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技术环境悖论”的微观经济学分析
- 1
-
-
作者
王瑾
-
机构
湖北文理学院管理学院
-
出处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2014年第9期29-37,2,共9页
-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2YJCZH196)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13M531748)
+1 种基金
中国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71072076)
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12Q050)
-
文摘
"技术环境悖论"揭示了技术的环境双刃剑作用,降低技术的环境负效益、扩大其环境正效益将有助于实现工业技术进步的生态化发展。文章利用环境的相对供给和相对需求曲线,通过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方法分析工业技术进步的环境影响。结果表明,工业技术进步的环境影响取决于正负效益的力量对比:当技术进步的环境负效益大时,须利用较强环境偏好型政策机制来消除或降低企业浪费"技术-环境剩余"的动机;当技术进步的环境正效益大时,工业技术进步和环境偏好型政策机制具有可替代的相似作用。
-
关键词
工业技术进步
环境效益
技术环境悖论
局部均衡分析
一般均衡分析
-
Keywords
Industrial technology progress
Environmental Effectiveness
Technology - environment paradox
Partial equilibrium analysis
General equilibrium analysis
-
分类号
X24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
-
题名“技术-环境悖论”与技术自然属性
被引量:14
- 2
-
-
作者
邹成效
-
机构
江苏工业学院法政系
-
出处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82-84,共3页
-
基金
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资助项目(项目编号:05SJD720020)
-
文摘
从技术自然属性角度审视“技术-环境悖论”,可以发现:技术同时作为自然环境变化的来源与补救方法,这一矛盾在技术自然属性的生成中孕育,在技术自然属性的表现中产生,在技术自然属性的“软化”中“弱化”。这一认识对于深入理解技术的辩证本性以及技术在自然维度上的“后现代”转向具有重要意义。
-
关键词
技术-环境悖论
技术自然属性
弱化
软化
-
分类号
N031
[自然科学总论—科学技术哲学]
-
-
题名基于绿色技术系统观的生态化技术创新模式
被引量:3
- 3
-
-
作者
边云岗
刘国建
-
机构
广东工业大学管理学院
广东工业大学政法学院
-
出处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3期10-13,共4页
-
文摘
为了解决"技术—环境悖论",即技术同时作为环境问题来源与解决手段的矛盾现象,通过分析技术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认为建立绿色技术系统,实现生态化技术创新,可有效解决这一悖论;最后,基于绿色技术系统观,在丹麦卡伦堡生态工业园运行模式的启发下,提出了多元主体协同共生的技术创新模式。
-
关键词
技术—环境悖论
绿色技术系统
卡伦堡生态工业园
生态化技术创新模式
-
Keywords
paradox of "technology-environment"
green technology system
Eco-Industrial Park of Kalundborg
eeologize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mode
-
分类号
N94-02
[自然科学总论—系统科学]
-
-
题名论“技术-环境悖论”及其超越
被引量:6
- 4
-
-
作者
邹成效
樊宏法
-
机构
常州大学科技与社会研究所
-
出处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55-60,共6页
-
基金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08BZX026)
江苏省社科基金课题(09ZXD012)
-
文摘
技术同时作为环境问题来源与解决手段的矛盾现象即"技术-环境悖论"的存在与技术本身的特性密切相关,而技术特性的辩证运动又提供了超越这一"悖论"的可能。一种以人与自然、社会协调发展为理念、环境友好自然技术为基础以及与之契合与互动的环境友好社会技术为支撑的新绿色技术系统的构建与运行则把"技术-环境悖论"超越的可能变为现实。不仅如此,在"悖论"的超越中,绿色技术系统还将为我们"形塑"一幅人与自然、社会和谐共生与协调发展的文明图景。
-
关键词
“技术-环境悖论”
绿色技术系统
绿色社会技术
-
Keywords
paradox of "technology-environment"
green technology system
green social technology
-
分类号
N031
[自然科学总论—科学技术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