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技术协调行政组织何以可能?——论技术性协同治理的效用及其限度 被引量:5
1
作者 卢志朋 陈剩勇 《党政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14-122,128,共10页
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理工具,数字技术具有协调多部门多行为主体开展集体行动的天然优势,已成为地方政府创新社会治理的策略性选择。各个地区充分运用数字技术,通过创新“网络+网格”“线上+线下”“技术+制度”等方式,实现了政府与社会、... 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理工具,数字技术具有协调多部门多行为主体开展集体行动的天然优势,已成为地方政府创新社会治理的策略性选择。各个地区充分运用数字技术,通过创新“网络+网格”“线上+线下”“技术+制度”等方式,实现了政府与社会、政府横向部门间以及纵向层级间的技术性协同,在解决公共服务效率低下、社会治理碎片化、提升社会治理的精细化水平、增强基层政府资源整合能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数字技术与行政组织两者的关系并非总是相得益彰的,而是存在内在的张力。技术性协同治理将数字技术吸纳到科层体制之中,仍然面临着脱嵌化治理与行政化程度的提高、技术赋权的非均衡性与选择性分流、部门惯性锁定与官僚惰性等限度。因此,需要进一步超越技术性协同治理的缺陷,优化技术性协同治理体系,实现数字技术与行政组织的协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技术 官僚组织 技术性协同治理 协调机制
下载PDF
国家贫困治理的“总体—技术范式”——脱贫攻坚如何克服“时间—任务悖论” 被引量:3
2
作者 张兆曙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23-136,共14页
脱贫攻坚给社会科学提出了一个关于国家贫困治理能力的重大议题,即它何以能够克服“时间—任务悖论”而成就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脱贫攻坚最重要的制度创新在于,举国体制和技术性治理相结合,形成一种国家贫困治理的“总体—技术范式”... 脱贫攻坚给社会科学提出了一个关于国家贫困治理能力的重大议题,即它何以能够克服“时间—任务悖论”而成就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脱贫攻坚最重要的制度创新在于,举国体制和技术性治理相结合,形成一种国家贫困治理的“总体—技术范式”。在治理结构上,脱贫攻坚诉诸举国体制构建了强有力的组织动员体系、全方位的政策保障体系和全覆盖的定向帮扶体系。同时,城乡关系的革命性变化为举国体制带来了新的结构性优势;在治理方式上,脱贫攻坚形成了以精准为原则,以户为政策单位,以数字化治理、个案化治理和第三方治理为基本形式的技术性治理。特别是技术治理对群众路线的双重夯实,释放出巨大的治理效能。脱贫攻坚之所以能够克服“时间—任务悖论”,主要得益于“总体—技术范式”的任务中心化机制、全景问责机制和下沉治理机制对新治理结构和新治理方式的制度性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贫攻坚 精准扶贫 “总体—技术范式” 举国体制 技术性治理
下载PDF
乡村场域中社区性治理与技术性治理的整合机制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董磊明 欧阳杜菲 《社会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9-82,共14页
面临突如其来的超越社区的新冠疫情蔓延之势,乡村社会的陌生化、去集体化与内生性权威的削弱使得仅凭社区性治理资源远远无法应对流动性社会中的风险治理。乡村日益被纳入国家权力的集装器中,需依赖国家确立理性的防疫规则、以庞大的技... 面临突如其来的超越社区的新冠疫情蔓延之势,乡村社会的陌生化、去集体化与内生性权威的削弱使得仅凭社区性治理资源远远无法应对流动性社会中的风险治理。乡村日益被纳入国家权力的集装器中,需依赖国家确立理性的防疫规则、以庞大的技术装置来实现对流动的潜在传染源的排查并建立超越地方性的联防联控体系。然而,看似强大的技术性治理却存在悬浮于社会之上空转的隐忧。在现实运作中恰恰是话语转译、信息拼接与社会组织化等机制,将技术性治理与社区性治理有机整合起来,才实现了国家与社会的相互渗透、和合共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性治理 技术性治理 制度化经营 民情 整合机制
原文传递
“强建设弱治理”:我国城市社区建设与治理的观察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肖唐镖 王鑫 尹利民 《地方治理研究》 2018年第2期17-28,共12页
我国城市社区建设与治理已迈上一个新台阶,基础设施与服务条件普遍增强,社区干部队伍的素养普遍提高,社区服务的精细化与技术化水平普遍提升,但城市基层治理依然保留传统色彩,居民自治普遍不足,集权化与行政化趋势日益严重,呈现着"... 我国城市社区建设与治理已迈上一个新台阶,基础设施与服务条件普遍增强,社区干部队伍的素养普遍提高,社区服务的精细化与技术化水平普遍提升,但城市基层治理依然保留传统色彩,居民自治普遍不足,集权化与行政化趋势日益严重,呈现着"强建设弱治理"的基本格局。然而,"强建设"并不等于、更不能代替"强治理"。城市基层治理的现代化转型,重点应转向"软件"建设,着力推动治理理念与体制的进一步提升和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社区 社区建设 社区治理 技术性治理 城乡基层治理 社会建设
下载PDF
国家治理中的角色调适:以精准扶贫政策执行为例 被引量:2
5
作者 王翠翠 《未来与发展》 2022年第9期100-105,共6页
在精准扶贫政策执行过程中,广泛的社会动员、精准的贫困识别,以及“第一书记”扶贫分别具有运动式治理、技术性治理与嵌入式治理的特点。运动式治理能够在一定的时间限度内实现特定的政策目标,通过广泛的社会动员,国家引导注意力分配,... 在精准扶贫政策执行过程中,广泛的社会动员、精准的贫困识别,以及“第一书记”扶贫分别具有运动式治理、技术性治理与嵌入式治理的特点。运动式治理能够在一定的时间限度内实现特定的政策目标,通过广泛的社会动员,国家引导注意力分配,为政策执行“造势”;技术性治理通过目标管理和数字生产向基层让渡发展空间,政策执行借助精准识别中的数字化信息“乘势”而动;嵌入式治理以关系嵌入和价值嵌入整合正式制度与社会规约,政策执行“顺势”而为。政策执行是国家治理的实践场域,在治理实践的“组合”形态背后是国家角色的积极调整与主动回应,转型期的国家治理体系建构为国家角色的动态调适提供了弹性空间。国家角色调适的逻辑动因是宏观层面上国家与社会频繁地互动,中观层面上贫困治理的现实需求以及微观层面上政策的渐进执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式治理 技术性治理 嵌入式治理 角色调适
下载PDF
服务、监管与技术性协同治理 被引量:23
6
作者 张丙宣 卢志朋 《公共管理与政策评论》 2016年第4期67-74,共8页
治理的技术化是现代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本文从技术的社会和政治属性出发,以我国较早、较为广泛地将信息通信技术应用于社区治理的杭州市上城区为例,研究技术性协同治理的功能、内在张力及修复机制,研究发现提高... 治理的技术化是现代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本文从技术的社会和政治属性出发,以我国较早、较为广泛地将信息通信技术应用于社区治理的杭州市上城区为例,研究技术性协同治理的功能、内在张力及修复机制,研究发现提高服务效率与强化监管是技术性协同治理的两个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功能;技术性协同治理一方面能够提高行政效率,另一方面也会加大对社会的监管,抑制社会的活力。这一矛盾根源于官僚体制试图采用技术性协同治理将不确定性问题内部化、常规化。为此,应该用人本主义来弥补技术治理的缺陷,政府同时扮演好"工程师"和"园丁"的角色,提高社区自治水平和社会治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性协同治理 服务 监管
原文传递
司法改革从“机制调整”到“制度设计”:一个法社会学的视角
7
作者 王峰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82-189,共8页
有关中国司法改革的研究,应坚持结构分析与机制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而非偏执于某一研究进路。从法社会学的视角看,司法改革首先是回应社会转型的一种社会化过程,即在确保司法制度内核处于相对稳定的前提下,渐进地实现制度变迁。作为司法... 有关中国司法改革的研究,应坚持结构分析与机制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而非偏执于某一研究进路。从法社会学的视角看,司法改革首先是回应社会转型的一种社会化过程,即在确保司法制度内核处于相对稳定的前提下,渐进地实现制度变迁。作为司法改革的结构性环境,"政治正确性"直接决定了司法制度设计及其变迁的方式、方向和效果;作为司法改革的机制调整方式,"技术性治理"已经成为一种不可避免的行动策略和行为惯性。同时,由于转型社会正义的掣肘,成熟的司法样态尚须我们考虑多种价值之间的关系。因此,关于中国司法改革的研究,我们需要更具张力的理论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法改革 政治正确性 技术性治理
下载PDF
Mis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iatrogenic pseudoaneurysm of vertebral artery after Harms tech- nique of C1-C2 fixation 被引量:3
8
作者 MIN Li SONG Yue-ming +2 位作者 XIE Xiao-dong WANG Chao-hua LIU Li-min 《Chinese Journal of Traumatology》 CAS 2012年第6期355-359,共5页
Harms technique of CI-C2 fixation for atlantoaxial complex becomes more popular due to good fusion rate and low vertebral artery injury (VAI) rate. But considering the unique and variable anatomy of atlanto- axial c... Harms technique of CI-C2 fixation for atlantoaxial complex becomes more popular due to good fusion rate and low vertebral artery injury (VAI) rate. But considering the unique and variable anatomy of atlanto- axial complex, iatrogenic VAI will result in catastrophic con- sequences and provides particular surgical challenges for surgeons. To our knowledge, comparing with iatrogenic VAI in the screw hole, iatrogenic VAI in the "open space" is much rarer during the Harms technique of C1-C2 fixation. In this article, we present a case of iatrogenic vertebral artery pseudoaneurysm after Harms technique of posterior C1-C2 fixation. This case of iatrogenic VAI effectively treated by endovascular coil occlusion and external local compressionwas initially misdiagnosed as VAI by pedicle screw perforation. It can be concluded that intraoperative or post- operative computed angiography is very helpful to diag- nose the exact site of VAI and the combination of endovascular coil occlusion as well as external local com- pression can further prevent bleeding and abnormal verte- bral artery flow in the pseudoaneurysm. However, patients treated require further follow-up to confirm that there is no recurrence of the Dseudoaneurys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ertebral artery Aneurysm false Endovascular procedures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