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98篇文章
< 1 2 7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社会学和人类学的文本化:社会科学视域下的中国电影批评史
1
作者 蔡梦虹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7,共5页
从社会学和人类学的角度审视作为“元批评”的中国电影批评,通过社会科学理论和方法对中国电影批评史进行深度反思和剖析,揭示其内在逻辑和规律;并进而分别借助社会学与人类学视角对左翼时期到新时期电影批评,以及当下的电影批评进行分... 从社会学和人类学的角度审视作为“元批评”的中国电影批评,通过社会科学理论和方法对中国电影批评史进行深度反思和剖析,揭示其内在逻辑和规律;并进而分别借助社会学与人类学视角对左翼时期到新时期电影批评,以及当下的电影批评进行分析。通过多学科交叉实证研究对电影批评史进行再批评,有助于深入理解电影作为社会现象和文化活动的本质,在跨学科视角中总结普遍适用的批评原理,为中国电影健康发展和社会文化繁荣做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学 人类学 社会科学 电影批评史 批评
下载PDF
新时期现代文学理论批评史书写的突破与局限——以王永生《中国现代文学理论批评史》为例
2
作者 周明全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4-66,共13页
1922年,胡适在《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中首次对中国现代文学进行“史”的研究和历史描述。1939年出版的李何林的《近二十年文艺思潮论》,是以马克思主义的文艺观研究现代文艺思潮的第一部专著。自1922开始,朱自清、周作人、王哲甫、伍... 1922年,胡适在《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中首次对中国现代文学进行“史”的研究和历史描述。1939年出版的李何林的《近二十年文艺思潮论》,是以马克思主义的文艺观研究现代文艺思潮的第一部专著。自1922开始,朱自清、周作人、王哲甫、伍启元、李何林等学者,以及新中国成立后的王瑶、蔡仪、张毕来、刘绶松、唐弢等学者对现代文学史都有考察和研究。相较于数量庞大的新文学史或现代文学史,现代文学理论批评史却一直未得到有效的梳理。直到1986年王永生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理论批评史》(上册)出版,才终结了现代文学理论批评无史的局面,开创了现代文学理论批评研究的先河。这本以通史体例写作的理论批评史,文类的涵盖面、资料的丰富度都是最全的。然而,这部多有创建的理论批评史,因与时代共名脱节,而淹没在历史中,令人唏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永生 《中国现代文学理论批评史 文学编撰 新时期 批评史
下载PDF
西方文学批评史治学之思——杨冬教授访谈录
3
作者 郭伟 杨冬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24年第4期12-24,共13页
杨冬教授潜心于西方文学批评史研究,耗费三十余年心血著成西方文学批评通史《文学理论:从柏拉图到德里达》。该书出版后深受欢迎,六年间两次再版,堪称中国西学研究的典范。杨冬教授与郭伟教授进行的这次学术访谈,以《文学理论:从柏拉图... 杨冬教授潜心于西方文学批评史研究,耗费三十余年心血著成西方文学批评通史《文学理论:从柏拉图到德里达》。该书出版后深受欢迎,六年间两次再版,堪称中国西学研究的典范。杨冬教授与郭伟教授进行的这次学术访谈,以《文学理论:从柏拉图到德里达》切入,论及西方文学批评史的研究与撰写、学术研究的方法与规范、文学研究中如何对待文学理论等诸多话题。杨冬教授求真的学术理念、求新的学术方法和求实的治学作风,有助于启迪后学、消减学术浮躁之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批评史 文论 治学 文学研究
下载PDF
《废都》批评史中文学性维度的隐与显
4
作者 王安喆 《当代文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9-56,共8页
在《废都》批评史中,隐含着一个1990年代以来文学批评中文学性维度的变迁史。1993年,《废都》出版后便遭遇道德批评,其背后是错位的文学性,致使真正的文学性价值遭到遮蔽。1990年代文化研究兴起,使《废都》被视作文化文本,批评转向其背... 在《废都》批评史中,隐含着一个1990年代以来文学批评中文学性维度的变迁史。1993年,《废都》出版后便遭遇道德批评,其背后是错位的文学性,致使真正的文学性价值遭到遮蔽。1990年代文化研究兴起,使《废都》被视作文化文本,批评转向其背后的大众文化。随着21世纪历史化研究范式的确立,《废都》被视作重返历史现场的重要史料。从方法论上看,文化研究和历史化研究范式或多或少会压抑对《废都》文学性价值的关注,但文学性又以特殊的形式隐含于相关批评实践中。另一类坚持从文学性维度出发的批评者对《废都》的心灵真实、本土经验等文学性价值不断进行探索与阐释,彰显着文学性研究的当代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性 《废都》 批评史 心灵真实 本土经验
下载PDF
文化自信视域下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教学原则探析
5
作者 杨月梅 《语言与教育研究》 2024年第2期82-88,共7页
文本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价值目标,以增强中华文学理论话语认同为知识目标,以提升师范生审美鉴赏与实践水平为能力目标,探析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课程教学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以期充分发挥课程优势,激活中华传统文论的当下生命力,培... 文本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价值目标,以增强中华文学理论话语认同为知识目标,以提升师范生审美鉴赏与实践水平为能力目标,探析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课程教学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以期充分发挥课程优势,激活中华传统文论的当下生命力,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深度自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自信 价值观自信 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 教学原则
下载PDF
从传统诗文批评到中国文学批评史话语构建的尝试--以《中国的文学批评家》为中心
6
作者 高石 《中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6-124,共9页
历来治中国文学批评史者,几乎都以陈钟凡1927年出版的《中国文学批评史》为第一部批评史著作。其实,早在1922年范祎便发表了《中国的文学批评家》,该文实为中国文学批评史的发轫之作。范文长期为学界所忽视,为了全面发掘此文的独特价值... 历来治中国文学批评史者,几乎都以陈钟凡1927年出版的《中国文学批评史》为第一部批评史著作。其实,早在1922年范祎便发表了《中国的文学批评家》,该文实为中国文学批评史的发轫之作。范文长期为学界所忽视,为了全面发掘此文的独特价值,本文先钩稽范祎的生平与著作;次则以范文为中心,放在中国文学批评史的学术脉络中去审视其意义;最后对范祎的文化情怀做出理解之剖析。该文前承以《四库全书总目》为代表的古典诗文批评,后启陈钟凡等中国文学批评史名著,对于学界重新认识批评史这门学科的早期发生史,具有不可忽视的学术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的文学批评家》 范祎 中国文学批评史 民国话体文学
下载PDF
会通古今与原典阐释:中国文学批评史课程教学改革
7
作者 杜婕欣 李舫 《成都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117-124,共8页
为了提高中国文学批评史课程的教学质量,针对课程存在的独立性不足、教材编排中“史”“论”分离、课程现实结合不够紧密、人文精神挖掘不够深入等问题,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从通史与专题相互结合、教材内容的重组、学习情境性的构建... 为了提高中国文学批评史课程的教学质量,针对课程存在的独立性不足、教材编排中“史”“论”分离、课程现实结合不够紧密、人文精神挖掘不够深入等问题,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从通史与专题相互结合、教材内容的重组、学习情境性的构建、人文精神挖掘、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以及对中国古代文论原典著作的理解等方面展开探索。实施教学改革后,通过对学生满意度的调查和自我导向学习能力的测评对比发现,教学改革达到了预期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学批评史 文学批评 中国古代文论 建构主义 课程改革 教学改革 教学质量
下载PDF
从文学批评到批评史、当代文学批评史及其学科建设问题——《中国当代文学批评史》绪言节选 被引量:8
8
作者 吴俊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5-23,共9页
本文是《中国当代文学批评史》书稿绪言第一、二部分。绪言大致分三部分介绍有关文学批评的观念和立场、当代文学批评和批评史的学术学科建设观察与思考,以及当代文学制度视阈中国家文学权力机制对于当代文学和批评实践的制约性影响。... 本文是《中国当代文学批评史》书稿绪言第一、二部分。绪言大致分三部分介绍有关文学批评的观念和立场、当代文学批评和批评史的学术学科建设观察与思考,以及当代文学制度视阈中国家文学权力机制对于当代文学和批评实践的制约性影响。首先阐明文学批评和批评史特征及其对文学史和文学理论乃至整个文学生产体系的重要性,其次从批评史学术和学科上论述中国当代文学批评的建设发展历史、特点及可能性,最后从国家文学的制度刚性规范上,阐明中国当代文学的政治体制特征、权力机制特征以及《中国当代文学批评史》撰述的核心要旨、思想逻辑和学术目标。限于篇幅,本期选发独立成文的绪言前两部分,并拟定了新标题,第三部分后续另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批评 批评史 中国当代文学批评史 学科
下载PDF
编年批评史的意涵与理解 被引量:3
9
作者 夏静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9-86,共8页
作为文学批评史书写中两种常见的范式,"概念脉络中的批评史"和"编年意义上的批评史"在理论预设、研究对象上各具特色、长短互见。比较两种文学批评史的研究路数,较之"概念脉络中的批评史"关注类型研究,... 作为文学批评史书写中两种常见的范式,"概念脉络中的批评史"和"编年意义上的批评史"在理论预设、研究对象上各具特色、长短互见。比较两种文学批评史的研究路数,较之"概念脉络中的批评史"关注类型研究,注重概念、范畴的内在逻辑关联,"编年意义上的批评史"关注个案研究,注重思想体系之间的意义关联,以及揭示那些隐而不显的批评史资源,因此,可以更为全面地呈现出历史文化的复杂性和丰富性,为我们提供重新审视批评史资源的新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编年批评史 概念批评史 个案 类型
下载PDF
"整体观"与20世纪中国艺术批评史暨电影批评史分期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旭光 《文化艺术研究》 CSSCI 2020年第3期103-110,共8页
20世纪中国艺术批评史暨电影批评史的研究应该贯彻一种"整体观",即秉持一种全局、宏观的艺术批评视野和开放动态的艺术史意识。20世纪艺术批评史的写作应该基于三个"整体观":其一,艺术门类或学科"整体观"... 20世纪中国艺术批评史暨电影批评史的研究应该贯彻一种"整体观",即秉持一种全局、宏观的艺术批评视野和开放动态的艺术史意识。20世纪艺术批评史的写作应该基于三个"整体观":其一,艺术门类或学科"整体观";其二,电影(艺术)批评方法"整体观";其三,20世纪艺术史"整体观"暨艺术批评史"整体观"。这三个"整体观"是互相联系、互为依存且互相促进的,这是观念更新、方法革新后自然而然的必然选择。依循这种"整体观"方法论,可以把20世纪艺术批评史划分为三个阶段:转型与建设期、转折与集中期、开放与多元期。自20世纪末和21世纪以来,艺术批评和电影批评进一步面临功能、方法、媒介、接受与传播等的巨大转型。一些新的现象、问题层出不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 艺术批评史 电影批评史 方法论 整体观
下载PDF
王永生和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 被引量:2
11
作者 沙似鹏 许道明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6期104-107,共4页
在久困床褥之后,1991年4月21日凌晨,死神终于向王永生老师垂下了无情的黑幕。老师大抵是不甘寂寞的人,命运却使他在生命的最后一段时间领略了分外的寂寞。他的师友、同事、学生,以及新、旧领导自然少不了常去探视他,给他的家属多少带去... 在久困床褥之后,1991年4月21日凌晨,死神终于向王永生老师垂下了无情的黑幕。老师大抵是不甘寂寞的人,命运却使他在生命的最后一段时间领略了分外的寂寞。他的师友、同事、学生,以及新、旧领导自然少不了常去探视他,给他的家属多少带去了慰安,而于他则丝毫无补。无论是欢容,还是悲色,抑或是宽慰,还是怅惘,都已和他无缘。他的周身在慢慢地消蚀,而他的双目,唯有那对似乎很容易得罪世情的目光,依旧亮得出奇,直至于弥留的最后一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 中国文学批评史 文艺思想 学术生涯 文学理论批评史 鲁迅 思想斗争 中国现代文学 中国现代文论 基本原理
下载PDF
批评史:国家文学和制度规范的视阈--关于《中国当代文学批评史》的若干思考 被引量:4
12
作者 吴俊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2021年第6期24-30,共7页
本文是《中国当代文学批评史》书稿绪言节选第三部分。绪言大致分三部分介绍有关文学批评的观念和立场、当代文学批评和批评史的学术学科建设观察与思考,以及当代文学制度视阈中国家文学权力机制对于当代文学和批评实践的制约性影响。... 本文是《中国当代文学批评史》书稿绪言节选第三部分。绪言大致分三部分介绍有关文学批评的观念和立场、当代文学批评和批评史的学术学科建设观察与思考,以及当代文学制度视阈中国家文学权力机制对于当代文学和批评实践的制约性影响。第三部分是从国家文学的制度刚性规范上,扼要阐明中国当代文学的政治体制特征、权力机制特征及简述《中国当代文学批评史》撰写的思想大旨和基本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批评史 《中国当代文学批评史 国家文学 作家协会
下载PDF
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研究的起步与展望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永生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4年第5期98-100,共3页
要建立具有本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体系,必须在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广泛吸取世界各国进步文论有益养料的同时,系统清理与批判继承本国文论遗产,切实总结各个历史阶段文论发展的规律及其经验教训,并不断从社会生活与文学... 要建立具有本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体系,必须在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广泛吸取世界各国进步文论有益养料的同时,系统清理与批判继承本国文论遗产,切实总结各个历史阶段文论发展的规律及其经验教训,并不断从社会生活与文学运动的实际出发,掌握新情况,研究新课题,开拓新领域,总结新经验。五四运动初期,我国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积极投身于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宣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 文学理论批评史 中国文学批评史 五四运动 古代文论 中国现代文论 文学运动 知识分子 社会生活 世界各国
下载PDF
新视域中的可能性探寻——评《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论》
14
作者 王金胜 《中国图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1-22,共2页
随着社会文化语境的整体性转换,各种新的思想观念和研究方法不断被引入中国现代文学研究领域,使其获得新的研究视野和学术动力.文学史研究空间的拓展,愈发显示出作为其必要组成部分的批评史研究著述中的苍白匮乏及仅作其附属物……
关键词 书评 《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论》 文学批评史 批评 研究视角
下载PDF
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著作编写体例研究
15
作者 王敏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5期103-106,共4页
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著作的编撰,在"文学批评"概念界定方面逐渐从广义走向狭义,批评内在质素逐渐受到重视;在"现代"的时间界定问题上,上下限不断延伸,反映出编撰者对文学批评自身现代性认识的加深;在"现代史&qu... 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著作的编撰,在"文学批评"概念界定方面逐渐从广义走向狭义,批评内在质素逐渐受到重视;在"现代"的时间界定问题上,上下限不断延伸,反映出编撰者对文学批评自身现代性认识的加深;在"现代史"内部的历史分期方面,已形成相对稳定的时期观念,但各著作对不同时期的定位又有认识角度的差别;史料的梳理、整合具有从简单走向复杂、从单一走向丰富的趋势,彰显出"论"史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批评史 概念界定 分期 批评史
下载PDF
读《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论》
16
作者 姜异新 《山东社会科学》 2003年第4期158-158,共1页
关键词 《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论》 中国 现代文学批评史 书评 周海波
下载PDF
应当重视“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的建设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永生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0年第5期93-95,共3页
早在本世纪二、三十年代,我国几位前辈学者就建立了“中国文学批评史”这门学科,陆续出版了几部颇有见地的《中国文学批评史》专著。但它们大都只是从先秦诸子的文学见解,论述到清代各种流派的文学主张与理论批评活动。对于现代中国文... 早在本世纪二、三十年代,我国几位前辈学者就建立了“中国文学批评史”这门学科,陆续出版了几部颇有见地的《中国文学批评史》专著。但它们大都只是从先秦诸子的文学见解,论述到清代各种流派的文学主张与理论批评活动。对于现代中国文学理论批评的发展情况,往往只字不提。“中国文学批评史”实际上也只是“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史”。研究文学理论批评的历史,是为了总结、整理与继承这方面的遗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学批评史 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 文学理论批评史 三十年代 文学主张 文艺理论批评 先秦诸子 中国现代文学 理论建设 中国文学
下载PDF
关于开展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研究的断想
18
作者 王永生 《贵州社会科学》 1986年第4期19-25,共7页
(一) 五四新文化运动迄今已过了六十五个年头,可是我们对“五四”以来文学理论批评发展情况及其经验教训还缺乏系统的研究。自本世纪二十年代末开始,在前辈学者陈钟凡、郭绍虞、朱东润、罗根泽等人辛勤努力下,建立了中国文学批评史这一... (一) 五四新文化运动迄今已过了六十五个年头,可是我们对“五四”以来文学理论批评发展情况及其经验教训还缺乏系统的研究。自本世纪二十年代末开始,在前辈学者陈钟凡、郭绍虞、朱东润、罗根泽等人辛勤努力下,建立了中国文学批评史这一新兴学科,在其相继问世的有关学术论著中,对于上古至清末的文学理论批评发展,作了脉络较为清晰的历史回顾,对于人们继承我国文论传统,汲取古代文论遗产中的有益营养,发展当前的革命文学评论事业,作出了可贵的贡献。建国以来,尤其是近几年来,我国古代文论领域的研究更在好多重要课题方面有了新的起色,新的突破,形势十分喜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 文学理论批评史 五四新文化运动 中国文学批评史 文学评论 古代文论 文学思潮 回顾 革命文学 中国现代文学
下载PDF
网络文学批评史的问题论域 被引量:7
19
作者 欧阳友权 喻蕾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3期143-148,共6页
网络文学批评的历史书写需要对沉淀在其中的问题与观念予以价值评判和意义分析,以求为这一批评的"史实"找到"史论"的持论逻辑,以问题意识抽绎出网络文学批评的学理范式。这就需要切入网络文学批评观念的转型、批评... 网络文学批评的历史书写需要对沉淀在其中的问题与观念予以价值评判和意义分析,以求为这一批评的"史实"找到"史论"的持论逻辑,以问题意识抽绎出网络文学批评的学理范式。这就需要切入网络文学批评观念的转型、批评标准的创建、批评功能的变迁、批评主体的梳理以及网络文学批评影响力的变化等基本论域,以开辟网络文学批评史的思维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文学 批评史 问题论域
下载PDF
“中国文学批评史”称谓的多重指涉及相互关系 被引量:3
20
作者 彭玉平 杨金文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76-82,共7页
“中国文学批评史”这一称谓,表面上约定俗成,其实客观上存在着多重指向。从 历史发展与研究现状相结合的角度来分析,它起码应该指涉三个层面:学科门类,研究方向, 研究对象;三者之间既有广义与狭义之分,也有历史形态的研究对象... “中国文学批评史”这一称谓,表面上约定俗成,其实客观上存在着多重指向。从 历史发展与研究现状相结合的角度来分析,它起码应该指涉三个层面:学科门类,研究方向, 研究对象;三者之间既有广义与狭义之分,也有历史形态的研究对象与科学形态的著述方式之 分。该文试图对整个学科进行本体意义上的系统观照,并为本学科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廓清思路, 提供一个认知基础和逻辑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文学批评史 学科门类 研究方向 研究对象 学科门类 文学批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