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由《文学讲稿》等探析纳博科夫的批评风格 被引量:1
1
作者 马冬丽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10-114,共5页
批评家纳博科夫首先是一位优秀的读者,他注重阅读过程中个体生命的真实性感受,关注细节;他有鲜明的艺术观和批评立场,强调作品的虚构性,认为语言、结构、文体等艺术形式比作品的思想性和故事性更重要;他批评的路径多是从作品的结构和风... 批评家纳博科夫首先是一位优秀的读者,他注重阅读过程中个体生命的真实性感受,关注细节;他有鲜明的艺术观和批评立场,强调作品的虚构性,认为语言、结构、文体等艺术形式比作品的思想性和故事性更重要;他批评的路径多是从作品的结构和风格出发,条分缕析地进入文本内部;他能够把艺术的创造性和科学的严谨性巧妙地融合于批评中,使批评呈现出令人信服的创造性活力;他幽默机智的语言风格使他的批评更具个性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博科夫 文学讲稿 《堂吉诃德》讲稿 尼古拉·果戈理 批评风格
下载PDF
文化时尚的智慧表达——论梁振华的文学与影视批评风格 被引量:1
2
作者 龙其林 《创作与评论》 2014年第18期24-32,共9页
梁振华是近些年来迅速成长、赢得学界广泛关注的新锐批评家,他的文学与影视批评在当代青年学人中独树一帜。他既有着任教于知名高校而锻造出的学院派缜密风格,又有着作为青年小说家、随笔作家的丰富创作经验和写作理念;既有着从事中... 梁振华是近些年来迅速成长、赢得学界广泛关注的新锐批评家,他的文学与影视批评在当代青年学人中独树一帜。他既有着任教于知名高校而锻造出的学院派缜密风格,又有着作为青年小说家、随笔作家的丰富创作经验和写作理念;既有着从事中国当代文学与当代影视艺术研究而形成的时尚触觉,又有着借助时尚话题深入人文知识分子精神深层探究、关注舆论热点而传达自由精神的智慧表达。在梁振华这里,新锐批评家、青年作家、著名编剧、策划人等诸多身份有机地统一了起来。仅就其文学与影视批评的成绩而言,在青年学人中也颇为令人瞩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文学 影视批评 文化时尚 批评风格 智慧 知识分子精神 青年作家 青年学
下载PDF
论民国诗话批评风格的现代性质素
3
作者 彭继媛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CSSCI 2012年第2期113-117,共5页
晚清民初以来,随着西方理性主义思潮涌入中国,理论性、系统性、科学性的文学批评逐渐显现出迅猛发展的势头。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传统的诗学批评模式的民国旧体诗话具有了西方诗学批评的谨严、冷峻的批评色彩,具体表现为一部分民国诗话... 晚清民初以来,随着西方理性主义思潮涌入中国,理论性、系统性、科学性的文学批评逐渐显现出迅猛发展的势头。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传统的诗学批评模式的民国旧体诗话具有了西方诗学批评的谨严、冷峻的批评色彩,具体表现为一部分民国诗话在作"价值理性"判断时开始注重分析综合、逻辑推演等科学理性的批评方法,表现出异于传统的科学理性批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诗话 批评风格 科学理性批评
下载PDF
电影批评中的香港意识与主体构建——论《HKinema》的批评风格
4
作者 王海洲 张伟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7期1-5,共5页
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香港电影,研究成果可谓丰硕,但香港电影批评仍是学界较少涉足的研究领域。本文选取的研究对象为《HKinema》。这是一份年轻的电影季刊,创办于2007年12月,由香港电影评论学会(简称“学会”)负责编辑、出版,... 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香港电影,研究成果可谓丰硕,但香港电影批评仍是学界较少涉足的研究领域。本文选取的研究对象为《HKinema》。这是一份年轻的电影季刊,创办于2007年12月,由香港电影评论学会(简称“学会”)负责编辑、出版,并获香港艺术发展局资助。每期设有独立专题,起初随《香港电影》杂志附送,第八期起转为免费派发,每年1、4、7、10月出版,每期印量5000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港电影 电影评论 电影批评 主体构建 批评风格 香港意识 研究成果 免费派发
下载PDF
沈从文文学批评风格及其成因浅探 被引量:2
5
作者 李同德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37-44,共8页
本文着重探讨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上非主流批评家沈从文独特的文学批评风格及其成因。文章在肯定沈从文文学批评公正性、客观性的基础上,联系其介于功利与唯美之间的独特文学观分析了沈从文文学批评三方面的特色:对作家总体风格的审美... 本文着重探讨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上非主流批评家沈从文独特的文学批评风格及其成因。文章在肯定沈从文文学批评公正性、客观性的基础上,联系其介于功利与唯美之间的独特文学观分析了沈从文文学批评三方面的特色:对作家总体风格的审美把握,擅长于作家间的比较,对读者群的关注,并试图从文化学的角度联系沈从文所受中国传统文化及荆楚地域文化的影响分析这种独特批评风格的成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从文 文学批评风格 传统文化 荆楚文化 中国现代文学批评
下载PDF
诗的灵性与酒的烈性——析孟繁华先生的文学批评风格 被引量:1
6
作者 李欢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3期63-68,共6页
孟繁华先生是当代著名的批评家,他在数十年的批评实践中形成了独特的批评风格。诗的灵性与酒的烈性是他批评风格中较为突出的层面,这既和他的豪爽大气、不拘小节的性格有关,也与其个人经历和爱酒品性有关。诗的灵性既体现在他老练豁达... 孟繁华先生是当代著名的批评家,他在数十年的批评实践中形成了独特的批评风格。诗的灵性与酒的烈性是他批评风格中较为突出的层面,这既和他的豪爽大气、不拘小节的性格有关,也与其个人经历和爱酒品性有关。诗的灵性既体现在他老练豁达、精准凝练的语言概括中,也体现在评论中处处弥散的诗意情绪与理想主义情怀和浪漫主义气质;酒的烈性主要表现在,他既为文学批评把脉,也有从大处着笔、纵横捭阖的批评文风。孟繁华先生的评论刚柔并济,具有强大的气场和深厚的底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繁华 批评风格 灵性 烈性
下载PDF
姚义文艺批评风格论
7
作者 何元智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1994年第1期40-42,共3页
关键词 批评风格 报告文学 评论文章 文学批评 作家作品 价值观 文艺 历史与现实 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审美感受
下载PDF
在批评道路中继续美的追求——试析沈从文《沫沫集》的批评风格与审美追求
8
作者 单西伯 《文教资料》 2021年第3期20-21,共2页
沈从文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创作的作家作品评论集《沫沫集》,坚持以艺术为本位,弘扬文学的本体性;运用直观感悟式的思维方式,体现独特的批评风格;采用人格化的批评方法评论作家作品,体现独特的批评个性;始终贯穿审美追求和对美与善的渴望。
关键词 沈从文 《沫沫集》 批评风格 审美追求
下载PDF
鲁迅的文艺批评观和文艺批评风格
9
作者 杜显志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2年第5期14-20,共7页
鲁迅曾经说过:“批评家兼能创作的人,向来很少。”①这“很少”,大约源于其“难”——因为创作与批评虽然有其内在联系,但毕竟又是两种思维方式,两套语言符码。而鲁迅却以自己的艺术才情成为这“很少”人中的佼佼者。鲁迅的创作和批评... 鲁迅曾经说过:“批评家兼能创作的人,向来很少。”①这“很少”,大约源于其“难”——因为创作与批评虽然有其内在联系,但毕竟又是两种思维方式,两套语言符码。而鲁迅却以自己的艺术才情成为这“很少”人中的佼佼者。鲁迅的创作和批评的两副笔墨一直相伴相随,从来未曾分开过。作为一个伟大的作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文艺批评 批评风格 批评 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 作家作品 中国现代小说史 思维方式 艺术才情 新文学大系
下载PDF
文艺批评风格论
10
作者 张利群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4年第3期31-37,82,共8页
文艺批评风格论张利群文艺批评学不仅应该包括文艺批评理论的研究,也应该包括文艺批评实践的研究,而文艺批评风格问题则是文艺批评创作实践中的重要问题。但这个问题过去一直未能引起人们足够重视。文艺风格学只研究文艺创作风格而不... 文艺批评风格论张利群文艺批评学不仅应该包括文艺批评理论的研究,也应该包括文艺批评实践的研究,而文艺批评风格问题则是文艺批评创作实践中的重要问题。但这个问题过去一直未能引起人们足够重视。文艺风格学只研究文艺创作风格而不研究文艺批评风格。中国古代文论是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批评风格 批评 精神个体性 文艺批评 主体性 批评对象 风格多样化 独创性 批评活动 心智结构
下载PDF
有难度的批评——论张燕玲的批评风格 被引量:3
11
作者 黄伟林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38-141,共4页
多年来,张燕玲一直在倡导有难度的文学。作为一个批评家,她践行的正是有难度的批评。所谓有难度的批评指的是“既有对转型社会与生活的洞察,又有放眼望洋的蹈厉,更有书斋里的沉潜,以及深得文理、剖情析采的文章”以及“富于批评精... 多年来,张燕玲一直在倡导有难度的文学。作为一个批评家,她践行的正是有难度的批评。所谓有难度的批评指的是“既有对转型社会与生活的洞察,又有放眼望洋的蹈厉,更有书斋里的沉潜,以及深得文理、剖情析采的文章”以及“富于批评精神与专业立场、心性才情与率真雅实的文学批评”。在她最新出版的新著《批评的本色》中,前面五篇重要文章都以“难度”为关键词。之所以如此心仪难度,是因为她已经意识到,在这样一个消费的时代,“真正属于语言和心灵的文学几成难度,而进行有难度的文艺创作更是罕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批评风格 张燕 文学批评 转型社会 批评精神 文艺创作 批评 关键词
原文传递
批评的眼光、态度和风格 被引量:1
12
作者 阎晶明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2-18,共7页
本文围绕批评家的批评眼光、批评态度和批评风格三个方面,对批评家应当具备的职业素质进行分析,并结合当代中国批评现象中存在的诸种矛盾和不足,就批评家的努力方向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作者认为,批评家应当具有内在的发现力,有效地处理... 本文围绕批评家的批评眼光、批评态度和批评风格三个方面,对批评家应当具备的职业素质进行分析,并结合当代中国批评现象中存在的诸种矛盾和不足,就批评家的努力方向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作者认为,批评家应当具有内在的发现力,有效地处理批评实践中遇到的理论障碍和批评态度,努力形成个人的批评风格,从而从整体上为文学批评创造更加良好的生存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批评 眼光 态度 风格 批评风格 批评 批评态度 职业素质 当代中国 理论障碍
下载PDF
让批评在知识和学理的天空滑翔——关于黄轶文学批评风格的一种解读
13
作者 姚晓雷 《南方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9-42,共4页
当前文学批评领域已经当仁不让地成为一个不同话语风格竞相展现的舞台,不同的批评家本着各自的生活阅历、生命体验、文学观念以及知识储备在此尽情地挥发。形形色色的批评模式里,侧重自我主观经验挥发的“六经注我”式有之,侧重借文... 当前文学批评领域已经当仁不让地成为一个不同话语风格竞相展现的舞台,不同的批评家本着各自的生活阅历、生命体验、文学观念以及知识储备在此尽情地挥发。形形色色的批评模式里,侧重自我主观经验挥发的“六经注我”式有之,侧重借文学来捍卫某种外在价值理想的“文以载道”式有之,侧重对批评对象内在审美特质探讨发掘的审美分析式有之,侧重和批评对象之间的平等交流的对话式有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批评 知识储备 批评风格 解读 学理 “六经注我” “文以载道” 批评对象
原文传递
批评话语风格及其它——王德威《跨世纪风华——当代小说二十家》读后
14
作者 吴进 《西安翻译学院学报》 2019年第4期24-27,56,共5页
王德威的批评文字不但新意迭出,有大格局,而且亦庄亦谐,挥洒自如。论作集中就他的表达风格上。进行分析,相比一般大陆的批评家,王的文字相对灵活洒脱,显示出不拘一格的个性。其最重要的特点是,在不失批评深度的前提下,保持了一种较为活... 王德威的批评文字不但新意迭出,有大格局,而且亦庄亦谐,挥洒自如。论作集中就他的表达风格上。进行分析,相比一般大陆的批评家,王的文字相对灵活洒脱,显示出不拘一格的个性。其最重要的特点是,在不失批评深度的前提下,保持了一种较为活泼的语言趣味,也反映出他试图摆脱对西方理论一味跟随的学术风尚,虽然这方面做得还有可议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德威 《当代小说二十家》 批评风格
下载PDF
论译者风格批评 被引量:2
15
作者 冷惠玲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62-66,101,共6页
翻译研究中,译者风格这一术语是上个世纪90年代初提出的,译者风格研究随之展开,目前已渐成体系;译者风格批评实践自佛经翻译开始,至今经历了近两千年的历史;翻译批评自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提出,其理论和实践都不断地发展和完善,目前已渐成... 翻译研究中,译者风格这一术语是上个世纪90年代初提出的,译者风格研究随之展开,目前已渐成体系;译者风格批评实践自佛经翻译开始,至今经历了近两千年的历史;翻译批评自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提出,其理论和实践都不断地发展和完善,目前已渐成熟。译者风格的批评实践和翻译批评的理论都为译者风格批评理论框架的建构打下了学科基础。译者风格批评理论框架的建构势在必行,其意义在于:更加尊重译者在翻译史中的地位,客观全面地评价译者风格的价值;更加明确地指导译者风格批评实践;进一步完善翻译批评理论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译者风格 译者风格批评 翻译批评
下载PDF
在批评实践中建构当代歌剧学理——居其宏歌剧研究述评
16
作者 汪静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85-190,共6页
居其宏的歌剧研究论著,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上看,都对中国歌剧理论的建构与繁荣起到激浊扬清、引领向上的作用。从批评家的角度来研究当代歌剧作品,是居其宏歌剧研究的显著特点。居其宏的歌剧研究既立足于音乐,又顾全歌剧艺术的综合美感... 居其宏的歌剧研究论著,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上看,都对中国歌剧理论的建构与繁荣起到激浊扬清、引领向上的作用。从批评家的角度来研究当代歌剧作品,是居其宏歌剧研究的显著特点。居其宏的歌剧研究既立足于音乐,又顾全歌剧艺术的综合美感,既立足于当代,也纵深至历史。他始终以历史主义原则为中心,把求真求实作为最高批评标准。尤其可贵的是,他的歌剧研究,闪烁着极其强烈的个人批评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其宏 歌剧 批评风格
下载PDF
新实证批评与当代文学的经典化
17
作者 陈国和 《长江文艺评论》 2023年第2期78-80,共3页
李遇春近年来一直从事20世纪旧体诗词的搜集、整理、评析、数据库建设等研究工作,为中国文学传统探幽发微、梳理文脉。那些富有创见的研究成果改变了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历史图景,开辟了新的学术生长点。同时,李遇春一直从事中国当代文学... 李遇春近年来一直从事20世纪旧体诗词的搜集、整理、评析、数据库建设等研究工作,为中国文学传统探幽发微、梳理文脉。那些富有创见的研究成果改变了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历史图景,开辟了新的学术生长点。同时,李遇春一直从事中国当代文学批评工作,自觉承担当代文学经典化的社会责任和时代使命。《心证·史证·形证--中国当代小说经典二十家》(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21年版)就是这一领域的最新成果之一。这一学术著作体现了李遇春鲜明的批评风格和成熟的学术品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小说 中国现当代文学 旧体诗词 中国文学传统 批评风格 数据库建设 李遇春 学术品格
下载PDF
传统批评理念的现代表现——沈从文文学批评的审美特征 被引量:4
18
作者 赵学勇 蔺春华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38-45,共8页
本文通过对沈从文文学批评活动的整体考察 ,认为沈从文的文学批评深受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影响 ,显示出个性化的审美特点。其主要表现为 :反复强调作家创作中的“恰当”原则 ,讲求“和谐”、“适度”、“中和”、“节制”的审美标准 ,坚... 本文通过对沈从文文学批评活动的整体考察 ,认为沈从文的文学批评深受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影响 ,显示出个性化的审美特点。其主要表现为 :反复强调作家创作中的“恰当”原则 ,讲求“和谐”、“适度”、“中和”、“节制”的审美标准 ,坚持“以诗解诗”式的基本批评方法 ,形成以“感悟印象”为特征的风格批评。总体上看 ,沈从文是以一个作家而非理论家的思维方式进行批评的 ,他极重视作家、批评家、读者之间的会通关系 ,显示了一位中国现代批评家对传统批评理念的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从文 文学批评 审美特征 传统批评理念 小说创作 审美标准 批评方法 批评风格 思维方式
下载PDF
桑塔格:被肢解的女性和批评家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柠 《中国图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53-57,共5页
1.性别与批评风格 2004年12月28曰,著名美女批评家、小说家苏珊·桑塔格的逝世,在文化界引起了一片惊诧和惋惜。苏珊·桑塔格无疑是一位具有世界影响的作家。但她的主要成绩并不是在虚构叙事领域,而是在她所“反对”的阐... 1.性别与批评风格 2004年12月28曰,著名美女批评家、小说家苏珊·桑塔格的逝世,在文化界引起了一片惊诧和惋惜。苏珊·桑塔格无疑是一位具有世界影响的作家。但她的主要成绩并不是在虚构叙事领域,而是在她所“反对”的阐释领域。她在上世纪60年代的成名作,是几篇发表在《党派评论》等刊物上的文化或文学批评文章,比如《关于“坎普”的札记》、《反对阐释》、《论风格》、《对灾难的想象》、《一种文化与新的感受力》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塔格 批评 《反对阐释》 女性 批评风格 虚构叙事 文学批评 美国
下载PDF
对京派批评的超越与继承——论李广田20世纪40年代的新诗批评 被引量:1
20
作者 秦林芳 《河南社会科学》 2003年第6期8-11,共4页
李广田是20世纪40年代一位重要的诗歌批评家。他的诗评对20世纪30年代京派审美批评既有超越又有继承:在批评标准上,既强调文学的意识形态性和政治功利性,又对诗歌的形式和诗性给予了高度关注;在批评的风格上,既以逻辑思维和实证分析见长... 李广田是20世纪40年代一位重要的诗歌批评家。他的诗评对20世纪30年代京派审美批评既有超越又有继承:在批评标准上,既强调文学的意识形态性和政治功利性,又对诗歌的形式和诗性给予了高度关注;在批评的风格上,既以逻辑思维和实证分析见长,又包容了许多直观感悟和印象批评。李广田的新诗批评对京派批评的超越与继承造就了其独特性,并使之具有了独特的价值———与典型的京派批评相比,它在理论上多了些明晰和深刻;与当时单纯的社会历史批评相比,它又多了些灵性和美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广田 新诗批评 批评标准 批评风格 京派批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