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学英语语音课程有效教学设计——独立音素学习和单词发音训练的抑与扬
1
作者 孔晓静 《福建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373-379,共7页
当前大学英语语音课程教学出现低效现象的主要原因一是受汉语负迁移影响,英语语音学习难点多,二是传统语音教学偏重独立音素的发音学习与纠音,忽视单词发音指导和训练。论文从音素独立发音精讲细练的教学需求和效果、单词发音对语音技... 当前大学英语语音课程教学出现低效现象的主要原因一是受汉语负迁移影响,英语语音学习难点多,二是传统语音教学偏重独立音素的发音学习与纠音,忽视单词发音指导和训练。论文从音素独立发音精讲细练的教学需求和效果、单词发音对语音技巧掌握的重要性、单词发音对语音意识培养的作用三方面来探讨在语音教学中将教学重心从独立音素发音和纠音转向单词发音的必要性,认为大学英语语音课程教学中应减少独立音素教学纠音的比重,加强单词尤其是多音节单词的发音指导和训练。强化多音节单词的重读音节发音训练和单词音节拼读训练,不仅利于学生掌握句子重读、语调和节奏等语音技巧,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音意识,提高词汇学习和运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音课程 有效教学 抑与扬
下载PDF
《阿长与〈山海经〉》中的抑与扬
2
作者 贺敏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40-41,共2页
《阿长与(山海经)》中,阿长为“我”买《山海经》一事,是全文叙述的重点,这是没有疑义的。作者详细地记叙了这件事情的前因后果,将“我”渴慕《山海经》的缘起,大人们的敷衍,阿长来询问时“我”不以为然的心理,阿长送给“我”... 《阿长与(山海经)》中,阿长为“我”买《山海经》一事,是全文叙述的重点,这是没有疑义的。作者详细地记叙了这件事情的前因后果,将“我”渴慕《山海经》的缘起,大人们的敷衍,阿长来询问时“我”不以为然的心理,阿长送给“我”《山海经》时的具体情景,此事对“我”儿时乃至成人后的深远影响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长与〈山海经〉》 《阿长与(山海经)》 抑与扬 《山海经》 “我” 前因后果 记叙
下载PDF
抑与扬
3
作者 刘熙载 《赤峰学院学报(作文教学研究)》 2010年第4期114-114,共1页
抑扬之法有四,曰:欲抑先扬,欲扬先抑,欲抑先抑,欲扬先扬。
关键词 抑与扬 作文教学 教学方法 语文教学
下载PDF
欲扬先抑法小议 被引量:1
4
作者 王晓平 《集宁师范学院学报》 1998年第1期91-92,共2页
吟诗诵赋,要讲究所谓抑扬顿挫的节奏感或韵律美。写文章,同样要善于“揉直使曲、叠更使复。”文 学是写人的艺术。人们常说:“文如观山不喜平”,在描写人物时,如果采用欲扬先抑的手法来塑造人物, 则可收到出奇制胜,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 吟诗诵赋,要讲究所谓抑扬顿挫的节奏感或韵律美。写文章,同样要善于“揉直使曲、叠更使复。”文 学是写人的艺术。人们常说:“文如观山不喜平”,在描写人物时,如果采用欲扬先抑的手法来塑造人物, 则可收到出奇制胜,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令读者读来兴味无穷。 《战国策》上有篇(冯谖客孟尝君》,文章在塑造冯谖这个人物时,就成功地运用了这一手法。一开始 展现在读者面前的妈谖是个无一技之长、却又贪得无厌的平庸之辈,他“贫乏不能自存”,只好寄食于孟 尝君门下。正因为他以庸人的面目出现,所以一般人都瞧不起他。然而就是这样一个碌碌无为之徒居 然还自不量力,提出吃饭没有鱼,出门没有车。于是,孟尝君答应了他的要求,可他依然贪得无厌,又提 出没有能力养家糊口……看到这里,一个实足的“无赖”形象便赫然展现在我们面前了。 然而,情节在平稳展开的基础上发生了突变,恰如异峰突起,又似平地惊雷,震聋发聩,引人深思! 当孟尝君正为无人替他收债而感发愁时,冯谖毛遂自荐,主动请缨,这就不能不使孟尝君吃惊。而更使 孟尝君诧异和不解的是,冯谖不仅没有把帐收回,反而焚烧其券,为孟尝君“市义”。又过一年,孟尝君被 齐王休弃,只好流落到自己的封地,使他料想不到的是,百姓“扶老携幼,迎君道中。”此时,我们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尝君 人物形象塑造 艺术效果 揉直使曲 手法 主人公 抑与扬 塑造人物 “意料之外” 平庸之辈
下载PDF
《战国策》塑造苏秦形象的抑扬艺术技巧
5
作者 任炳全 《贵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3年第5期80-81,共2页
《战国策·苏秦以连横说秦》一文运用先抑后扬,明抑暗扬和先扬后抑,明扬暗抑,相互转化、相互交融、并行不悖的艺术技巧,为后世塑造人物形象创造了抑扬互用,抑到底而不单调,扬到顶而有空间的典范。
关键词 战国策 苏秦 抑与扬 艺术技巧
下载PDF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谈抑扬技法
6
作者 周卓敏 成人周 《赤峰学院学报(作文教学研究)》 2006年第5期67-68,共2页
在文学创作中通过抑与扬的矛盾形成艺术上的反差.使形象更为鲜明的手法叫作抑扬法。清代学者唐彪在其著作《读书作文谱》中说:“凡文欲发扬,先以数语束抑,令其气收敛,笔情屈曲,故为之抑。随以数语振发,乃为之扬。”就是说,为了... 在文学创作中通过抑与扬的矛盾形成艺术上的反差.使形象更为鲜明的手法叫作抑扬法。清代学者唐彪在其著作《读书作文谱》中说:“凡文欲发扬,先以数语束抑,令其气收敛,笔情屈曲,故为之抑。随以数语振发,乃为之扬。”就是说,为了肯定、褒扬某人某事,先对其尽力贬低,或曲解,或嘲讽,或误会.待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时.笔锋陡然一转,“柳暗花明又一村”,结果出人意料,使文章形成波浪起伏之势.产生撼人心魄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法 文学创作 抑与扬 作文 读书
下载PDF
宋代词学批评中苏轼论的历史嬗变及其特征
7
作者 邱美琼 《喀什师范学院学报》 2004年第2期83-86,共4页
宋代词学批评中的苏轼论摆幅较大,特征各异:北宋,苏轼论是非多誉少,执着传统词体观念;南宋,苏轼论则是褒多贬少,立足词作含寓的现实内涵;延宕到南宋末,又表现为抑扬相共,已开始从词体审美表现形式与社会现实生活的广泛联系立论。这实际... 宋代词学批评中的苏轼论摆幅较大,特征各异:北宋,苏轼论是非多誉少,执着传统词体观念;南宋,苏轼论则是褒多贬少,立足词作含寓的现实内涵;延宕到南宋末,又表现为抑扬相共,已开始从词体审美表现形式与社会现实生活的广泛联系立论。这实际上已超出了单个词人词论的意义,显露出后世词学理论发展中词派梳辨之端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词学批评 苏轼论 抑与扬 词派梳辨
下载PDF
文章的波澜
8
作者 王小林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2期29-29,59,共2页
文章“忌直贵曲”,这是为把文章写得曲折生动所遵循的原则之一。利用事物矛盾的对立面,通过抑与扬、虚与实、张与驰、断与续、必然与偶然及设置悬念等方法制造文章的波澜,令人耳目一新,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
关键词 文章 设置悬念 对立面 抑与扬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