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抗战时期贵州农业技术下乡之路 被引量:3
1
作者 许峰 《农业考古》 2016年第3期52-61,共10页
抗战时期,贵州农业取得了长足发展,这得益于科技推动农业开发这一思路在贵州的落地生根。在由技术型官僚主导、农业科技人员为主体的农事机构的组织领导下,形成了一条"调查—试验—推广"的技术下乡之路。该路径让现代平原型... 抗战时期,贵州农业取得了长足发展,这得益于科技推动农业开发这一思路在贵州的落地生根。在由技术型官僚主导、农业科技人员为主体的农事机构的组织领导下,形成了一条"调查—试验—推广"的技术下乡之路。该路径让现代平原型农业科技逐渐本土化,形成符合贵州山地农业特点的山地型农业技术,对贵州农业开发和农村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下乡 贵州 山地农业 抗战时期
下载PDF
农业“空心化”背景下技术下乡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基于技术伦理的哲学反思
2
作者 王宝宜 张红 王喆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8年第23期28-30,共3页
农业"空心化"是指农业劳动力的流失、减少,造成农业产业结构"空心化",且改变其农业内部生产结构。在此背景下农业技术下乡面临机遇和挑战,社会现象背后往往有诸多社会事实因素的影响,农业技术的下乡涉及:农业生产... 农业"空心化"是指农业劳动力的流失、减少,造成农业产业结构"空心化",且改变其农业内部生产结构。在此背景下农业技术下乡面临机遇和挑战,社会现象背后往往有诸多社会事实因素的影响,农业技术的下乡涉及:农业生产者、农业生态、农业区域文明、农业生产经营、农业安全等诸多方面的挑战。基于技术伦理视角对农业技术下乡进行哲学性的反思,并提出了建立利益协调机制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空心化 技术下乡 技术伦理
下载PDF
农业技术下乡背景下农业“空心化”现象的思考
3
作者 王宝宜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8年第17期4-6,共3页
近年来,我国持续推进的农业技术下乡进程不断深入,先进的技术提高了农业收益、节约了大量生产力,但是农业技术下乡作为技术的发明与传播的过程,也暴露出了严重的缺陷。农业技术下乡的推进直接造成了农业的"空心化",进而引发... 近年来,我国持续推进的农业技术下乡进程不断深入,先进的技术提高了农业收益、节约了大量生产力,但是农业技术下乡作为技术的发明与传播的过程,也暴露出了严重的缺陷。农业技术下乡的推进直接造成了农业的"空心化",进而引发其他社会问题,需要我们重新对其进行深入的分析评估。从社会学的视角探究农业"空心化"的现象,并对其概念和产生机理进行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技术下乡 农业空心化 社会学
下载PDF
“乡村振兴”战略落地的技术支持 被引量:39
4
作者 刘祖云 王丹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8-16,共9页
在科学技术迫近而来的现代社会,乡村成了被现代技术遗忘的角落,也造成了乡村技术含量严重不足的现象。在这一历史背景下,中央政府通过政治宣示的方式,推出了"乡村振兴"的国家战略。随之,这一国家战略迅速获得了社会的积极响... 在科学技术迫近而来的现代社会,乡村成了被现代技术遗忘的角落,也造成了乡村技术含量严重不足的现象。在这一历史背景下,中央政府通过政治宣示的方式,推出了"乡村振兴"的国家战略。随之,这一国家战略迅速获得了社会的积极响应与关注。鉴于此,乡村振兴达成了广泛的社会共识。乡村振兴国家战略要想落地,必须实施"战略+技术"的组合模式,必须落实"技术治理"的理念,因此,急需乡村在空间技术、信息技术与农业技术三个层面实现"技术升级"。最后,为了支持"乡村振兴"的国家战略,还必须提高乡村的组织技术与能力,以承接乡村的技术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振兴 国家战略 技术下乡 技术治理 组织技术
下载PDF
乡村“技术赋能”:内涵、动力及其边界 被引量:95
5
作者 王丹 刘祖云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38-148,175,共12页
乡村具有广阔的技术赋能空间。乡村“技术赋能”是指通过现代技术赋能农业、农村、农民,助力乡村振兴。乡村“技术赋能”是一种内外融合的发展模式,它使乡村实现了由“技术—现代性”这一外源性发展模式向“技术—能力”这一新内源性发... 乡村具有广阔的技术赋能空间。乡村“技术赋能”是指通过现代技术赋能农业、农村、农民,助力乡村振兴。乡村“技术赋能”是一种内外融合的发展模式,它使乡村实现了由“技术—现代性”这一外源性发展模式向“技术—能力”这一新内源性发展模式的转变。乡村“技术赋能”命题的提出源于城乡之间巨大的能力差异,而技术恰恰可以提升乡村经济发展能力、公共服务能力、治理能力以及村民的知识能力,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变量。乡村“技术赋能”的前提是技术下乡;条件是契合乡村场域,实现技术和乡村的特征匹配;边界是遵循“以人为本”的底层逻辑,实现技术与人文的联姻,防止技术由“赋能”走向“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赋能 新内源性发展模式 技术下乡 以人为本 村振兴
下载PDF
技术如何重构乡村——乡村技术治理的实现路径考察 被引量:44
6
作者 沈费伟 陈晓玲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97-105,共9页
乡村技术治理是指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势,通过网络化、数据化、智能化手段,构建一种开放包容、宜居宜业、共治共享、智能高效的治理方式。尽管现阶段乡村技术治理在特色保护类乡村、城郊融合... 乡村技术治理是指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势,通过网络化、数据化、智能化手段,构建一种开放包容、宜居宜业、共治共享、智能高效的治理方式。尽管现阶段乡村技术治理在特色保护类乡村、城郊融合类乡村、集聚提升类乡村和搬迁撤并类乡村有着不同的任务与目标,但是其都需要现代信息技术与治理制度的资源支持。为了更好地提升乡村技术治理绩效,从基层治理体系现代化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角度出发,重构现代乡村技术治理的路径主要包括在治理理念上树立技术治理思维;在治理技术上优化技术资源的配置;在治理制度上构建多元共治的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信息技术 技术下乡 技术治理 治理模式 村振兴
下载PDF
“技术下乡”中的治村逻辑与村民选择 被引量:8
7
作者 周敏 聂玉霞 《社会发展研究》 CSSCI 2021年第1期111-126,243,244,共18页
乡村社会的有效治理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基石,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得益于乡村经济发展的转型,其成功与否深受乡村治理逻辑与村民选择的影响。在考察了X村两次村干部主导的技术下乡的不同结果的基础上,本文剖析了治理技术... 乡村社会的有效治理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基石,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得益于乡村经济发展的转型,其成功与否深受乡村治理逻辑与村民选择的影响。在考察了X村两次村干部主导的技术下乡的不同结果的基础上,本文剖析了治理技术在乡村社会应用的过程、逻辑与村民选择。研究发现,作为连接主体与客体中介的技术,其应用的成功与否不仅受制于主体的认知,同时也受到组织系统中制度环境的变迁、共同体内的治理格局与利益关系因素的影响。应不断完善与保障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遵循弹性原则与回应原则,建立信任机制、整合多元利益主体,唯有如此才能提高技术赋权的有效性,实现乡村的有效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下乡 治理技术 村民选择 整合活动理论
原文传递
叙永畜牧:送技术下乡 为养殖户保驾护航
8
《泸州科技》 2009年第3期38-,共1页
近年,叙永县以生猪,肉牛为主的畜牧业迅速发展,养殖户对畜牧养殖热情高涨,掀起了新一轮的养殖高潮。
关键词 养殖户 畜牧 技术下乡 叙永
原文传递
农村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中的技术应用 被引量:6
9
作者 伍麟 杨旸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76-81,共6页
在社会急剧转型、快速城镇化变迁等背景下,中国农村出现了熟人社会公共性弱化、老年人精神孤独、留守和托管儿童心理成长发生偏差、青年农民婚恋观改变等问题,需要引起全社会高度关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中心理技术的应用对于了解和... 在社会急剧转型、快速城镇化变迁等背景下,中国农村出现了熟人社会公共性弱化、老年人精神孤独、留守和托管儿童心理成长发生偏差、青年农民婚恋观改变等问题,需要引起全社会高度关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中心理技术的应用对于了解和促进人民群众心理健康起着重要作用。当前,农村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中技术应用方面存在现代技术与传统社会的不相适应、政府行政与机构技术的信息错位、技术逻辑与制度逻辑嵌合度不够、外生技术退出与内生力量不足等问题。解决上述问题,需要心理技术下乡,与农村生活世界相契合,积极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服务功能,促进心理技术与传统秩序融合,创新心理服务宣传方式与内容,加快内生性技术力量的成长,使心理服务在乡村振兴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技术下乡 社会心理服务体系 技术与制度 农村生活世界
下载PDF
职业教育助力乡村振兴的逻辑起点、关键任务与行动策略 被引量:22
10
作者 杨顺光 《教育发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47-52,共6页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任务,作为同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最紧密的教育类型,职业教育在乡村振兴中有责任也有能力发挥积极作用。在助力行动前,职业教育应明确乡村振兴是新时代城乡关系调整背景下的重大决策,是在城乡...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任务,作为同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最紧密的教育类型,职业教育在乡村振兴中有责任也有能力发挥积极作用。在助力行动前,职业教育应明确乡村振兴是新时代城乡关系调整背景下的重大决策,是在城乡融合发展大局中以完善城乡复合生态系统为目标的社会改造工程,需要职业教育着力推动技能型乡村建设以支撑乡村生态产业化。为此,职业教育结合自身的人才培养、技术研发和社会服务等功能,承担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创业人才引领乡村产业发展,研发与应用绿色技术维护乡村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开展返乡人员培训助新技术下乡为乡村赋能增效等关键任务。在行动过程中,职业教育要坚持尊重并依据乡村人才学情特点开展针对性培养培训,基于生态文明理念整合技术技能力量建设美丽乡村,依托"互联网+田间学校"促进技术技能实践教学等行动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振兴 职业教育 技术下乡 融合发展 生态文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