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502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传统造纸技艺在戏剧文化中的运用与传承 被引量:2
1
作者 陈阳 《中国造纸》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I0028-I0029,共2页
中国传统造纸技艺源远流长,自东汉逐渐演变至今,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传统造纸工艺。这种古老而精湛的技艺体现了中华民族对纸的深刻理解和造纸艺术的非凡智慧。同时,独特的工艺和材料也为古代文人提供了高质量的书写媒介。然而,这种技术并... 中国传统造纸技艺源远流长,自东汉逐渐演变至今,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传统造纸工艺。这种古老而精湛的技艺体现了中华民族对纸的深刻理解和造纸艺术的非凡智慧。同时,独特的工艺和材料也为古代文人提供了高质量的书写媒介。然而,这种技术并不局限于书法和绘画,在戏剧文化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此基础上,本文分析了中国传统造纸技艺的特点及其在戏剧文化中的历史应用及当代应用,以更好地了解这一独特的文化传统是如何在戏剧艺术中得到体现与传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纸工艺 精湛的技艺 戏剧艺术 当代应用 传统造纸技艺 古代文人 传承 源远流长
下载PDF
非遗传统技艺传承人“四圈共生”模式论 被引量:2
2
作者 陈天一 《中国文艺评论》 CSSCI 2024年第1期86-97,I0004,I0005,共14页
非遗的传统技艺传承人(以下简称“传承人”)在机械复制时代、后机械复制时代面临不同以往的挑战与机遇,理应探索更多更好的传承传统技艺的方法和理念,而社会共生理论不失为一种发展传承传统技艺的重要理论参照系,即现时代传承人生存于... 非遗的传统技艺传承人(以下简称“传承人”)在机械复制时代、后机械复制时代面临不同以往的挑战与机遇,理应探索更多更好的传承传统技艺的方法和理念,而社会共生理论不失为一种发展传承传统技艺的重要理论参照系,即现时代传承人生存于个体无法脱离他者的共生系统之中,基本处在但也不限于处在家庭(家族)共生圈层、族群共生圈层、机械复制共生圈层、网络共生圈层的“四圈共生”里,同时也处在“斥”“补”相应、“危”“机”并存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等共生“作用力”之中。倘能发挥诸多关系因子之效能,将会促进传统技艺的传承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技艺传承人 非遗 技艺传承 社会共生
下载PDF
非遗技艺在高职服装工艺课程思政中的应用探索——以传统旗袍制作技艺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巴蕾 《天工》 2024年第2期75-77,共3页
高职院校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的服装工艺课程多重实践技能的培养,对中国传统服饰非遗技艺的学习相对较少。中国传统服饰技艺有着明显的地域性和民族性特征,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非遗技艺的传承和发展要靠新时代的... 高职院校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的服装工艺课程多重实践技能的培养,对中国传统服饰非遗技艺的学习相对较少。中国传统服饰技艺有着明显的地域性和民族性特征,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非遗技艺的传承和发展要靠新时代的青年人,以下将探索非遗技艺在服装工艺课程中的应用与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遗技艺 课程思政 服装工艺 传统旗袍制作技艺
下载PDF
非遗视角下武陵民族地区传统技艺口述史料保护与利用研究
4
作者 彭燕 扈新舒 赵伟伟 《山东图书馆学刊》 2024年第4期64-70,共7页
传统技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广泛存在世界各地的很多民族中。武陵民族地区传统技艺口述史料作为记录、保护和传承该地区传统技艺的重要资源,很多散佚民间正在快速消亡,急需抢救性保护与利用。文章从非遗视角切入,对武陵民族... 传统技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广泛存在世界各地的很多民族中。武陵民族地区传统技艺口述史料作为记录、保护和传承该地区传统技艺的重要资源,很多散佚民间正在快速消亡,急需抢救性保护与利用。文章从非遗视角切入,对武陵民族地区传统技艺口述史料概况进行了系统梳理;分析了武陵民族地区传统技艺口述史料的特点、价值和保护利用面临的问题,提出非遗视角下武陵民族地区传统技艺口述史料保护与利用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陵民族地区 传统技艺口述史料 少数民族传统技艺 非遗
下载PDF
非遗视角下苗族蜡染技艺的数字化传承 被引量:3
5
作者 宗诚 邱欣妍 白新蕾 《印染》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2-105,共4页
蜡染技艺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正面临着传承困境和现代化转型的挑战。文章聚焦于探索数字化时代背景下非遗苗族蜡染技艺的创新传承方法,分析了非遗蜡染技艺传承中存在的闭塞性、局限性和单一性问题,提出建立多元化技... 蜡染技艺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正面临着传承困境和现代化转型的挑战。文章聚焦于探索数字化时代背景下非遗苗族蜡染技艺的创新传承方法,分析了非遗蜡染技艺传承中存在的闭塞性、局限性和单一性问题,提出建立多元化技艺体验中心、开发数字化技艺传承渠道、完善全面化技艺反馈机制等举措,助力非遗苗族蜡染实现现代化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蜡染技艺 非遗文化 数字化传承
下载PDF
数字化视角下传统技艺类非遗的传承与创新路径研究——以建窑建盏烧制技艺为例 被引量:2
6
作者 陈思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34-43,共10页
“建窑建盏烧制技艺”作为国家级传统技艺类非遗项目,折射着宋代工艺美学与造物思想之内蕴,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与精神。文章基于数字化视角,围绕建盏的历史文化源流、现实传承困境、创新发展策略等内容展开探讨,指出了适应建窑建盏烧... “建窑建盏烧制技艺”作为国家级传统技艺类非遗项目,折射着宋代工艺美学与造物思想之内蕴,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与精神。文章基于数字化视角,围绕建盏的历史文化源流、现实传承困境、创新发展策略等内容展开探讨,指出了适应建窑建盏烧制技艺的保护与发展路径。传统技艺类非遗的传承与创新需要深度挖掘新兴数字技术、发挥新媒体传播的优势,将数字技术与非遗融合创新、共荣共享,以实现传统技艺类非遗在数字化时代的活态传承与永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 传统技艺 非遗 传承 创新
下载PDF
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传播路径及意义——以西湖绸伞为例 被引量:1
7
作者 刘冰清 钟健丽 《南宁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44-55,共12页
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包含着深厚的传统智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动呈现,也是地方历史文脉的重要隐性元素。西湖绸伞作为国家级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以竹作骨,以绸张面,凭借其精妙的制作技艺和装饰工艺,被誉为“西湖之... 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包含着深厚的传统智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动呈现,也是地方历史文脉的重要隐性元素。西湖绸伞作为国家级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以竹作骨,以绸张面,凭借其精妙的制作技艺和装饰工艺,被誉为“西湖之花”。当前,大数据、人工智能、互联网和物联网、云计算、区块链等数字技术涌现,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改变了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模式和传播生态。在数字化语境下,日益多元化的数字传播矩阵使西湖绸伞实现常态化的数字化传播,走出了保护与传承的困境。借助数字化场景、数字交互产品和数字藏品多条路径,让“西湖之花”重新“绽放”于大众视野,展现出丰富的文化价值、审美价值和工艺价值,并多方位、多角度地使受众与西湖绸伞建立起更深刻的联系,不仅促进了西湖绸伞的活态传承与多样化传播,增加了传播者与受众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而且进一步丰富了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传播矩阵,助推了文化产业数字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技艺 非物质文化遗产 数字化传播 西湖绸伞 文化认同
下载PDF
双碳背景下非遗造纸技艺文化产业的数字化创新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冯茜 李繁 《造纸科学与技术》 2024年第4期141-144,共4页
造纸文化作为一项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我国有非常久远的历史,承载了大量的文化和历史内涵。在双碳背景下,通过现代数字化的创新方式对造纸技艺文化产业进行合理有效保护是一种新的路径。数字化创新是在多样化平台的基础上,配合计算... 造纸文化作为一项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我国有非常久远的历史,承载了大量的文化和历史内涵。在双碳背景下,通过现代数字化的创新方式对造纸技艺文化产业进行合理有效保护是一种新的路径。数字化创新是在多样化平台的基础上,配合计算机三维模型和产品捕获技术将非遗技艺转化为多媒体内容,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创造更多的便利。本文以双碳为背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进行了深入研究,探索了非遗造纸技艺的数字化传承与保护模式,为非遗的有效传播以及抢救性保护提供了可行性的策略。本研究为非遗造纸技艺文化产业的数字化创新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为促进文化传承与环保发展相结合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碳 非物质文化遗产 造纸技艺 数字化创新 传承与发展
下载PDF
研学旅行:非遗在学校教育中的传承路径研究——以剧装戏具制作技艺研学旅行开发为例 被引量:1
9
作者 王通武 《四川旅游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95-100,共6页
具有“第三课堂”之称的研学旅行,为学校实践育人拓宽了新的空间,亦成为学校传承非遗的一种可能途径。基于对部分研学旅行典型案例的分析,面向非遗传承的研学旅行具有“课程性”“原真性”“重构性”“参与性”“协同性”特征,借鉴课程... 具有“第三课堂”之称的研学旅行,为学校实践育人拓宽了新的空间,亦成为学校传承非遗的一种可能途径。基于对部分研学旅行典型案例的分析,面向非遗传承的研学旅行具有“课程性”“原真性”“重构性”“参与性”“协同性”特征,借鉴课程开发理论和昂普分析理论,非遗研学旅行设计既要突出教育性的导向,又要体现直观性、趣味性和互动性的方法,还要具备关联学科知识的功能。以剧装戏具制作技艺为例,研学旅行可分为“前置”“体验”“反思”“拓展”4个流程环节,安排以任务单为载体的系列传承方案,才能达到深化价值认知、增加情感黏性、培育传承意识、创新传播形式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学旅行 非遗传承 学校教育 剧装戏具制作技艺
下载PDF
“苗绣技艺”课程在资源库建设中的传承与创新 被引量:1
10
作者 黄娟 刘璇 《纺织报告》 2024年第2期100-102,共3页
“苗绣技艺”课程资源库建设是文化强国战略实施的具体路径,能推动职业教育改革,拓展优质教学资源,实现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苗绣的目标。文章在归纳“苗绣技艺”课程资源库建设的基础上,首先分析其建设优势,其次指明其主要作用,最... “苗绣技艺”课程资源库建设是文化强国战略实施的具体路径,能推动职业教育改革,拓展优质教学资源,实现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苗绣的目标。文章在归纳“苗绣技艺”课程资源库建设的基础上,首先分析其建设优势,其次指明其主要作用,最后提出相应的优化路径。研究指出,应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基础,制定资源库收纳标准,系统构建资源库框架体系,形成分级分类机制,依托信息化平台,整合资源库+MOOC教学方案,完善资源库平台功能,提升开放共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苗绣技艺 课程资源库 教学模式 教学质量
下载PDF
技艺文融合的传媒特色新工科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11
作者 章化冰 俞定国 +1 位作者 张帆 莫小梅 《计算机教育》 2024年第10期50-53,59,共5页
针对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后对技术与艺术、技术与人文交叉融合的复合型人才的迫切需求,分析传媒类工科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技艺文融合的教学改革思路,具体阐述如何依托传媒院校的特色优势,推动跨学科跨专业合作,探索技艺融通的... 针对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后对技术与艺术、技术与人文交叉融合的复合型人才的迫切需求,分析传媒类工科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技艺文融合的教学改革思路,具体阐述如何依托传媒院校的特色优势,推动跨学科跨专业合作,探索技艺融通的课程教学改革,构建“产学研协同、技艺文融合”的新工科实践教学体系,以期培养新工科背景下具有传媒特色的复合型技术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艺文融合 产学研协同 新工科 实践教学 复合型人才
下载PDF
教育数字化赋能职业专业教学改革--以职业教育教学资源库非遗传承技艺课程建设为例 被引量:1
12
作者 黄娟 赵静 《科教导刊》 2024年第11期32-34,共3页
文章基于教育数字化背景,研究了职业教育的教学改革方向,深入探索非遗技艺课程在文化、教育、经济方面的卓越价值,并结合数字化教学资源库的特点以及当下各院校数字化教学资源库的建设现状,总结出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非遗传承技艺课... 文章基于教育数字化背景,研究了职业教育的教学改革方向,深入探索非遗技艺课程在文化、教育、经济方面的卓越价值,并结合数字化教学资源库的特点以及当下各院校数字化教学资源库的建设现状,总结出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非遗传承技艺课程建设的思路,以期为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事业提供一定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数字化 职业教育 教学资源库 非遗传承技艺
下载PDF
DB51/T 2589.2-2019《四川彝绣第2部分绣法技艺》标准解读
13
作者 王丹 舒桂芳 王康建 《中国标准化》 2024年第21期187-190,共4页
本文对DB51/T 2589.2—2019《四川彝绣第2部分绣法技艺》的制定背景、主要内容进行了解读,重点阐述了标准的适用范围、材料、工艺过程的关键点,以期帮助四川彝绣规范生产,提高四川彝绣的绣品质量,助力四川彝绣产业发扬光大。
关键词 彝绣 绣法技艺 解读
下载PDF
以康禾贡茶制作技艺为例浅析非遗文化数字化发展思路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默尘 《广东茶业》 2024年第2期58-60,共3页
本文以河源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康禾贡茶制作技艺为例,从康禾贡茶历史与发展现状、康禾贡茶制作技艺传承和发展面临的问题、数字经济背景下非遗文化数字化发展的对策、康禾贡茶制作技艺的数字化产业融合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四个方面,探讨了... 本文以河源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康禾贡茶制作技艺为例,从康禾贡茶历史与发展现状、康禾贡茶制作技艺传承和发展面临的问题、数字经济背景下非遗文化数字化发展的对策、康禾贡茶制作技艺的数字化产业融合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四个方面,探讨了河源非遗文化数字化发展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禾贡茶制作技艺 非遗 数字化 数字经济 发展
下载PDF
塑造味道:身体视角下普洱茶的冲泡技艺及品饮体验
15
作者 光映炯 光映霞 沈丽萍 《普洱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73-77,共5页
普洱茶的味道,其本底来自原料、加工和仓储等环节,其塑造则与冲泡技艺有密切关系。为此,从身体研究视角出发,通过对普洱茶的冲泡观察、具身研习和品饮实证等方法,在普洱茶的冲泡技艺及具体泡茶手法描述中分析了人与茶的关系建构,认为“... 普洱茶的味道,其本底来自原料、加工和仓储等环节,其塑造则与冲泡技艺有密切关系。为此,从身体研究视角出发,通过对普洱茶的冲泡观察、具身研习和品饮实证等方法,在普洱茶的冲泡技艺及具体泡茶手法描述中分析了人与茶的关系建构,认为“人—茶—境”的互动协调有助于普洱茶味道的完整体现。好的冲泡技艺呈现还是对普洱茶之味韵的知识分享、感官交流和身体实践,在茶的冲泡和品饮互动过程中,通过泡茶人与品饮者的共感交流,泡茶人和品饮者达成“共感觉”的体感认同以实现畅爽之感。研究对冲泡技艺提升和品饮体验感获得也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洱茶 冲泡技艺 味道塑造 身体实践 畅爽体验
下载PDF
郭兴福教学法在盆景技艺课程实践教学中的探索
16
作者 杨凯波 林凤书 +2 位作者 汤朋先 居萍 卢燕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2期272-276,共5页
随着《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公布和引领,越来越多的职业院校响应“大国工匠进校园”的号召,聘请非遗技艺大师担任兼职教师,设立大师工作室,健全师带徒的传承机制。以扬州市职业大学开设的非遗课程盆景技艺教学为例,探索将军事... 随着《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公布和引领,越来越多的职业院校响应“大国工匠进校园”的号召,聘请非遗技艺大师担任兼职教师,设立大师工作室,健全师带徒的传承机制。以扬州市职业大学开设的非遗课程盆景技艺教学为例,探索将军事领域中的郭兴福教学法融入实践教学过程中,以期推动该教学法广泛实施于职业教育课程教学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景技艺 郭兴福教学法 实践教学 课程设计
下载PDF
DB51/T 2589.1-2019《四川彝绣第1部分针法技艺》标准解读
17
作者 王丹 李莘 王康建 《中国标准化》 2024年第19期216-220,共5页
本文阐述了DB51/T 2589.1—2019《四川彝绣第1部分针法技艺》标准的制定背景,对四川彝绣七大常用针法的名称、针法技艺进行了解读。该标准统一了四川彝绣针法名称及针法技艺,达到了保存和保护四川彝绣针法资料的目的,为更好地传承和传... 本文阐述了DB51/T 2589.1—2019《四川彝绣第1部分针法技艺》标准的制定背景,对四川彝绣七大常用针法的名称、针法技艺进行了解读。该标准统一了四川彝绣针法名称及针法技艺,达到了保存和保护四川彝绣针法资料的目的,为更好地传承和传播四川彝绣技艺提供了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彝绣 针法技艺 标准解读
下载PDF
高职技艺结合类专业课程的建设理路与实践向度
18
作者 李臻颖 朱红 《纺织科技进展》 CAS 2024年第11期63-69,共7页
基于成果导向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以及情境教学理论和库伯学习圈教学理论,构建形成支撑、实现支撑、证明支撑3个环节的课程建设理路。从构建“双链协同”专业群课程体系、构建专业“项目群组式”课程矩阵、构建课程“动态式”项... 基于成果导向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以及情境教学理论和库伯学习圈教学理论,构建形成支撑、实现支撑、证明支撑3个环节的课程建设理路。从构建“双链协同”专业群课程体系、构建专业“项目群组式”课程矩阵、构建课程“动态式”项目组矩阵、设计“教学用”一体化教学方案、采用行动导向项目化教学、采用“设计树”学习成效增值评价、采用“可视化”教学运行与管理、构建“决策导向”教学项目质量评价体系,“八步法”设计实践路径,培养“精技尚艺”人才,有效解决人才供需偏差、学生发展路径不明晰、学生不会学不乐学、课程无持续性教育增值等问题,为高职技艺结合类专业课程建设提供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 技艺结合 课程建设 理路 实践向度
下载PDF
数字技术赋能下的德化窑瓷雕技艺活化与再生研究
19
作者 程永胜 徐骁琪 景银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48-356,共9页
目的 在数字技术赋能下,对德化窑瓷雕技艺进行活化与再生,更好地对德化窑瓷雕技艺进行保护与传承。方法 以德化窑瓷雕技艺为研究对象,将德化窑瓷雕技艺与现有的数字技术手段进行结合,探讨数字技术赋能下的德化窑瓷雕技艺活化与再生的具... 目的 在数字技术赋能下,对德化窑瓷雕技艺进行活化与再生,更好地对德化窑瓷雕技艺进行保护与传承。方法 以德化窑瓷雕技艺为研究对象,将德化窑瓷雕技艺与现有的数字技术手段进行结合,探讨数字技术赋能下的德化窑瓷雕技艺活化与再生的具体内容。首先厘清德化窑瓷雕技艺发展脉络及研究现状,构建研究框架;其次在分析数字化技术在德化窑瓷雕技艺中适用性的基础上,依据德化窑瓷雕技艺保护与传承的特点,有针对性地从数据采集记录、数字知识转化、数字展示传播、数字形态再生四个维度对德化窑瓷雕技艺活化与再生展开具体研究。结论 其为德化窑瓷雕技艺主体及器物客体的数字化保护活化与创新再生增加新的内涵;也为相关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别是传统技艺类项目)的有序传承、科学保护提供理论研究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化窑 瓷雕技艺 数字技术 活化 再生
下载PDF
基于活态保护理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继承与发展——以泥金彩漆技艺为例 被引量:1
20
作者 丘元 《天工》 2024年第1期68-70,共3页
活态保护理论契合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继承与发展的实际需求,充分尊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价值与存续规律,并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本体自然变迁与创新发展,有利于延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命力。以泥金彩漆技艺为例,通过介绍泥金彩漆技艺... 活态保护理论契合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继承与发展的实际需求,充分尊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价值与存续规律,并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本体自然变迁与创新发展,有利于延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命力。以泥金彩漆技艺为例,通过介绍泥金彩漆技艺的历史,分析泥金彩漆技艺与活态保护的联系,探讨泥金彩漆技艺的创新继承与发展困局。希望可以更清晰地认识活态保护理论对泥金彩漆技艺创新继承与发展的启示,并提出具体的实践应用建议,为泥金彩漆技艺创新继承与发展做出一些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态保护理念 非物质文化遗产 创新继承 泥金彩漆技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