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外商直接投资、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与劳动收入份额 被引量:5
1
作者 李平 郭娟娟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37-144,共8页
基于中国1998—2013年30个省际面板数据,本文考察了外商直接投资(FDI)通过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FDI加强了中国技术进步方向偏向资本的程度,且通过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抑制了劳动收入份额的提高,其抑制... 基于中国1998—2013年30个省际面板数据,本文考察了外商直接投资(FDI)通过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FDI加强了中国技术进步方向偏向资本的程度,且通过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抑制了劳动收入份额的提高,其抑制作用大小依东、西、中部地区的次序递减;进一步地,FDI质量通过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增加具有抑制作用,但其偏效应未能减少劳动收入份额。本文结论对于中国现阶段合理"选资",减轻FDI导致的收入差距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商直接投资 资本偏向技术进步 劳动收入份额
下载PDF
中国教育收益率逐年提高新解——基于技术进步的人力资本偏向性的内生性的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孙百才 《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4,9,共5页
90年代以来,中国教育收益率呈现出逐年提高的趋势,本文从技术进步的人力资本偏向性的角度给出了新的解释。中国教育收益率逐年提高是技能型偏好型技术进步的结果,劳动力市场对高技能劳动力需求的增加为教育收益率逐年提高提供了新的解释。
关键词 教育收益率提高 技术进步的人力资本偏向 劳动需求 工资差距
下载PDF
我国人口结构变化、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与劳动收入份额演变--基于1990-2017省际面板数据的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陶敏阳 《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00-108,共9页
在我国老龄化程度加深及出生率下降的背景下,从常数替代弹性(constant elasticity of substitution, CES)生产函数出发,构建理论模型,试图从人口结构、技术进步偏向角度探索我国劳动收入份额的演变机制。并通过我国1990-2017年省级层面... 在我国老龄化程度加深及出生率下降的背景下,从常数替代弹性(constant elasticity of substitution, CES)生产函数出发,构建理论模型,试图从人口结构、技术进步偏向角度探索我国劳动收入份额的演变机制。并通过我国1990-2017年省级层面数据的研究,表明经济发展要素间是互补的,技术进步偏向资本以及我国人口结构的变化--老年抚养比上升及少儿抚养比下降对我国劳动收入份额产生了负面的影响。同时,技术进步的资本偏向性特征降低了我国劳动收入份额。在控制了其他因素、分区域及剔除异常值进行检验后,结果仍然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结构 资本偏向技术进步 劳动收入份额
下载PDF
贸易结构转变、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与劳动收入份额 被引量:5
4
作者 陈秋锋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6,共6页
依据扩展的托达罗模型分析贸易结构转变、资本偏向型技术影响劳动收入份额的作用机理,并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贸易商品从劳动密集型转变为资本密集型会导致劳动收入份额下降;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不利于劳动者;资本深化在前期有利于劳... 依据扩展的托达罗模型分析贸易结构转变、资本偏向型技术影响劳动收入份额的作用机理,并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贸易商品从劳动密集型转变为资本密集型会导致劳动收入份额下降;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不利于劳动者;资本深化在前期有利于劳动者,但资本深化程度的进一步发展却不利于劳动者;城乡之间劳动力自由流动障碍的减少,有利于劳动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贸易结构 资本偏向技术进步 劳动收入份额
下载PDF
不同类型资本偏向性技术进步对碳排放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岳立 韩亮 《科技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4期211-218,共8页
目前对不同类型资本偏向性技术进步对碳排放效率的影响并不清晰,为从技术进步方向找到影响碳排放效率的关键动力,基于2007—2020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从信息通信技术(ICT)资本和人力资本偏向性技术视角,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法、构建su... 目前对不同类型资本偏向性技术进步对碳排放效率的影响并不清晰,为从技术进步方向找到影响碳排放效率的关键动力,基于2007—2020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从信息通信技术(ICT)资本和人力资本偏向性技术视角,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法、构建super-SBM模型测算区域碳排放效率,同时通过区分能源富集区和能源贫乏区,利用全局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对区域碳排放效率动态变化及其构成进行测度,并进一步采用Tobit回归识别不同类型资本偏向性技术进步对碳排放效率影响。研究发现:(1)大多数地区碳排放效率较低,只有北京、上海、广东和新疆处于有效水平,均值最低的是宁夏、波动程度最强的是山东、表现最稳定的是甘肃;(2)总体上碳排放效率呈下降趋势,能源富集区变化趋势与总体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能源贫乏区效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3)碳排放效率变化主要是由技术进步变化引起的,ICT资本和人力资本偏向性技术进步均显著抑制总体和能源富集区碳排放效率的提升,但均显著促进能源贫乏区碳排放效率的提升。由此,从发挥资本效应、优化人力资本配置、完善产业链和投资政策等五方面提出通过ICT资本和人力资本偏向性技术进步促进碳排放效率提升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偏向技术进步 碳排放效率 信息通信技术资本 人力资本
下载PDF
要素偏向型技术进步对我国经济波动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陈乐一 宾莎莎 杨云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9-27,共9页
技术进步要素偏向影响经济波动的内在机理是在"价格效应"的作用下,技术进步在萧条时期偏向资本的程度增加,在繁荣时期偏向劳动的程度增加,这有利于在经济萧条时期扩大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实现经济复苏,而在经济繁荣时期抑制... 技术进步要素偏向影响经济波动的内在机理是在"价格效应"的作用下,技术进步在萧条时期偏向资本的程度增加,在繁荣时期偏向劳动的程度增加,这有利于在经济萧条时期扩大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实现经济复苏,而在经济繁荣时期抑制社会需求过度增长,防止经济过热。利用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1993-2013年数据测算结果表明,我国的技术进步为资本偏向型,且沿海地区偏向资本的程度高于内陆地区;从变化趋势看,沿海地区偏向资本的程度先上升后下降,内陆地区与之相反。再进一步的实证分析发现,在全国样本范围内,技术进步偏向资本程度的波动同经济波动存在稳定负向关系,说明技术进步偏向资本程度的波动能起到熨平经济周期的作用;但分地区讨论表明,沿海地区技术进步偏向资本程度的波动显著平抑经济波动,这种影响在内陆地区具有一定滞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要素偏向 技术进步 技术进步偏向 资本偏向技术进步 价格效应 经济波动 负向关系 时滞效应
下载PDF
技术进步偏向对就业增长的影响——基于中国1978—2013年数据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段远鹏 钟世川 《西部论坛》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9-54,共6页
利用1978—2013年的数据测算我国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和技术进步偏向,并基于新古典理论的分析框架,将就业增长分解为资本增长、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中性技术进步)和技术进步偏向三部分,分析表明:1979—1989年,我国技术进步的偏向不太明显,... 利用1978—2013年的数据测算我国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和技术进步偏向,并基于新古典理论的分析框架,将就业增长分解为资本增长、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中性技术进步)和技术进步偏向三部分,分析表明:1979—1989年,我国技术进步的偏向不太明显,但在1990—2013年,我国技术进步明显偏向资本;资本投入对就业增长的贡献度远大于技术进步偏向和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对就业的贡献度;因此,资本深化、技术进步偏向资本是我国就业增长严重滞后于经济增长的主要原因。为促进我国就业增长,应优先构建以促进就业增长为目标的宏观政策体系,大力发展与我国资源禀赋结构相匹配的劳动密集型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就业增长 全要素生产率 技术进步偏向 中性技术进步 资本偏向技术进步 劳动偏向技术进步 资本深化
下载PDF
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地区差异及阶段划分——基于偏向型技术进步对1978—2013年的测算和分解 被引量:6
8
作者 钟世川 《西部论坛》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65-72,共8页
基于时变弹性生产函数,当规模报酬不变时,资本产出弹性等于资本收入份额,劳动产出弹性等于劳动收入份额,并将全要素生产率分解为偏向型技术进步和中性技术进步,采用1978—2013年我国东、中、西部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979—201... 基于时变弹性生产函数,当规模报酬不变时,资本产出弹性等于资本收入份额,劳动产出弹性等于劳动收入份额,并将全要素生产率分解为偏向型技术进步和中性技术进步,采用1978—2013年我国东、中、西部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979—2013年各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在大部分年份呈下降趋势,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总体上还是以中性技术进步模式为主;1997年前各地区技术进步表现为劳动偏向型,而1997年后表现为资本偏向型;1997年后资本偏向性技术进步对东部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具有促进作用,而对中、西部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具有抑制作用。技术进步偏向直接影响到我国各地区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提高劳动产出弹性、降低资本产出弹性有助于减缓中、西部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增长速度的下滑,进而促进各地区经济向集约型发展模式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变弹性生产函数 全要素生产率增长 技术进步偏向 劳动产出弹性 资本产出弹性 中性技术进步 资本偏向技术进步 劳动偏向技术进步
下载PDF
中国技术进步偏向资本的原因探析 被引量:21
9
作者 易信 刘凤良 《上海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3-21,共9页
中国技术进步偏向资本已是不争事实,然而国内却没有文献对其形成原因做系统的理论分析。本文首先基于中国的发展模式,从理论上讨论了中国技术进步资本偏向产生的深层次成因,发现中国技术进步偏向资本是政府对市场的干预和要素市场扭曲... 中国技术进步偏向资本已是不争事实,然而国内却没有文献对其形成原因做系统的理论分析。本文首先基于中国的发展模式,从理论上讨论了中国技术进步资本偏向产生的深层次成因,发现中国技术进步偏向资本是政府对市场的干预和要素市场扭曲双重影响的结果。进一步,采用中国1996至2006年的省级面板数据,检验我们的理论推断及假说,发现①政府对市场干预程度越大,技术进步的资本偏向程度越大;②国有经济越发达,技术进步越偏向资本;③要素市场扭曲程度越大,技术进步越偏向资本。我们的分析对于引导中国技术进步朝着适宜技术变迁具有重要含义,而不断完善市场机制则是实现其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偏向技术进步 政府干预 要素市场扭曲
原文传递
资本偏向技术进步是否影响了中国城乡收入差距 被引量:6
10
作者 刘凤良 易信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0-16,共7页
基于1999-2008年间的省级面板数据,从偏向型技术进步视角,讨论了中国城乡收入差距形成和扩大的原因。研究发现,在中国城乡要素积累差异化的现实背景下,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放大了中国城乡收入差距。具体而言,资本偏向技术进步引起资本和... 基于1999-2008年间的省级面板数据,从偏向型技术进步视角,讨论了中国城乡收入差距形成和扩大的原因。研究发现,在中国城乡要素积累差异化的现实背景下,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放大了中国城乡收入差距。具体而言,资本偏向技术进步引起资本和劳动要素边际生产力提升非对等,致使资本要素在初次收入分配中更为有利,从而放大了城乡要素积累差异导致的中国城乡收入差距。本研究为不断扩大的中国城乡收入差距提供了新的解释,也为从初次收入分配角度构建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公共政策提供了可供借鉴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要素积累差异 资本偏向技术进步 城乡收入差距
原文传递
资本偏向性技术进步、全球价值链地位与技能劳动就业变动——基于全球价值链分解的视角 被引量:13
11
作者 杨飞 孙文远 余泳泽 《当代财经》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95-106,共12页
信息技术和机器人的大规模应用以及全球价值链深度参与对我国技能劳动就业产生了重要影响,为此,从全球价值链视角研究资本偏向性技术进步和全球价值链地位对我国技能劳动就业变动的影响。通过构建基于生产任务的全球价值链模型和利用世... 信息技术和机器人的大规模应用以及全球价值链深度参与对我国技能劳动就业产生了重要影响,为此,从全球价值链视角研究资本偏向性技术进步和全球价值链地位对我国技能劳动就业变动的影响。通过构建基于生产任务的全球价值链模型和利用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WIOD)的研究表明,参与全球价值链显著提升了高、中、低技能劳动就业,其中,高技能劳动就业增加最快。相比高技术产品和服务品,传统制造品全球价值链对高技能劳动的需求增加更快。进一步对技能劳动就业影响因素进行的分解表明,高技能劳动就业增加的主要因素依次是全球价值链地位提升、全球总需求增加和资本偏向性技术进步。中、低技能劳动就业主要源于全球总需求增加和全球价值链地位提升,资本偏向性技术进步降低了中、低技能劳动就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偏向技术进步 全球价值链地位 技能劳动就业变动
原文传递
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新特征及其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机制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干春晖 姜宏 《财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34-48,79,共16页
随着人工智能等自动化资本投入的增加,技术进步偏向会呈现新的特征,已有文献缺乏对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新特征的关注,也缺乏对新型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影响劳动力市场机制的进一步探索。文章基于超越对数生产函数形式的随机前沿模型,利用2... 随着人工智能等自动化资本投入的增加,技术进步偏向会呈现新的特征,已有文献缺乏对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新特征的关注,也缺乏对新型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影响劳动力市场机制的进一步探索。文章基于超越对数生产函数形式的随机前沿模型,利用2012-2019年制造业上市企业数据测度了制造业的技术进步偏向,实证检验了制造业技术进步偏向对企业劳动力市场的影响以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中国制造业技术进步偏向于自动化资本。(2)制造业企业自动化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对劳动力需求产生了替代效应,生产率和产出规模效应是两个影响渠道。(3)制造业企业自动化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能通过生产率效应和技能结构效应来提升劳动力工资水平。(4)基于行业关联效应,制造业上游(下游)企业自动化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通过推动下游(上游)企业的技术进步,进而对下游(上游)企业产生就业替代效应和工资补偿效应。可见,大力推动自动化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加快提升劳动力技能水平,扩大生产率和产出规模效应对劳动力市场的积极作用,重视产业链的传导和协同效应,是适应“机器换人”,实现稳就业和高质量就业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化资本偏向技术进步 劳动力市场 就业 工资
原文传递
有偏技术进步视角下中国工业产能过剩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61
13
作者 杨振兵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30-46,共17页
本文通过将产能利用率在生产侧与消费侧进行分解,测算了中国工业行业产能过剩指数,并考察了技术进步偏向、投资比重等因素对产能过剩的影响效果。研究发现:受生产侧与消费侧产能利用率提升的影响,中国工业总体产能过剩现象呈现下降趋势... 本文通过将产能利用率在生产侧与消费侧进行分解,测算了中国工业行业产能过剩指数,并考察了技术进步偏向、投资比重等因素对产能过剩的影响效果。研究发现:受生产侧与消费侧产能利用率提升的影响,中国工业总体产能过剩现象呈现下降趋势;生产技术偏向于资本,导致生产过程中偏爱资本投入,加速了投资对产能过剩的恶化程度,这在重工业行业中表现尤为明显。因此,纠正生产过程的要素使用偏好,有利于缓解当前的产能过剩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进步资本偏向 产能过剩 产能利用率 时变弹性生产函数
原文传递
什么影响了你的收入
14
作者 梁捷 《特别关注》 2023年第3期28-28,共1页
哪些职业、哪些行当的收入在过去这些年来取得了明显增长,哪些职业的收入停滞不变,甚至被淘汰?今天的经济发展,主要依靠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技术进步已经从侧重于设备等的资本偏向发展到侧重于高技能人才的技能偏向。资本中的一个重要... 哪些职业、哪些行当的收入在过去这些年来取得了明显增长,哪些职业的收入停滞不变,甚至被淘汰?今天的经济发展,主要依靠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技术进步已经从侧重于设备等的资本偏向发展到侧重于高技能人才的技能偏向。资本中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人力资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力资本 资本偏向技术进步 高技能人才 技能偏向 收入 职业
下载PDF
中国的资本偏向型经济增长:1998-2007 被引量:16
15
作者 郑东雅 皮建才 《世界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24-48,共25页
1998-2007年对中国来说是比较特殊的阶段,连续数年经济增速保持在两位数以上,现有文献认为这个阶段的经济增长主要来自于要素(特别是资本)的贡献,而技术进步的贡献较少。通过考察提高资本边际产出的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本文认为这个阶... 1998-2007年对中国来说是比较特殊的阶段,连续数年经济增速保持在两位数以上,现有文献认为这个阶段的经济增长主要来自于要素(特别是资本)的贡献,而技术进步的贡献较少。通过考察提高资本边际产出的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本文认为这个阶段的经济增长是由资本从轻工业转移到重工业带来的。从理论研究来看,提高资本边际产出的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会加快投资增长、降低消费占比以及提高经济增长速度。从经验研究来看,仅考虑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及由此带来的影响,根据校准的参数进行模拟的人均产出增长率路径和中国的实际路径平均拟合度为75%。这意味着1998-2007年中国存在资本偏向型经济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偏向技术进步 经济增长
原文传递
劳动力成本上涨与制造业企业技术选择方向 被引量:1
16
作者 魏下海 万江滔 余玲铮 《财贸经济》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54-168,共15页
随着人口红利逐渐枯竭和劳动力成本持续上涨,如何积极选择有偏技术并重塑发展新动能,是当今中国制造业需要直面的现实问题。本文以最低工资调整作为劳动力成本上涨的外生冲击,从理论和经验上考察其对制造业企业技术选择方向的影响。研... 随着人口红利逐渐枯竭和劳动力成本持续上涨,如何积极选择有偏技术并重塑发展新动能,是当今中国制造业需要直面的现实问题。本文以最低工资调整作为劳动力成本上涨的外生冲击,从理论和经验上考察其对制造业企业技术选择方向的影响。研究显示,当企业资本和劳动要素替代弹性大于1时,最低工资上升将驱使企业选择资本偏向型的技术进步,其作用机制在于,最低工资上升将改变要素间相对投入价格,企业理性地采用资本替代劳动。本文利用中国区县最低工资数据和全国工业企业调查数据(2000-2013年)验证了这一点。对不同类型、不同地区的企业,最低工资影响企业技术选择的结果存在异质性差异。此外研究发现,最低工资提高了企业的研发效率,进一步促进了企业的技术创新。本文的研究结论有助于理解当前我国出现的大规模“机器换人”现象,并对如何更好地应对用工成本上涨提供一定的政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低工资 劳动力成本 资本偏向技术进步 要素替代弹性
原文传递
效率内生性下降与高质量工业化的动力机制——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的探讨
17
作者 石奇 周宁 杨振兵 《当代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4-95,共12页
中国持续推进工业化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资本偏向的技术进步带来资本积累增速过快,引发产能利用率低下、产业整体产出低效,造成了工业化效率的衰减。探讨中国工业化进程中出现的效率下降与技术进步偏向性之间的联系,运用贸易竞争指数、... 中国持续推进工业化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资本偏向的技术进步带来资本积累增速过快,引发产能利用率低下、产业整体产出低效,造成了工业化效率的衰减。探讨中国工业化进程中出现的效率下降与技术进步偏向性之间的联系,运用贸易竞争指数、制造业增加值增长率和人均增加值、制造业增加值进出口额和国际份额等指标进行测算。研究结果表明,“十四五”及此后一段时期,我国需要面向工业质量提升推动高质量工业化,资本积累方向应根据高质量产业发展要求进行结构性调整:向具有规模报酬特征、高市场进入壁垒和技术创新窗口大的产业和产品积累。在继续深化工业化的同时,还要抑制因为资本要素边际报酬递减而造成的边际成本上升,必须利用“资本—技能互补”机制,在要素比价关系的处理上,适当提高技能溢价,以放大技能劳动具有的更高生产率以及对新技术适应性更强的性质,补偿因为深度工业化而产生的资本要素边际报酬递减,构建深化工业化的内生动力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 资本偏向技术进步 劳动力技能结构 技能偏向技术进步
原文传递
中国的制造业劳动收入份额变化:企业动态生产方式视角
18
作者 陈鸣 李志远 吴磊 《经济学(季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245-1263,共19页
1998—2007年间我国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劳动收入份额大幅下降。理解这一下降的原因对我国收入分配至关重要。本文发现1998—2007年间我国制造业劳动收入份额下降的72.49%可以由企业内效应解释,即企业需求提升使企业为增加生产规模而进... 1998—2007年间我国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劳动收入份额大幅下降。理解这一下降的原因对我国收入分配至关重要。本文发现1998—2007年间我国制造业劳动收入份额下降的72.49%可以由企业内效应解释,即企业需求提升使企业为增加生产规模而进行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的调整,这种调整形成企业对资本的内生偏好。由此,企业生产中资本劳动比上升,劳动收入份额降低。本研究揭示了企业规模扩张与初次分配公平之间的权衡,对我国制定最优的再分配政策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规模 劳动收入份额 内生资本偏向技术进步
原文传递
中国劳动报酬份额下降的影响因素:一个综述 被引量:4
19
作者 吴晗 杨飞 程瑶 《劳动经济研究》 2014年第6期173-192,共20页
迄今为止,学术界对于中国劳动报酬份额下降的研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本文在介绍劳动报酬份额理论的基础上,对国内劳动报酬份额下降影响因素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包括劳动报酬份额的度量和资本深化、资本偏向性技术进步、开放经济、市... 迄今为止,学术界对于中国劳动报酬份额下降的研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本文在介绍劳动报酬份额理论的基础上,对国内劳动报酬份额下降影响因素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包括劳动报酬份额的度量和资本深化、资本偏向性技术进步、开放经济、市场经济制度和税收政策对劳动报酬份额的影响。最后根据文献研究结果提出政策建议和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报酬份额 影响因素 资本偏向技术进步
原文传递
国内价值链分工会提升中国劳动收入份额吗?——基于235个城市的面板数据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高静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33-50,共18页
劳动收入份额下降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现象,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文章从城市层面分析国内价值链分工与劳动收入份额的关系,研究发现:国内价值链分工会显著推动劳动收入份额的增加,并对中西部的推动作用更大,但考虑空间效应后发现,... 劳动收入份额下降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现象,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文章从城市层面分析国内价值链分工与劳动收入份额的关系,研究发现:国内价值链分工会显著推动劳动收入份额的增加,并对中西部的推动作用更大,但考虑空间效应后发现,对东部地区劳动收入份额提升的空间溢出效应最大。具体而言,国内价值链分工促进了国内中间品制造环节对劳动力的吸收;短期内降低了资本偏向性技术进步和资本深化;促进市场竞争、降低垄断利润并提高劳动要素报酬空间;通过提高服务业占比从而有利于国内制造环节的粘合,提高了企业生产效率和劳动收入份额。因此,中国应该加快国内价值链的构建,实现中间品内向化,加大国有企业改革,提高劳动议价能力,以减少全球价值链分工导致的要素扭曲对劳动收入份额的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内价值链 劳动收入份额 中间品内向化 资本偏向技术进步 市场竞争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