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4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样线法及红外相机技术的安徽输电线路鸟类活动规律初步研究
1
作者 杨友情 张旭 +3 位作者 毛鸣虎 章五九 刘俊龙 吴海龙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3期241-245,254,共6页
近年来,在输电线路附近活动的鸟类日益增多,由此引发的输电线路故障也常被报道,研究输电线路上鸟类的活动规律对于保障输电线路运行的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为探究输电线路上鸟类的活动规律,本研究采用样线法对安徽输电线路沿线附近鸟类... 近年来,在输电线路附近活动的鸟类日益增多,由此引发的输电线路故障也常被报道,研究输电线路上鸟类的活动规律对于保障输电线路运行的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为探究输电线路上鸟类的活动规律,本研究采用样线法对安徽输电线路沿线附近鸟类进行了调查,并结合红外相机技术,系统调查和分析了五处高压线路杆塔上鸟类的活动情况。调查结果显示:样线法调查到的输电线路沿线活动鸟类共计18目46科135种,主要以小型鸟居多,迁徙季节有大型侯鸟类。常见鸟类有喜鹊、麻雀、白头鹎、丝光椋鸟、八哥、山斑鸠、珠颈斑鸠等。在输电线路杆塔上做巢的高危鸟类有黑翅鸢、红隼、八哥、灰椋鸟、黑领椋鸟、喜鹊。红外相机拍摄到的鸟类共11种,其中相对丰富度最高的3种鸟类依次是喜鹊、八哥和乌鸫。鸟类的日活动时间段大致在5:00—19:00,活动峰值在7:00—9:00和15:00—17:00时间段,13:00附近出现活动低谷。本研究可为输电线路鸟类安全防护策略和技术方案的制定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涉鸟故障 红外相机技术 日活动节律 鸟类
下载PDF
基于红外相机技术的野化梅花鹿活动节律和集群行为研究
2
作者 芦光 王贝爻 +3 位作者 曹林 薛攀 时集体 王晓丽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1期80-84,88,共6页
为了研究人工饲养梅花鹿在野外适应的情况,2020年5月—2021年7月采用红外相机技术对河南省济源市圈养野化梅花鹿进行了调查。采用公里网格的形式,安放了20台红外相机,共收获3334有效相机日,获取独立照片9669张。成年梅花鹿雌雄比为1.45... 为了研究人工饲养梅花鹿在野外适应的情况,2020年5月—2021年7月采用红外相机技术对河南省济源市圈养野化梅花鹿进行了调查。采用公里网格的形式,安放了20台红外相机,共收获3334有效相机日,获取独立照片9669张。成年梅花鹿雌雄比为1.45。共记录到11种集群模式,单只雌体占总数的36.63%,单只雄性占总数的37.41%;多雌集群的比例达到9.07%;幼体单只占比4.92%。在携有幼体的情况中,以单只或多只雌体携幼为主,拍摄到371张独立有效照片,其余2种情况仅拍摄到69张照片。雌体携幼主要发生在夏季,而雄体携幼主要发生在冬季。梅花鹿的日活动节律呈双峰型,分别为06:00—08:00和16:00—18:00。冬季的梅花鹿日活动时间段为08:00—16:00,活动峰值在11:00—13:00。春-夏季的重叠系数最大(Δ=0.9350,P<0.01),其次是春-秋季(Δ=0.9134,P<0.01)、冬-春季(Δ=0.8785,P<0.01)和夏-秋季(Δ=0.8760,P<0.01),重叠系数最小的季节是夏-冬季(Δ=0.8214,P<0.01)。该研究基于无人为干扰的野外圈养条件下的调查记录,研究了野化梅花鹿的活动节律和集群行为,为梅花鹿下一步野外放归提供了技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花鹿 红外相机技术 日活动节律 集群行为
下载PDF
运用红外相机技术首次记录白化豪猪
3
作者 闫博 李英杰 +2 位作者 姚松 刘晓静 闫满玉 《现代畜牧科技》 2024年第3期119-121,共3页
宝天曼以古老繁茂的原始森林及丰富独特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在同纬度居全国之首位,素有“天然的物种基因库”“中州绿色明珠”之美誉。为促进河南内乡宝天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资源保护与管理,本研究于2015年4月在内乡宝天曼国家级... 宝天曼以古老繁茂的原始森林及丰富独特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在同纬度居全国之首位,素有“天然的物种基因库”“中州绿色明珠”之美誉。为促进河南内乡宝天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资源保护与管理,本研究于2015年4月在内乡宝天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始利用红外相机技术对区内陆生大中型兽类和地面活动鸟类进行了监测。2022年9月4日,于内乡宝天曼保护区葛条爬林区红外相机中拍摄到白化豪猪,根据所获得的野生个体影像资料信息确定为成年豪猪个体,这为河南省白化动物研究增添新的证据,对了解白化豪猪物种在区域的分布、栖息环境、行为等调查奠定基础,完善了内乡宝天曼保护区野生动物资源本底资料,对野生动物长期监测研究和自然保护区管理提供了参考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相机技术 豪猪 白化 宝天曼
下载PDF
红外相机技术在自然保护区监测中的应用与探讨
4
作者 吴珍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自然科学》 2024年第5期0180-0183,共4页
红外相机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监测手段,因其不依赖人工干预、全天候监测等优势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应用。红外相机利用红外感应器探测动物或其他目标发出的热量,通过拍摄照片或录制视频来记录野生动物的活动轨迹和行为习性。相比传统的... 红外相机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监测手段,因其不依赖人工干预、全天候监测等优势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应用。红外相机利用红外感应器探测动物或其他目标发出的热量,通过拍摄照片或录制视频来记录野生动物的活动轨迹和行为习性。相比传统的人工巡逻或设置固定监测点,红外相机技术具有更高的监测效率和更广泛的监测范围,能够全天候、连续不间断地记录野生动物的活动情况。本文探讨了红外相机技术在自然保护区监测中的应用,重点介绍了其在野生动物调查、行为研究和物种保护方面的重要性。红外相机技术的运用不仅提高了自然保护区监测的效率和准确性,还为保护区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相机技术 自然保护区 监测 野生动物 生物多样性
下载PDF
红外相机技术运用于野生动物资源调查的规范研究——基于CNKI数据库的文献计量分析
5
作者 李军杰 詹继聪 +4 位作者 侯鑫磊 黄志旁 谭坤 房以好 肖文 《四川林业科技》 2024年第4期72-83,共12页
红外相机技术已经成为野生动物调查和监测的主要手段,对该技术的规范使用是获取代表性与可比性数据的前提。为了解国内红外相机技术在野生动物资源调查中的使用规范情况。在CNKI数据库内,检索并筛选得到572篇使用红外相机研究野生动物... 红外相机技术已经成为野生动物调查和监测的主要手段,对该技术的规范使用是获取代表性与可比性数据的前提。为了解国内红外相机技术在野生动物资源调查中的使用规范情况。在CNKI数据库内,检索并筛选得到572篇使用红外相机研究野生动物的文献,根据发文趋势将其分第一阶段(1996~2013年)、第二阶段(2013~2018年)、第三阶段(2019~2021年)进行分析。对于其中野生动物资源调查类的286篇文献,从抽样布设、安装与维护、数据分析与报告撰写三方面,细分出24个模块进行评分,分析不同阶段的分值变化,探究经济水平(省人均GDP)、有无高校等科研机构参与、地形、保护地等级四种因素对使用规范的影响。在地理空间上发文量由华中、华南地区向西南、西北及华北区域扩展,西南地区为热点调查区域。资源调查类研究主要集中在国家级和省级保护地。不同阶段规范分值有显著差异,随时间呈增长趋势,即国内红外相机的使用趋向规范化发展。但仍存在不足,很多调查不能完成年周期监测,安装时缺乏对相机间隔距离、所处小环境的考虑,数据分析时缺乏对采样强度的判断。相关性分析表明,不同省份经济水平与各省内开展的红外相机研究的规范呈显著正相关,主要表现在安装与维护的操作。广义线性模型结果发现,科研机构的参与显著增加了相关研究的评分。为更好地促进国内红外相机在野生动物资源调查中的使用规范,提出以下建议以供参考:1)推动保护地与高校等科研单位合作。2)增加省级以下保护地及非保护地的调查。3)红外相机使用过程中,当存在较大尺度栖息地类型差异时,尽可能利用分层抽样的方法,并完成年周期调查;考虑并记录像机的间隔距离、小环境等信息;数据分析和展示中,注意分析采样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相机技术 监测规范 打分评估 生物多样性 野生动物监测
下载PDF
基于红外相机技术和侠日法调查云南寻甸黑颈鹤省级自然保护区兽类资源
6
作者 鲁春林 范雷 +5 位作者 李成能 赵一帆 李华婷 寸兴刚 苏寻 马庆兵 《云南林业》 2024年第8期88-91,共4页
云南寻甸黑颈鹤省级自然保护区.因成立时间较晚,对兽类资源调查开展不足,现存的兽类资料缺少,仅凭日常巡护过程中记录少量的兽类种类,难以支撑日常科研需要。为促进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发展,充分发挥生态功能和效益,云南寻甸黑颈鹤... 云南寻甸黑颈鹤省级自然保护区.因成立时间较晚,对兽类资源调查开展不足,现存的兽类资料缺少,仅凭日常巡护过程中记录少量的兽类种类,难以支撑日常科研需要。为促进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发展,充分发挥生态功能和效益,云南寻甸黑颈鹤省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从保护需求出发,加快构建植物多样性、动物多样性本底调查,进一步摸清家底,为后续开展2~5年1次的监测工作提供数据支持和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相机技术 铗日法 兽类调查 云南寻甸黑颈鹤省级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基于红外相机技术对东莞陆生野生脊椎动物多样性监测与分析
7
作者 刘方明 刘婷 +5 位作者 李仁杰 沈德才 王杰 杨进良 胡国琪 佟富春 《中南林业调查规划》 2024年第3期40-48,共9页
为掌握东莞市陆生野生脊椎动物资源现状,2023年4—11月,在广东省东莞市4个有代表性的森林公园内布设红外相机位点52个,利用红外触发相机陷阱技术对东莞市陆生野生脊椎动物多样性进行监测。监测结果:(1)布设的红外相机拍摄到独立有效照片... 为掌握东莞市陆生野生脊椎动物资源现状,2023年4—11月,在广东省东莞市4个有代表性的森林公园内布设红外相机位点52个,利用红外触发相机陷阱技术对东莞市陆生野生脊椎动物多样性进行监测。监测结果:(1)布设的红外相机拍摄到独立有效照片616张,共拍摄到兽类3目5科5种,鸟类6目11科15种,爬行类1目1科2种。(2)就物种相对丰度指数(I_(RA))而言,兽类以野猪(I_(RA)=55.52)、豹猫(I_(RA)=9.74)居前2位;鸟类排名前2位的是紫啸鸫(I_(RA)=8.93)、黑领噪鹛(I_(RA)=3.90);爬行类相对丰度指数均为0.16。(3)从动物区系上看,鸟类和兽类都以东洋界为主,分别占物种总数的93.33%和60.00%。(4)活动节律分析结果显示,野猪、紫啸鸫和白鹇为昼行性动物,且在白天有多个日活动高峰,豹猫和鼬獾为夜行性动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触发相机陷阱技术 野生脊椎动物 多样性 森林公园 东莞市
下载PDF
红外相机技术监测下的甘肃连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8
作者 孙新活 《中国林业产业》 2024年第4期62-64,共3页
本研究以甘肃连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探讨了基于红外相机技术的野生动物监测方法。通过在保护区内系统布设红外相机,收集了一年四季的野生动物活动数据。研究发现,红外相机技术能有效捕捉到保护区内多种野生动物的活动,包括一些稀有... 本研究以甘肃连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探讨了基于红外相机技术的野生动物监测方法。通过在保护区内系统布设红外相机,收集了一年四季的野生动物活动数据。研究发现,红外相机技术能有效捕捉到保护区内多种野生动物的活动,包括一些稀有和濒危物种。数据分析揭示了这些野生动物的种类、数量、活动模式及其生态习性,为保护区的管理和保护工作提供了重要信息。本研究还评估了红外相机技术在野生动物监测中的应用效果,指出了其优势和局限。最后,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了野生动物保护的建议,旨在提高保护效率,为未来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动物保护 红外相机技术 野生动物监测 连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保护效率 生态习性 管理和保护 濒危物种
下载PDF
基于红外相机技术的赤麂活动模式分析 被引量:20
9
作者 汪国海 施泽攀 +1 位作者 李生强 周岐海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17-122,共6页
2012年8月—2013年10月在弄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5hm2的森林动态永久监测样地(大样地)中布设35台红外相机,通过对红外相机所拍摄到的赤麂Muntiacus muntjak照片进行整理,利用3个动物活动模式指标(日活动差异指数α、昼行性指数β、季节... 2012年8月—2013年10月在弄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5hm2的森林动态永久监测样地(大样地)中布设35台红外相机,通过对红外相机所拍摄到的赤麂Muntiacus muntjak照片进行整理,利用3个动物活动模式指标(日活动差异指数α、昼行性指数β、季节性活动强度指数γ)对赤麂的活动模式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赤麂日活动模式变化存在极显著差异(t=6.445,df=11,p<0.01),活动模式呈典型的双峰型,活动高峰出现在6:00-10:00和16:00-20:00。每月的昼行性指数β存在极显著差异(t=24.459,df=14,p<0.01),但β平均值为0.58,即β>13/24,表明赤麂主要营昼行性生活。每月α值间差异显著(t=13.278,df=14,p<0.01),雨季α值明显高于旱季。日活动模式的峰型(γ值)不存在显著的季节性(t=-0.265,df=22,p>0.05)和年度差异(t=0.043,df=22,p>0.05),但峰值出现的时间都存在季节性和年度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麂 红外相机技术 活动节律 喀斯特石山生境
下载PDF
红外相机技术在陕西观音山自然保护区兽类监测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44
10
作者 武鹏峰 刘雪华 +4 位作者 蔡琼 何祥博 Melissa Songer 朱云 邵小明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7-71,共5页
国外使用红外相机技术开展野生动物调查研究已有较长的历史,最早的报道见于Champion(1927),在20世纪90年代逐渐发展成熟,广泛用于动物种群数量和密度的研究。
关键词 红外相机技术 陕西观音山自然保护区 相对丰富度 夜行性
下载PDF
红外相机技术在鼠类侦测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董 文海燕 +4 位作者 骆星丹 彭彦卿 周岚 张晓龙 张华荣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CAS 2016年第6期596-598,602,共4页
本文主要论述了传统的鼠类侦测技术,以及在鼠类侦测中应用较少的新技术——红外相机技术,并阐述了它们各自的应用现状和优缺点。最后展望未来,提出该技术应结合智分析系统、微波技术、雷达波探测技术以及向体积更小的针孔摄像方向发展,... 本文主要论述了传统的鼠类侦测技术,以及在鼠类侦测中应用较少的新技术——红外相机技术,并阐述了它们各自的应用现状和优缺点。最后展望未来,提出该技术应结合智分析系统、微波技术、雷达波探测技术以及向体积更小的针孔摄像方向发展,开发出更加精准、方便的鼠类侦测技术,为日常鼠类监测和国境口岸入境交通工具隐匿鼠的侦测提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类 侦测技术 红外相机技术 国境口岸
下载PDF
基于红外相机技术的天津八仙山林下鸟类群落初步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赵大鹏 邓靖 +5 位作者 马宝莹 赵铁建 冯小梅 孙国明 朱金保 王玉申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5-31,共7页
2017年6月至2018年10月,应用红外相机技术对天津八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林下鸟类开展群落研究.基于30个相机位点11067个野外捕获日的监测数据,共收集到3322张鸟类红外照片,获得744张鸟类独立有效照片,共记录到鸟类7目14科23属34种.在居... 2017年6月至2018年10月,应用红外相机技术对天津八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林下鸟类开展群落研究.基于30个相机位点11067个野外捕获日的监测数据,共收集到3322张鸟类红外照片,获得744张鸟类独立有效照片,共记录到鸟类7目14科23属34种.在居留类型方面,留鸟和旅鸟最多;区系组成方面,古北界最多;在相对丰富度方面,红嘴蓝鹊(Urocissa erythroryncha)、大山雀(Parus cinereus)和山斑鸠(Streptopelia orientalis)3个物种的拍摄率和相对丰富度居于前3位.在不同自然季节和不同时段的比较中,2018年5月和春迁期鸟类物种数最多.比较不同海拔区段(300~1099 m)鸟类的物种数和丰富度指数,均为500~699 m海拔区段的数值最高;比较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为700~899 m海拔区段的数值最高;比较优势度指数,900~1099 m海拔区段的数值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相机技术 林下鸟类 相对丰富度 时空分布 八仙山
下载PDF
基于自动相机技术对西伯利亚狍(Capreolus pygargus)季节性换毛序的测定 被引量:1
13
作者 华彦 赖俊宇 +2 位作者 刘丹 邢晓莹 姜广顺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840-847,共8页
换毛是动物的物候现象,是了解动物适应季节更迭和环境的重要手段,受制于技术手段,野生动物的换毛序一直是动物学研究的难点。随着自动相机在野生动物监测的应用和普及,使基于自动相机影像数据对动物季节性换毛序的研究成为可能。本文以... 换毛是动物的物候现象,是了解动物适应季节更迭和环境的重要手段,受制于技术手段,野生动物的换毛序一直是动物学研究的难点。随着自动相机在野生动物监测的应用和普及,使基于自动相机影像数据对动物季节性换毛序的研究成为可能。本文以东北林区常见的西伯利亚狍为研究对象,基于自动相机监测技术,对不同地区狍春季和秋季换毛过程进行研究,分析狍季节性换毛的启动时间、换毛过程、节律、结束时间等,得出以下结果:在不同纬度地区,狍的换毛序基本一致。与较低纬度地区相比,狍在高纬度地区秋季换毛启动早,换毛持续的时间短;春季换毛启动晚,持续的时间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相机技术 西伯利亚狍 季节性 换毛序
下载PDF
CCD图像传感器及其数字相机技术——信息记录材料在成像领域的技术进展(四) 被引量:13
14
作者 晏磊 张伯旭 常炳国 《信息记录材料》 2002年第1期45-49,共5页
综述了CCD图像传感器的发展趋势、工作原理以及CCD数字照相技术。
关键词 CCD图像传感器 数字相机技术 发展趋势 工作原理
下载PDF
《航空相机技术》专题文章导读 被引量:1
15
作者 丁亚林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774-1774,共1页
关键词 《航空相机技术 专题 成像方式 地面信息 航空遥感 载荷形式 资源普查
下载PDF
红外相机技术在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兽类和鸟类多样性监测中的运用 被引量:6
16
作者 宋志勇 李金华 +3 位作者 文世荣 李俊松 万正林 刘生强 《林业调查规划》 2019年第4期53-59,共7页
于2016年、2017年10月至翌年4月,在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0条调查样线上布设70台红外相机,开展兽类和鸟类的生物多样性监测。结果显示,3780个捕获日,累计获得1169张独立有效照片,共拍摄到兽类6目13科28种、鸟类5目10科23种,分别占... 于2016年、2017年10月至翌年4月,在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0条调查样线上布设70台红外相机,开展兽类和鸟类的生物多样性监测。结果显示,3780个捕获日,累计获得1169张独立有效照片,共拍摄到兽类6目13科28种、鸟类5目10科23种,分别占保护区记录兽类、鸟类的21.5%和4.9%。其中:国家Ⅰ级保护动物6种,国家Ⅱ级保护动物11种,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的动物36种(濒危2种、易危6种、近危3种、低危25种);在保护区各主要植被类型中,物种的相对丰富度(RA)依次为:热带季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热带雨林>暖性针叶林。提出在西双版纳运用红外相机开展生物多样性监测应避开雨季;抽样强度应达到5%以上,需涵盖主要植被类型及一定量海拔梯度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相机技术 兽类 鸟类 生物多样性 监测 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CMOS数字图像传感器与照相机技术——信息记录材料在成像领域的技术进展(五) 被引量:3
17
作者 周雅 晏磊 《信息记录材料》 2002年第3期43-47,共5页
CMOS图像传感器是数字图像技术系统的核心器件 ,是继CCD图像传感器问世 30年后的又一产品。分析了CMOS图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其性能特点并与CCD图像传感器结构、内部特性、工艺、成本等作了系统的比较。
关键词 CMOS 数字图像传感器 相机技术 信息记录材料 数字相机
下载PDF
基于红外相机技术对帚尾豪猪活动节律和时间分配初步观察 被引量:22
18
作者 汪国海 施泽攀 +2 位作者 李生强 鲁长虎 周岐海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2-68,共7页
2012年8月至2013年7月,采用红外相机技术对广西弄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5 hm^2森林动态监测样地及其周边区域内的帚尾豪猪(Atherurus macrourus)进行观察,采用活动强度指数分析其活动节律和时间分配,探讨月相和环境因子对其活动节律和时... 2012年8月至2013年7月,采用红外相机技术对广西弄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5 hm^2森林动态监测样地及其周边区域内的帚尾豪猪(Atherurus macrourus)进行观察,采用活动强度指数分析其活动节律和时间分配,探讨月相和环境因子对其活动节律和时间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时间段内帚尾豪猪的活动强度存在极显著差异(t=4. 666,df=23,P=0. 001),活动峰值出现在20:00~21:00和05:00~06:00;夜间主要以移动(63. 2%)和觅食(23. 6%)为主。帚尾豪猪各月份间的时间分配存在极显著差异(t=8. 581,df=11,P=0. 001),旱、雨季间的时间分配存在显著差异(Z=-2. 166,P=0. 03)。各月相间帚尾豪猪出现的频次存在显著差异(χ~2=5. 00,df=1,P=0. 025),以新月期和满月期活动最为频繁,上弦月活动最少。相关性分析表明,活动强度指数与月降雨量、月最高温度及最低温度(R^2=0. 440,R^2=0. 435,R^2=0. 457)都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帚尾豪猪最适的活动温区为10℃~26℃。本研究初步掌握了帚尾豪猪在弄岗保护区的活动节律和时间分配,有助于后期理解栖息地和气候变化对其活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帚尾豪猪 红外相机技术 活动节律 时间分配 喀斯特生境
下载PDF
基于红外相机技术的赤腹松鼠活动节律和时间分配分析 被引量:12
19
作者 唐创斌 汪国海 +4 位作者 施泽攀 李生强 黄振华 王振兴 周岐海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33-139,共7页
在广西弄岗森林动态监测样地及其周边区域(总面积70 hm^2)共布设了35台红外相机,对分布其中的赤腹松鼠Callosciurus erythraeus进行了为期1年的监测,并采用活动强度指数对其活动节律和时间分配进行分析,探讨赤腹松鼠对喀斯特石山生境的... 在广西弄岗森林动态监测样地及其周边区域(总面积70 hm^2)共布设了35台红外相机,对分布其中的赤腹松鼠Callosciurus erythraeus进行了为期1年的监测,并采用活动强度指数对其活动节律和时间分配进行分析,探讨赤腹松鼠对喀斯特石山生境的适应策略。结果表明:不同时间段赤腹松鼠的活动节律存在极显著差异(t=7.414,df=13,P<0.01),活动模式呈典型的双峰型,活动峰值出现在7:00-8:00和17:00-18:00。赤腹松鼠日活动主要以移动(69.82%)和觅食(21.72%)为主,时间分配在不同月份间存在极显著差异(t=8.519,df=11,P<0.01),但在旱雨季间不存在显著差异(Z=-1.218,P=0.20)。最适的活动温度范围为14~28℃,偏向于接近当月平均气温的时间段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腹松鼠 红外相机技术 活动节律 时间分配 喀斯特生境
下载PDF
利用红外相机技术对九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兽类和鸟类资源的初步调查 被引量:26
20
作者 袁景西 张昌友 +2 位作者 谢文华 黄小群 肖治术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67-372,共6页
九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中亚热带与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过渡地带,动植物种类丰富多样。为进一步掌握该保护区野生动物资源现状,我们于2014年11月至2015年7月在保护区布设了31个红外相机监测点,对大中型兽类和林下活动鸟类进行了... 九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中亚热带与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过渡地带,动植物种类丰富多样。为进一步掌握该保护区野生动物资源现状,我们于2014年11月至2015年7月在保护区布设了31个红外相机监测点,对大中型兽类和林下活动鸟类进行了初步摸底调查。相机累计工作4 692个捕获日,共获得有动物的独立有效照片3 341张,鉴定出鸟兽物种共10目16科33种(兽类12种,鸟类21种)。属于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动物有斑灵狸(Prionodon pardicolor)、白鹇(Lophura nycthemera)和灰脸鵟鹰(Butastur indicus)等。兽类以赤腹松鼠(Callosciurus erythraeus)、白腹鼠种类(Niviventer rats)、小泡巨鼠(Leopoldamys edwardsi)和倭松鼠(Tamiops maritimus)等物种的相对丰富度指数较高。相对丰富度指数较高的鸟类物种依次为白鹇、紫啸鸫(Myophonus caeruleus)和黑领噪鹛(Garrulax pectoralis)等。结合以往记录,灰头绿啄木鸟(Picus canus)、乌灰鸫(Turdus cardis)、绿翅金鸠(Chalcophaps indica)、白眉鸫(Turdus obscurus)和白冠燕尾(Enicurus leschenaulti)等为保护区的鸟类新记录种。本研究的调查结果为进一步在九连山自然保护区开展鸟兽资源的长期监测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相机技术 兽类 鸟类 物种多样性 九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