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时期以来有关苏州弹词的批评论争及其学术意义 被引量:1
1
作者 吴文科 《文化艺术研究》 2016年第4期59-62,共4页
苏州弹词是中国曲艺在当代发展得比较好的说书(小书)形式之一,也是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江南曲艺品种。然而在经历了"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浩劫之后,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以来近四十年间的创演实践,也存在着诸多问题与不足。并因此... 苏州弹词是中国曲艺在当代发展得比较好的说书(小书)形式之一,也是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江南曲艺品种。然而在经历了"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浩劫之后,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以来近四十年间的创演实践,也存在着诸多问题与不足。并因此而围绕着节目属性及其篇幅体现、"起脚色"的技巧运用与分寸把握、重唱轻说的创演偏颇及所透出的重形式轻内容等问题,不同程度地展开了一些持续时间较长的相应理论交锋与批评论争。回眸并梳理这些具有某种思潮性的创演脉络及其批评论争,不仅会促进苏州弹词创演实践的健康开展,而且会丰富和充实苏州弹词艺术的理论宝库。同时,这也是对于苏州弹词创演批评与理论建设的别一种思考即检讨和审视,意义积极而又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期 苏州弹词 批评论争 学术意义
下载PDF
“影剧”之辨、政治想象与批评论争——历史语境中的曹禺作品《艳阳天》 被引量:1
2
作者 苏涛 《当代电影》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92-99,共8页
《艳阳天》是剧作家曹禺执导的唯一一部影片,该片在场景设置、人物塑造、叙事结构等方面具有强烈的戏剧化特征。围绕该片的人物塑造、对现实的反映、解决问题的方式等,批评家展开了一系列争鸣:肯定者认为该片人物形象生动、饱满,揭露了... 《艳阳天》是剧作家曹禺执导的唯一一部影片,该片在场景设置、人物塑造、叙事结构等方面具有强烈的戏剧化特征。围绕该片的人物塑造、对现实的反映、解决问题的方式等,批评家展开了一系列争鸣:肯定者认为该片人物形象生动、饱满,揭露了彼时中国社会的黑暗;否定者则指出该片人物形象虚假,不仅未能真实反映社会现实,还麻痹了观众的斗争意志。由该片引发的批评论争,折射出20世纪40年代末期中国电影批评的独特面向,亦反映了曹禺等知识分子在历史转折关头的矛盾心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禺 《艳阳天》 中国电影 中国戏剧 批评论争
原文传递
批评论争与明清小说观念的生成 被引量:1
3
作者 袁宪泼 《求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56-163,共8页
批评论争是明清小说创作与评论中的重要现象,但研究者往往将其简单化为"文人相轻"而予以忽视,实则它折射出明清时期经典小说作品的强大影响力。小说之间的批评论争首先确立了以四大奇书和四大名著为代表的小说中的强者形象,... 批评论争是明清小说创作与评论中的重要现象,但研究者往往将其简单化为"文人相轻"而予以忽视,实则它折射出明清时期经典小说作品的强大影响力。小说之间的批评论争首先确立了以四大奇书和四大名著为代表的小说中的强者形象,并通过"误读对方"的方式形成了"情理"这样的文体本体论。批评论争还体现在后来小说对经典小说文本进行的创造性修正,即形成了模仿和反叛两种小说生成观念。因此,明清小说的文体观念并不是一种先验自明的存在,而是多种因素建构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批评论争 明清小说 小说观念 情理 模仿 反叛
原文传递
“歌颂与暴露”:文艺批评论争与文学观念的转变
4
作者 赵坤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79-84,共6页
相比“伤痕文学”“写本质”“悲剧性”“典型性”“人道主义、异化”等同期出现的文学批评新生词,“歌颂与暴露”并不是直接描述文学现象或指代文艺作品的批评术语。它是指发生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之交文学批评领域的激烈论争,一场围绕... 相比“伤痕文学”“写本质”“悲剧性”“典型性”“人道主义、异化”等同期出现的文学批评新生词,“歌颂与暴露”并不是直接描述文学现象或指代文艺作品的批评术语。它是指发生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之交文学批评领域的激烈论争,一场围绕文艺作品究竟是歌颂,还是暴露社会生活而展开的、关于文艺功能与文学批评标准的集中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批评术语 文艺功能 伤痕文学 文学批评标准 文艺作品 人道主义 批评论争 20世纪七八十年代
原文传递
大众文化视野下的“九十年代诗歌”批评与论争 被引量:1
5
作者 邢晓飞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42-145,160,共4页
中国二十世纪最后十年,勃然兴起的大众文化深刻地改变了九十年代诗歌的外观和内在诗艺,它的侵袭亦使得"九十年代诗歌"符号系统之下的"批评与论争"这一分系统有了新的冲撞、组合、定位,不仅反映出诗歌内部流变的因... 中国二十世纪最后十年,勃然兴起的大众文化深刻地改变了九十年代诗歌的外观和内在诗艺,它的侵袭亦使得"九十年代诗歌"符号系统之下的"批评与论争"这一分系统有了新的冲撞、组合、定位,不仅反映出诗歌内部流变的因果承袭,更呈现出社会、政治、经济等强势话语场的隐密压力及由此而生的应激反应与抗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众文化 九十年代诗歌 批评论争
下载PDF
横看成岭侧成峰——“重写音乐史”学术论争述评 被引量:6
6
作者 乔邦利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2007年第1期56-66,共11页
论文以“重写音乐史”为考察对象,对近年来发生在我国近现代音乐史研究领域中关于“重写音乐史”学术论争产生的原因和背景进行描述,对此次论争的性质和目的、对象和方法、作用和意义以及论争中所涉及的与近现代音乐史研究密切相关的史... 论文以“重写音乐史”为考察对象,对近年来发生在我国近现代音乐史研究领域中关于“重写音乐史”学术论争产生的原因和背景进行描述,对此次论争的性质和目的、对象和方法、作用和意义以及论争中所涉及的与近现代音乐史研究密切相关的史观、史实和史料问题进行梳理,对各方论者涉及的主要论域和主要观点进行分析与评价,并在此基础上阐明了作者在上述几个问题上的立场和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写音乐史 近现代音乐史研究.历史观 学术批评.思潮论争
下载PDF
对图根特哈特对海德格尔真理概念批评的批评
7
作者 朱海斌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2-25,共4页
图根特哈特对海德格尔的真理概念主要有两个批评。第一个批评是,海德格尔通过将真描述为进行发现与被展示性,从而遗忘了真的特殊意义。第二个批评是:海德格尔认为被展示性是发现与命题真的条件,因而它也是一种真,图根特哈特认为这是一... 图根特哈特对海德格尔的真理概念主要有两个批评。第一个批评是,海德格尔通过将真描述为进行发现与被展示性,从而遗忘了真的特殊意义。第二个批评是:海德格尔认为被展示性是发现与命题真的条件,因而它也是一种真,图根特哈特认为这是一个不合理的推论。在对学界关于图根特哈特的批评的争论作出展示以后,得出三个结论:首先,图根特哈特的第一个批评并不成立,实际上海德格尔并没有使真失去规范性结构;其次,第二个批评同样不成立,因为海德格尔实际上依照"根据主要事实命名"这一原则来解决真的资格问题;最后,图根特哈特之所以提出批评的根本原因在于他试图以语义分析来取代先验哲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根特哈特 海德格尔 真理 批评论争
下载PDF
《废都》事件中的道德问题——兼谈《废都》的文化伦理叙事 被引量:1
8
作者 唐诗人 《小说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22-128,共7页
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文学批评论争事件中,“《废都》事件”是影响力最大的一个。《废都》出版后,评论界、媒体界针对《废都》的道德批判,直接导致了小说的被禁。但被禁并没有影响小说的继续传播,也没有影响它获得一些国际大奖,更没能阻碍... 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文学批评论争事件中,“《废都》事件”是影响力最大的一个。《废都》出版后,评论界、媒体界针对《废都》的道德批判,直接导致了小说的被禁。但被禁并没有影响小说的继续传播,也没有影响它获得一些国际大奖,更没能阻碍它成为当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品。2009年,被禁17年之久的《废都》得到再版,重新上市。经过时间的证明,说明上世纪九十年代很多评论家以及媒体对待《废都》的方式是有失公正的,起码是值得反思的。为此,我们梳理《废都》批判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都》 当代文学史 道德批判 伦理叙事 国际大奖 九十年代 媒体界 批评论争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