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德国首部《国家安全战略》中的话语空间评析——基于批评认知语言学视角
1
作者 王宇康 《情报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7-103,145,共8页
[研究目的]语言与政治密切相关,对德国首部《国家安全战略》进行语言学分析,可以将话语的社会层面与政治层面相结合,揭示德国对自身综合安全形势的评估和在全球事务中的立场。[研究方法]基于批评认知语言学的认知话语分析模型,融合意象... [研究目的]语言与政治密切相关,对德国首部《国家安全战略》进行语言学分析,可以将话语的社会层面与政治层面相结合,揭示德国对自身综合安全形势的评估和在全球事务中的立场。[研究方法]基于批评认知语言学的认知话语分析模型,融合意象图式理论和话语空间理论,分析德国《国家安全战略》所构建的话语空间。[研究结论]研究发现,德国首部《国家安全战略》话语空间中运用路径类、容器类和力量类三类复合意象图式,在空间轴上映射德国面临的传统与非传统安全威胁,揭示安全战略的实施路径,在时间轴上展现安全战略的历史考量和未来走向,情态轴上聚焦安全战略的原则立场,强调政府推动安全政策转型的决心。本研究对揭示意象图式和话语空间在政治话语中的作用具有理论和实践价值,从语言学角度对不同国家安全战略研究提供了新思路与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批评认知语言学 意象图式 话语空间 《国家安全战略》 德国
下载PDF
批评认知语言学与主体间性 被引量:4
2
作者 张辉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30-49,共20页
主体间性是指在多个参与者之间分享情感、感知、思维和语言等方面的经验内容。语言根植于我们的身体,但更重要的是它还根植于社会和主体间性。本文指出,在解释语义的认知基础时,认知语言学奉行的是个体化的原则,涉身性和主体间性之间的... 主体间性是指在多个参与者之间分享情感、感知、思维和语言等方面的经验内容。语言根植于我们的身体,但更重要的是它还根植于社会和主体间性。本文指出,在解释语义的认知基础时,认知语言学奉行的是个体化的原则,涉身性和主体间性之间的矛盾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要解决这一矛盾需要借助现象学的观点。Zlatev提出涉身主体间性的概念,把涉身性和主体间性有机地融合起来,作为同一现象两个互补的方面。根据这一观点,说话人与听话人共同进行“认知协调”,在语言交际中,说话人邀请听话人参与语言表达所引起的推理,改变听话人的认知系统,从而相应地调整双方的共同基础。正常的语言使用不仅具有信息功能,还具有“论证性”功能,说话者可以通过语言影响他人的思维、态度、立场以及即时的行为等。批评认知语言学的研究体现主体间性,因为它关注的是言语使用及其所引起的相关联的概念结构,以及这些概念结构在话语语境中所承担的意识形态或合法化的功能,即通过语言影响人们的意识形态、立场、观点、看法以及人们对某一意识形态或观点的接受程度。批评认知语言学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认知语言学忽视社会性与主体间性的缺陷,是认知语言学“社会转向”的重要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间性 涉身认知 涉身主体间性 现象学 批评认知语言学
下载PDF
批评认知语言学视域下日美领导人政治演讲语篇话语策略对比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姚艳玲 郭宇佳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21-35,52,共16页
本文在批评认知语言学的理论框架内,从认知话语和认知语境两个维度对日美领导人政治演讲语篇的话语策略进行了对比分析,通过运用识解操作理论,解析语篇背后的话语意图,并结合宏观和微观语境,探讨话语策略和社会语境间的互动关系。研究表... 本文在批评认知语言学的理论框架内,从认知话语和认知语境两个维度对日美领导人政治演讲语篇的话语策略进行了对比分析,通过运用识解操作理论,解析语篇背后的话语意图,并结合宏观和微观语境,探讨话语策略和社会语境间的互动关系。研究表明,日美两国领导人在政治交际中均运用指称策略、述谓策略、接近策略和合法化策略来操控受众的认知和情感,以实现话语的强制和说服的目的。研究结果还说明批评认知语言学对跨语言话语建构研究具有较强的解释力,认知话语和认知语境相结合的研究路径也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批评认知语言学 批评话语分析 话语策略 认知机制 社会语境
下载PDF
批评认知语言学视域下话语分析研究现状及综述
4
作者 董雨畅 韩晓燕 《品位·经典》 2023年第7期61-63,共3页
批评认知语言学是批评话语分析和认知语言学的融合的结果。张&江(2008)对这两者结合的结果给予了肯定,认为认知语言学补充了在社会和政治语境下的批评话语分析(CDA)思维上的缺陷。本文对批评认知语言学的研究现状及文献进行考察和... 批评认知语言学是批评话语分析和认知语言学的融合的结果。张&江(2008)对这两者结合的结果给予了肯定,认为认知语言学补充了在社会和政治语境下的批评话语分析(CDA)思维上的缺陷。本文对批评认知语言学的研究现状及文献进行考察和综述。其一,对中国知网中的有关批评认知语言学的论文从年代分布、作者及机构等方面进行考察,并总结批评认知语言学的研究视角及研究热点主题;其二,对上述三个研究视角及热点主题进行文献的综述,立足于研究现状并放眼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批评认知语言学 批评隐喻 话语世界 话语空间理论 趋近化理论
下载PDF
批评认知语言学的研究路径——兼评van Dijk的《话语与语境》和《社会与话语》 被引量:23
5
作者 汪徽 张辉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3-19,共7页
批评话语分析(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简称CDA)的主流研究长期以来忽略了认知在话语产出和理解中的作用,这成为CDA的局限性之一。van Dijk于2008年和2009年出版了两本专著,从社会认知的视角提出了一个系统的多学科的话语理论,强... 批评话语分析(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简称CDA)的主流研究长期以来忽略了认知在话语产出和理解中的作用,这成为CDA的局限性之一。van Dijk于2008年和2009年出版了两本专著,从社会认知的视角提出了一个系统的多学科的话语理论,强调社会认知在话语和社会之间的媒介作用,对批评话语分析、认知语言学和其他相关学科有着重要意义。通过van Dijk和其他学者的努力,很多研究者们已经逐步认识到认知在CDA中的重要性,主张CDA与认知语言学的合流,由此产生了批评认知语言学这一新的交叉学科。本文在简要述评这两本专著的基础上,分析批评认知语言学的研究路径,总结这一领域的进展,并指出未来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AN Dijk 批评话语分析 社会认知视角 批评认知语言学
下载PDF
外交话语模式分析框架的构建:批评认知语言学视角 被引量:10
6
作者 徐中意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9-27,共9页
本文从批评认知语言学视角探讨外交话语模式的内涵,阐述构建外交话语模式分析框架的理论基础,提出外交话语模式的三要素:(1)外交话语功能;(2)外交语言策略;(3)外交言语行为。最后,本文展示如何在外交话语模式分析框架内解读美国总统特... 本文从批评认知语言学视角探讨外交话语模式的内涵,阐述构建外交话语模式分析框架的理论基础,提出外交话语模式的三要素:(1)外交话语功能;(2)外交语言策略;(3)外交言语行为。最后,本文展示如何在外交话语模式分析框架内解读美国总统特朗普外交话语实例,重点关注其在外交实践中如何使用情态类语言策略实现外交话语功能(如:正常化意识形态、模糊化外交立场或合法化外交行为),以及他的外交话语模式中隐含的间接言语行为(如:谴责、承诺或威胁)、意识形态和话语逻辑,从而维护、转变或重塑外交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交话语模式 批评认知语言学 话语功能 语言策略 言语行为
下载PDF
涉港宣传措辞研究与建议:基于批评认知语言学的国际用语考察
7
作者 李天宇 《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学报》 2022年第3期143-151,共9页
本文从国际背景出发,考察“独立”、“分离”、“分裂”的使用情况并加以借鉴,进而对我中央政府涉港宣传提出优化建议。本文以语料库统计英、美中央政府、苏格兰、加利福尼亚四个视角下的措辞选择,并以批评认知语言学理论分析相关语境... 本文从国际背景出发,考察“独立”、“分离”、“分裂”的使用情况并加以借鉴,进而对我中央政府涉港宣传提出优化建议。本文以语料库统计英、美中央政府、苏格兰、加利福尼亚四个视角下的措辞选择,并以批评认知语言学理论分析相关语境的价值观。研究发现苏格兰、加利福尼亚地区多以“独立”自我称谓;英中央政府会使用“独立”和“分裂”,但会以语境消解“独立”的褒义色彩;美中央政府基于该国历史文化则会使用贬义化后的“分离”。本文据此建议我中央政府修正对乱港行为和人员“(香)港独(立)”的称谓,冠之以“分裂行为”、“分裂分子”。这可完善我中央政府涉港措辞,在内抢占宣传制高点,在外争取国际舆论支持,从而以微观层面的语言政策研究维护我国家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安全 批评认知语言学 “独立” “分离” “分裂”
下载PDF
批评认知语言学视角下“一带一路”多语话语体系探索
8
作者 张辉 《英语研究》 2021年第1期68-80,共13页
本文旨在提出批评认知语言学视角下"一带一路"多语话语体系的综合研究框架。在有选择的文献综述基础上,本文指出这一综合研究框架需要探索的研究话题,其中涉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话语体系的文化坐标的比较研究、话... 本文旨在提出批评认知语言学视角下"一带一路"多语话语体系的综合研究框架。在有选择的文献综述基础上,本文指出这一综合研究框架需要探索的研究话题,其中涉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话语体系的文化坐标的比较研究、话语空间构建中语言到世界、世界到语言的适应方向及态度表达研究、话语体系中叙事结构的探索和比较、话语体系文体学和话语概念化的比较研究、话语体系中不同框架化模式研究、公共话语接受的对比研究以及多语话语体系模式的构建研究等。本文还提出,这一综合研究框架应该运用语言学、话语分析、心理学、哲学和认知科学的理论和观点,综合采用多种研究方法,系统和全面地探讨多语话语体系构建的规律和特征,探究中国特色的公共话语体系模式以及中国在国际上话语权建构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多语话语体系 话语分析 批评认知语言学 跨学科
下载PDF
基于批评认知语言学视角的日本《朝日新闻》社论话语建构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郭宇佳 姚艳玲 《东北亚外语研究》 2021年第2期42-49,共8页
本文在批评认知语言学的研究范式下,从文本和语境两个维度对安倍时期日本《朝日新闻》安全保障主题社论话语建构中的议程设置和话语策略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朝日新闻》社论在话语建构过程中,较为明显地使用了框架策略和识别/定位策略... 本文在批评认知语言学的研究范式下,从文本和语境两个维度对安倍时期日本《朝日新闻》安全保障主题社论话语建构中的议程设置和话语策略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朝日新闻》社论在话语建构过程中,较为明显地使用了框架策略和识别/定位策略。通过话语策略和认知机制的互动,表达出语篇制造者对安倍政府涉及安全保障问题的政策及举措持强烈反对立场。对新闻语篇的话语建构进行研究,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日本主流媒体的立场,同时也可以为我国大众传媒的对外宣传工作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批评认知语言学 议程设置 话语策略 话语建构
下载PDF
话语分析的认知转向——批评认知语言学的研究现状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单斯琴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022年第6期29-31,共3页
批评话语分析与认知语言学蓬勃发展到现阶段,语言学界的研究开始聚焦于话语分析的认知转向,从而诞生了批评认知语言学。本文基于Citespace可视化软件来分析研究批评认知语言学的国内研究现状、热点及其未来发展趋势,丰富当前学界对于批... 批评话语分析与认知语言学蓬勃发展到现阶段,语言学界的研究开始聚焦于话语分析的认知转向,从而诞生了批评认知语言学。本文基于Citespace可视化软件来分析研究批评认知语言学的国内研究现状、热点及其未来发展趋势,丰富当前学界对于批评认知语言学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批评认知语言学 批评隐喻 话语世界 认知转向 CITESPACE
下载PDF
批评认知语言学研究方法评述
11
作者 唐若剑 《海外英语》 2015年第13期219-221,共3页
该文首先对批评认知语言学这一新学科产生的必要性从理论本质和研究方法两个方面进行了阐述,然后过渡到批评认知语言学的研究方法,分析总结国内外较为成熟的批评认知语言学的研究方法以及新提出来的认知"工具"在批评话语分析... 该文首先对批评认知语言学这一新学科产生的必要性从理论本质和研究方法两个方面进行了阐述,然后过渡到批评认知语言学的研究方法,分析总结国内外较为成熟的批评认知语言学的研究方法以及新提出来的认知"工具"在批评话语分析中的应用。最后对批评认知语言学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批评认知语言学 认知“工具” 研究路径
下载PDF
语言如何构建(社会)现实——批评认知语言学的视角
12
作者 张辉 《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3-31,共9页
本文首先讨论语言表征现实的两个观点:语言映现观与语言现实构建观。语言映现观认为语言可以模拟、表征或映现现实,语言与现实之间的关系是直接的。语言现实构建观认为,我们无法直接通达真实世界,只能通过认知模式来通达与认识世界。本... 本文首先讨论语言表征现实的两个观点:语言映现观与语言现实构建观。语言映现观认为语言可以模拟、表征或映现现实,语言与现实之间的关系是直接的。语言现实构建观认为,我们无法直接通达真实世界,只能通过认知模式来通达与认识世界。本文认为语言现实构建观符合目前认知科学的观点,指出我们可以通过感知和认知能力构建现实的模式,通过这些模式创建我们想象的现实。本文指出,构建现实基本单位是概念事件。认知语法提出的“桌球模式”表征了最基本的概念事件,根植于人类最基本的经验,基于力动态的图像图式,是小句的标准事件模式(canonical event model)行为链的认知基础,构成了一个单一的,两个参与者之间相互作用的及物小句结构。不同的认知识解(如注意力)可以侧显(profile)行为链的不同部分,是被动句和名词化等语言操纵的认知基础,也是施事性神秘化(mystification of agency)的认知基础。施事性神秘化可以减弱施事行为的责任及产生的后果,包括指称歧义、被动句、名词化和非及物动词使用等语言手段。识别施事性神秘化的语言手段以及探讨神秘化导致的意识形态效应一直是批评话语分析,特别是批评认知语言学关注的焦点。本文的讨论为未来的心理学实验研究打下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批评认知语言学 现实构建 识解 神秘化 施事性
原文传递
批评认知语言学与社会本体论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辉 唐颖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9-67,F0003,共10页
本文探讨了批评认知语言学与社会本体论的融合。在图梅勒提出的社会本体论的“我们模式”和van Dijk关于意识形态理论的基础上,本文指出,他们的理论为批评认知语言学提供了有用的分析框架,完成了由“个体”向“集体或组群”的视角转向... 本文探讨了批评认知语言学与社会本体论的融合。在图梅勒提出的社会本体论的“我们模式”和van Dijk关于意识形态理论的基础上,本文指出,他们的理论为批评认知语言学提供了有用的分析框架,完成了由“个体”向“集体或组群”的视角转向。意识形态构成了社会集体或组群的社会表征的基础,本文并讨论了意识形态的构成结构。最后探讨了集体话语策略中的认知定位和情感以及在批评认知语言学视角下意识形态话语的表征方式,指出在意识形态的话语表征中,一般认知能力或认知识解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不同表达意识形态的话语策略依赖于一般认知能力或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批评认知语言学 社会本体 意识形态 认知识解
原文传递
批评认知语言学的“心理学实验转向”——基于汉语语法构式的个案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辉 龚思源 《外语电化教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0-18,110,共10页
本文是批评话语研究新近出现的研究取向“心理学实验转向”在国内的一次尝试。本研究采用线下纸质调查问卷和大样本的被试探究新闻报道话语中的语法构式类型(不对称构式和交互构式)以及各自的语态或信息顺序如何影响大学生对事件双方的... 本文是批评话语研究新近出现的研究取向“心理学实验转向”在国内的一次尝试。本研究采用线下纸质调查问卷和大样本的被试探究新闻报道话语中的语法构式类型(不对称构式和交互构式)以及各自的语态或信息顺序如何影响大学生对事件双方的责任归咎和攻击性感知。实验结果表明:(1)不对称构式的责任归咎偏施事,而交互构式的责任归咎则较均等;(2)交互构式的责任归咎有偏左边行为者的微弱但不显著的倾向;(3)交互构式有左边行为者的攻击性强于右边行为者的微弱但不显著的倾向;(4)不对称构式的语态转换对攻击性感知无影响。本文从身体特异性、隐喻识解、汉语主谓结构的特点与英汉思维方式的差异等方面对实验结果做了详细的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批评认知语言学 心理学实验 语法构式 汉英比较
原文传递
日本主流报纸中环境风险话语的批评认知语言学分析
15
作者 孙成志 王成一 《日语学习与研究》 2023年第5期89-101,共13页
将认知语言学的意象图式理论应用于日文新闻社论的批评认知语言学分析,以《朝日新闻》福岛核污染水排放事件相关社论为语料,探讨环境风险话语中复合意象图式的常用类型,分析语篇生产者如何借助意象图式划分“群内”“群外”关系,实现“... 将认知语言学的意象图式理论应用于日文新闻社论的批评认知语言学分析,以《朝日新闻》福岛核污染水排放事件相关社论为语料,探讨环境风险话语中复合意象图式的常用类型,分析语篇生产者如何借助意象图式划分“群内”“群外”关系,实现“我者”主张的合法化。研究发现:以核污染水排放事件为代表的环境风险话语中主要出现的意象图式包括路径类复合意象图式与容器类复合意象图式。语篇生产者多借助路径类意象图式明晰施事行为,并通过隐喻手段将其映射至目标域实现合法化目的;而容器类意象图式则通过隐喻映射功能,引导读者区分环境风险语境下的“群内—群外”身份概念,间接实现语篇观点的合法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批评认知语言学 环境风险话语 意象图式 合法化 朝日新闻
原文传递
批评认知语言学:理论源流、认知基础与研究方法 被引量:26
16
作者 张辉 张艳敏 《现代外语》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28-640,共13页
近年来,批评话语研究与认知语言学呈现融合态势,两个领域的交叉研究悄然兴起,形成了批评认知语言学,并在国际学术界受到愈来愈多的关注,成为研究热点之一。反观国内,相关研究却刚刚起步。基于此,本文从理论源流、认知基础、研究方法及... 近年来,批评话语研究与认知语言学呈现融合态势,两个领域的交叉研究悄然兴起,形成了批评认知语言学,并在国际学术界受到愈来愈多的关注,成为研究热点之一。反观国内,相关研究却刚刚起步。基于此,本文从理论源流、认知基础、研究方法及研究展望等方面对批评认知语言学进行介绍和评价,以期推动国内批评认知语言学的研究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批评认知语言学 理论源流 认知基础 研究方法
原文传递
新冠疫情新闻叙事的批评认知语言学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张辉 纪晓丽 《当代修辞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2-56,共15页
本文以心理空间和概念整合理论为基础,讨论中美新闻叙事的心理空间内嵌和整合的具体方法,对新闻叙事话语进行批评认知分析。通过比较中美新闻叙事,我们发现:1)英文新闻叙事的叙事空间主要采用现在时,以医生的线人视角空间结束,缩短基点... 本文以心理空间和概念整合理论为基础,讨论中美新闻叙事的心理空间内嵌和整合的具体方法,对新闻叙事话语进行批评认知分析。通过比较中美新闻叙事,我们发现:1)英文新闻叙事的叙事空间主要采用现在时,以医生的线人视角空间结束,缩短基点空间和叙事空间之间的距离,让读者感受到新冠疫情的严重程度;中文新闻叙事的叙事空间采用过去时,在场景空间结束时,记者转换为现在时,将读者拉回基点空间,拉开读者和新冠的距离,让读者感到安全;2)记者在中文新闻叙事中使用自由直接引用和大量认知感知动词,使记者、叙事者和线人的视角发生融合,从而让读者成为“间接目击者”,对医生救助过程中面对的危险和不顾感染的勇气有更加深入的了解。由此可见,在新闻叙事中,记者会用不同的语言学手段,实现心理空间的内嵌和整合,在保持新闻叙事戏剧性和真实性的平衡下,达到自己的报道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空间 概念整合 新闻叙事 批评认知语言学
原文传递
批评认知语言学:理论基础与研究现状 被引量:74
18
作者 张辉 杨艳琴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11,共11页
本文通过详细介绍批评认知语言学的目标、理论和应用以及方法论对该学科的研究背景和现状做了系统呈现。文章从隐喻、图式图像、话语世界以及认知视角等角度把批评认知语言学分成了四类,并对各类研究尤其是最近发展的后两类研究的理论... 本文通过详细介绍批评认知语言学的目标、理论和应用以及方法论对该学科的研究背景和现状做了系统呈现。文章从隐喻、图式图像、话语世界以及认知视角等角度把批评认知语言学分成了四类,并对各类研究尤其是最近发展的后两类研究的理论和应用做了具体描述。文中详述了语料库语言学方法和心理实验方法与批评话语分析的结合研究,指出多方法的结合对批评认知语言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批评认知语言学 批评隐喻分析 话语世界 话语空间 趋近化 三角测量
原文传递
政治冲突话语的批评认知语言学研究——基于叙利亚战争话语的个案研究 被引量:37
19
作者 张辉 颜冰 《外语与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4-27,146,共15页
本文旨在以叙利亚战争话语为个案,对政治冲突话语进行批评认知分析。我们在语料库、定性定量研究方法基础之上,结合话语空间理论与趋近化理论探讨叙利亚战争话语在空间、时间与价值轴上话语空间的构建与“指称中心”的转换。对美、叙、... 本文旨在以叙利亚战争话语为个案,对政治冲突话语进行批评认知分析。我们在语料库、定性定量研究方法基础之上,结合话语空间理论与趋近化理论探讨叙利亚战争话语在空间、时间与价值轴上话语空间的构建与“指称中心”的转换。对美、叙、中三方话语共时比较分析发现:(1)美叙两方都使用大量的空间趋近策略辅之以较为充分的价值趋近策略,构建了外围实体向其趋近,产生威胁的话语空间。(2)美叙中三方在时间趋近策略中都主要采用过去到现在的概念转移,突出战争产生影响的历史性、紧迫性、急速性。(3)“指称中心”的转换导致“指称中心”内外的话语实体分布及相互关系产生了颠覆性变化。美方着力加强自身军事行为合法性而叙方着力取消对方行为合法性。由此可见,政治冲突话语中,处于不同指称中心的说话人为实现不同政治目标选择相应的语言操纵策略并隐含不同的立场和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批评认知语言学 话语空间 趋近化 政治话语 叙利亚战争
原文传递
批评认知语言学:语言理解与接受的分析视角——再论批评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建构 被引量:16
20
作者 张辉 《外语与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1-43,147,148,共15页
本文试图提出一种正在浮现的批评认知语言学新的分析视角:语言理解与接受的视角。大多数的批评话语研究,包括批评认知语言学,都是基于语言产出视角的,侧重探讨说写者如何建构话语以及产生的认知和修辞效应,而在某种程度上忽视了话语消... 本文试图提出一种正在浮现的批评认知语言学新的分析视角:语言理解与接受的视角。大多数的批评话语研究,包括批评认知语言学,都是基于语言产出视角的,侧重探讨说写者如何建构话语以及产生的认知和修辞效应,而在某种程度上忽视了话语消费者的反应,因此语言理解与接受的分析视角可以弥补这一不足。本文指出我们需要识别在语言理解和接受中的心理表征与复杂认知过程,具体做到“三个识别”:认知定位(cognitive orientation)、认知深度(cognitive depth)和认知构造(cognitive constructiveness)。同时我们阐释被诱出的语料,具体来讲,就是阐释听读者对说写者的可信度,文本的逻辑性以及听读者在话语理解中唤起的情感。这一分析视角可以为今后的批评认知语言学提供一个可供选择的研究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批评认知语言学 语言理解 语言接受 心理表征 认知过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