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为什么是“代际”?——“80后写作”、代际批评概念的流行与反思 被引量:1
1
作者 马兵 《文艺争鸣》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30-35,共6页
1988—1989年,由上海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主办的青年研究理论刊物《当代青年研究》分期发表了李新华关于“代际理论”研究的系列文章,在首篇《“代”的时代——关于“代际”理论的手记之一》中,作者指出,代际是继血缘、阶级之后第三种区... 1988—1989年,由上海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主办的青年研究理论刊物《当代青年研究》分期发表了李新华关于“代际理论”研究的系列文章,在首篇《“代”的时代——关于“代际”理论的手记之一》中,作者指出,代际是继血缘、阶级之后第三种区分人群的尺度,并大胆预测:“根据现实的种种迹象,我们预见‘代’的时代已经到来,尽管它怎样实现自己,并在多大程度上实现自己,以及实现的进程表,我们一时无法估计。”这组文章其时并未引起太大反响,但作者的预测却在数年之后得到印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社科院 李新华 理论刊物 社会学研究所 代际 批评概念 当代青年
原文传递
本雅明早期文学理论思想中批评和外观概念的关系
2
作者 姚云帆 《文教资料》 2009年第10期12-14,共3页
本雅明早期文学批评思想的核心概念是“批评”。这一概念和德国歌德的“外观”有着密切联系,把握两者的联系,对理解本雅明文学思想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研究“批评”和来自于歌德的概念“外观”的关系,以《德国浪漫派中的艺... 本雅明早期文学批评思想的核心概念是“批评”。这一概念和德国歌德的“外观”有着密切联系,把握两者的联系,对理解本雅明文学思想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研究“批评”和来自于歌德的概念“外观”的关系,以《德国浪漫派中的艺术批评概念》为核心,透视本雅明早期文学批评的发展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雅明 《德国浪漫派中的艺术批评概念 批评 “外观”
下载PDF
视域·方法·批评个性——雷内·韦勒克《批评的概念》研究札记 被引量:1
3
作者 金琼 《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年第3期22-25,共4页
《批评的概念》是韦勒克继《文学理论》之后侧重于文学理论问题的澄清、继续探讨文学研究与文学批评方法的学术专著。宏阔的学术视野是其文学研究与批评的基础,历史主义精神、发展的观点和辩证的眼光体现其独特的研究方法,二者共同构筑... 《批评的概念》是韦勒克继《文学理论》之后侧重于文学理论问题的澄清、继续探讨文学研究与文学批评方法的学术专著。宏阔的学术视野是其文学研究与批评的基础,历史主义精神、发展的观点和辩证的眼光体现其独特的研究方法,二者共同构筑了韦勒克平实缜密而不失机敏幽默的批评个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批评概念 视城 方法 批评个性
下载PDF
“新时期文学”:批评概念的浮沉与“当代文学”的结构变动
4
作者 杨希帅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85-90,共6页
“新时期文学”是随着政治“新时期”的来临而诞生的,它最初处于后者的总体规划中,具有高度的政治性和意识形态性。随着知识界推动的思想启蒙运动逐渐溢出国家主导的政治解放运动的边界,文学受到政治的束缚越来越小,文学主体性的强化,... “新时期文学”是随着政治“新时期”的来临而诞生的,它最初处于后者的总体规划中,具有高度的政治性和意识形态性。随着知识界推动的思想启蒙运动逐渐溢出国家主导的政治解放运动的边界,文学受到政治的束缚越来越小,文学主体性的强化,“新时期文学”也开始产生了裂变或者分化。随之而来的则是,对于“新时期文学”的评价,对于“新时期文学”主潮的认识也产生了分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期文学 文学主体性 当代文学 意识形态性 思想启蒙运动 批评概念 主潮 解放运动
原文传递
知识考古学视阈中的韦勒克批评——以《批评的概念》为例
5
作者 姜辉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4期15-18,共4页
韦勒克在其《批评的概念》一书中,集中体现了他的纯历史主义批评观,即追求文学的总体意义和统一性,注重对文学概念本源和连续性的探求。而福柯通过以主体的非中心化与历史的非连续性为理论核心的知识考古学,实现了对韦勒克批评观的解构。
关键词 韦勒克 福柯 知识考古学 批评概念
下载PDF
正译/缺陷翻译/误译——“译文学”译文评价的一组基本概念 被引量:6
6
作者 王向远 《东北亚外语研究》 2015年第4期2-6,共5页
译文批评既要有对与错的价值判断,也要有译文美丑优劣的审美判断,这两方面构成了对于译文质量的评价,并需要建立相关的评价尺度。中国传统译论中的"信达雅"的概念,长期以来既是翻译的原则标准,也被用作译文评价用语,但使用&qu... 译文批评既要有对与错的价值判断,也要有译文美丑优劣的审美判断,这两方面构成了对于译文质量的评价,并需要建立相关的评价尺度。中国传统译论中的"信达雅"的概念,长期以来既是翻译的原则标准,也被用作译文评价用语,但使用"信达雅"只能做印象批评,而难以做语言学、翻译文学的实证批评,为此,"译文学"在概念范畴的提炼及理论体系的建构中,提出了"正译/缺陷翻译/误译"这组概念,作为"译文学"的译文评价用语。其中,"正译/误译"是对与错的刚性判断,"缺陷翻译"指的是介于"正译"与"误译"之间的、既不完全正确也不完全错误的不精确、不到位的翻译。"缺陷翻译"这一概念的提出,可以打破简单的非此即彼的对错判断,在对错之间发现和指出译文的种种不足,使翻译研究特别是译文批评趋于模糊的精确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译文学 译文批评 批评概念 信达雅 正译/缺陷翻译/误译
下载PDF
编年批评史的意涵与理解 被引量:3
7
作者 夏静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9-86,共8页
作为文学批评史书写中两种常见的范式,"概念脉络中的批评史"和"编年意义上的批评史"在理论预设、研究对象上各具特色、长短互见。比较两种文学批评史的研究路数,较之"概念脉络中的批评史"关注类型研究,... 作为文学批评史书写中两种常见的范式,"概念脉络中的批评史"和"编年意义上的批评史"在理论预设、研究对象上各具特色、长短互见。比较两种文学批评史的研究路数,较之"概念脉络中的批评史"关注类型研究,注重概念、范畴的内在逻辑关联,"编年意义上的批评史"关注个案研究,注重思想体系之间的意义关联,以及揭示那些隐而不显的批评史资源,因此,可以更为全面地呈现出历史文化的复杂性和丰富性,为我们提供重新审视批评史资源的新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编年批评 概念批评 个案 类型
下载PDF
体验式批评:一种亟待重建的文学批评观 被引量:1
8
作者 张奎志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01-105,共5页
体验式批评是一种相当古老且被广泛采用的文学批评方法,但因其没有进入理论上的自觉状态而无法与当前流行的各种批评方式相抗衡。事实上,正是体验式批评能够从模式批评转为还原批评、从概念式批评转为描述式批评、从外批评转为内批评... 体验式批评是一种相当古老且被广泛采用的文学批评方法,但因其没有进入理论上的自觉状态而无法与当前流行的各种批评方式相抗衡。事实上,正是体验式批评能够从模式批评转为还原批评、从概念式批评转为描述式批评、从外批评转为内批评,从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当前多个批评领域中的缺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验式批评 模式批评 还原批评 概念批评 描述式批评 批评 批评
下载PDF
“批评场”论纲初探
9
作者 冯艳红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1期86-87,共2页
批评场概念是用来描述文学批评活动的运动形态的。文学批评活动就其本身而言 ,它是一个复杂而又不不断运动着的有机体。本文就批评场的结构及特征进行了详尽的剖析 ,但这只是静态的描述 ,还未涉及批评场的动态阐述。
关键词 批评概念 批评场结构 自律性 耗散性
下载PDF
理念的光:本雅明对德国早期浪漫派艺术理论的疏解
10
作者 张珊珊 《人文杂志》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77-89,共13页
艺术批评概念在德国早期浪漫派思想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本雅明的早期著作《德国浪漫派的艺术批评概念》为理解其提供了启示,他通过梳理早期浪漫派的反思、批评、艺术作品、绝对物等一系列核心概念组成的意义网络,提出“反思媒介”来把... 艺术批评概念在德国早期浪漫派思想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本雅明的早期著作《德国浪漫派的艺术批评概念》为理解其提供了启示,他通过梳理早期浪漫派的反思、批评、艺术作品、绝对物等一系列核心概念组成的意义网络,提出“反思媒介”来把握浪漫派设想的世界框架,并建构出浪漫派艺术理论中深藏的意图——理念。艺术批评的最高目标是向具有绝对性的艺术理念无限趋近,本雅明将理念这一最高目标用具有经验直接性的喻体形象炫目效应或“冷静的光”来称呼。早期浪漫派艺术批评概念中蕴含的思考符码(Denkfigur)为本雅明自身的思想发展提供了灵感和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念 艺术批评 本雅明 早期浪漫派 《德国浪漫派的艺术批评概念
下载PDF
“朦胧诗”论争与“非诗-蕴闭环”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森 《扬子江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34-39,共6页
诗歌史中有关批评、创作、流派、群体的论争,核心是“诗-蕴”生成的论争。但一般情况下,总是形成“诗-蕴闭环”和“非诗-蕴闭环”两种形态。“诗-蕴闭环”,是作品蕴成之美,是具体的、音声形色的“有意味的形式”;“非诗-蕴闭环”,是某... 诗歌史中有关批评、创作、流派、群体的论争,核心是“诗-蕴”生成的论争。但一般情况下,总是形成“诗-蕴闭环”和“非诗-蕴闭环”两种形态。“诗-蕴闭环”,是作品蕴成之美,是具体的、音声形色的“有意味的形式”;“非诗-蕴闭环”,是某种与具体作品“诗-蕴”生成无关的理论、批评概念或逻辑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诗 朦胧诗 有意味的形式 诗歌史 批评概念 两种形态 逻辑框架 闭环
下载PDF
台湾新乡土小说研究概述
12
作者 陈建芳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5期9-14,共6页
21世纪最初十年间台湾文论界出现了一个新的批评概念"新乡土小说",用以指称一类运用乡土题材并借鉴后现代主义技巧来创作,表现出与传统乡土小说不同面貌的新创作现象。文章对这一新文学现象的批评概念、研究对象、研究成果和... 21世纪最初十年间台湾文论界出现了一个新的批评概念"新乡土小说",用以指称一类运用乡土题材并借鉴后现代主义技巧来创作,表现出与传统乡土小说不同面貌的新创作现象。文章对这一新文学现象的批评概念、研究对象、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进行了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新乡土小说 批评概念 研究对象 研究成果 研究方法
下载PDF
互文性视域下的《唐明皇好道集奇人,武惠妃崇禅斗异法》
13
作者 陈炜舜 《唐代文学研究》 2014年第1期234-271,共38页
一、引言互文性(intertexuality)又称为“文本间性”,是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的一个重要批评概念,通常被用来指示两个或两个以上文本间发生的互文关系.
关键词 文本间性 唐明皇 互文关系 互文性 批评概念
下载PDF
“原型批评”的理论阐释与本土批评实践 被引量:1
14
作者 杜臣弘宇 《文艺争鸣》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2-75,共4页
虽然“原型批评”作为西方形式文论的批评概念,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系统性地被国内学术界引入并讨论,但对于拥有古老文学传统的汉语文学来说,原型结构在文学写作与批评中的应用其实由来已久了。因此,当该词以具体概念被本土批评界广泛应... 虽然“原型批评”作为西方形式文论的批评概念,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系统性地被国内学术界引入并讨论,但对于拥有古老文学传统的汉语文学来说,原型结构在文学写作与批评中的应用其实由来已久了。因此,当该词以具体概念被本土批评界广泛应用时,其实质是以西方的批评理论激活了古老的中国文学及其批评传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型批评 本土批评 批评传统 汉语文学 文学写作 批评理论 批评概念 原型结构
原文传递
“媒介批评”的跨界探索与理论建构
15
作者 李岳 《文艺争鸣》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50-55,共6页
“媒介批评”是一个跨越学科、尚未完全定型的批评概念。早自20世纪80年代末,陈平原、王晓明等学者已开始提倡并着力拓展媒介分析的文学研究路径,“寻找新的文化研究思路与传统的现当代文学史书写的合理接驳点”(1)。自此,由新闻传播领... “媒介批评”是一个跨越学科、尚未完全定型的批评概念。早自20世纪80年代末,陈平原、王晓明等学者已开始提倡并着力拓展媒介分析的文学研究路径,“寻找新的文化研究思路与传统的现当代文学史书写的合理接驳点”(1)。自此,由新闻传播领域引入的“媒介”视角,开始成为文学研究中备受重视的学术生长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平原 媒介批评 现当代文学史 批评概念 王晓明 学术生长点 媒介分析 理论建构
原文传递
“现代派”概念的批评踪迹
16
作者 蔡岩峣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38-44,共7页
“现代派”作为中国文学中的一个批评概念,与西方现代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密不可分,限于理论背景、立场、目的和所处时代环境的不同,批评家在引介和使用这一概念时难免发生术语的偏移,因此“现代派”概念的本质性定义难以追寻,只在批评家... “现代派”作为中国文学中的一个批评概念,与西方现代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密不可分,限于理论背景、立场、目的和所处时代环境的不同,批评家在引介和使用这一概念时难免发生术语的偏移,因此“现代派”概念的本质性定义难以追寻,只在批评家的阐释实践之中形成“踪迹”。目前学界关于“现代派”的研究已相当充分,但对这一批评概念本身的历史化梳理还不够充分,如果考虑这一概念在20世纪20至80年代的历史变迁,那么它至少对应了三个方面的含义,其一,西方现代主义文学,这种现代主义是一种装置化的“现代主义”,批评家对其不断改造以符合中国文学建构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批评概念 文学建构 西方现代主义文学 所处时代 现代主义 批评 现代派 理论背景
原文传递
意义的叩问——试论茅盾与《小说月报》
17
作者 毕玲蔷 《厦门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1年第2期35-42,共8页
茅盾创建了我国期刊史上第一本真正意义上的文学期刊。超前的编辑理念使他成了第一个获得编辑自主权的主编,并成了最先运用以编辑为主的思维方式的主编。将批评的重要性提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来加以认识,让批评、创作和翻译在文学期刊... 茅盾创建了我国期刊史上第一本真正意义上的文学期刊。超前的编辑理念使他成了第一个获得编辑自主权的主编,并成了最先运用以编辑为主的思维方式的主编。将批评的重要性提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来加以认识,让批评、创作和翻译在文学期刊中形成三足鼎立之势,这是茅盾主编《小说月报》时的又一个创举。“时间”概念的提出和具有示范意义的实践,这使茅盾给整个文学期刊界带来了极其重要的现实感和时代感。这也是《小说月报》成为中国期刊史上一本具有现代概念文学期刊的关键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编辑理念 批评概念 时间观念
下载PDF
建构、重返与超越:“伤痕文学”的批评实践
18
作者 李敏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5-61,共7页
作为一个批评概念,“伤痕文学”出现于1978年,从表面上看,它直接来源于卢新华的同名小说《伤痕》。小说发表于1978年8月11日的《文汇报》,在此之前,批评界从未出现过“伤痕文学”这一概念。根据刘锡诚的记录,《文艺报》1978年8月派出记... 作为一个批评概念,“伤痕文学”出现于1978年,从表面上看,它直接来源于卢新华的同名小说《伤痕》。小说发表于1978年8月11日的《文汇报》,在此之前,批评界从未出现过“伤痕文学”这一概念。根据刘锡诚的记录,《文艺报》1978年8月派出记者,9月2日至6日在北京和上海同时召开短篇小说座谈会,在针对两地座谈会如何报道的编辑部会议上,主编冯牧提出:“伤痕文学还只是一种创作的动向,或者说是一个总的趋向,值得重视。”⑴这一史料说明在1978年9月初的座谈会上,“伤痕文学”概念应该就已经出现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痕文学 小说发表 批评实践 《文艺报》 批评 批评概念 《文汇报》 刘锡诚
原文传递
新历史小说·新历史主义小说·新历史主义文学思潮 被引量:4
19
作者 薛红云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79-84,共6页
“新历史”小说、“新历史主义”小说、“新历史主义文学思潮”是三种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批评概念。它们虽然都有“新历史”,但命名各有侧重,“新历史”小说偏重新的历史题材、新的历史观念,“新历史主义”小说偏重新的历史理论,“新历... “新历史”小说、“新历史主义”小说、“新历史主义文学思潮”是三种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批评概念。它们虽然都有“新历史”,但命名各有侧重,“新历史”小说偏重新的历史题材、新的历史观念,“新历史主义”小说偏重新的历史理论,“新历史主义文学思潮”偏重文学思潮、文学运动。由于它们指认的文本有重合,所以研究者存在着概念并用、混用的情况,并产生了一些争论。本文拟在辨析这三个关键词的基础上把它们历史化,将之放到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社会文化语境中,看这些批评概念形成的原因以及对于后来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历史主义 新历史小说 文学运动 批评概念 文学思潮 社会文化语境 20世纪90年代以来 历史题材
原文传递
历史语境与问题导向——评《英美现代主义诗歌与审美现代性研究》
20
作者 宋杰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57-160,共4页
英美现代主义诗歌“是一个较为宽泛的、约定俗成的批评概念,指20世纪上半叶英美两国属于现代主义的诗人、诗歌作品和诗歌理论,亦可理解为一场诗歌运动”(董洪川2)。自改革开放后,国内对英美现代主义诗歌的研究就未曾中断过,学者们通过... 英美现代主义诗歌“是一个较为宽泛的、约定俗成的批评概念,指20世纪上半叶英美两国属于现代主义的诗人、诗歌作品和诗歌理论,亦可理解为一场诗歌运动”(董洪川2)。自改革开放后,国内对英美现代主义诗歌的研究就未曾中断过,学者们通过不同的视角对英美现代主义诗歌的整体层面或这一流派中的诗人个体进行了多方位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理论 审美现代性 诗歌作品 英美现代主义诗歌 批评概念 历史语境 问题导向 诗歌运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