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偏向性技术进步适宜性的测度与结构分解
1
作者 李小克 郑珊珊 +1 位作者 张姝晴 史怀琪 《统计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1-105,共15页
偏向性技术进步与要素投入结构之间的匹配关系,对于厘清偏向性技术进步适宜性的内涵和机理,揭示全要素生产率(TFP)变化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偏向性技术进步的技术选择机制和要素边际生产率变化机制纳入偏向性技术进步适宜性的分析框架... 偏向性技术进步与要素投入结构之间的匹配关系,对于厘清偏向性技术进步适宜性的内涵和机理,揭示全要素生产率(TFP)变化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偏向性技术进步的技术选择机制和要素边际生产率变化机制纳入偏向性技术进步适宜性的分析框架,首次将偏向性技术进步与要素投入结构是否有利于TFP增长作为偏向性技术进步适宜与否的衡量标准,并基于标准化要素增强型固定替代弹性(CES)生产函数,从有效要素投入结构和要素效率两个层面系统考察偏向性技术进步适宜性的测度和来源。由1980—2019年间中国和印度发展实践的经验分析表明,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我国在有效要素投入结构层面上的偏向性技术进步适宜性水平上升,这对TFP增长起到一定的稳定作用。然而,粗放的物质资本深化引发资本边际生产率水平递减,造成了我国要素效率层面偏向性技术进步适宜性较大损失。与此同时,我国劳动效率水平也进入低速增长状态,这是中国TFP增长率低于印度的最主要原因。相对而言,印度劳动偏向性技术进步具有较大的劳动边际生产率水平递增效应。工业化发展、城市化进程和经济自由程度演变显著推动了我国偏向性技术进步适宜性向要素效率驱动转变。本文为我国发展适宜的偏向性技术以促进TFP持续增长提供了有益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向技术进步适宜性 技术选择机制 要素边际生产率变化机制 全要素生产率
下载PDF
技术进步适宜性:要素投入比与偏向型技术进步的耦合关系——基于浙江省的经验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魏巍 《嘉兴学院学报》 2018年第1期55-62,共8页
对技术进步适宜性的研究大多以对比的形式探讨,缺乏独立分析技术进步适宜性的研究路径。通过剖析要素投入比和偏向型技术进步的作用关系,构建了一条能够分析独立个体技术进步适宜性的研究路径,并以浙江省为例,进行实证分析:浙江省要素... 对技术进步适宜性的研究大多以对比的形式探讨,缺乏独立分析技术进步适宜性的研究路径。通过剖析要素投入比和偏向型技术进步的作用关系,构建了一条能够分析独立个体技术进步适宜性的研究路径,并以浙江省为例,进行实证分析:浙江省要素投入比与偏向型技术进步之间已经呈现背离趋势,技术进步适宜性下降,急需调整偏向型技术进步。进一步对浙江省偏向型技术进步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表明:自主研发对劳动偏向型技术进步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作用系数不大;进口技术溢出对劳动偏向型技术进步的影响为负,但作用不显著;出口技术溢出能显著促进劳动偏向型技术进步的发展;外商直接投资对劳动偏向型技术进步有显著负向影响;产业结构对劳动偏向型技术进步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对浙江省偏向型技术进步的发展提出了建议:加大对发达国家产品的进口,扩大外商直接投资,加速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促进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的发展,实现技术进步与要素投入比的良性耦合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要素投入 技术进步适宜性 偏向型技术进步 浙江省
下载PDF
中国能源技术进步偏向适宜性的有效判别、时空演变与碳排放空间溢出效应
3
作者 刘自敏 高雪 马靓靓 《数量经济研究》 2023年第3期15-39,共25页
在“双碳”目标下,中国能源技术进步的偏向及适宜性特征刻画对于经济绿色转型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本文构建了一个能源(E)、资本(K)和劳动(L)三要素的双层嵌套CES生产函数,利用可行性广义非线性最小二乘法(FGNLS)和标准化供给面... 在“双碳”目标下,中国能源技术进步的偏向及适宜性特征刻画对于经济绿色转型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本文构建了一个能源(E)、资本(K)和劳动(L)三要素的双层嵌套CES生产函数,利用可行性广义非线性最小二乘法(FGNLS)和标准化供给面系统方程组,估计中国2006~2018年城市层面要素替代弹性和能源技术进步偏向程度,并进一步有效判别城市层面能源技术进步的适宜性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能源与资本的替代弹性明显小于1,技术进步为能源节约型技术进步。(2)利用能源与资本之间的替代弹性构建技术进步偏向性指数,根据能源与资本要素投入比和技术进步偏向性指数的耦合关系,中国城市层面能源偏向型技术进步整体呈现适宜的状态。(3)分地区来看,中国八大综合经济区技术进步适宜性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存在区域异质性。(4)碳排放具有空间溢出效应,能源节约型技术进步不仅能对本地区碳减排产生积极作用,还能影响邻近地区碳排放。本文为不同地区根据能源技术进步偏向制定合理的碳减排政策、高效实现“双碳”目标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偏向型技术进步 替代弹 技术进步适宜性 “双碳” 目标
下载PDF
技术引进、适宜性技术进步与出口增长 被引量:2
4
作者 汪桥红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92-98 147,147,共8页
面对中国出口增长乏力的窘境,寻求出口新动力成为中国经济维持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本文基于技术引进视角研究了适宜性技术进步对出口增长的影响效应,首先按照地域划分依次探讨了适宜性技术进步与出口增长的关系,然后采用门槛效应模型,以... 面对中国出口增长乏力的窘境,寻求出口新动力成为中国经济维持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本文基于技术引进视角研究了适宜性技术进步对出口增长的影响效应,首先按照地域划分依次探讨了适宜性技术进步与出口增长的关系,然后采用门槛效应模型,以技术引进水平作为门槛变量,分析了随着技术引进水平的提升,适宜性技术进步对出口增长影响效应的变化轨迹。研究结果发现:适宜性技术进步显著促进了全国以及东部地区的出口广度增长;适宜性技术进步对全国以及东中西部地区的出口深度增长均无促进效果;适宜性技术进步对出口广度增长的影响存在较低的技术引进门槛,跨越门槛后随着技术引进水平的提升,影响效应逐步增强;适宜性技术进步对出口深度增长的影响存在较高的技术引进门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适宜技术进步 出口增长 技术引进 门槛效应模型
下载PDF
后发国家的适宜性技术进步路径——基于近代中国丝织业发展史的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邢楠 袁礼 国胜铁 《管理世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80-181,共2页
考察近代中国丝织业技术发展史,发现不同要素禀赋结构地区的适宜性技术进步路径选择不同。与先发国家具有相似要素禀赋结构的地区,选择以"要素积累驱动技术引进"的方式,通过要素积累缩小与先发国家要素结构差距的同时引进前... 考察近代中国丝织业技术发展史,发现不同要素禀赋结构地区的适宜性技术进步路径选择不同。与先发国家具有相似要素禀赋结构的地区,选择以"要素积累驱动技术引进"的方式,通过要素积累缩小与先发国家要素结构差距的同时引进前沿技术;而与先发国家具有互补要素结构地区,为缩小技术引进的效率损失,则选择符合自身禀赋结构的技术类型,通过"技术引进与要素积累交互推进"这一循环往复的技术进步路径,推动产业技术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适宜技术进步 要素票赋 近代中国丝织业
原文传递
中国农业技术扩散与生产率区域差距 被引量:17
6
作者 龚斌磊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02-120,共19页
加快农业技术扩散、缩小农业生产率区域差距是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内容。中国要素流动日趋自由,但农业生产率区域差距不降反升。为解释这一特征事实,本文以适宜性技术进步理论和诱致性技术创新理论为核心,系统剖析资... 加快农业技术扩散、缩小农业生产率区域差距是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内容。中国要素流动日趋自由,但农业生产率区域差距不降反升。为解释这一特征事实,本文以适宜性技术进步理论和诱致性技术创新理论为核心,系统剖析资源禀赋、地理距离和行政管辖三大约束条件对农业技术扩散和生产率赶超的影响,并提出“技术扩散和生产率赶超更有可能发生在资源禀赋相似、地理距离相近以及行政管辖相同地区”的假说。在此基础上,本文构建多维前沿生产率赶超模型,并采用1985—2015年中国县级农业平衡面板数据,从多个维度实证考察中国农业技术扩散和生产率赶超情况及其传导机制。结果表明,随着资源禀赋、地理距离和行政管辖范围的扩大,技术扩散和生产率赶超速度显著下降且衰减速度极快,这加剧了“强者更强、弱者更弱”的分化局面,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农业生产率区域差距扩大”之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技术扩散 生产率赶超 诱致技术创新 适宜技术进步
原文传递
发展中大国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的关键 被引量:52
7
作者 袁礼 欧阳峣 《中国工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43-61,共19页
本文将制度比较优势引入适宜性技术进步的理论框架下,在CES生产函数下演绎技术进步偏向和比较优势的适宜性通过技术进步效应和资源配置效应影响全要素生产率的机制,并采用标准化供给面系统测度技术进步偏向,从要素增量结构和制度环境演... 本文将制度比较优势引入适宜性技术进步的理论框架下,在CES生产函数下演绎技术进步偏向和比较优势的适宜性通过技术进步效应和资源配置效应影响全要素生产率的机制,并采用标准化供给面系统测度技术进步偏向,从要素增量结构和制度环境演变的双重视角,检验发展中大国新型比较优势与技术进步偏向的适宜性及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显示:技术进步偏向内生于要素禀赋结构,但制度比较优势将使其偏离适宜选择,因而发展中大国能否有效甄别要素禀赋和制度比较优势的变化,选择适宜性技术进步,是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关键。中国和印度能够合理研判要素增量结构和制度环境变迁,选择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通过提高技术进步率和资源配置效率,对全要素生产率形成正向影响;但是印度尼西亚、南非和墨西哥未能预见要素市场有效供给的变化,没有适时调整技术进步偏向和强度,非适宜性技术进步引致技术进步率和资源配置效率下降,全要素生产率出现先升后降趋势,且技术进步效应的作用强度超过资源配置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进步偏向 适宜技术进步 比较优势 全要素生产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