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十七年”时期东北文艺的批评经验与理论范式
1
作者 王雨晴 吴玉杰 《当代文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73-179,共7页
“十七年”时期,东北文艺批评形成了兼具时代性和地域性的独特风格。延安鲁艺的迁移、国家整体文化政策的导向以及东北本土文艺创作的积累,使这一时期的东北文艺批评形成了独特的景观,并在此基础上建构了符合人民文艺本质属性和社会主... “十七年”时期,东北文艺批评形成了兼具时代性和地域性的独特风格。延安鲁艺的迁移、国家整体文化政策的导向以及东北本土文艺创作的积累,使这一时期的东北文艺批评形成了独特的景观,并在此基础上建构了符合人民文艺本质属性和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要求的理论范式,最终实现了文艺理论、文艺批评与文艺创作三者之间的共生发展。这为“十七年”时期东北文艺发展研究提供了更为客观和理性的研究视角,亦为东北解放后近三十年的总体文艺风格提供了历史细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七年” 东北文艺 批评经验 理论范式
下载PDF
文艺批评最高标准与中国“智慧”的艺术和批评经验——以电视连续剧《大江大河》为中心
2
作者 刘俐俐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72-77,共6页
“美学和历史的”作为文艺批评的最高标准,包括丰富的内涵。马克思主义文论系统中,承接最高标准并转换为文艺目标和批评标准的是:“较大的思想深度和意识到的历史内容,同莎士比亚剧作的情节的生动性和丰富性的完美的融合”。“完美的融... “美学和历史的”作为文艺批评的最高标准,包括丰富的内涵。马克思主义文论系统中,承接最高标准并转换为文艺目标和批评标准的是:“较大的思想深度和意识到的历史内容,同莎士比亚剧作的情节的生动性和丰富性的完美的融合”。“完美的融合”不仅是现实主义文学的理想,同时也是一般文艺的理想,并在各时代语境均有文艺创作及其批评理论的拓展空间,由此可以探寻和发现与中国文化文学经验对接的路径。本文以电视连续剧《大江大河》为抓手,借助细致的文本分析发现了“和光同尘,与时舒卷”智慧贯穿始终的最高思想和基本主题,验证了沿着“完美的融合”文艺批评的可行性,彰显了“智慧”作为分析范畴的有效运用,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坐标系参照下,分析范畴同时具有价值评价标准属性。以此个案分析显示批评标准思想与运用方法合二为一的理念:艺术批评经验与最高标准及马克思主义文论系统的一般文艺思想二者相向而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批评 中国“智慧” 艺术和批评经验 《大江大河》
下载PDF
传统思维方式与文艺经验批评方法的形成
3
作者 董希文 杜捷 +1 位作者 梁亮 徐加美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8年第6期11-12,共2页
中国传统思维重视类比?和谐整体?辩证、妙悟等方式方法,对文艺经验批评方法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随着现代性的不断深入,中国文艺批评逐渐失去了传统文化的根脉。把中国传统文艺批评方法注入到现代文艺批评中,通过扬弃,实现古代文艺经... 中国传统思维重视类比?和谐整体?辩证、妙悟等方式方法,对文艺经验批评方法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随着现代性的不断深入,中国文艺批评逐渐失去了传统文化的根脉。把中国传统文艺批评方法注入到现代文艺批评中,通过扬弃,实现古代文艺经验批评的现代转换,才能形成和发展具有民族特点的当代文艺经验批评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思维 文艺经验批评 现代转换
下载PDF
理性主义、建构主义与教师教学专长研究——基于批评的语境经验主义的探讨 被引量:4
4
作者 吴朝宁 楚江亭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34-41,共8页
现阶段教学专长研究存在理性-建构两种认识论分庭抗礼的局面,衍生出了理性主义和建构主义两种不同的研究进路,即认为教学专长或是理性认知的结果或是社会建构的成就。这两种对立的过程人为阻隔、对立了教学专长的逻辑空间和社会空间,使... 现阶段教学专长研究存在理性-建构两种认识论分庭抗礼的局面,衍生出了理性主义和建构主义两种不同的研究进路,即认为教学专长或是理性认知的结果或是社会建构的成就。这两种对立的过程人为阻隔、对立了教学专长的逻辑空间和社会空间,使得研究结论片面,客观性受到挑战。科学哲学家朗基诺提出的批评的语境经验主义,在重新梳理知识内涵的基础上将理性维度和社会性维度纳入统一的理论框架之中,用社会化认知替代了理性-建构二分认知,弥合了理性主义与建构主义之间的对立,可为教师教学专长研究的深化与拓展所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批评的语境经验主义 理性-建构二分 社会化认知 主体间性 语境
下载PDF
突围尴尬或陷入镜城——新时期文学批评的一种剖析和描述 被引量:2
5
作者 韩振华 《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5期101-104,共4页
新时期20多年文学批评的发展是很引人深思的,对它进行剖析和反思无疑也是非常重要的。20世纪80年代文学批评在反思、清理以往被意识形态遮蔽的命题中实现了观念的变化和批评自觉意识的觉醒;90年代文学批评则呈现出了一种"镜城式&qu... 新时期20多年文学批评的发展是很引人深思的,对它进行剖析和反思无疑也是非常重要的。20世纪80年代文学批评在反思、清理以往被意识形态遮蔽的命题中实现了观念的变化和批评自觉意识的觉醒;90年代文学批评则呈现出了一种"镜城式"情境,文化批评也从此方兴未艾,这种情形一直延续到当下。对以往文学批评的反思和剖析最终是为了建构主导多元、充满理性而积极创新的当代文学批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期 文学批评 文化批评 经验批评 理性论批评
下载PDF
对附加规范的批评性回应
6
作者 海伦·朗基诺 王不凡(译) 《哲学分析》 CSSCI 2019年第2期37-39,196,共4页
认知责任的公平性和社会地位的多样性是扩展批评的语境经验主义规范的两种努力。但在朗基诺看来,学术权威的平等性同时适用于共识者和异议者,多样性并非来源于规范,而是来自起初致力于批评互动的认识论观点。多样性和共享标准之间的张... 认知责任的公平性和社会地位的多样性是扩展批评的语境经验主义规范的两种努力。但在朗基诺看来,学术权威的平等性同时适用于共识者和异议者,多样性并非来源于规范,而是来自起初致力于批评互动的认识论观点。多样性和共享标准之间的张力不需要更多的附加规范来缓和。共同体必须扩大自身的包容性,才能使批评的话语有效。此外,科学实践中的意会内容在经受住了批评性的审查之后才会转化为知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批评的语境经验主义规范 多样性 共享标准
下载PDF
社会化知识及其客观性探析——兼议朗基诺的科学知识观
7
作者 王不凡 《哲学评论》 CSSCI 2017年第2期142-155,共14页
针对传统科学哲学中的“理性-社会”二分问题和非充分决定问题,海伦•朗基诺提出了社会化知识的学说予以回应。作为知识社会化的具体方案,朗基诺通过批评的语境经验主义把价值语境和批评互动结合起来体现科学知识的本质,它对相对主义和... 针对传统科学哲学中的“理性-社会”二分问题和非充分决定问题,海伦•朗基诺提出了社会化知识的学说予以回应。作为知识社会化的具体方案,朗基诺通过批评的语境经验主义把价值语境和批评互动结合起来体现科学知识的本质,它对相对主义和个人主义的质疑依然具有辩护力。朗基诺把客观性视为一个程度问题,这在实践上体现出了新的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知识 批评的语境经验主义 社会化 客观性
下载PDF
科学知识社会化的两种进路
8
作者 王不凡 《哲学分析》 CSSCI 2017年第3期133-144,共12页
科学知识的社会化是指基于社会因素来理解科学知识的生产与发展过程,以此超越理性主义的知识观与社会建构论的知识观所造成的二分对立。目前值得关注的进路有两条:以戈德曼和基切尔为代表的弱社会化进路,试图吸收社会建构论的合理要素,... 科学知识的社会化是指基于社会因素来理解科学知识的生产与发展过程,以此超越理性主义的知识观与社会建构论的知识观所造成的二分对立。目前值得关注的进路有两条:以戈德曼和基切尔为代表的弱社会化进路,试图吸收社会建构论的合理要素,继续寻找科学真理的辩护基础;以所罗门和朗基诺为代表的强社会化进路,试图在颠覆二分僵局的基础上,重新解读科学知识的社会维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程可靠论 最小化的社会认识论 社会经验主义 批评的语境经验主义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