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苏轼对白居易咏茶诗的承变
1
作者 吴嘉璐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97-105,共9页
同样经历贬谪、从挫折中寻求超脱之道、追求素朴闲适的生活,苏轼将白居易视作自己的精神导师之一。白、苏二人都爱茶,苏之咏茶诗继承了白诗的表现内容及艺术特色。苏接受白将茶与酒并言比较的写法,认为茶是闲适生活的象征,并改造白种植... 同样经历贬谪、从挫折中寻求超脱之道、追求素朴闲适的生活,苏轼将白居易视作自己的精神导师之一。白、苏二人都爱茶,苏之咏茶诗继承了白诗的表现内容及艺术特色。苏接受白将茶与酒并言比较的写法,认为茶是闲适生活的象征,并改造白种植松树及其他植物的诗作为种茶诗,表现自己的政治追求。相较白诗,苏之咏茶诗丰富了茶作为文学意象的艺术内涵:突出咏茶诗的动态性,用更细致的语言绘茶,将茶与诗人自我的关系紧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 白居易 咏茶诗 承变
下载PDF
援赋入碑:夏侯湛《张平子碑》对崔瑗《河间相张平子碑》之承变
2
作者 欧阳一锋 《阴山学刊》 2023年第6期32-39,共8页
陆云言其兄陆机“碑文似赋”,实揭示出西晋碑文受赋融衍之情形。西晋夏侯湛与东汉张衡有相似之坎坷经历,故在出补南阳相途中,睹平子墓而兴感,援张衡为异代知己,在继承东汉崔瑗《河间相张平子碑》的基础上,一改崔作辨裁之风,援赋入碑,撰... 陆云言其兄陆机“碑文似赋”,实揭示出西晋碑文受赋融衍之情形。西晋夏侯湛与东汉张衡有相似之坎坷经历,故在出补南阳相途中,睹平子墓而兴感,援张衡为异代知己,在继承东汉崔瑗《河间相张平子碑》的基础上,一改崔作辨裁之风,援赋入碑,撰《张平子碑》,与纪行赋同一情致,在感叹平子命运时,寄寓自身情怀,以赋家常用的“若夫”“向若”“于是”等连接词串连全篇,层次分明,极力敷写、赞扬张衡才学之高深,兼具艺术性与思想性。夏侯湛援赋入碑与魏晋文学自觉相关,在彰显其所具有的“赋家之心”时,扩大了碑文的容纳能力,使碑文语言更具张力,增强了碑文的文学性、可读性和感染力,使得泛文学观念落到了实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侯湛 崔瑗 碑文 赋心 赋迹 承变
下载PDF
设计介入民间美术——山西花馍文化承变及应用实践 被引量:3
3
作者 张哲 《设计》 2020年第15期48-51,共4页
山西花馍作为典型的传统民间美术与手工艺,在当今社会面临手艺丧失、接受面窄、文化传承发展困难,为实现其视觉化推广与现代化传承探索新出路。运用人类学、社会学的方法对研究对象本身进行了文化性认知研究与本质研究,以个案研究进行... 山西花馍作为典型的传统民间美术与手工艺,在当今社会面临手艺丧失、接受面窄、文化传承发展困难,为实现其视觉化推广与现代化传承探索新出路。运用人类学、社会学的方法对研究对象本身进行了文化性认知研究与本质研究,以个案研究进行设计学的图解文论式剖析。根据深入研究,转化为视觉化传统创新再设计的推广实践案例。该方法可对“设计介入民间美术”的传统文化传承创新方式提供了新思路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花馍 民间美术 手工艺 文化承变 图解文论 设计应用
下载PDF
安徽民间谱牒的古今承变 被引量:2
4
作者 张秀玉 《图书馆》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38-141,共4页
安徽民间谱牒的纂修自宋至民国兴盛不衰,在经历了建国初数十年的中断之后,又复兴起来。古今谱牒在纂修宗旨、内容上既有继承又有变化。
关键词 家谱 徽州 承变
下载PDF
王阳明心学与早年郭沫若同苏轼思想的承变关系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申东城 《郭沫若学刊》 2015年第1期25-32,共8页
王阳明心学批判继承程朱理学而新变,"其说非出于苏(轼),而血脉则苏(轼)"。郭沫若留学日本时接触到王阳明思想,并赞美、学习、研究王学。郭沫若早年经王阳明间接学习苏轼思想,他们三人在坚持正义、积极进取、创新求善、穷达超... 王阳明心学批判继承程朱理学而新变,"其说非出于苏(轼),而血脉则苏(轼)"。郭沫若留学日本时接触到王阳明思想,并赞美、学习、研究王学。郭沫若早年经王阳明间接学习苏轼思想,他们三人在坚持正义、积极进取、创新求善、穷达超然、崇尚自由、肯定自我、弃私求公、个性解放等方面的一致性、相通性、继承性,是不可被忽视和否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 王阳明 郭沫若 承变
下载PDF
基于墩柱支承变刚度模型的某轻轨连续梁桥差异沉降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王少杰 徐赵东 +1 位作者 李舒 黄兴淮 《安徽建筑大学学报》 2015年第6期6-10,共5页
以某轻轨连续梁桥为实证背景,提出了固定支座模型和墩柱支承变刚度模型,固定支座模型采用强迫位移法直接求解,墩柱支撑变刚度模型采用优化反分析法迭代求解,目的是分析轻轨连续梁桥墩台差异沉降特性。分析表明:(1)固定支座模型的沉降仅... 以某轻轨连续梁桥为实证背景,提出了固定支座模型和墩柱支承变刚度模型,固定支座模型采用强迫位移法直接求解,墩柱支撑变刚度模型采用优化反分析法迭代求解,目的是分析轻轨连续梁桥墩台差异沉降特性。分析表明:(1)固定支座模型的沉降仅发生在主动沉降墩,墩柱支承变刚度模型在主动沉降墩沉降时,也引起影响区其余墩柱沉降;(2)墩柱沉降会导致墩柱支反力显著变化,且计算模型对其有一定影响,总体规律是主动沉降墩对应支反力减少,相邻墩柱支反力增加,间隔墩柱支反力变化幅度受主动沉降墩沉降量影响较小;(3)采用固定支座模型时,墩柱沉降与梁截面弯矩变化呈线性关系,采用墩柱支承变刚度模型时,二者呈非线性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轨连续梁桥 差异沉降 墩柱支承变刚度模型 优化反分析法 沉降分析
下载PDF
承变之际:晚唐诗人对陶渊明的接受
7
作者 罗时进 姜鹏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3-59,共7页
陶渊明,是晚唐诗人心中的精神标志,陶诗的田园风光,是晚唐诗人的精神栖所。晚唐诗人的志节和气质,在一定程度上是受到陶渊明三径、五柳、东篱酒的影响,而他们啸傲于山水,放情于远野,也显然得到陶渊明田园情怀的导引。在陶渊明接受史中,... 陶渊明,是晚唐诗人心中的精神标志,陶诗的田园风光,是晚唐诗人的精神栖所。晚唐诗人的志节和气质,在一定程度上是受到陶渊明三径、五柳、东篱酒的影响,而他们啸傲于山水,放情于远野,也显然得到陶渊明田园情怀的导引。在陶渊明接受史中,晚唐恰恰处于由认知、阐释到原型意义衍变的关键阶段,也是陶渊明从唐代形象的、感性的传播到宋代理性的、哲思的接受过程中一个重要转折点。理解这个转折点,对陶渊明影响史研究和晚唐诗歌研究都有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渊明 晚唐诗坛 接受 承变
下载PDF
明代隆庆、万历间散曲对正德、嘉靖间的承变
8
作者 刘英波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1期26-30,共5页
相较于明代正、嘉间南北曲竞相发展的局面,隆、万间的散曲文学总体呈现出南曲繁盛,北曲趋微的态势。此期曲坛的基本表征为:隆、万间创作南曲的曲家数量和现存南曲作品的数量明显多于正、嘉间;隆、万间曲家的身份地位较之正、嘉间曲家整... 相较于明代正、嘉间南北曲竞相发展的局面,隆、万间的散曲文学总体呈现出南曲繁盛,北曲趋微的态势。此期曲坛的基本表征为:隆、万间创作南曲的曲家数量和现存南曲作品的数量明显多于正、嘉间;隆、万间曲家的身份地位较之正、嘉间曲家整体呈下行趋势;曲家地域分布不平衡特点突出,两时段各地曲家的数量有明显增减;传统题材类型没有变化,一些题材类型的数量、位次变化较大;整体曲风呈现出趋艳、趋雅、尚俗的特点,对正、嘉间的曲坛承中有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隆庆 万历间 散曲文学 正德 嘉靖间 承变
下载PDF
从《杭州评话·宋江》看杭州对水浒故事的承变与流传
9
作者 吕红光 《文教资料》 2014年第1期3-4,共2页
近年来,学者们一再揭示杭州与水浒之间的密切关系,认为杭州是孕育水浒传最重要的地方。在当前众多研究中,对杭州本土的水浒故事的发展演绎研究整理十分不足。早期的水浒,在杭州是以评话的形式流传的。现今从可见的《杭州评话·... 近年来,学者们一再揭示杭州与水浒之间的密切关系,认为杭州是孕育水浒传最重要的地方。在当前众多研究中,对杭州本土的水浒故事的发展演绎研究整理十分不足。早期的水浒,在杭州是以评话的形式流传的。现今从可见的《杭州评话·宋江》中可以看到评话对今本《水浒传》的影响。评话本《宋江》和今本《水浒传》里的故事有同也有不同,显示了《水浒传》和水浒评话之间的密切关系。但是,杭州评话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正濒临灭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杭州评话》 《水浒传》 《宋江》 承变 流传
下载PDF
从《论语》《孟子》看孔孟孝道思想的承变 被引量:1
10
作者 杜建芳 俞师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S1期216-217,共2页
孔孟孝道思想是中华民族道德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论语》、《孟子》这两部重要的儒家经典及其注疏,对儒家孝道思想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论述和阐释。深入研究这些材料,对于我们正确认识孔孟孝道思想的传... 孔孟孝道思想是中华民族道德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论语》、《孟子》这两部重要的儒家经典及其注疏,对儒家孝道思想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论述和阐释。深入研究这些材料,对于我们正确认识孔孟孝道思想的传承及演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孟子 孝道思想 承变
下载PDF
从《论语》和《孟子》看孔孟理想人格的承变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凤鸣 《鸡西大学学报(综合版)》 2010年第2期33-34,共2页
《论语》和《孟子》这两部重要的儒家经典,从理论核心、主体和培养方法三个方面对儒家的理想人格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阐释,体现了孔孟在理想人格方面的承变。
关键词 孔子 孟子 理想人格 承变
下载PDF
鲍照婚恋诗对东晋南朝吴歌的承变
12
作者 王菲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6年第3期20-23,共4页
在鲍照204首诗歌当中,婚恋题材的诗歌有59首。这些婚恋诗在形式结构、内容情感、表现手法上体现了对东晋南朝吴歌继承和创新。形式结构上,一方面继承了五言四句的形式,一方面将组诗发展为拟乐府诗,将五言诗变化为七言诗;内容情感上,继... 在鲍照204首诗歌当中,婚恋题材的诗歌有59首。这些婚恋诗在形式结构、内容情感、表现手法上体现了对东晋南朝吴歌继承和创新。形式结构上,一方面继承了五言四句的形式,一方面将组诗发展为拟乐府诗,将五言诗变化为七言诗;内容情感上,继承吴歌男女爱慕、相思、誓言之诗,开拓夫妻之诗、兴寄之诗;表现手法上,继承吴歌的含蓄手法,发展兴寄象征手法,雕琢华丽晦涩的语言,述写郑卫之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照 婚恋诗 吴歌 承变
下载PDF
孔孟理想人格及其承变
13
作者 王佳馨 《现代商贸工业》 2014年第6期84-85,共2页
虽同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但是不同时代特征下的孔子和孟子在各自思想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对理想人格的构想,建构出自己的教育目的论。从孔子到孟子理想人格的承变,其中既有相似又有各自的特点。
关键词 孔子 孟子 理想人格 承变
下载PDF
中国古代小说写人批评中的画论承变及理论贡献
14
作者 李桂奎 《文学遗产》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9-28,共10页
中国古代小说写人评语常灵活变通地援引或化用画论术语,并生发出各种新意,带有较强的“拟画”性。这种“拟画”性的写人批评常常与“拟史”性的叙事批评相拥并存。相对而言,叙事评语多直白明了,写人评语多含蓄蕴藉;叙事批评常持相反相... 中国古代小说写人评语常灵活变通地援引或化用画论术语,并生发出各种新意,带有较强的“拟画”性。这种“拟画”性的写人批评常常与“拟史”性的叙事批评相拥并存。相对而言,叙事评语多直白明了,写人评语多含蓄蕴藉;叙事批评常持相反相成的二元论,写人批评则常由“形神”二元论,向“形影神”“形态神”“形神心”三元以及“性情、气质、形状、声口”“形状、顾盼、性格、心地”四元论延展。尤为值得注意的是,“传神写照”“气韵生动”“影写”“绘态”“追魂摄魄”等常用写人评语的评说意图和意蕴,也多从指示作者巧艺转向传达读者审美,由指示“妙得”笔法转向评赏“入妙”效果。总之,中国古代小说写人批评常源自系统性较强的画论术语,再经过活学活用,以及各评语之间内在关联的强化,显示出以活现画感为核心的谱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神 拟画批评 承变 读者审美 文论谱系
原文传递
“岂敢窥群策,悲秋自楚人”——吴国伦对宋玉悲秋主题的承继与发展探微
15
作者 陈珍钰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25-29,共5页
吴国伦晚年里居楚地,深受楚地文风浸染,且与宋玉有着相似的人格气质及仕途遭际,因此在创作中大量接受了宋玉《九辩》及其他作品,尤其宋玉开创的悲秋主题引起吴国伦强烈的情感共鸣。吴国伦汲取了宋玉辞赋的创作特色,继承宋玉的悲秋主题,... 吴国伦晚年里居楚地,深受楚地文风浸染,且与宋玉有着相似的人格气质及仕途遭际,因此在创作中大量接受了宋玉《九辩》及其他作品,尤其宋玉开创的悲秋主题引起吴国伦强烈的情感共鸣。吴国伦汲取了宋玉辞赋的创作特色,继承宋玉的悲秋主题,表达身世之感、宦游之思、生命之叹、家国之忧等多重情感内涵。他在感伤的基调上融入了乐秋的情怀,表现出不同于宋玉的悲秋态度,是悲秋主题的拓展与深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国伦 宋玉 悲秋主题 承变
下载PDF
《吕氏春秋》对《周易》的继承与改造 被引量:2
16
作者 魏宏灿 王启才 《汉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1期49-55,70,共8页
成书于先秦晚末的《吕氏春秋》是杂家的开山之作和代表作。它集先秦诸子之大成 ,对《周易》多有继承和改造之处。本文主要从辩证思维、指导思想、编纂宗旨、结构体系、中和之美、养生学等方面论述 ,以期寻绎出二书的承传嬗变关系。
关键词 《吕氏春秋》 承变关系 继承 《周易》 指导思想 辩证思维 编纂宗旨 结构体系 中和美 养生学
下载PDF
“三苏”军事思想异同论 被引量:2
17
作者 申东城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第6期12-17,共6页
苏轼在府兵制度、选将方法、边防思想,及用兵主张上,对苏洵多有继承。苏轼在削减禁兵、加强士兵,十年兵制,全民懂兵,内设特职,外攘辽夏等方面,对苏洵军事思想多有转变;而苏辙在削减禁兵、重用士兵,放弃兰州,守卫熙州河州等方面,与其父... 苏轼在府兵制度、选将方法、边防思想,及用兵主张上,对苏洵多有继承。苏轼在削减禁兵、加强士兵,十年兵制,全民懂兵,内设特职,外攘辽夏等方面,对苏洵军事思想多有转变;而苏辙在削减禁兵、重用士兵,放弃兰州,守卫熙州河州等方面,与其父苏洵、其兄苏轼有同有异。造成"三苏"军事思想承变发展的主因为:家学衣钵的传承,社会背景的不同,经历地位的差别,性格思想的多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苏” 军事思想 承变
下载PDF
论汉赋叠字运用的承与变 被引量:1
18
作者 杨许波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2014年第11期144-147,2,共4页
汉赋中共有690处运用叠字,出现了350个叠字。汉代赋家在辞赋创作中充分吸收了前代典籍中产生的丰富叠字,其中源于《诗经》的叠字有113个,源于先秦其他典籍的有97个。《诗经》对汉赋的影响可见一斑。更重要的是汉赋作家在继承前代叠字基... 汉赋中共有690处运用叠字,出现了350个叠字。汉代赋家在辞赋创作中充分吸收了前代典籍中产生的丰富叠字,其中源于《诗经》的叠字有113个,源于先秦其他典籍的有97个。《诗经》对汉赋的影响可见一斑。更重要的是汉赋作家在继承前代叠字基础上有了许多新变。这种新变主要体现在自创新词和改变前代已出现的叠字。汉代赋家自创叠字126个,占总数的36%。改变旧有叠字的方式主要有丰富含义、扩展用法和改变字形。汉赋叠字之所以产生许多新变主要是因为赋体"铺采摛文"的文体特征和赋家的尚异心理。汉赋对叠字的发展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赋 叠字 承变 《诗经》 尚异
下载PDF
造化无言 来自心灵——由沈周《庐山高图》轴说开去
19
作者 鲁勋洲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04年第4期59-61,69,共4页
《庐山高图》轴是沈周存世作品中尺幅最大的 ,它是沈周画风由“细沈”向“粗沈”转变时期的一幅经典作品。沈周在其山水画创作中师承众家 ,探微求变而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这反映出他追求情与境交融统一的创作理念。
关键词 《庐山高图》轴 承变 技法 情境
下载PDF
《大千居士六十寿诗》对《南山诗》的承与变
20
作者 赵松元 常娜娜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第1期20-25,共6页
韩愈《南山诗》以其不拘一格之个性突破诗歌“温柔敦厚”的传统审美特质而成唐诗特出之作,其峻拔奇伟、秀丽清美两兼的庞大意象群,在诗人高旷豪迈的气度和极尽铺排的赋家笔法下参与诗篇整体风格的塑造,丰富了诗篇的审美内蕴。时隔千年,... 韩愈《南山诗》以其不拘一格之个性突破诗歌“温柔敦厚”的传统审美特质而成唐诗特出之作,其峻拔奇伟、秀丽清美两兼的庞大意象群,在诗人高旷豪迈的气度和极尽铺排的赋家笔法下参与诗篇整体风格的塑造,丰富了诗篇的审美内蕴。时隔千年,饶宗颐先生追和《南山诗》,步其一百又二韵成《大千居士六十寿诗》,在诗歌体式、用韵、赋法铺排之技巧及精神气度方面对韩诗有所承继,但又不尽相同。饶诗语言不似《南山诗》之生涩怪奇和节奏密集,而以平易疏朗出之;在诗歌形式上,饶诗较之韩诗的特出之处在诗歌主体之外的带有学术性质的小序;诗法技巧方面,《南山诗》在长篇铺排摹写南山状貌之后集中性地进行议论和颂赞,饶诗亦乃“以文为诗”,但叙写中间间发议论,属夹叙夹议。总体观之,饶诗在承继韩诗的基础之上亦实现了自身的创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山诗》 《大千居士六十寿诗》 意象 追和 承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