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9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师承东坡 技道两进——论秦观与苏轼词风相似之作
被引量:
2
1
作者
马良信
《湘南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41-46,共6页
秦观居苏门四学士之首,深得苏轼赏识。然而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在词的创作上,秦观走的不是他老师的路子,词风迥异苏轼而近似柳永。因此,历来秦柳并称。那么,秦观既为苏门学士,其词为何多学柳永?对此,笔者认为,秦观由于个性、气质与...
秦观居苏门四学士之首,深得苏轼赏识。然而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在词的创作上,秦观走的不是他老师的路子,词风迥异苏轼而近似柳永。因此,历来秦柳并称。那么,秦观既为苏门学士,其词为何多学柳永?对此,笔者认为,秦观由于个性、气质与苏轼存在着差异,也由于在艺术上有新的追求,秦词不可能呈现出与苏词完全相同的面貌,但秦词不仅受过柳永词的影响,更深受苏轼影响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比较分析秦苏词风相似之作,深入探讨秦观对苏轼词风的继承,有助于我们对秦词的全面了解和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观
苏轼
词风相似
技道两进
豪放
清旷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苏轼艺术创作之“技道两进”
2
作者
汪倩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6期62-66,共5页
苏轼的技道思想是在传统技道理论基础上发展形成的技道两进。在崇道的文化传统里,苏轼肯定了道的重要性,更强调了技艺的重要作用,在成熟的技艺基础上才能更好地达道。他的技道两进实际上抬高了技、艺的地位。这正体现了苏轼艺术思想的...
苏轼的技道思想是在传统技道理论基础上发展形成的技道两进。在崇道的文化传统里,苏轼肯定了道的重要性,更强调了技艺的重要作用,在成熟的技艺基础上才能更好地达道。他的技道两进实际上抬高了技、艺的地位。这正体现了苏轼艺术思想的辩证融合特色,也体现了宋文化融合的特色。苏轼的技道两进思想对后代艺术思想产生广泛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
技道两进
文化融合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静笃潜修 技道两进——陆明君其人其书
3
作者
杨锁强
《中国书画》
2011年第12期64-67,共4页
20世纪60年代出生的书家,无疑是当代书坛最活跃的一个群体,这个群体的书家适逢当代书法发展的契机,并从探索走向了成熟,主宰了当代书法的大半江山。而这个群体的代表性书家也面临着诸多的挑战,伴随着困惑与苦恼,能否继续发展,跃...
20世纪60年代出生的书家,无疑是当代书坛最活跃的一个群体,这个群体的书家适逢当代书法发展的契机,并从探索走向了成熟,主宰了当代书法的大半江山。而这个群体的代表性书家也面临着诸多的挑战,伴随着困惑与苦恼,能否继续发展,跃上一个新高度,则是关键所在。而制约他们的核心问题并不是源自书法本体的技术层面,而是修养与心态。从这个切人点来考虑,这个群体中最具发展后劲的,应是有着扎实创作基础又具有全面修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道两进
明君
当代书法
书法发展
60年代
20世纪
继续发展
技
术层面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学艺兼修 技道两进——朱乐朋的学术与艺术管窥
4
作者
熊沛军
《书画世界》
2015年第4期55-61,4,共7页
在当代书坛,朱乐朋正逐渐成为一个引人注目的人物。他被誉为书法家和书法理论家,在我看来,这还不足以体现他的学术造诣和艺术才情。朱乐朋的研究领域除书法理论之外,还深入古代书法史、古文字学、古代诗歌和古代历史文献。朱乐朋书...
在当代书坛,朱乐朋正逐渐成为一个引人注目的人物。他被誉为书法家和书法理论家,在我看来,这还不足以体现他的学术造诣和艺术才情。朱乐朋的研究领域除书法理论之外,还深入古代书法史、古文字学、古代诗歌和古代历史文献。朱乐朋书法家兼理论家的双重身份,使他得以学艺双修,自由出入于学术与艺术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才情
学术造诣
乐朋
技道两进
书法理论家
古代诗歌
古文字学
历史文献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张凯书法作品 心手双畅 技道两进
5
作者
李志丹
《书画艺术》
2022年第2期47-51,共5页
张凯1993年生,九三学社社员。现供职于南通书法国画研究院,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协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江苏省书法院特聘书法家,江苏省紫金优青文化人才,2021江苏省十佳青年书法家,南通市书协理事,南通市青年书协理事,崇川区...
张凯1993年生,九三学社社员。现供职于南通书法国画研究院,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协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江苏省书法院特聘书法家,江苏省紫金优青文化人才,2021江苏省十佳青年书法家,南通市书协理事,南通市青年书协理事,崇川区书协副主席兼秘书长,南通大学、河北美术学院、北京人文大学特聘教师,十二届国展三体入展作者,第六届“兰亭七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书法家协会
中国书协
书法作品
九三学社社员
张凯
崇川区
技道两进
南通大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技道两进 雅俗共赏--曾景祥的写意花鸟画
6
作者
吕品田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
2021年第11期38-41,共4页
曾景祥出生在山青水秀、鸟语花香的湖南桃江。这块神奇而肥沃的土地,是闻名中外的美人之乡、南竹之乡,更是湘楚文化的重要发源地。相传屈原被流放在此居住了十二年,并写下了《天问》《离骚》等千古不朽的壮丽诗篇。得于桃江沃土和湘楚...
曾景祥出生在山青水秀、鸟语花香的湖南桃江。这块神奇而肥沃的土地,是闻名中外的美人之乡、南竹之乡,更是湘楚文化的重要发源地。相传屈原被流放在此居住了十二年,并写下了《天问》《离骚》等千古不朽的壮丽诗篇。得于桃江沃土和湘楚文化的滋养,曾景祥的禀赋中有着一种坚毅的精神气质和浪漫的审美情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湘楚文化
雅俗共赏
写意花鸟画
技道两进
千古不朽
《天问》
湖南桃江
《离骚》
原文传递
苏轼命题:技道两进
7
作者
蔡先金
《中国书法》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8期67-69,共3页
苏轼《跋秦少游书》云:『少游近日草书,便有东晋风味。作诗增奇丽。乃知此人不可使闲,遂兼百技矣。技进而道不进则不可,少游乃技道两进也。』苏轼在此提出了一个独特的命题:技道两进。这一艺术命题东方独有,苏轼独具,笔者意识到此命题...
苏轼《跋秦少游书》云:『少游近日草书,便有东晋风味。作诗增奇丽。乃知此人不可使闲,遂兼百技矣。技进而道不进则不可,少游乃技道两进也。』苏轼在此提出了一个独特的命题:技道两进。这一艺术命题东方独有,苏轼独具,笔者意识到此命题为『苏轼美学思想核心』。故作必要的爬梳分析,以期此命题有鉴于当代。一两极:道技之辩『道』的最初义即『道路』,『道,所行道也』。作为形而上的『道』的理念,在其形成之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道两进
苏轼
唯美主义
命题
原文传递
静笃潜修 技道两进 张心启书法作品
8
作者
张心启
《中国宗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88-88,F0003,共2页
张心启,当代著名书法家,自幼酷爱书法,游历于名山大川,抄写佛经四十余载,笔耕于纸墨间无垠天地,直志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书写经典。
关键词
书法作品
技道两进
中国传统文化
书法家
原文传递
书法的“技进于道”与“技道两进”观及其当下意义
9
作者
吴振锋
《美术观察》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2-13,共2页
关于“道”与“技”的关系,古代先贤早有灿烂的思想需要我们承继。在《庄子》中,借用一系列故事揭示了道技的关系。约略言之,有这样一些意思:其一,庄子是十分重视技巧的。而且这些技巧须得达到手与心应,指与物化的程度;其二,手...
关于“道”与“技”的关系,古代先贤早有灿烂的思想需要我们承继。在《庄子》中,借用一系列故事揭示了道技的关系。约略言之,有这样一些意思:其一,庄子是十分重视技巧的。而且这些技巧须得达到手与心应,指与物化的程度;其二,手与心应之心,是心与物相融于心,即主客一体;其三,达致心与物相融的通道即所谓“心斋”,坐忘,是艺术家修养的起点,也是终点;其四,庖丁所谓“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进乎技,是由实用的要求与拘束而达到心灵的自由;其五,庄子之“道”,与艺术家的关系在于“体道”,来自庄子所体现出的艺术精神的根源性,完整性。可以说,庄子的思想一直在中国古代士文化阶层尤其是在艺术中发挥着作用。所谓“道,进乎技矣”,是技的熟练到最高境界的描述。事实上,《庄子》在肯定“游乎心手众虚之间”的同时,也没有否定“规矩钩绳”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道两进
《庄子》
意义
书法
艺术家
“心斋”
艺术精神
文化阶层
原文传递
艺舟双楫 技道两进——李一书法展暨座谈会在中国美术馆举办
10
作者
梅江
《美术观察》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30-32,共3页
2013年11月2日,“艺舟双楫——李一书法展”在中国美术馆隆重开幕。此次展览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沈鹏题写展标。这是继2005年在中国美术馆成功举办“李一书法展”之后,书法家李一在中国美...
2013年11月2日,“艺舟双楫——李一书法展”在中国美术馆隆重开幕。此次展览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沈鹏题写展标。这是继2005年在中国美术馆成功举办“李一书法展”之后,书法家李一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第二次个展。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张海、副主席胡抗美、分党组副书记兼秘书长陈洪武,中国国家画院名誉院长龙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美术馆
书法展
李一
技道两进
座谈会
中国艺术研究院
党组副书记
书法家
原文传递
以文化书 技道两进——胡湛的书学与书法
11
作者
吕福隆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
2011年第4期54-61,共8页
书法家胡湛胡湛,河北邢台人,大学文化,中共党员。先后任企业工程师、总工、经理等。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河北省书法家协会副秘书长、学术委员会主任兼秘书长,河北省社科院书法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学术委员会执行主任,河北省散...
书法家胡湛胡湛,河北邢台人,大学文化,中共党员。先后任企业工程师、总工、经理等。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河北省书法家协会副秘书长、学术委员会主任兼秘书长,河北省社科院书法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学术委员会执行主任,河北省散文诗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书法家》杂志编委会副主任,《书画艺术名家报》主编,新文人书法首倡和活动组织者。作品曾入选中国书协主办"全国隶书大展""中日破体书法展""巴黎铁塔艺术杯书法大展"等全国及国际性书法大展,并多次获金银铜奖。曾获"全国书法理论书谱奖""第六届全国书学研讨会提名奖",第二届、四届"河北省文艺评论奖"等。编著有《文人书法与新文人书法研究》《二十世纪印学史论》《书踪诗缘》《萧散斋诗草》等,主编《中国当代书学丛书》《新文人书法文集》《旭宇诗书艺术研究》《今楷论丛》《全国楷书创新论坛论文集》,参编《中国书画篆刻年鉴》等。2010年成功组织"全国首届楷书创新论坛暨书法名家邀请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书法
书学
书法研究
书法理论
书法家
中国当代
书法艺术
河北省
技道两进
创作
原文传递
“文”、“道”关系演变对唐宋古文创作的影响
12
作者
喻见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年第5期25-27,共3页
从“文”、“道”关系的沿革入手,着重探讨了“道”对唐宋古文创作诸大家的影响。指出其“礼”、“心”、“天”的理论内核作为本文梳理唐宋名家作品的持论依据,对韩、柳、苏、欧的理论倡导逐一落实,并对有关作品作了简析。
关键词
统摄
“礼”
“心”
“天”
技道两进
同构互联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百出新意,不践古人”的苏轼书法
13
作者
范涛
《美术大观》
2007年第10期15-,共1页
宋代是中国文化史上十分辉煌的一个时期,中国书法艺术在宋代形成了一个新的高峰,在魏晋的基础上有所突破.作为"宋四家"之一的苏轼,他不仅在诗、词、散文方面代表着北宋文学的最高成就,绘画方面开启文人写意画派的先河,其...
宋代是中国文化史上十分辉煌的一个时期,中国书法艺术在宋代形成了一个新的高峰,在魏晋的基础上有所突破.作为"宋四家"之一的苏轼,他不仅在诗、词、散文方面代表着北宋文学的最高成就,绘画方面开启文人写意画派的先河,其书法更以"百出新意,不践古人"成为尚意派的先锋;他的书法理论推动了宋代书法独立而寓于新意的发展历程.黄庭坚谓之:"本朝善书,当推为第一."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法艺术
古人
化石人类
法度
新意
技道两进
无法之法
苏轼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浅论苏轼的书法美学观
14
作者
左国华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07年第5期46-47,共2页
苏轼是一位全能型的艺术家,其文艺观对后世影响深远。苏轼书法美学的主要内容是:提倡自出新意,推崇学养韵味,重视自然论,强调法度。
关键词
书法
自出新意
书法作品
苏轼
王羲之
书家
书法创作
美术创作
美学观
技道两进
黄庭坚
草书
书体
无法之法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庄子审美思想与苏轼文艺观
被引量:
5
15
作者
张瑞君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4年第4期29-32,共4页
苏轼的文艺观深受庄子审美思想的影响。苏轼主张的文艺创作要“随物赋形”、“胸有成竹”、“不能不为之为工”等观点,主要都来源于庄子的“原天地之美”、“顺物自然”思想。
关键词
审美思想
庄子思想
苏轼
文艺观
艺术创造
原天地之美
随物赋形
以天合天
技道两进
文艺创作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苏东坡“系风捕影”说发微
被引量:
1
16
作者
吕永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2期132-136,共5页
苏东坡在《答谢民师书》中以“系风捕影”之喻,贯串“风水相遭”的兴会说、“写影传神”的意象说、“技道两进”的辞达说,而归于正确处理主体、客体、中介体三者的辩证关系,使作品妙合“自然”。此说深得艺术三昧,至今仍有启迪意义。
关键词
苏东坡
空且静
技道两进
意象说
自然会妙
兔起鹘落
艺术思维
“风水相遭”说
辞达说
“心”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人间万事出艰辛
17
作者
丁正
《书画世界》
2002年第7期46-50,共5页
江主席有诗云:『历尽天寒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是世间诸事,若有所成,莫不历一番艰辛也。三千越甲吞吴,百二秦关属楚,是苦心人天不负;有志者,事竞成也。笔冢墨池,铁砚磨穿。书虽小道,其理亦然。『臂穿皮刮,指爪摧折,见(角思)出血,...
江主席有诗云:『历尽天寒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是世间诸事,若有所成,莫不历一番艰辛也。三千越甲吞吴,百二秦关属楚,是苦心人天不负;有志者,事竞成也。笔冢墨池,铁砚磨穿。书虽小道,其理亦然。『臂穿皮刮,指爪摧折,见(角思)出血,犹不休辍。』古之书家,勤苦若此,乃成绝诣,流芳翰苑,泽惠后昆。观今鉴古,以古证今,则欧阳少锋书艺之成,亦缘于其勤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主席
翰苑
书艺
出血
磨穿
欧阳
变化气质
技道两进
千年古镇
近作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齐燕铭篆刻
18
作者
齐燕铭
《中国民族博览》
2022年第13期17-20,共4页
边款释文:东坡跋少游书云:少游近日草书便有东晋风味,作诗增奇丽,乃知此人不可使闲,遂兼百技矣。技进而道不进,则不可,少游乃技道两进也。铭案技道两进,犹今言又红又专之谓取以入印,亦以自励,千九百六十年十月刻并记。
关键词
边款
草书
又红又专
技道两进
六十年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出新意于法度中——苏轼书法理论小议
19
作者
吕书炜
《东方艺术》
2005年第14期26-27,共2页
宋代是中国文化史上十分辉煌的一个时期,中国书法艺术在宋代形成了一个新的高峰,在魏晋的基础上有所突破.这一时期,"宋四家"之一的苏轼影响最大,他不仅在诗、词、散文方面代表着北宋文学的最高成就,绘画方面开启文人写意画派...
宋代是中国文化史上十分辉煌的一个时期,中国书法艺术在宋代形成了一个新的高峰,在魏晋的基础上有所突破.这一时期,"宋四家"之一的苏轼影响最大,他不仅在诗、词、散文方面代表着北宋文学的最高成就,绘画方面开启文人写意画派的先河,其书法更以"百出新意,不践古人"成为尚意派的先锋.他的书法理论推动了宋代书法独立而寓于新意的发展历程,黄庭坚谓之"本朝善书,当推为第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法理论
美术理论
法度
新意
技道两进
宋代书法
颜真卿
颜鲁公
苏轼
永禅师
原文传递
题名
师承东坡 技道两进——论秦观与苏轼词风相似之作
被引量:
2
1
作者
马良信
机构
湘南学院中文系
出处
《湘南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41-46,共6页
文摘
秦观居苏门四学士之首,深得苏轼赏识。然而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在词的创作上,秦观走的不是他老师的路子,词风迥异苏轼而近似柳永。因此,历来秦柳并称。那么,秦观既为苏门学士,其词为何多学柳永?对此,笔者认为,秦观由于个性、气质与苏轼存在着差异,也由于在艺术上有新的追求,秦词不可能呈现出与苏词完全相同的面貌,但秦词不仅受过柳永词的影响,更深受苏轼影响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比较分析秦苏词风相似之作,深入探讨秦观对苏轼词风的继承,有助于我们对秦词的全面了解和评价。
关键词
秦观
苏轼
词风相似
技道两进
豪放
清旷
Keywords
Qin Guan
Sushi
similarity in style of writing
moral and writing achievement
bold and unconstrained
peaceful and spacious
分类号
I206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苏轼艺术创作之“技道两进”
2
作者
汪倩
机构
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6期62-66,共5页
文摘
苏轼的技道思想是在传统技道理论基础上发展形成的技道两进。在崇道的文化传统里,苏轼肯定了道的重要性,更强调了技艺的重要作用,在成熟的技艺基础上才能更好地达道。他的技道两进实际上抬高了技、艺的地位。这正体现了苏轼艺术思想的辩证融合特色,也体现了宋文化融合的特色。苏轼的技道两进思想对后代艺术思想产生广泛的影响。
关键词
苏轼
技道两进
文化融合
Keywords
Su shi
JI-DAO Liang jin
culture fusion
分类号
I207.6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静笃潜修 技道两进——陆明君其人其书
3
作者
杨锁强
机构
西安交通大学人文学院中国书法系
出处
《中国书画》
2011年第12期64-67,共4页
文摘
20世纪60年代出生的书家,无疑是当代书坛最活跃的一个群体,这个群体的书家适逢当代书法发展的契机,并从探索走向了成熟,主宰了当代书法的大半江山。而这个群体的代表性书家也面临着诸多的挑战,伴随着困惑与苦恼,能否继续发展,跃上一个新高度,则是关键所在。而制约他们的核心问题并不是源自书法本体的技术层面,而是修养与心态。从这个切人点来考虑,这个群体中最具发展后劲的,应是有着扎实创作基础又具有全面修养者。
关键词
技道两进
明君
当代书法
书法发展
60年代
20世纪
继续发展
技
术层面
分类号
J292.1 [艺术—美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学艺兼修 技道两进——朱乐朋的学术与艺术管窥
4
作者
熊沛军
出处
《书画世界》
2015年第4期55-61,4,共7页
文摘
在当代书坛,朱乐朋正逐渐成为一个引人注目的人物。他被誉为书法家和书法理论家,在我看来,这还不足以体现他的学术造诣和艺术才情。朱乐朋的研究领域除书法理论之外,还深入古代书法史、古文字学、古代诗歌和古代历史文献。朱乐朋书法家兼理论家的双重身份,使他得以学艺双修,自由出入于学术与艺术之间。
关键词
艺术才情
学术造诣
乐朋
技道两进
书法理论家
古代诗歌
古文字学
历史文献
分类号
G451.6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张凯书法作品 心手双畅 技道两进
5
作者
李志丹
机构
不详
出处
《书画艺术》
2022年第2期47-51,共5页
文摘
张凯1993年生,九三学社社员。现供职于南通书法国画研究院,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协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江苏省书法院特聘书法家,江苏省紫金优青文化人才,2021江苏省十佳青年书法家,南通市书协理事,南通市青年书协理事,崇川区书协副主席兼秘书长,南通大学、河北美术学院、北京人文大学特聘教师,十二届国展三体入展作者,第六届“兰亭七子”。
关键词
中国书法家协会
中国书协
书法作品
九三学社社员
张凯
崇川区
技道两进
南通大学
分类号
J292.1 [艺术—美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技道两进 雅俗共赏--曾景祥的写意花鸟画
6
作者
吕品田
机构
中国艺术研究院
中国美术家协会
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艺委会
出处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
2021年第11期38-41,共4页
文摘
曾景祥出生在山青水秀、鸟语花香的湖南桃江。这块神奇而肥沃的土地,是闻名中外的美人之乡、南竹之乡,更是湘楚文化的重要发源地。相传屈原被流放在此居住了十二年,并写下了《天问》《离骚》等千古不朽的壮丽诗篇。得于桃江沃土和湘楚文化的滋养,曾景祥的禀赋中有着一种坚毅的精神气质和浪漫的审美情怀。
关键词
湘楚文化
雅俗共赏
写意花鸟画
技道两进
千古不朽
《天问》
湖南桃江
《离骚》
分类号
I20 [文学—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苏轼命题:技道两进
7
作者
蔡先金
出处
《中国书法》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8期67-69,共3页
文摘
苏轼《跋秦少游书》云:『少游近日草书,便有东晋风味。作诗增奇丽。乃知此人不可使闲,遂兼百技矣。技进而道不进则不可,少游乃技道两进也。』苏轼在此提出了一个独特的命题:技道两进。这一艺术命题东方独有,苏轼独具,笔者意识到此命题为『苏轼美学思想核心』。故作必要的爬梳分析,以期此命题有鉴于当代。一两极:道技之辩『道』的最初义即『道路』,『道,所行道也』。作为形而上的『道』的理念,在其形成之初。
关键词
技道两进
苏轼
唯美主义
命题
分类号
J292.1 [艺术—美术]
原文传递
题名
静笃潜修 技道两进 张心启书法作品
8
作者
张心启
出处
《中国宗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88-88,F0003,共2页
文摘
张心启,当代著名书法家,自幼酷爱书法,游历于名山大川,抄写佛经四十余载,笔耕于纸墨间无垠天地,直志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书写经典。
关键词
书法作品
技道两进
中国传统文化
书法家
分类号
J292.28 [艺术—美术]
原文传递
题名
书法的“技进于道”与“技道两进”观及其当下意义
9
作者
吴振锋
机构
陕西省美术博物馆研究部
中国书协
出处
《美术观察》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2-13,共2页
文摘
关于“道”与“技”的关系,古代先贤早有灿烂的思想需要我们承继。在《庄子》中,借用一系列故事揭示了道技的关系。约略言之,有这样一些意思:其一,庄子是十分重视技巧的。而且这些技巧须得达到手与心应,指与物化的程度;其二,手与心应之心,是心与物相融于心,即主客一体;其三,达致心与物相融的通道即所谓“心斋”,坐忘,是艺术家修养的起点,也是终点;其四,庖丁所谓“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进乎技,是由实用的要求与拘束而达到心灵的自由;其五,庄子之“道”,与艺术家的关系在于“体道”,来自庄子所体现出的艺术精神的根源性,完整性。可以说,庄子的思想一直在中国古代士文化阶层尤其是在艺术中发挥着作用。所谓“道,进乎技矣”,是技的熟练到最高境界的描述。事实上,《庄子》在肯定“游乎心手众虚之间”的同时,也没有否定“规矩钩绳”的作用。
关键词
技道两进
《庄子》
意义
书法
艺术家
“心斋”
艺术精神
文化阶层
分类号
J292.1 [艺术—美术]
原文传递
题名
艺舟双楫 技道两进——李一书法展暨座谈会在中国美术馆举办
10
作者
梅江
出处
《美术观察》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30-32,共3页
文摘
2013年11月2日,“艺舟双楫——李一书法展”在中国美术馆隆重开幕。此次展览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沈鹏题写展标。这是继2005年在中国美术馆成功举办“李一书法展”之后,书法家李一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第二次个展。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张海、副主席胡抗美、分党组副书记兼秘书长陈洪武,中国国家画院名誉院长龙瑞,
关键词
中国美术馆
书法展
李一
技道两进
座谈会
中国艺术研究院
党组副书记
书法家
分类号
J292.1 [艺术—美术]
原文传递
题名
以文化书 技道两进——胡湛的书学与书法
11
作者
吕福隆
出处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
2011年第4期54-61,共8页
文摘
书法家胡湛胡湛,河北邢台人,大学文化,中共党员。先后任企业工程师、总工、经理等。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河北省书法家协会副秘书长、学术委员会主任兼秘书长,河北省社科院书法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学术委员会执行主任,河北省散文诗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书法家》杂志编委会副主任,《书画艺术名家报》主编,新文人书法首倡和活动组织者。作品曾入选中国书协主办"全国隶书大展""中日破体书法展""巴黎铁塔艺术杯书法大展"等全国及国际性书法大展,并多次获金银铜奖。曾获"全国书法理论书谱奖""第六届全国书学研讨会提名奖",第二届、四届"河北省文艺评论奖"等。编著有《文人书法与新文人书法研究》《二十世纪印学史论》《书踪诗缘》《萧散斋诗草》等,主编《中国当代书学丛书》《新文人书法文集》《旭宇诗书艺术研究》《今楷论丛》《全国楷书创新论坛论文集》,参编《中国书画篆刻年鉴》等。2010年成功组织"全国首届楷书创新论坛暨书法名家邀请展"。
关键词
中国书法
书学
书法研究
书法理论
书法家
中国当代
书法艺术
河北省
技道两进
创作
分类号
J292.1 [艺术—美术]
原文传递
题名
“文”、“道”关系演变对唐宋古文创作的影响
12
作者
喻见
机构
遵义师院中文系
出处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年第5期25-27,共3页
文摘
从“文”、“道”关系的沿革入手,着重探讨了“道”对唐宋古文创作诸大家的影响。指出其“礼”、“心”、“天”的理论内核作为本文梳理唐宋名家作品的持论依据,对韩、柳、苏、欧的理论倡导逐一落实,并对有关作品作了简析。
关键词
统摄
“礼”
“心”
“天”
技道两进
同构互联
Keywords
govern
manners
intention
nature
skills and Taoism developing together
isomorphic and interconnected
分类号
I0-02 [文学—文学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百出新意,不践古人”的苏轼书法
13
作者
范涛
机构
河南焦作大学
出处
《美术大观》
2007年第10期15-,共1页
文摘
宋代是中国文化史上十分辉煌的一个时期,中国书法艺术在宋代形成了一个新的高峰,在魏晋的基础上有所突破.作为"宋四家"之一的苏轼,他不仅在诗、词、散文方面代表着北宋文学的最高成就,绘画方面开启文人写意画派的先河,其书法更以"百出新意,不践古人"成为尚意派的先锋;他的书法理论推动了宋代书法独立而寓于新意的发展历程.黄庭坚谓之:"本朝善书,当推为第一." ……
关键词
书法艺术
古人
化石人类
法度
新意
技道两进
无法之法
苏轼
分类号
J292.1 [艺术—美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浅论苏轼的书法美学观
14
作者
左国华
机构
黄冈师范学院艺术学院
出处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07年第5期46-47,共2页
基金
黄冈师范学院青年科研基金项目部分成果
项目名称:论苏轼书法的美学价值
项目编号:06cq90
文摘
苏轼是一位全能型的艺术家,其文艺观对后世影响深远。苏轼书法美学的主要内容是:提倡自出新意,推崇学养韵味,重视自然论,强调法度。
关键词
书法
自出新意
书法作品
苏轼
王羲之
书家
书法创作
美术创作
美学观
技道两进
黄庭坚
草书
书体
无法之法
分类号
J292 [艺术—美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庄子审美思想与苏轼文艺观
被引量:
5
15
作者
张瑞君
机构
山西省教育学院中文系
出处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4年第4期29-32,共4页
文摘
苏轼的文艺观深受庄子审美思想的影响。苏轼主张的文艺创作要“随物赋形”、“胸有成竹”、“不能不为之为工”等观点,主要都来源于庄子的“原天地之美”、“顺物自然”思想。
关键词
审美思想
庄子思想
苏轼
文艺观
艺术创造
原天地之美
随物赋形
以天合天
技道两进
文艺创作
分类号
B223.1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苏东坡“系风捕影”说发微
被引量:
1
16
作者
吕永
出处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2期132-136,共5页
文摘
苏东坡在《答谢民师书》中以“系风捕影”之喻,贯串“风水相遭”的兴会说、“写影传神”的意象说、“技道两进”的辞达说,而归于正确处理主体、客体、中介体三者的辩证关系,使作品妙合“自然”。此说深得艺术三昧,至今仍有启迪意义。
关键词
苏东坡
空且静
技道两进
意象说
自然会妙
兔起鹘落
艺术思维
“风水相遭”说
辞达说
“心”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人间万事出艰辛
17
作者
丁正
出处
《书画世界》
2002年第7期46-50,共5页
文摘
江主席有诗云:『历尽天寒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是世间诸事,若有所成,莫不历一番艰辛也。三千越甲吞吴,百二秦关属楚,是苦心人天不负;有志者,事竞成也。笔冢墨池,铁砚磨穿。书虽小道,其理亦然。『臂穿皮刮,指爪摧折,见(角思)出血,犹不休辍。』古之书家,勤苦若此,乃成绝诣,流芳翰苑,泽惠后昆。观今鉴古,以古证今,则欧阳少锋书艺之成,亦缘于其勤奋。
关键词
江主席
翰苑
书艺
出血
磨穿
欧阳
变化气质
技道两进
千年古镇
近作
分类号
J292 [艺术—美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齐燕铭篆刻
18
作者
齐燕铭
机构
不详
出处
《中国民族博览》
2022年第13期17-20,共4页
文摘
边款释文:东坡跋少游书云:少游近日草书便有东晋风味,作诗增奇丽,乃知此人不可使闲,遂兼百技矣。技进而道不进,则不可,少游乃技道两进也。铭案技道两进,犹今言又红又专之谓取以入印,亦以自励,千九百六十年十月刻并记。
关键词
边款
草书
又红又专
技道两进
六十年
分类号
J29 [艺术—美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出新意于法度中——苏轼书法理论小议
19
作者
吕书炜
机构
焦作大学艺术系
出处
《东方艺术》
2005年第14期26-27,共2页
文摘
宋代是中国文化史上十分辉煌的一个时期,中国书法艺术在宋代形成了一个新的高峰,在魏晋的基础上有所突破.这一时期,"宋四家"之一的苏轼影响最大,他不仅在诗、词、散文方面代表着北宋文学的最高成就,绘画方面开启文人写意画派的先河,其书法更以"百出新意,不践古人"成为尚意派的先锋.他的书法理论推动了宋代书法独立而寓于新意的发展历程,黄庭坚谓之"本朝善书,当推为第一".
关键词
书法理论
美术理论
法度
新意
技道两进
宋代书法
颜真卿
颜鲁公
苏轼
永禅师
分类号
J1 [艺术—艺术理论]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师承东坡 技道两进——论秦观与苏轼词风相似之作
马良信
《湘南学院学报》
2006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论苏轼艺术创作之“技道两进”
汪倩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静笃潜修 技道两进——陆明君其人其书
杨锁强
《中国书画》
2011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学艺兼修 技道两进——朱乐朋的学术与艺术管窥
熊沛军
《书画世界》
2015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张凯书法作品 心手双畅 技道两进
李志丹
《书画艺术》
202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技道两进 雅俗共赏--曾景祥的写意花鸟画
吕品田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
2021
0
原文传递
7
苏轼命题:技道两进
蔡先金
《中国书法》
CSSCI
北大核心
1999
0
原文传递
8
静笃潜修 技道两进 张心启书法作品
张心启
《中国宗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18
0
原文传递
9
书法的“技进于道”与“技道两进”观及其当下意义
吴振锋
《美术观察》
北大核心
2013
0
原文传递
10
艺舟双楫 技道两进——李一书法展暨座谈会在中国美术馆举办
梅江
《美术观察》
北大核心
2013
0
原文传递
11
以文化书 技道两进——胡湛的书学与书法
吕福隆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
2011
0
原文传递
12
“文”、“道”关系演变对唐宋古文创作的影响
喻见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百出新意,不践古人”的苏轼书法
范涛
《美术大观》
2007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浅论苏轼的书法美学观
左国华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07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5
庄子审美思想与苏轼文艺观
张瑞君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4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6
苏东坡“系风捕影”说发微
吕永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7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7
人间万事出艰辛
丁正
《书画世界》
200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8
齐燕铭篆刻
齐燕铭
《中国民族博览》
202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9
出新意于法度中——苏轼书法理论小议
吕书炜
《东方艺术》
2005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