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3篇文章
< 1 2 4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对牛血清蛋白微囊化和微球表征
1
作者 万洪善 《山西化工》 CAS 2024年第9期7-10,共4页
目的:利用不同配比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采用双乳化法,将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牛血清白蛋白(BSA-FITC)包封制成微球;考察PLGA共聚物比例和相对分子质量对微球平均粒径、包封效率和释放方式的影响。方法:将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 目的:利用不同配比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采用双乳化法,将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牛血清白蛋白(BSA-FITC)包封制成微球;考察PLGA共聚物比例和相对分子质量对微球平均粒径、包封效率和释放方式的影响。方法:将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牛血清蛋白溶解在乙酸乙酯中,超声波频率28 kHz,功率40 W,超声波作用时间5 min,以形成水/油乳液;将初级乳液快速转移到含聚乙烯醇的水性介质,通过两次乳化处理后,得到微球;计算产品收率、封装效率、微球粒度分布和释放量。结果: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牛血清白蛋白包埋在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微球中,当共聚物聚乳酸与羟基乙酸质量比为75∶25(MW 40~75 kDa)时,具有最高的产品收率和封装效率,分别为51.04%和100%;通过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牛血清白蛋白释放结果,释放量低于25%。结论:PLGA可作为生物药品的包封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硫氰酸荧光素-牛血清白蛋白 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 双乳化法 微囊化
下载PDF
热致自卷曲左旋聚乳酸/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纳米纤维血管支架制备及其性能 被引量:1
2
作者 于承浩 王元非 +1 位作者 于腾波 吴桐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8-23,共6页
为研究热致自卷曲与生长因子梯度化修饰对血管内皮化的促进作用,使用左旋聚乳酸(PLLA)和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作为材料,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了具有热致自卷曲特性的PLLA/PLGA纳米纤维血管支架。通过静电喷雾技术制备了梯度生长... 为研究热致自卷曲与生长因子梯度化修饰对血管内皮化的促进作用,使用左旋聚乳酸(PLLA)和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作为材料,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了具有热致自卷曲特性的PLLA/PLGA纳米纤维血管支架。通过静电喷雾技术制备了梯度生长因子修饰血管支架内层,并对其自卷曲、微观结构、生物相容性及内皮化功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制备的PLLA/PLGA血管支架具备多层取向纳米纤维结构,厚度为(6.75±0.4)μm,具有出色的生物相容性,可在37℃条件下自卷曲成管状结构;血管支架内层膜对生长因子成功进行了梯度修饰,修饰后血管支架的细胞迁移距离是未修饰的3.5倍,从而加快了内皮细胞迁移,促进血管内层的快速内皮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纺丝 血管支架 自卷曲 左旋聚乳酸 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
下载PDF
7-羟乙基白杨素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纳米粒的制备及体外释放评价 被引量:1
3
作者 王小娟 杨宝乐 +4 位作者 马川 何蕾 景临林 黄琼 马慧萍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6-125,共10页
目的:制备和评价7-羟乙基白杨素(7-HEC)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纳米粒。方法: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7-HEC/PLGA纳米粒,以粒径、多分散系数(PDI)、包封率、载药量及Zeta电位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考察结合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 目的:制备和评价7-羟乙基白杨素(7-HEC)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纳米粒。方法: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7-HEC/PLGA纳米粒,以粒径、多分散系数(PDI)、包封率、载药量及Zeta电位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考察结合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处方。采用甘露醇作为冻干保护剂制备冻干粉,对最优处方制备的7-HEC/PLGA纳米粒进行表征及体外释放研究。结果:经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后的最优处方为:药载比2.12∶20,油水体积比1∶14.7,乳化剂为2.72%大豆磷脂。最优处方条件制备的7-HEC/PLGA纳米粒的平均粒径为(240.28±0.96)nm、PDI为0.25±0.69、包封率为(75.74±0.80)%、载药量为(6.98±0.83)%、电位为(-18.17±0.17)mV。体外释放48 h内累积释放度达到50%以上。结论:优化所得处方工艺稳定、操作简便。所得7-HEC/PLGA纳米粒粒度均匀,包封率较高。相对于7-HEC原料药,7-HEC/PLGA纳米粒的溶出度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7-羟乙基白杨素 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纳米粒 乳化溶剂挥发法 处方优化 体外释放
下载PDF
单因素结合Box-Benhnken响应曲面法优化载青蒿素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纳米粒制备工艺
4
作者 胡迪迪 薛昊 +3 位作者 金旭东 李宛俞 徐湘迪 陈靖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592-1599,1572,共9页
本研究优化包载青蒿素(artemisinin,ART)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oly(lactic-co-glycolic acid),PLGA)纳米粒(PLGA-ART-NPs)的最优工艺。首先采用乳化-溶剂法制备纳米粒,以单因素实验确定乳化剂种类(聚乙烯醇、吐温80、泊洛沙姆)、乳化... 本研究优化包载青蒿素(artemisinin,ART)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oly(lactic-co-glycolic acid),PLGA)纳米粒(PLGA-ART-NPs)的最优工艺。首先采用乳化-溶剂法制备纳米粒,以单因素实验确定乳化剂种类(聚乙烯醇、吐温80、泊洛沙姆)、乳化剂浓度、水-油两相比例及载体-药物比例对粒径、载药量、包封率的影响;以载药量为评价指标,通过Box-Benhnken响应面法,进一步优化PLGA-ART-NPs制备工艺。结果表明聚乙烯醇乳化效果最好,以乳化剂浓度、水-油两相比例、载体-药物比例为影响因素,最优处方确定为:乳化剂浓度为0.017 g/mL,水-油两相比例为18∶1(V/V),载体-药物比例为10∶1(W/W)。以最优处方制备的纳米粒载药量为(4.43±0.22)%,zeta电位为-28.28±2.17 mV,表明本文优化后的处方工艺条件稳定,重复性良好,可行性高,制得的纳米溶液稳定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 青蒿素纳米粒 响应曲面法 单因素分析 乳化-溶剂挥发法
下载PDF
嗅鞘细胞与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共聚物材料的细胞相容性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矫树生 李兵仓 +1 位作者 陈建梅 游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70-373,共4页
目的探讨嗅鞘细胞(olfactory ensheathing cells,OECs)与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共聚物[poly(DL-lactide-co-gly-colide),PLGA]材料的细胞相容性。方法将新鲜分离的OECs细胞悬液接种于PLGA膜上,然后用倒置相差显微镜、扫描电镜观察细胞生长... 目的探讨嗅鞘细胞(olfactory ensheathing cells,OECs)与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共聚物[poly(DL-lactide-co-gly-colide),PLGA]材料的细胞相容性。方法将新鲜分离的OECs细胞悬液接种于PLGA膜上,然后用倒置相差显微镜、扫描电镜观察细胞生长及细胞与材料的附着情况;MTT、流式细胞术等方法测定OECs的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变化。结果PLGA膜上培养OECs的形态特征、增殖能力、细胞周期及倍体水平等与正常培养的OECs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PLGA生物材料与OECs相容性好,适于构建组织工程化人工神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嗅鞘细胞 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 细胞相容性 人工神经
下载PDF
聚乙二醇-聚乳酸-羟基乙酸嵌段共聚物载药纳米粒制备方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6
作者 柳阳 朱艳华 +3 位作者 孙佳琳 刘霜琪 孟莹 刘剑桥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6期2274-2277,共4页
目的:为聚乙二醇-聚乳酸-羟基乙酸(PEG-PLGA)嵌段共聚物载药纳米粒制备方法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聚乙二醇-聚乳酸-羟基乙酸""嵌段共聚物""载药纳米粒制备方法""PEG""PLGA"... 目的:为聚乙二醇-聚乳酸-羟基乙酸(PEG-PLGA)嵌段共聚物载药纳米粒制备方法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聚乙二醇-聚乳酸-羟基乙酸""嵌段共聚物""载药纳米粒制备方法""PEG""PLGA""PEG-PLGA"等为关键词,组合查询1998年1月-2017年1月在Pub Med、Springer Link、Science Direct、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对溶剂挥发法、沉淀法、自乳化溶剂扩散法、盐析法等制备方法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共检索到相关文献246篇,其中有效文献28篇。虽然载药纳米粒制备方法已经解决了操作、耗能及环境污染上的一些难题,但仍然存在常使用毒性较大含氯有机溶剂和难以工业化大生产等问题。前者可通过寻找毒性较小的有机溶剂(如丙酮、乙酸乙酯)来代替和通过对PLGA结构修饰基团或合成方法的改进使其可溶于毒性较小的有机溶剂加以解决;后者可通过研发新型辅料,或是改进制备工艺(如冻干)来改善纳米粒的稳定性和研发新型生产设备来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二醇-聚乳酸-羟基乙酸 嵌段共聚物 载药纳米粒制备方法
下载PDF
水飞蓟素肠溶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纳米粒的制备及体外释药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何静 邱妍川 +4 位作者 杨延音 刘松青 林凤云 江尚飞 朱照静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4期4842-4844,共3页
目的:制备水飞蓟素肠溶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纳米粒,并研究其体外释药行为。方法:以羟丙基甲基纤维素邻苯二甲酸酯(HPMCP)为肠溶材料,采用纳米沉淀法制备水飞蓟素肠溶PLGA纳米粒和水飞蓟素PLGA纳米粒,观察其形态,检测其粒径、Zet... 目的:制备水飞蓟素肠溶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纳米粒,并研究其体外释药行为。方法:以羟丙基甲基纤维素邻苯二甲酸酯(HPMCP)为肠溶材料,采用纳米沉淀法制备水飞蓟素肠溶PLGA纳米粒和水飞蓟素PLGA纳米粒,观察其形态,检测其粒径、Zeta电位、包封率、载药量、稳定性、体外释放度(Q)。以粒径、包封率、载药量为指标筛选水飞蓟素肠溶PLGA纳米粒中PLGA-HPMCP质量比。结果:PLGA-HPMCP的最佳质量比为1∶0.25。所制水飞蓟素肠溶PLGA纳米粒和水飞蓟素PLGA纳米粒的粒径分别为224、193 nm,Zeta电位分别为-37.8、-40.7 m V;包封率分别为(74.7±2.2)%、(71.7±2.5)%,载药量分别为(5.39±0.24)%、(5.21±0.22)%;4℃下储存3个月后的渗漏率分别为0.2%、0.5%;人工胃液中Q_(48h)分别为38.6%、70.5%,人工肠液中Q48 h分别为80.2%、73.5%。结论:成功制得水飞蓟素肠溶PLGA纳米粒,其稳定性较好,能有效抑制水飞蓟素在人工胃液中的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飞蓟素 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 羟丙基甲基纤维素邻苯二甲酸酯 纳米粒 体外释放度
下载PDF
表柔比星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微球的制备及抗肿瘤活性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刘炜 王晓彤 刘菊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4期4845-4847,共3页
目的:制备表柔比星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微球,并考察其体外抗肿瘤活性。方法:以PLGA为载体,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表柔比星PLGA微球。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微球的形态结构,激光粒度分布测量仪检测其粒径分布;紫外分光光度法... 目的:制备表柔比星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微球,并考察其体外抗肿瘤活性。方法:以PLGA为载体,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表柔比星PLGA微球。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微球的形态结构,激光粒度分布测量仪检测其粒径分布;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主药含量,计算载药量和包封率;通过体外释放试验考察10 d内的累积释放度;采用MTT法检测所制微球和表柔比星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的增殖抑制率。结果:所制表柔比星PLGA微球的粒径为(175.2±16.8)μm,载药量为(8.6±1.3)%,包封率为(46.7±8.6)%(n=7);4 h、24 h、10 d累积释放度分别为27.8%、41.7%、92.3%。与表柔比星比较,表柔比星PLGA微球能延长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的增殖抑制率至96 h(表柔比星48 h的抑制率为96.7%,表柔比星PLGA微球96 h的抑制率为99.3%)。结论:成功制得表柔比星PLGA微球,其具有良好的体外缓释效果和抗肿瘤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柔比星 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 微球 抗肿瘤活性
下载PDF
药用载体星状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5
9
作者 肖玉婷 冷迪 +3 位作者 李翔 邱立朋 潘卫三 王东凯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1-14,共4页
目的降低水溶性药物微球制剂突释现象。方法以辛酸亚锡为催化剂,采用熔融缩聚法合成星状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star-poly(lactic acid-glycollic acid)copolymer,star-PLGA);采用IR、1H-NMR、GPC、DSC及葡萄糖鉴别反应确证共聚物结构,... 目的降低水溶性药物微球制剂突释现象。方法以辛酸亚锡为催化剂,采用熔融缩聚法合成星状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star-poly(lactic acid-glycollic acid)copolymer,star-PLGA);采用IR、1H-NMR、GPC、DSC及葡萄糖鉴别反应确证共聚物结构,考察理化性质;以天麻素为模型药物,考察star-PLGA微球和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oly(lactic acid-glycollic acid)copolymer,PLGA)微球的释放行为。结果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分析结果与文献报道一致;凝胶渗透色谱测定重均相对分子质量为15 178;差示扫描量热分析结果表明star-PLGA为非结晶态;葡萄糖鉴别反应表明star-PLGA中有共价键结合的葡萄糖。Star-PLGA微球能很好地控制突释现象,释放行为平稳,其释放曲线符合Higuchi方程。结论成功合成了star-PLGA(物质的量比50∶50),作为微球制剂的载体star-PLGA能降低水溶性药物的突释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状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 红外光谱法 核磁共振氢谱法 凝胶渗透色谱法 差示扫 描量热分析法 药用载体
下载PDF
不同浓度许旺细胞与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共聚物修复损伤周围神经的比较 被引量:6
10
作者 孙焕伟 张铁慧 +2 位作者 由欣岩 任远飞 钟声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47期7579-7584,共6页
背景:有研究表明,许旺细胞神经移植复合体具有极强修复自体神经缺损作用,并且许旺细胞在神经再生过程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目的:比较不同浓度许旺细胞神经移植复合体修复自体神经缺损时周围神经的再生效果。方法:建立坐骨神经缺损模... 背景:有研究表明,许旺细胞神经移植复合体具有极强修复自体神经缺损作用,并且许旺细胞在神经再生过程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目的:比较不同浓度许旺细胞神经移植复合体修复自体神经缺损时周围神经的再生效果。方法:建立坐骨神经缺损模型大鼠。原代培养大鼠许旺细胞,构建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共聚物管-细胞外基质凝胶-许旺细胞神经移植复合体修复坐骨神经缺损模型大鼠。按许旺细胞浓度的不同分为105,106,107,108,109 L-1浓度组,对照组不含许旺细胞。分别于建模后3,6和12周,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的测定。建模后12周各组胫骨前肌湿质量测量和组织学观察。结果与结论:建模后3,6和12周,含许旺细胞各浓度的神经移植复合体组各时间点神经传导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其中108 L-1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优于其他各浓度组(P<0.05)。建模后12周,大鼠胫骨前肌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各浓度许旺细胞神经移植复合体组正常肌纤维数均多于对照组(P<0.05)。其中许旺细胞浓度108,109 L-1浓度组胫骨前肌形态恢复较好,肌纤维细条样、波浪状,同向而行,长短、粗细及疏密大致一致。结果证实,108 L-1许旺细胞神经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共聚物移植复合体对缺损坐骨神经再生的促进作用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材料 材料相容性 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 周围神经 神经再生 坐骨神经 许旺细胞 神经缺损 神经移植物 最佳浓度 人工材料 神经修复
下载PDF
胶原膜和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对成纤维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6
11
作者 陈晓东 江琼 吴伯瑜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5期6958-6961,共4页
目的:细胞因子中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和白细胞介素8的分泌对加速创面愈合有重要作用,实验观察两种不同类型的组织工程皮肤生物支架材料胶原膜和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对成纤维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影响,探讨两种生物材料... 目的:细胞因子中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和白细胞介素8的分泌对加速创面愈合有重要作用,实验观察两种不同类型的组织工程皮肤生物支架材料胶原膜和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对成纤维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影响,探讨两种生物材料在创面愈合中的生物活性。方法:实验于2005-05/2007-02在福建省烧伤研究所完成。以密度为2×107/cm^2的成纤维细胞接种于胶原膜和PLGA上,以相应的单层细胞培养为对照组,于第7和14天扫描电镜下观察细胞生长状况;在培养第1,3,5,7,14天收集细胞培养上清液,用ELISA法检测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和白细胞介素8的水平;同时检测乳酸脱氢酶水平来反映细胞损伤程度。结果:①扫描电镜下所见:培养第7天,成纤维细胞黏附于胶原膜和PLGA上呈三维生长;培养第14天,细胞突起形成并锚定于胶原膜和PLGA上,相互交错排列形成网状铺于胶原膜和PLGA表面或延伸进入间隙中,并有大量纤维丝状细胞外基质生成。②乳酸脱氢酶水平:各组各时相点无显著性差异(P〉0.05)。③成纤维细胞分泌细胞因子比较:胶原膜组第1-7天白细胞介素6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0.05),而PLGA组则于第3和5天白细胞介素6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胶原膜组和PLGA组中第1~5天和第14天白细胞介素8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0.05);胶原膜组和PLGA组中白细胞介素1β水平略高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胶原膜组和PLGA组两组间各时相点各细胞因子水平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胶原膜和PLGA均是良好的组织工程皮肤生物支架材料,对成纤维细胞无毒副作用,能促进成纤维细胞分泌某些细胞因子,为创面的修复提供有利的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 胶原膜 白细胞介素1Β 白细胞介素6 白细胞介素8 组织工程皮肤
下载PDF
叶酸壳寡糖修饰的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纳米粒对耐紫杉醇人卵巢癌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5
12
作者 邓艾平 王奕 +2 位作者 刘珏 胡振夏 符旭东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62-666,共5页
目的制备由叶酸壳寡糖修饰的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纳米粒(F-CS-PLGA-NPs),考察其体外对人卵巢癌细胞(SKOV-3)和耐紫杉醇卵巢癌细胞(SKOV-3/TAX)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碳二亚胺法制备叶酸耦联的壳寡糖,以此作为普通纳米粒(PLGA-NPs... 目的制备由叶酸壳寡糖修饰的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纳米粒(F-CS-PLGA-NPs),考察其体外对人卵巢癌细胞(SKOV-3)和耐紫杉醇卵巢癌细胞(SKOV-3/TAX)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碳二亚胺法制备叶酸耦联的壳寡糖,以此作为普通纳米粒(PLGA-NPs)的向导材料,采用界面沉积法制备F-CS-PLGA-NPs,噻唑蓝(MTT)法测定对SKOV-3和SKOV-3/TAX体外增殖的抑制作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体外实验结果显示PLGA-NPs和F-CS-PLGA-NPs对SKOV-3/TAX的增殖抑制作用比SKOV-3更不敏感。F-CS-PLGA-NPs对SKOV-3和SKOV-3/TAX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23.17±2.45)和(88.81±10.69)nmol·L-1。结论叶酸壳寡糖对PLGA-NPs的修饰可增加其对耐药肿瘤细胞的靶向性,为耐药肿瘤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 纳米粒 叶酸壳寡糖修饰 增殖 人卵巢癌细胞/耐紫杉醇
下载PDF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共聚物微球的体外释药规律:具有促进兔静脉皮瓣成活的作用? 被引量:4
13
作者 谢红炬 李明 +1 位作者 邓颖 陈碾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1期10039-10044,共6页
背景:与正常生理性皮瓣相比,静脉皮瓣的主要优点在于摆脱了动脉血管分布区域对传统轴型皮瓣的供区与受区的限制,但其成活率不稳定。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共聚物(bFGF-polylactic-co-glycolicacid,bFGF-PL... 背景:与正常生理性皮瓣相比,静脉皮瓣的主要优点在于摆脱了动脉血管分布区域对传统轴型皮瓣的供区与受区的限制,但其成活率不稳定。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共聚物(bFGF-polylactic-co-glycolicacid,bFGF-PLGA)缓释微球对兔静脉皮瓣成活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8-05/10在南华大学完成。材料:健康新西兰大白兔24只,随机分为3组:bFGF-PLGA缓释微球组、空微球组、空白对照组,8只/组。方法:应用正交设计试验进一步优化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微球的制备工艺,采用优化处方制备bFGF-PLGA微球。3组兔均制作侧腹壁静脉皮瓣,术前5d,bFGF-PLGA缓释微球组向皮瓣皮内注射28.85g/L优化处方后的bFGF-PLGA微球3mL(含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0μg),空微球组同法注射同等质量空微球+等量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混合溶液,空白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主要观察指标:考察bFGF-PLGA微球外观形态和粒径分布,检测其载药量、包封率、体外释药性质。术后7d检测皮瓣成活率,取兔皮肤标本行CD34+免疫组化染色,检测CD34+的表达及皮瓣内微血管密度。结果:所制微球表面光滑圆整,球体均匀度好,无粘连现象;微球粒径98%分布在12.50~43.49μm,平均粒径26.93μm,径距0.611±6.60;载药量为[(23.11±0.44)×10-3]%,包封率为(86.51±0.83)%;突释期内微球的体外释放度为27.78%,30d后体外累积释放度高达81.56%,微球的体外释药规律符合Higuichi方程(r=0.997)。空微球组、空白对照组的静脉皮瓣成活率及皮瓣内微血管密度基本相似(P=0.597,P=0.336),但均明显低于bFGF-PLGA缓释微球组(P=0.000)。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bFGF-PLGA能够促进皮瓣与周围建立血供关系,改善皮瓣的成活,并表达较为丰富的CD34+。结论:应用W/O/W复乳-干燥法可成功制备表征良好、载药量和包封率高的bFGF-PLGA微球,该微球通过较长时间地持续释放活性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可明显促进兔静脉皮瓣的存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 微球 缓释 静脉皮瓣
下载PDF
力学刺激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共聚物生物学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林增平 王万明 +3 位作者 陈学明 周忠 吕琦 林旺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1期4080-4084,共5页
背景:研究表明离心力等力学刺激对细胞的功能活动及人体组织器官的正常发育具有重要影响,而且力学刺激也影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化。目的:观察施加不同程度离心力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共聚物生物学性状的影响。设... 背景:研究表明离心力等力学刺激对细胞的功能活动及人体组织器官的正常发育具有重要影响,而且力学刺激也影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化。目的:观察施加不同程度离心力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共聚物生物学性状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组织工程学体外实验,于2008-05/12在解放军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实验科及病理科完成。材料:骨髓来源于因骨不连行自体髂骨移植的患者,由解放军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骨二科提供。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共聚物为济南岱罡生物公司产品。方法:自人体髂骨抽取骨髓15mL,密度梯度离心法体外分离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传至第3代制成2×1010L-1细胞悬液,均匀接种到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共聚物上,5d后加入软骨细胞诱导液。设立4组:3个受力组于离心管内培养,分别施加100g,200g,300g离心力,2次/d,30min/次,间隔12h,受力4周;静止组于6孔板内常规培养。主要观察指标: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共聚物的黏附情况,复合物Ⅱ型胶原的表达及蛋白聚糖含量。结果: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共聚物黏附性良好,能在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共聚物上生长并分泌基质。离心培养4周后,各受力组形成的复合物体积无收缩,且200g受力组体积最大,弹性较好;静止组复合物体积收缩,弹性也较各受力组差。200g受力组苏木精-伊红染色后出现大量的软骨陷窝样结构,偶见同源细胞群,Ⅱ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后可见较多呈黄色的软骨细胞特异性基质Ⅱ型胶原;余3组形成的陷窝样结构及Ⅱ型胶原均较少。与静止组比较,体外培养4周各受力组复合物分泌的蛋白聚糖含量均明显升高(P<0.05);与200g受力组比较,100g,300g受力组复合物分泌的蛋白聚糖含量均明显降低(P<0.05);100g,300g受力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共聚物具有良好的黏附性能。在软骨细胞诱导液存在的前提下,施加适当的力学刺激更有利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软骨细胞转化,200g离心力是较佳的力学刺激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 支架 软骨细胞 力学刺激
下载PDF
骨形态发生蛋白质-4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双层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支架修复兔膝关节软骨缺损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雁儒 张辉 +4 位作者 卡卡 张戈宸 尚艳 孙昊 黄文华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67-672,共6页
目的:探讨骨形态发生蛋白质-4(BMP-4)基因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复合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修复兔全层关节软骨缺损的效果。方法:取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培养后,免疫组织化学鉴定BMSCs。采用电转法将pcDNA3-1-B... 目的:探讨骨形态发生蛋白质-4(BMP-4)基因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复合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修复兔全层关节软骨缺损的效果。方法:取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培养后,免疫组织化学鉴定BMSCs。采用电转法将pcDNA3-1-BMP-4质粒导入BMSCs。转染成功后培养备用。制备直径为4mm的双层PLGA支架。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空白组、PLGA组、PLGA/BMSCs组、PLGA/BMP-4/BMSCs组4组,将双层PLGA支架置入兔双膝关节股骨内侧髁软骨缺损中。观察并记录术后动物膝关节活动情况。第8、16周时取膝关节置入组织行H-E染色,在扫描电镜下观察置入的PLGA新生组织。采用RT-PCR法定量检测4组修复软骨缺损处新生的软骨Ⅱ型胶原、SOX9、蛋白聚糖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术后各组动物膝关节活动正常,未见炎症反应。第8、16周时PLGA/BMP4/BMSCs组兔膝关节损伤修复优于其他3组。H-E染色结果可见PLGA/BMP4/BMSCs组膝关节损伤修复效果优于其他3组。RT-PCR结果显示PLGA/BMP4/BMSCs组兔置入的PLGA新生的软骨中Ⅱ型胶原、SOX-9、蛋白聚糖基因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其他各组。结论:BMP-4转染BMSCs后能够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成软骨细胞,双层PLGA支架置入有利于兔膝关节软骨缺损区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形态发生蛋白质-4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 软骨
下载PDF
载荷角质细胞生长因子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纳米缓释微球在组织工程皮肤构建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6
作者 杨斌 邓立欢 王朝阳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4期6306-6309,共4页
背景: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可降解性性。目的:制备载荷角质细胞生长因子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控释载药系统用于组织工程皮肤。方法: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冷冻干燥法制备载有角质细胞生长因子的聚乳酸-羟基乙... 背景: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可降解性性。目的:制备载荷角质细胞生长因子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控释载药系统用于组织工程皮肤。方法: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冷冻干燥法制备载有角质细胞生长因子的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纳米微球,并构建组织工程皮肤。扫描电镜、倒置显微镜、纳米粒度分析仪、紫外分光及ELISA法对微球评价其特性。结果与结论:纳米微球载药量为(14.05±0.56)%,包封率为(59.86±2.38)%,角质细胞生长因子活性保留率(78.26±5.63)%,体外释放30d的累积释药率达75%以上,微球形态规则圆润。微球形态规整,在脱细胞真皮表面分布均匀,与其联接良好。毛囊干细胞群在荷载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纳米微囊脱细胞真皮上生长活跃,细胞形态良好,并呈克隆团生长。说明实验用组织工程材料制备工艺合理,材料相容性好,可用于构建新型组织工程皮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质细胞生长因子 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 纳米微囊 组织工程化皮肤 构建
下载PDF
罗哌卡因-醋酸地塞米松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微球药效学和药动学的观察 被引量:4
17
作者 余让辉 陈仲清 +2 位作者 陈辉 傅卫军 徐岩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02-505,共4页
目的罗哌卡因和地塞米松聚乳酸-羟基乙酸微球小鼠坐骨神经旁包埋的药效学和药动学的研究。方法165只雌性昆明小鼠随机均分为A、B、C三组,各组分别于坐骨神经旁包埋罗哌卡因-醋酸地塞米松聚乳酸-羟基乙酸微球(ROP-DXM-PLGA-MS)、罗哌卡... 目的罗哌卡因和地塞米松聚乳酸-羟基乙酸微球小鼠坐骨神经旁包埋的药效学和药动学的研究。方法165只雌性昆明小鼠随机均分为A、B、C三组,各组分别于坐骨神经旁包埋罗哌卡因-醋酸地塞米松聚乳酸-羟基乙酸微球(ROP-DXM-PLGA-MS)、罗哌卡因聚乳酸-羟基乙酸微球(RoP-PLGA-MS)、空白乳酸-羟基乙酸微球(PLGA-MS)400mg·kg-1。每组植入微球后按0.5、1、2、4、8、12、24、36、48、72、96h时间点,以小鼠热踏板法检测小鼠埋药侧小鼠舔后足的潜伏期为痛阈指标值的变化评价微球镇痛效果,每个时间点测定5只小鼠;小鼠热踏板测定结束后摘眼球取血,采用HPLC测定给药后各时间点血浆罗哌卡因浓度。结果药效学实验表明ROP-DXM-PLGA-MS组麻醉镇痛时间达72h以上较RoP-PLGA-MS组36h明显延长(P<0.01),空白微球未显示麻醉镇痛作用;药动学实验显示A、B两组罗哌卡因药动学参数Cmax、Tmax、AUC、MRT、t1/2分别为117.8和119.8ng·ml-1,24和12h,8793.2和6861.15ng·h·ml-1,43.7491和38.7743h,65.799和46.166h,A、B、C三组均未测到地塞米松血药浓度数据,C组罗哌卡因和地塞米松血药浓度均未测到。结论罗哌卡因聚乳酸-羟基乙酸微球中包入地塞米松可明显延长罗哌卡因的麻醉镇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哌卡因 醋酸地塞米松 微球 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 高效液相色谱法 药效学 药动学
下载PDF
蛋白质/多肽药物聚乳酸/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微球研究进展(英文) 被引量:5
18
作者 徐风华 张强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7,共7页
缓释微粒给药系统是蛋白质/多肽药物传输系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聚乳酸和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是制备缓释微球最常用的载体材料。蛋白质/多肽药物聚乳酸/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微球常用的制备方法包括溶剂萃取/挥发法(复乳法)、相分离法... 缓释微粒给药系统是蛋白质/多肽药物传输系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聚乳酸和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是制备缓释微球最常用的载体材料。蛋白质/多肽药物聚乳酸/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微球常用的制备方法包括溶剂萃取/挥发法(复乳法)、相分离法和喷雾干燥法。本文总结了微球制备中面临的难点如蛋白质/多肽药物稳定性、包封率、药物突释和药物吸附等问题,并综述了保持药物结构稳定性和生物活性、提高包封率、改善药物释放曲线等微球制备方法和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 多肽 聚乳酸 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 微球
下载PDF
神经干细胞-施万细胞-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支架移植对脊髓损伤大鼠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夏雷 郝淑煜 +4 位作者 李德志 陈刚 高川川 历俊华 万虹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17-419,共3页
目的探讨种植神经干细胞(NSCs)与施万细胞(SCs)的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支架移植促进脊髓损伤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及机制。方法体外培养NSCs和SCs,以PLGA为支架移植入大鼠T8半横断脊髓损伤处。实验动物随机分为PLGA组、PLGA+N... 目的探讨种植神经干细胞(NSCs)与施万细胞(SCs)的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支架移植促进脊髓损伤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及机制。方法体外培养NSCs和SCs,以PLGA为支架移植入大鼠T8半横断脊髓损伤处。实验动物随机分为PLGA组、PLGA+NSCs组和PLGA+NSCs+SCs组。术前和术后进行皮层运动诱发电位(CMEPs)检查及BBB评分;然后在同侧或对侧进行T6再次半横断,并进行CMEPs检测及BBB评分。结果 CMEPs的恢复率及波幅在PLGA+NSCs+SCs组最高。移植后,大鼠BBB评分逐渐改善;在移植后第2周及以后,PLGA+NSCs组和PLGA+NSCs+SCs组的BBB评分显著高于PLGA组(P<0.001)。同侧再次半横断后,CMEPs消失,BBB评分快速恢复;对侧再次半横断后,大鼠双下肢完全瘫痪。结论种植NSCs和SCs的PLGA支架移植有利于脊髓损伤功能重建,再生轴突可能形成了功能性连接;但是同侧再生轴突对脊髓功能的恢复作用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组织工程 神经干细胞 施万细胞 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 支架
下载PDF
复方总黄酮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微囊的制备及体外释药特性 被引量:3
20
作者 陈楠楠 马宁 +3 位作者 车鸿泽 焦鹏 陈飞 张莉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93-599,I0004,共8页
目的:以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作为载体材料制备复合骨碎补总黄酮(TFRD)和野菊花总黄酮(TFC)的TF-PLGA缓释微囊,探讨微囊的最佳制备工艺及其体外缓释特性。方法:以PLGA、TFRD和TFC为原料,采用复乳-溶剂挥发法制备TF-PLGA缓释微囊... 目的:以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作为载体材料制备复合骨碎补总黄酮(TFRD)和野菊花总黄酮(TFC)的TF-PLGA缓释微囊,探讨微囊的最佳制备工艺及其体外缓释特性。方法:以PLGA、TFRD和TFC为原料,采用复乳-溶剂挥发法制备TF-PLGA缓释微囊;以包封产率(EE)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及正交实验进行工艺优化,筛选最佳的工艺参数;光学显微镜(LM)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下观察微囊的形态特征、粒径大小和分布情况;采用提取法测定TF-PLGA微囊的体外累计释药率并绘制累计释放曲线。结果: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优化的最佳制备工艺,PLGA浓度为140g·L^(-1),油相体积为1.4mL,乳化速度为1 500r·min^(-1),乳化时间为5min。优化后微囊平均EE为(83.89±2.30)%,平均实际载药量(DL)为(5.90±0.07)%;LM和SEM下观察,微囊形态圆整,平均粒径为(44.34±14.68)μm,粒径分布较窄;体外释放实验检测,24h累计释药率达40%,第50天后累积释药率超过90%。结论:TF-PLGA缓释微囊具有优良的载药及缓释效果,制备工艺简单,重复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碎补总黄酮 野菊花总黄酮 聚乳酸-羟基乙酸 微囊 缓释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