛起实质上是赛博格与身份政治的共谋,把握赛博格政治的虚幻性表现,需寻找一种新的反抗资本主义的现实阶级主体,以抵抗父权制资本主义对女性的压迫。最后,赛博格形象体现了生命生产化与后现代的认同逻辑,重思赛博格生命文化的后现代主义本质,尝试突破文化虚无主义,在马克思的“技术—社会”理论范式中思考人与机器的未来发展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娜·哈拉维 赛博格 政治经济学批判 资本逻辑 身份政治
下载PDF
全球传播政治经济学的跨国、跨学科研究对话--新媒体与全球信息社会的公正传播
13
作者 李宜桐 张锦仪 程嘉虹 《学术探索》 CSSCI 2024年第11期53-54,共2页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第十三届“新媒体与全球信息社会的公正传播”暑期学校邀请八位海内外著名学者聚焦全球在地化的传播政治经济学、社会性别、质化的民族志研究方法、交叉分析模式等展开具有现实主义批判深度的跨国、跨学科课程教学。暑...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第十三届“新媒体与全球信息社会的公正传播”暑期学校邀请八位海内外著名学者聚焦全球在地化的传播政治经济学、社会性别、质化的民族志研究方法、交叉分析模式等展开具有现实主义批判深度的跨国、跨学科课程教学。暑期学校的宗旨之一意在警觉智能社会如何不为智能迷思所迷惑,保持学术思想与动态生活关联的独特品格,继而获得社会现实的反思性、批判性洞见,让思想所带来的理论想象力丰富青年学者的学术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暑期学校 传播政治经济学 跨学科课程 交叉分析 现实主义批判 学术追求 民族志研究方法 智能社会
下载PDF
信息政治经济学视角下乡村文化传播研究
14
作者 洪涛 陈萍 段小娇 《民风》 2024年第4期0023-0025,0068,共4页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根魂所系。笔者以乡村传统文化演变、新乡村文化植入为切入点,分析贵州乡村振兴产业发展、乡村文化资源发掘与利用、茶园山宗族文化溯源与公共图书馆数字文献服务实证案例,力求探究信息政治经济学的信息不公平分布...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根魂所系。笔者以乡村传统文化演变、新乡村文化植入为切入点,分析贵州乡村振兴产业发展、乡村文化资源发掘与利用、茶园山宗族文化溯源与公共图书馆数字文献服务实证案例,力求探究信息政治经济学的信息不公平分布、媒介私有化等因素对乡村文化传播的影响,发现乡村文化传播应坚持乡村文化内生性、媒介传播的积极作用、合理整合资源、保持信息传递畅通,以期为乡村文化赋能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文化传播 信息政治经济学 赋能24
下载PDF
罗伯特·阿尔布瑞顿对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新解
15
作者 李娉 《理论视野》 CSSCI 2024年第8期91-96,共6页
阿尔布瑞顿是国际知名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家,他在当代语境下对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做出了新的解读,其解读具有重要意义。概言之,在与西方主流经济学的对比中,彰显了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独特性和优越性;在对资本辩证法的呈现中,... 阿尔布瑞顿是国际知名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家,他在当代语境下对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做出了新的解读,其解读具有重要意义。概言之,在与西方主流经济学的对比中,彰显了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独特性和优越性;在对资本辩证法的呈现中,突出了马克思在揭示资本内在逻辑方面的开创性贡献;在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社会批判理论的分析中,强调了利用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丰富意义构建新社会批判理论的迫切性;在对社会主义的重申与展望中,帮助我们认清资本主义弊病、坚定社会主义信念。阿尔布瑞顿对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新解代表了在当前激活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当代价值的重要努力,具有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经济学批判 资本辩证法 社会批判理论
下载PDF
新闻专业主义批判:一种传播政治经济学的视角 被引量:29
16
作者 胡翼青 汪睿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46-51,共6页
学界从没有对新闻专业主义的内涵达成过共识,但诸多表述都倾向于将其形容为新闻从业者的一种价值追求。然而从普利策再到新闻的客观性运动,新闻史提供了另一种看问题的视角。从传播政治经济学的视角来看,新闻专业主义是一种媒体企业经... 学界从没有对新闻专业主义的内涵达成过共识,但诸多表述都倾向于将其形容为新闻从业者的一种价值追求。然而从普利策再到新闻的客观性运动,新闻史提供了另一种看问题的视角。从传播政治经济学的视角来看,新闻专业主义是一种媒体企业经营管理的理念与方式,但为了掩盖其高度功利性的实际功能,它通常被标榜为新闻业的职业操守和最高信仰。究其历史成因,与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美国科学管理思想渗透到社会各行各业息息相关。因此当代公民新闻对新闻专业主义的挑战实际是对传统的新闻管理模式的挑战。人们永远需要专业的新闻,但不一定需要资本主义的新闻企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专业主义 客观性 传播政治经济学 科学管理
下载PDF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美学意蕴及当代启示
17
作者 孙琳琼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12,共9页
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批判,马克思剖析了资本主义社会人的整体生存结构,从而把对人类自由解放的研究推进到对作为自由活动之典范的审美活动的考察,由此丰富发展了其哲学思想。具体而言,马克思通过分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对审美主体能... 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批判,马克思剖析了资本主义社会人的整体生存结构,从而把对人类自由解放的研究推进到对作为自由活动之典范的审美活动的考察,由此丰富发展了其哲学思想。具体而言,马克思通过分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对审美主体能力和客体条件的破坏,揭示出资本主义社会的不合理性;通过追问审美活动的社会现实基础即自由时间的充分运用,揭示出资本主义社会与自由活动的对抗性,寻找到现实政治经济活动与审美自由活动的可通达性和无产阶级自由解放的现实路径。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马克思思想的整体性,更好地理解美的理想追求在现实生活中的定位,更好地立足现实创造美好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批判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审美 人的自由
下载PDF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研究进程与方法论变革研究——基于《〈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和《〈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
18
作者 周浚镁 《西部学刊》 2024年第12期160-163,共4页
基于《〈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和《〈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两篇著作,联系研究背景及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进程和方法论变革进行研究。马克思不仅逐渐形成了对以往政治经济学理论的科学评价,进一步确定了... 基于《〈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和《〈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两篇著作,联系研究背景及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进程和方法论变革进行研究。马克思不仅逐渐形成了对以往政治经济学理论的科学评价,进一步确定了其研究对象,而且逐步确立了其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方法与内容,即从抽象到具体的科学方法以及对逻辑和历史的正确认识;同时,还体现出与其哲学层面研究发展的双向促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政治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 《〈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
下载PDF
评《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唯物史观境域》
19
作者 周海蒂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F0002-F0002,F0003,共2页
梳理政治经济学批判与唯物史观之间的关系,不仅对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具有导向作用,而且能为社会经济发展实践提供现实指导。由徐文越撰著的《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唯物史观境域》(上海人民出版社,2023年11月出版)一书研读马... 梳理政治经济学批判与唯物史观之间的关系,不仅对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具有导向作用,而且能为社会经济发展实践提供现实指导。由徐文越撰著的《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唯物史观境域》(上海人民出版社,2023年11月出版)一书研读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文本,系统解析了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实证化与哲学化解读模式及其问题,通过论证实证化经济学解读路径中辩证法的缺失、哲学化解读路径中批判性质的混淆,客观评述作为理论后果的“过时论”与“断裂论”,得出了只有在唯物史观境域内才可以保障政治经济学批判解读的正确性的结论,并在分析政治经济学批判与唯物史观关系解读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探讨由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深入两者内在关系探究的实践路径。纵览全书,该书有如下几点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经济学批判 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 上海人民出版社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社会经济发展 唯物史观 实证化
下载PDF
辩证法的感性改造与政治经济学的形而上学批判——以《哲学的贫困》为中心的考察
20
作者 刘建江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0-99,共10页
在《哲学的贫困》中,马克思不仅展开了对蒲鲁东的系列辩证法和黑格尔的理性辩证法的双重批判,而且对其进行了感性改造。马克思对蒲鲁东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核心,在于彻底揭露和批判其形而上学性质。通过对蒲鲁东政治经济学范畴抽象方法的批... 在《哲学的贫困》中,马克思不仅展开了对蒲鲁东的系列辩证法和黑格尔的理性辩证法的双重批判,而且对其进行了感性改造。马克思对蒲鲁东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核心,在于彻底揭露和批判其形而上学性质。通过对蒲鲁东政治经济学范畴抽象方法的批判,马克思揭示了经济范畴的感性来源,阐释了其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研究对象;通过对蒲鲁东政治经济学方法论中的伪历史主义的披露,马克思立足于社会关系赋予了辩证法真正的历史性,彰显了其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历史主义原则;通过对蒲鲁东政治经济学的伪批判性和抽象实证性的揭露,马克思阐明了其政治经济学批判是一门“革命的科学”和“历史运动的科学”,凸显了其政治经济学批判的革命向度。立足于对蒲鲁东“政治经济学的形而上学”的批判,马克思既在政治经济学批判语境中探讨了哲学方法论的问题,又在哲学方法论视域中考察了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科学性质问题,实现了历史唯物主义与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最初融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哲学的贫困》 感性辩证法 政治经济学的形而上学 历史唯物主义 政治经济学批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