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企业在华发展报告的批判认知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李琳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0-28,共9页
本研究建立包含批评隐喻分析理论、概念合成理论和近体化理论的批判认知分析框架,以《西门子公司在华发展报告》为语料,从认知视角分析企业如何应用话语策略构建话语空间,塑造和提升企业形象。研究发现,《报告》的话语策略有以下特征:(1... 本研究建立包含批评隐喻分析理论、概念合成理论和近体化理论的批判认知分析框架,以《西门子公司在华发展报告》为语料,从认知视角分析企业如何应用话语策略构建话语空间,塑造和提升企业形象。研究发现,《报告》的话语策略有以下特征:(1)使用6类隐喻传递西门子对于公司治理各方面的态度;(2)通过多域复合网络构建"中国公司走出去是在竞技场上战胜对手、提升自我、超越自我过程"的层创空间;(3)从空间、时间、价值观三个维度构建西门子公司作为内部指示中心,危机作为外部指示中心的空间模型。本研究为商务话语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未来可以从批判认知视角深层次揭示商务语篇的意义建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在华发展报告 批判认知分析 隐喻 概念合成 近体化
下载PDF
谈批判性认知与建构主义教育思想 被引量:8
2
作者 孟庆军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25-26,36,共3页
现行的教育模式 ,特别是认知领域和评价体系中的不合理因素限制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建构主义教学思想强调个体对知识的意义化 ,主张教学“以学生为中心”,批判性认知是其理论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 学生 批判认知 思维 建构主义
下载PDF
从批判性认知看建构主义思想
3
作者 孟庆军 《昭乌达蒙族师专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4期62-63,共2页
现行的教育体制 ,特别是认知领域和评价体系中的不合理因素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发展 ,建构主义教学思想强调个体对知识的意义化 ,对学生批判性的思维形成有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 批判认知 建构主义 教学思想 学习理论 知识结构
下载PDF
论物化批判的三种模式 被引量:2
4
作者 马俊领 刘卓红 《广西社会科学》 CSSCI 2008年第12期43-46,共4页
物化批判是马克思社会批判理论和西方马克思主义社会批判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卢卡奇和马尔库塞分别代表了物化批判的三种主导模式:关系物化批判、认知物化批判和技术理性统治批判。《资本论》及相关手稿的物化批判主导模式即... 物化批判是马克思社会批判理论和西方马克思主义社会批判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卢卡奇和马尔库塞分别代表了物化批判的三种主导模式:关系物化批判、认知物化批判和技术理性统治批判。《资本论》及相关手稿的物化批判主导模式即关系物化批判模式为另外两种物化批判模式提供了思想资源。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物化批判,本身亦有可能成为物化的牺牲品,成为意识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关系物化批判 认知物化批判 技术理性统治批判 意识形态
下载PDF
大众传播时代媒介素养的内涵探析 被引量:4
5
作者 张宏树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79-181,共3页
媒介融合以及由此带来的受众分享传播,人类进入真正的大众传播时代,受众如何积极应对这一时代成为当下媒介素养讨论的核心。大众传播时代的媒介素养应该在批判认知的基础上加入媒介生产维度。媒介技术关系到媒介生产和批判认知,媒介生... 媒介融合以及由此带来的受众分享传播,人类进入真正的大众传播时代,受众如何积极应对这一时代成为当下媒介素养讨论的核心。大众传播时代的媒介素养应该在批判认知的基础上加入媒介生产维度。媒介技术关系到媒介生产和批判认知,媒介生产需要考量传播伦理。大众传播时代媒介素养教育的目标是为了建构积极的受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众传播时代 媒介素养 积极受众 媒介生产 批判认知
下载PDF
从语言认知的角度看待批判语篇分析——《批判语篇分析与语言认知》评介 被引量:3
6
作者 姜晖 成晓光 《外语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31-234,共4页
关键词 认知语言学 批判语篇分析 批判语篇分析与语言认知 书评 意识形态 新闻报道
原文传递
关于哈贝马斯道德-法律观的几点评论
7
作者 焦文峰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4-69,共6页
坚持交往有效性的形式法律被哈贝马斯确定为两个方面的中介,即一方面是伦理实体之间,另一方面是个人权利与公共权利之间的中介。它构成了多元主义社会共享道德要求的基本前提。由于哈贝马斯认为前反思的道德直觉与情感缺少经过道德论证... 坚持交往有效性的形式法律被哈贝马斯确定为两个方面的中介,即一方面是伦理实体之间,另一方面是个人权利与公共权利之间的中介。它构成了多元主义社会共享道德要求的基本前提。由于哈贝马斯认为前反思的道德直觉与情感缺少经过道德论证和反思理解的可能基础,因而它们必须与作为其发生学根据的伦理实体一道被形式法律驱逐出去,并被约束在与公共领域无关的事实语境内部。与此同时,形式法律也坚决排除了伦理实体独特的政治追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伦理实体的自我理解 认知反思批判 善与正义
下载PDF
引导自主学习 培养信息意识
8
作者 方开飞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版)》 2018年第5期66-66,共1页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海量信息充斥着我们的生活,因此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信息意识迫在眉睫。教学中,教师可从收集材料、批判认知、课外拓展三个方面入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会筛选有价值的信息,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信息意识。
关键词 自主学习 信息意识 收集材料 批判认知 课外拓展
下载PDF
From Inert Knowledge to Activated Knowledge: Practical Ideas for Improving Student Learning
9
作者 Enoch Hale 《Journal of Philosophy Study》 2013年第4期312-323,共12页
In this article, I argue for the integration of learner-centered, high impact practices for the typical day of instruction. In doing so, I build off of a general, but robust, theoretical framework designed to promote ... In this article, I argue for the integration of learner-centered, high impact practices for the typical day of instruction. In doing so, I build off of a general, but robust, theoretical framework designed to promote substantive self-reflection which orients the tactical suggestions for improving student learning. The recommendations are practical and easily adopted as resources for challenging students to develop general critical thinking skills and dispositions especially those addressing metacognition and questioning one's assumptions of knowledge and understand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est teaching practices high impact strategies critical thinking KNOWLEDGE inert knowledge
下载PDF
颠覆与重建:翻译批评中的理性反思
10
作者 周晓梅 吕俊 《外语与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4-68,共5页
本文指出,在解构主义思潮冲击和洗礼之后,译学研究出现了理性缺位和标准迷失,这是不利于其深入发展的。本文肯定了解构主义对认知理性的批判,同时也指出它自身的非理性中存在着难以克服的悖论,要克服这些悖论仍然需要理性。翻译活... 本文指出,在解构主义思潮冲击和洗礼之后,译学研究出现了理性缺位和标准迷失,这是不利于其深入发展的。本文肯定了解构主义对认知理性的批判,同时也指出它自身的非理性中存在着难以克服的悖论,要克服这些悖论仍然需要理性。翻译活动作为一种社会行为,必须有相应的标准,但是新的标准不应建立在认知理性基础之上,而是应当建立在交往理性,即一种行为规范基础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标准 认知理性批判 交往理性 行为规范
原文传递
论艺术品社会价值评价的学理依据
11
作者 李樵 《华中学术》 2019年第4期34-41,共8页
从社会学的视角看,艺术品是某段历史进程的一个瞬间,这段进程包括众多行动者的精诚合作、通过某些社会机构开展工作、遵从某些可观察到的历史的趋势等等。对艺术品进行价值评价时,如果脱离了社会语境,它不可能被完全理解,因为附着于艺... 从社会学的视角看,艺术品是某段历史进程的一个瞬间,这段进程包括众多行动者的精诚合作、通过某些社会机构开展工作、遵从某些可观察到的历史的趋势等等。对艺术品进行价值评价时,如果脱离了社会语境,它不可能被完全理解,因为附着于艺术品上的价值,不仅导源于内在于作品的审美品质,同时也来自外部的环境。因此,以社会学为知识依据的价值评价不仅弥补了美学评价的缺憾,而且使得评价行为本身能够参与到涉及社会生活之重大主题的讨论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品 价值评价 认知批判 民族寓言 意识形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