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148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FAERS数据库的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4/6抑制剂血液毒性真实世界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董俊丽 宋海斌 +1 位作者 张韶辉 郭珩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7-142,共6页
目的 基于美国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的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分析3种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4/6(CDK4/6)抑制剂上市后的不良事件(AEs)信号,为临床用药安全提供参考。方法 提取FAERS数据库2015年第一季度至2022年第一季度共29个季度AEs... 目的 基于美国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的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分析3种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4/6(CDK4/6)抑制剂上市后的不良事件(AEs)信号,为临床用药安全提供参考。方法 提取FAERS数据库2015年第一季度至2022年第一季度共29个季度AEs,利用报告比值比法(ROR)和比例报告比值法(PRR)对CDK4/6抑制剂AEs进行数据挖掘。结果 CDK4/6抑制剂相关性血液毒性报告共有7 872份,各抑制剂血液毒性AEs占总AEs比例依次为哌柏西利(80.31%)>瑞博西利(15.36%)>阿贝西利(4.33%)。血液毒性常见中性粒细胞减少和贫血。哌柏西利(2 982/6 322,47.17%)和瑞博西利(613/1 209,50.70%)致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报告占比较阿贝西利(117/341,34.31%)更高,血液毒性主要发生在药物开始使用后60 d内(1 630,61.86%),哌柏西利中位时间最长,且用药90 d后仍有32.9%的患者存在血液毒性,不同CDK4/6抑制剂血液毒性临床表现及发生强度存在差异。结论 哌柏西利、阿贝西利、瑞博西利均会导致明显的血液毒性,其中阿贝西利致血液毒性报告最少,但要警惕阿贝西利致贫血后导致死亡的风险。用药后的2个月内密切监测全血细胞计数,关注中性粒细胞、血红蛋白等水平,警惕CDK4/6抑制剂相关血液AEs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4/6抑制 血液毒性 药品不良反应 真实世界研究
下载PDF
自身免疫疾病应用肿瘤坏死因子-α抑制剂后并发结核病33例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谭毅刚 邝浩斌 +3 位作者 傅红梅 李春燕 赵小冰 薛丽京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78-383,共6页
目的探讨自身免疫疾病患者应用肿瘤坏死因子-α抑制剂后并发结核病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3年3月期间广州市胸科医院收治的33例应用生物制剂(肿瘤坏死因子-α抑制剂)后并发结核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25例,... 目的探讨自身免疫疾病患者应用肿瘤坏死因子-α抑制剂后并发结核病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3年3月期间广州市胸科医院收治的33例应用生物制剂(肿瘤坏死因子-α抑制剂)后并发结核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25例,女性8例,中位年龄32岁,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结果、影像学及气管镜特征、病理特点、治疗及转归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常见临床表现为咳嗽(26/33)、咳痰(23/33)、发热(17/33)。发病多见于肺结核(32/33)、支气管结核(15/33)、纵隔及肺门淋巴结结核(11/33)。结核菌双侧全肺播散(21/33),结核菌肺内组织(支气管、纵隔肺门淋巴结、胸膜)播散(19/33),肺外结核(18/33),肺结核伴肺内组织或肺外结核(26/33)。血CD4+T淋巴细胞检测正常(23/33),血IGRA检测阳性(27/33)。肺部影像学粟粒性结节(8/33)。淋巴结组织病理为不典型肉芽肿结节。抗结核治疗疗程8~32个月。死亡1例。结论自身免疫疾病应用肿瘤坏死因子-α抑制剂后并发结核病患者以双肺病灶多见,易播散到肺内组织及全身多个器官,免疫功能下降,多需延长治疗疗程,经综合治疗多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制 肿瘤坏死因子-α抑制 结核 治疗
下载PDF
JAK-STAT信号通路抑制剂在皮肤病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陈立新 廉佳 +1 位作者 王莹 李钦峰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88-191,共4页
Janus激酶-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JAK-STAT)信号通路可参与众多炎症性皮肤病的发病,大量临床研究证明,该通路抑制剂可用于银屑病、特应性皮炎(AD)、斑秃、白癜风等皮肤病的治疗。本文就其在上述疾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 Janus激酶-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 JAK抑制 皮肤科 银屑病 特应性皮炎 斑秃 白癜风
下载PDF
PD-1抑制剂联合安罗替尼治疗二线化疗失败的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效果 被引量:2
4
作者 张志胜 何学军 +3 位作者 张晶 纪晓燕 朱翔 包赟 《国际老年医学杂志》 2024年第2期187-192,共6页
目的 探究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抑制剂联合安罗替尼治疗二线化疗失败的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4月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06例二线化疗失败的老年晚期NSCL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 目的 探究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抑制剂联合安罗替尼治疗二线化疗失败的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4月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06例二线化疗失败的老年晚期NSCL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药组和联合组,各53例。单药组采用安罗替尼治疗,联合组采用PD-1抑制剂联合安罗替尼治疗。比较两组的疾病控制率、毒副反应发生情况、生存率、肿瘤标志物[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21-1(CYFRA21-1)、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血管新生指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A、VEGF受体2(VEGFR2)]、血清驱动蛋白超家族蛋白(KIF)C1、N-钙黏蛋白、生活质量核心量表(QLQ-C30)评分。结果 联合组疾病控制率高于单药组(P<0.05);治疗2个周期后,联合组血清CYFRA21-1、CA125、CEA、VEGF-A、VEGFR2、KIFC1及N-钙黏蛋白水平均低于单药组(P<0.05),QLQ-C30评分低于单药组(P<0.05);两组各毒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联合组累积生存率高于单药组(P<0.05)。结论 PD-1抑制剂联合安罗替尼治疗二线化疗失败的老年晚期NSCLC效果显著,可有效调节血清KIFC1、N-钙黏蛋白表达,抑制VEGF-A、VEGFR2水平,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死亡受体1抑制 二线化疗失败 安罗替尼 非小细胞肺癌 生存期
下载PDF
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指标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王凯 汪麟 +3 位作者 胡广全 范婷婷 何非 程诚 《中国医药》 2024年第2期171-175,共5页
目的观察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SGLT-2i)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临床指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胸痛中心就诊后确诊AMI合并T2DM患者180例,根据入院... 目的观察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SGLT-2i)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临床指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胸痛中心就诊后确诊AMI合并T2DM患者180例,根据入院后降糖方案分为对照组(79例,给予磺脲类、α-糖苷酶抑制剂、二甲双胍等药物)和观察组(101例,给予达格列净或恩格列净)。患者出院后定期随访,比较2组患者临床指标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随访6~12个月,结果显示观察组白细胞计数小于对照组[(7.4±1.6)×10^(9)/L比(8.7±1.6)×10^(9)/L],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改善优于对照组[(-0.527±1.462)mm比(1.359±2.111)mm](均P<0.05)。观察组MACE发生率低于对照组[5.4%(2/37)比25.0%(8/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0)。结论SGLT-2i较其他降糖药物12个月内能改善AMI合并T2DM患者的心脏功能及预后,且能减轻该类患者的全身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2型糖尿病 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 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下载PDF
铜钼分离中辉铜矿抑制剂筛选及其作用机理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宛鹤 卫龙 卜显忠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5-111,共7页
针对铜钼分离过程中辉铜矿难抑制,常引起钼精矿铜超标的问题,从抑制剂与辉铜矿表面亚铜离子具有较强键合能力的角度,筛选了9种抑制剂并探索了其对辉铜矿和辉钼矿浮选行为的影响,采用吸附量、接触角、动电位、XPS等检测手段进行了铁氰化... 针对铜钼分离过程中辉铜矿难抑制,常引起钼精矿铜超标的问题,从抑制剂与辉铜矿表面亚铜离子具有较强键合能力的角度,筛选了9种抑制剂并探索了其对辉铜矿和辉钼矿浮选行为的影响,采用吸附量、接触角、动电位、XPS等检测手段进行了铁氰化钾抑制辉铜矿的机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9种药剂对辉铜矿抑制由强至弱的大致顺序为铁氰化钾、亚铁氰化钾、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硫氢化钠、双氰胺、巯基乙酸铵、氨基乙酸、硫氰酸铵、L-天门冬氨酸,其中铁氰化钾抑制效果最好,且对辉钼矿的可浮性影响不大;铁氰化钾能够有效吸附于辉铜矿表面,引起辉铜矿表面疏水性和电负性大幅度下降;添加铁氰化钾后,辉铜矿表面的CuO组分大量减少,生成了Cu(OH)_(2)且Fe^(3+)和Fe^(2+)的相对含量分别为18.36%、81.64%;铁氰化钾的作用机制为铁氰化钾水解释放出的大量铁氰酸根竞争吸附于辉铜矿表面,生成铁氰酸亚铜沉淀,并随着氧化还原反应生成了亚铁氰酸亚铜和氢氧化铜等沉淀,这些亲水性沉淀牢固地吸附于辉铜矿表面从而抑制辉铜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钼分离 辉铜矿 抑制 作用机理
下载PDF
血清细胞因子表达水平与非小细胞肺癌PD-1抑制剂疗效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张鹏 李桂香 《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年第1期82-86,共5页
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程序性死亡分子配体-1信号通路抑制剂激活机体免系统后产生的细胞因子在抗肿瘤细胞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本文回顾近年来接受PD-1抑制剂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细胞因子表达水平与临床获益的相关性研究,揭示... 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程序性死亡分子配体-1信号通路抑制剂激活机体免系统后产生的细胞因子在抗肿瘤细胞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本文回顾近年来接受PD-1抑制剂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细胞因子表达水平与临床获益的相关性研究,揭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PD-1治疗前后白介素-6、白介素-8、肿瘤坏死因子、干扰素、白介素-17A等细胞因子水平变化,为寻找经济、便捷的PD-1抑制剂疗效生物标志物提供思路和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程序性死亡受体-1抑制 细胞因子 疗效预测
下载PDF
联合抗血管生成、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与化疗在局部进展期胃癌新辅助治疗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
8
作者 朱正纲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2期132-137,共6页
联合抗血管生成、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与化疗(靶-免-化)方案在胃癌的综合治疗中已取得初步成效。实验研究表明,在肿瘤免疫治疗的各种决定因素中,肿瘤微环境(TME)影响ICIs疗效至关重要。导致免疫抑制性TME生物学机制是多因素且十分复... 联合抗血管生成、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与化疗(靶-免-化)方案在胃癌的综合治疗中已取得初步成效。实验研究表明,在肿瘤免疫治疗的各种决定因素中,肿瘤微环境(TME)影响ICIs疗效至关重要。导致免疫抑制性TME生物学机制是多因素且十分复杂,但其中较明确和重要的机制之一是肿瘤异常新血管生成的影响。使用小剂量靶向肿瘤血管生成药物(抗VEGF/VEGFR单抗等)有望促使肿瘤血管正常化,逆转免疫抑制性TME为免疫支持性TME,以更好地发挥ICI与化疗药物的协同、互补与增效抗肿瘤作用。对局部进展期胃癌(LAGC)病人开展积极的围术期综合治疗,已成为胃癌外科综合治疗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近年来,临床上联合抗血管生成、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与化疗(靶-免-化)方案应用在LAGC围术期治疗上,初步疗效[病理完全缓解(pCR)、主要病理缓解(MPR)、肿瘤退缩分级(TRG)与治疗相关不良事件(TRAEs)等]显示出令人鼓舞的结果。本文复习有关临床研究结果,作汇总与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进展期胃癌 新辅助治疗 抗血管生成 免疫检查点抑制 化疗
下载PDF
微小RNA-150及靶基因SRC激酶信号抑制剂1在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表达及作用机制 被引量:2
9
作者 李孝成 陈俞宏 韦征霞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4年第3期338-344,共7页
目的探讨微小RNA(miRNA)-150及靶基因SRC激酶信号抑制剂1(SRCIN1)在下肢深静脉血栓(LEDVT)中的表达及作用机制。方法收集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柳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LEDVT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LEDVT组,另纳入同期进行体检的60例健康者... 目的探讨微小RNA(miRNA)-150及靶基因SRC激酶信号抑制剂1(SRCIN1)在下肢深静脉血栓(LEDVT)中的表达及作用机制。方法收集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柳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LEDVT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LEDVT组,另纳入同期进行体检的6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采集两组受试者的外周静脉血,并分离内皮祖细胞。通过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miRNA-150的表达水平,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和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miRNA-150的靶基因,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SRCIN1蛋白的表达,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实验检测内皮祖细胞增殖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LEDVT组内皮祖细胞中miRNA-150的相对表达量明显降低(P﹤0.01)。生物信息学分析和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证实SRCIN1是miRNA-150的靶基因;在野生型SRCIN1中,与转染miRNA-NC的细胞相比,转染miRNA-150 agomir细胞的荧光素酶活性明显降低(P﹤0.01)。在突变型SRCIN1中,miRNA-150对SRCIN1的负向调控作用消失。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与miRNA-150antagomir组内皮祖细胞相比,miRNA-150 agomir组内皮祖细胞中SRCIN1蛋白的表达水平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LDVT组内皮祖细胞中SRCIN1蛋白的表达水平升高(P﹤0.05)。MTT实验检测结果显示,与miRNA-150antagomir组相比,miRNA-150 agomir组的吸光度(OD)值在48、72 h时均明显升高(P﹤0.01)。结论miRNA-150在内皮祖细胞中的表达水平降低可能与LEDVT的发生、发展有关。高表达的miRNA-150可能通过靶向SRCIN1促进内皮祖细胞的增殖,从而达到治疗LEDVT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深静脉血栓 微小RNA-150 SRC激酶信号抑制1 内皮祖细胞
下载PDF
金属无机复合抑制剂强化分离白钨矿与方解石
10
作者 赵冠飞 冯博 +5 位作者 朱冬梅 邱仙辉 高志勇 严华山 赖瑞森 邱廷省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2期643-654,共12页
研究由硫酸铝和水玻璃硅酸钠(AlSS)组成的金属无机复合抑制剂对白钨矿与方解石浮选分离的影响。Zeta电位和吸附量测定结果表明,由Al(OH)_(4)^(−)和SiO_(m)(OH)_(n)^(4−2m−n)组成的负电荷胶体颗粒倾向于吸附在方解石表面,抑制油酸钠(NaOL... 研究由硫酸铝和水玻璃硅酸钠(AlSS)组成的金属无机复合抑制剂对白钨矿与方解石浮选分离的影响。Zeta电位和吸附量测定结果表明,由Al(OH)_(4)^(−)和SiO_(m)(OH)_(n)^(4−2m−n)组成的负电荷胶体颗粒倾向于吸附在方解石表面,抑制油酸钠(NaOL)的吸附,而负电荷胶体颗粒在白钨矿表面的吸附量较低,导致NaOL在白钨矿表面的吸附量较大。接触角测量结果表明,白钨矿在NaOL+AlSS溶液中的疏水性明显优于方解石。XPS测试结果表明,Al和Si在方解石表面有吸附,而在白钨矿表面没有吸附。与只添加水玻璃(硅酸钠,SS)相比,AlSS对方解石的抑制作用明显增强,对白钨矿浮选几乎没有影响。在白钨矿与方解石混合矿中添加AlSS,可获得WO_(3)品位为68.34%、WO_(3)回收率为83.14%的白钨矿精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钨矿 方解石 分离强化 油酸钠 金属无机复合抑制
下载PDF
肠镜检查在评估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结肠炎中的临床意义
11
作者 于涛 王鑫 +3 位作者 曹晓仓 刘夏 王丹 钟殿胜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909-914,共6页
目的:明确肠镜检查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诱导结肠炎患者诊疗随访中的作用和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2月至2023年12月于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接受ICIs治疗后出现结肠炎并进行肠镜检查的患者,分析其... 目的:明确肠镜检查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诱导结肠炎患者诊疗随访中的作用和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2月至2023年12月于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接受ICIs治疗后出现结肠炎并进行肠镜检查的患者,分析其治疗效果以及预后与肠镜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进行肠镜检查的ICIs相关结肠炎患者临床腹泻程度均为3度以上,镜下可见黏膜红斑、渗出、糜烂、血管纹理消失以及水肿等弥漫性炎症特征,其中溃疡直径大于1 cm和(或)深于2 mm提示肠炎预后不良;病理组织学可见隐窝炎和隐窝脓肿等腺体结构改变;显微镜下肠炎患者肠镜表现与病理不一致,应多点深部取材。结论:ICIs相关结肠炎的毒性分级不应只局限于临床表现,应参考肠镜特征和病理组织学特点进行多维度分层,乙状结肠镜由于其操作便捷和良好耐受性可作为结肠炎患者随访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检查点抑制 不良反应 结肠炎 肠镜
下载PDF
STARD7蛋白新型小分子抑制剂Lasiodin激活NRF2/EGR1通路诱导三阴乳腺癌铁死亡
12
作者 李雪 苏小涵 +7 位作者 曾姣 梁婷婷 屈鹏 刘俊 王雅丽 侯令密 郭晓兰 梁骑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62-471,共10页
目的探讨StAR相关脂质转移结构域包含7(STARD7)在三阴乳腺癌(TNBC)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高通量筛选STARD7的小分子抑制剂,研究其小分子抑制剂对TNBC的影响及潜在分子机制。方法生物信息学分析STARD7在各亚型乳腺癌中的表达... 目的探讨StAR相关脂质转移结构域包含7(STARD7)在三阴乳腺癌(TNBC)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高通量筛选STARD7的小分子抑制剂,研究其小分子抑制剂对TNBC的影响及潜在分子机制。方法生物信息学分析STARD7在各亚型乳腺癌中的表达情况以及与预后的相关性。Westernblot和免疫组化检测细胞系以及临床TNBC样本中STARD7的表达情况。以STARD7为靶点,通过分子对接、体外蛋白纯化和体外分子互作实验,筛选并鉴定STARD7的小分子抑制剂。CCK8测定对照组(DMSO组)及1、2、5、10、20μmol/L浓度Lasiodin处理24 h后的TNBC细胞的存活率,确定最佳药物作用浓度。台盼蓝和YO-PRO-1染色测定各组细胞死亡率,Westernblot测定各组凋亡、铁死亡相关蛋白表达;RT-qPCR及Western blot分别测定NRF2、HO-1、KEAP1、EGR1的mRNA和蛋白表达。构建TNBC移植瘤模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紫杉醇组(10 mg/kg)和Lasiodin组(10 mg/kg),分别处理后测定肿瘤体积、裸鼠体重,HE染色评价生物安全性。结果生物信息学分析及体外实验表明STARD7在TNBC组织及细胞中高表达,且与患者预后负相关(P<0.05);高通量筛选并鉴定出Lasiodin是STARD7的小分子抑制剂;Lasiodin对STARD7的抑制可能通过调控下游NRF2/EGR1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促使TNBC细胞发生铁死亡,同时伴有凋亡和坏死。体内实验证明Lasiodin能够抑制肿瘤生长(P<0.05),且未观察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STARD7可能在TNBC的进展中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Lasiodin为其小分子抑制剂,提示STARD7和Lasiodin分别可能成为治疗TNBC的潜在靶点和新型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ARD7 毛栲利素 三阴乳腺癌 分子对接 小分子抑制 铁死亡 凋亡
下载PDF
重庆地区马唐种群对2种乙酰辅酶A羧化酶抑制剂类除草剂的敏感性
13
作者 黄乾龙 王楚桃 +6 位作者 欧阳杰 朱子超 何永歆 蒋刚 管玉圣 熊英 李贤勇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67-271,305,共6页
为高效科学防除重庆地区马唐Digitaria sanguinalis(L.)Scop.,采用整株生物测定法,测定了不同马唐种群对2种乙酰辅酶A羧化酶抑制剂类除草剂的ED_(50)和相对抗性倍数(RI)。结果表明,不同马唐种群对噁唑酰草胺、烯草酮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 为高效科学防除重庆地区马唐Digitaria sanguinalis(L.)Scop.,采用整株生物测定法,测定了不同马唐种群对2种乙酰辅酶A羧化酶抑制剂类除草剂的ED_(50)和相对抗性倍数(RI)。结果表明,不同马唐种群对噁唑酰草胺、烯草酮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性(相对敏感种群除外);DJSP02对噁唑酰草胺、烯草酮分别表现为中抗(RI=8.78)和低抗(RI=2.10),其ED_(50)分别为377.31 g/hm^(2)和37.97 g/hm^(2);DJSP03对噁唑酰草胺、烯草酮分别表现为低抗(RI=3.18)和中抗(RI=7.56),其ED_(50)分别为136.84 g/hm^(2)和136.93 g/hm^(2),均已产生了正交互抗性。因此,在对重庆地区抗性马唐种群进行防除时宜与其他类型的除草剂混用或交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唐 乙酰辅酶A羧化酶抑制类除草 敏感性 重庆地区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抑制剂与肿瘤坏死因子-α抑制剂治疗银屑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比较的Meta分析
14
作者 杨湘君 周玮 +1 位作者 王丽 魏晓晨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61-164,共4页
银屑病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系统性疾病,斑块状银屑病是其常见的类型。目前认为辅助性T细胞与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23/IL-17轴是其发病的关键免疫学机制[1]。目前,治疗银屑病的生物制剂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肿瘤坏死因... 银屑病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系统性疾病,斑块状银屑病是其常见的类型。目前认为辅助性T细胞与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23/IL-17轴是其发病的关键免疫学机制[1]。目前,治疗银屑病的生物制剂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抑制剂,主要包括依那西普、阿达木单抗、英夫利西单抗和培塞利珠单抗;另一类是IL抑制剂,主要包括IL-12/23抑制剂(乌司奴单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白细胞介素抑制 肿瘤坏死因子-α抑制 META分析
下载PDF
针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结构蛋白Gag-Pol的抑制剂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15
作者 黄国锋 李聪宜 +1 位作者 王虹 张文艳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56-1163,共8页
Gag-Pol蛋白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重要结构蛋白之一,其组成成分包含了HIV的基本骨架蛋白和生命周期中所需要的功能酶,目前以Gag-Pol上不同的功能区为靶点开发的抑制剂包括衣壳(CA)抑制剂、蛋白酶抑制剂、逆转录酶抑制剂和整合酶抑制... Gag-Pol蛋白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重要结构蛋白之一,其组成成分包含了HIV的基本骨架蛋白和生命周期中所需要的功能酶,目前以Gag-Pol上不同的功能区为靶点开发的抑制剂包括衣壳(CA)抑制剂、蛋白酶抑制剂、逆转录酶抑制剂和整合酶抑制剂等。CA抑制剂通过抑制CA的成熟或者破坏CA的组装进而影响HIV复制。蛋白酶抑制剂主要的作用机制是抑制蛋白酶对切割位点CA-间隔多肽1(SP1)的切割,逆转录酶抑制剂通过模仿逆转录底物,阻断HIV的逆转录过程,整合酶抑制剂通过靶向整合酶活性中心—锌指结构影响整合酶活性。本文总结了针对HIV Gag-Pol蛋白的抑制剂及其作用机制,并对已批准上市成药的用法用量进行综述,为今后临床联合用药和针对HIV Gag-pol蛋白的新型抑制剂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型病毒 Gag-Pol蛋白 蛋白酶抑制 逆转录酶抑制 整合酶抑制 成熟抑制
下载PDF
PD-1抑制剂联合化疗对比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一线治疗非鳞非小细胞肺癌的研究
16
作者 郑飞 李曙光 +2 位作者 黄芳 史健 刘义冰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769-774,共6页
目的比较细胞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1,PD-1)抑制剂联合化疗与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一线治疗晚期非鳞非小细胞肺癌(non-squamous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NSCLC)的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2014年11月至2024年... 目的比较细胞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1,PD-1)抑制剂联合化疗与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一线治疗晚期非鳞非小细胞肺癌(non-squamous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NSCLC)的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2014年11月至2024年3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接受一线治疗的晚期nsNSCLC患者237例。根据治疗方案分为PD-1抑制剂联合化疗(IC组)119例和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BC组)118例。采用倾向得分匹配(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PSM)平衡协变量。研究主要终点为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次要终点为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结果237例患者经PSM后IC组和BC组各87例,IC组和BC组的ORR分别为31.0%(27/87)和43.7%(38/87)(P=0.085),DCR为96.6%(84/87)和95.4%(83/87)(P=1.000)。中位PFS IC组为9.3个月,BC组为9.1个月,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OS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未达到中位OS,P=0.116)。结论PD-1抑制剂联合化疗对比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一线治疗晚期nsNSCLC近期疗效无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1抑制 贝伐珠单抗 非鳞非小细胞肺癌
下载PDF
β-内酰胺酶抑制剂联合不同β-内酰胺类抗生素对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临床菌株体外活性研究
17
作者 石洁 郑丹薇 +6 位作者 徐吉英 马晓光 苏茹月 朱岩昆 王少华 常文静 孙定勇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091-1097,共7页
目的体外评估5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和不同β-内酰胺酶抑制剂组合对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MDR-TB)活性的影响,以期发现针对耐多药结核病最有效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和β-内酰胺酶抑制剂组合。方法选取2021年河南省耐药监测项目收集的MDR-TB... 目的体外评估5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和不同β-内酰胺酶抑制剂组合对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MDR-TB)活性的影响,以期发现针对耐多药结核病最有效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和β-内酰胺酶抑制剂组合。方法选取2021年河南省耐药监测项目收集的MDR-TB菌株,使用最小抑菌浓度(MIC)法测定5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或联合β-内酰胺酶抑制剂对临床MDR-TB的MIC值,并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和DNA测序法分析菌株的bla C突变情况。结果共纳入105株MDR-TB,MIC检测结果显示,多尼培南对MDR-TB抗菌活性最高,其MIC 50值为16μg/mL。与β-内酰胺酶抑制剂联合后,大部分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MIC值明显下降。共有13.33%(14株)的菌株存在bla C基因的突变,主要为3种核苷酸替代突变,分别为AGT333AGG、AAC638ACC、ATC786ATT。BlaC蛋白Ser111Arg和Asn213Thr与同义单核苷酸突变相比,增强了克拉维酸/舒巴坦与美罗培南对MDR-TB的协同作用。结论多尼培南和舒巴坦组合对MDR-TB具有最强的抗菌活性。而BlaC蛋白Ser111Arg和Asn213Thr的替代突变使MDR-TB对美罗培南的敏感性在克拉维酸/舒巴坦协同时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分枝杆菌 Β-内酰胺类 Β-内酰胺酶抑制 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
下载PDF
PARP抑制剂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治疗在妇科恶性肿瘤中的应用
18
作者 周琳 袁琳 +3 位作者 万一聪 张林 程文俊 姜旖(审校) 《国际妇产科学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206-209,214,共5页
近年来肿瘤靶向和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迅速,如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抑制剂[poly(ADP-ribose)polymerase inhibitor,PARPi]、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等已改变了妇科肿瘤的传统治疗模式,但部分患者疗效有限... 近年来肿瘤靶向和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迅速,如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抑制剂[poly(ADP-ribose)polymerase inhibitor,PARPi]、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等已改变了妇科肿瘤的传统治疗模式,但部分患者疗效有限或出现耐药。临床前研究发现,PARPi损伤DNA修复过程,可造成肿瘤突变负荷与肿瘤特异性抗原增加,调节肿瘤微环境,刺激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umor infiltrating lymphocytes,TIL)产生并促进抗肿瘤免疫反应,为PARPi与ICI联合治疗提供了理论基础。近年多项临床研究发现PARPi与ICI联合使用可显著改善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殖器肿瘤 女(雌)性 卵巢肿瘤 子宫内膜肿瘤 多(ADP核糖)聚合酶抑制 免疫检查点抑制 治疗
下载PDF
CYP2D6、CYP2C19、CYP2B6、SLC6A4、HTR2A基因型和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抗抑郁药:2023年CPIC指南解读
19
作者 周长凯 于红霞 +7 位作者 曹铭晨 史云燕 刘东华 纪洪艳 邢晓敏 王心怡 李静 荆凡波 《药学研究》 CAS 2024年第5期495-503,共9页
2023年临床药物基因组学实施联盟(CPIC)更新并扩展了2015年CYP2D6和CYP2C19基因型与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治疗指南,在涉及基因型与药物部分分别增加了CYP2B6、5-羟色胺转运体SLC6A4、5-羟色胺2A受体HTR2A以及5-羟色胺与去... 2023年临床药物基因组学实施联盟(CPIC)更新并扩展了2015年CYP2D6和CYP2C19基因型与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治疗指南,在涉及基因型与药物部分分别增加了CYP2B6、5-羟色胺转运体SLC6A4、5-羟色胺2A受体HTR2A以及5-羟色胺与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SNRIs)、类SSRIs活性的5-羟色胺(5-HT)调节剂相关内容,并更新了基于基因多态性的5-HT再摄取抑制剂类药物应用建议。本文对该指南相关内容进行解读,以期为我国5-HT再摄取抑制剂类药物个体化药物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南 基因多态性 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 抗抑郁药 解读
下载PDF
miR-7抑制剂治疗MRL/lpr小鼠的实验性研究
20
作者 达古拉 王静 +1 位作者 王勇 李鸿斌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80-685,692,共7页
目的:探讨miR-7抑制剂治疗MRL/lpr小鼠的疗效。方法:选取30只MRL/lpr小鼠,随机分为miR-7抑制剂(miR-7 antagomir)组、环磷酰胺(CTX)组和生理盐水(Saline)对照组,10只/组。MRL/lpr小鼠13周时开始治疗,以上药物分别连续给药5周。每周观察... 目的:探讨miR-7抑制剂治疗MRL/lpr小鼠的疗效。方法:选取30只MRL/lpr小鼠,随机分为miR-7抑制剂(miR-7 antagomir)组、环磷酰胺(CTX)组和生理盐水(Saline)对照组,10只/组。MRL/lpr小鼠13周时开始治疗,以上药物分别连续给药5周。每周观察各组小鼠一般状况并称重,留取血清和尿液标本。ELISA检测13~17周三组小鼠血清ANA、抗ds-DNA抗体、C3水平,并检测上述各周三组小鼠尿蛋白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三组小鼠Tfh细胞比例变化。RT-PCR检测三组小鼠脾脏和淋巴结miR-7和PTEN mRNA表达水平。HE、PAS、PASM染色观察光镜下三组小鼠的肾脏病理情况。结果:治疗5周后,形态学方面:与Saline组相比,miR-7 antagomir组和CTX组小鼠一般状况良好,体质量随周龄增加而增加。血清学方面:miR-7 antagomir组和CTX组血清ANA和抗ds-DNA抗体较Saline组明显下降,补体C3水平明显上升,但两治疗组间上述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细胞学方面:miR-7 antagomir组小鼠脾脏Tfh细胞比例明显低于Saline组。与Saline组比较,miR-7 antagomir组小鼠脾B细胞miR-7表达水平降低,PTEN mRNA表达水平升高。此外,miR-7 antagomir组和CTX组小鼠光镜下肾脏病理改变均较Saline组有所好转,但该两组间肾脏病理改变无明显差异。结论:miR-7可作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潜在治疗靶点,miR-7 antagomir能够显示出与经典免疫抑制剂CTX相近的治疗效果,有效地改善了MRL/lpr小鼠的狼疮样疾病表现,延缓了病情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miR-7抑制 磷酸酶和张力蛋白同源物 环磷酰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