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为什么是“代际”?——“80后写作”、代际批评概念的流行与反思 |
马兵
|
《文艺争鸣》
北大核心
|
2023 |
1
|
|
2
|
本雅明早期文学理论思想中批评和外观概念的关系 |
姚云帆
|
《文教资料》
|
2009 |
0 |
|
3
|
视域·方法·批评个性——雷内·韦勒克《批评的概念》研究札记 |
金琼
|
《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2006 |
1
|
|
4
|
“新时期文学”:批评概念的浮沉与“当代文学”的结构变动 |
杨希帅
|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0 |
|
5
|
知识考古学视阈中的韦勒克批评——以《批评的概念》为例 |
姜辉
|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8 |
0 |
|
6
|
正译/缺陷翻译/误译——“译文学”译文评价的一组基本概念 |
王向远
|
《东北亚外语研究》
|
2015 |
6
|
|
7
|
编年批评史的意涵与理解 |
夏静
|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3
|
|
8
|
体验式批评:一种亟待重建的文学批评观 |
张奎志
|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
1999 |
1
|
|
9
|
“批评场”论纲初探 |
冯艳红
|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3 |
0 |
|
10
|
理念的光:本雅明对德国早期浪漫派艺术理论的疏解 |
张珊珊
|
《人文杂志》
北大核心
|
2023 |
0 |
|
11
|
“朦胧诗”论争与“非诗-蕴闭环” |
李森
|
《扬子江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1
|
|
12
|
台湾新乡土小说研究概述 |
陈建芳
|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5 |
0 |
|
13
|
互文性视域下的《唐明皇好道集奇人,武惠妃崇禅斗异法》 |
陈炜舜
|
《唐代文学研究》
|
2014 |
0 |
|
14
|
“原型批评”的理论阐释与本土批评实践 |
杜臣弘宇
|
《文艺争鸣》
北大核心
|
2023 |
1
|
|
15
|
“媒介批评”的跨界探索与理论建构 |
李岳
|
《文艺争鸣》
北大核心
|
2023 |
0 |
|
16
|
“现代派”概念的批评踪迹 |
蔡岩峣
|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0 |
|
17
|
意义的叩问——试论茅盾与《小说月报》 |
毕玲蔷
|
《厦门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
2001 |
0 |
|
18
|
建构、重返与超越:“伤痕文学”的批评实践 |
李敏
|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0 |
|
19
|
新历史小说·新历史主义小说·新历史主义文学思潮 |
薛红云
|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4
|
|
20
|
历史语境与问题导向——评《英美现代主义诗歌与审美现代性研究》 |
宋杰
|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