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连标准汤剂、配方颗粒与盐酸小檗碱对大肠埃希菌的抑菌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马聪 余志晴 +4 位作者 田佩灵 杨俊莉 雷燕莉 唐焓嫣 徐玉玲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930-936,共7页
目的探究黄连标准汤剂、配方颗粒与盐酸小檗碱对大肠埃希菌的抑菌作用机制,为黄连配方颗粒抑菌机制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利用二倍稀释法测定黄连标准汤剂、配方颗粒及盐酸小檗碱对大肠埃希菌(EC)的最小抑菌浓度(MIC)、最小杀菌浓度(MBC)... 目的探究黄连标准汤剂、配方颗粒与盐酸小檗碱对大肠埃希菌的抑菌作用机制,为黄连配方颗粒抑菌机制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利用二倍稀释法测定黄连标准汤剂、配方颗粒及盐酸小檗碱对大肠埃希菌(EC)的最小抑菌浓度(MIC)、最小杀菌浓度(MBC),并根据测定的结果进行EC抑菌曲线的绘制、胞外可溶性蛋白相对含量、电导率的研究。结果黄连标准汤剂、配方颗粒与盐酸小檗碱对EC的MIC分别为3.14、5.06和0.80 mg/mL;MBC的结果分别为3.14、10.13和3.19mg/mL;EC在黄连标准汤剂、配方颗粒与盐酸小檗碱质量浓度为1×MIC和1/2MIC的情况下生长受到明显抑制,空白组EC生长良好;在供试品质量浓度为1×MIC和2×MIC情况下,随着时间增加,EC胞外可溶性蛋白相对含量、电导率都有不同程度的上升。结论在黄连标准汤剂、配方颗粒与盐酸小檗碱的作用下,EC细胞膜通透性增加,使细胞内容物泄露,从而达到抑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埃希菌 黄连标准汤剂 配方颗粒 盐酸小檗碱 抑菌作用机制
下载PDF
隐丹参酮抑菌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27
2
作者 李昌勤 赵琳 +1 位作者 薛志平 康文艺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1期1706-1710,共5页
目的研究隐丹参酮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A)、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β-内酰胺酶阳性的金黄色葡萄球菌(ESBLs-SA)3种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活性及抑菌机制。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测定隐丹参酮的抑菌圈和最低抑菌浓度(MIC),液体培养... 目的研究隐丹参酮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A)、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β-内酰胺酶阳性的金黄色葡萄球菌(ESBLs-SA)3种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活性及抑菌机制。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测定隐丹参酮的抑菌圈和最低抑菌浓度(MIC),液体培养法测定其半数抑菌浓度(IC50值),并通过测定隐丹参酮与3种金黄色葡萄球菌作用前后电导率变化、碱性磷酸酶(AKP)的含量变化、胞外蛋白含量变化和SDS-PAGE电泳蛋白谱带变化,初步阐明隐丹参酮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β-内酰胺酶阳性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机制。结果由抑菌圈、最低抑菌浓度和半数抑菌浓度可以看出,隐丹参酮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略强于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和β-内酰胺酶阳性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经隐丹参酮作用后,3种金葡菌的电导率、碱性磷酸酶及胞外蛋白含量均增大,SDS-PAGE电泳显示蛋白谱带也明显发生变化。结论隐丹参酮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和β-内酰胺酶阳性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隐丹参酮破坏细菌细胞壁和细胞膜的结构,导致细胞膜通透性增加,进而使细胞内容物外泄;同时隐丹参酮对细菌蛋白质的合成有一定影响,使菌体内蛋白质减少,影响和阻碍细胞内蛋白质的表达,最终导致细菌正常生理功能的丧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丹参酮 抑菌作用机制 金黄色葡萄球菌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原文传递
柳珊瑚共附生真菌Alternaria sp.(WZL003)抑菌化合物的分离及其作用机制初步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王亚楠 郑彩娟 +1 位作者 邵长伦 王长云 《中国海洋药物》 CAS CSCD 2015年第2期10-16,共7页
目的研究1株柳珊瑚共附生真菌具有抑菌活性次级代谢产物及抑菌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活性追踪分离的方法,运用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凝胶柱层析和半制备HPLC等手段,对采自中国南海的柳珊瑚Echinogorgia rebekka中分离获得的共附生链... 目的研究1株柳珊瑚共附生真菌具有抑菌活性次级代谢产物及抑菌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活性追踪分离的方法,运用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凝胶柱层析和半制备HPLC等手段,对采自中国南海的柳珊瑚Echinogorgia rebekka中分离获得的共附生链格孢霉属真菌Alternaria sp.(WZL003)的发酵产物进行分离和纯化,利用NMR、MS等波谱方法,并与文献对照,确定化合物的结构;以海洋病原菌和污损菌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为对象研究化合物的抑菌作用机制。结果从该菌发酵液的乙酸乙酯提取物中,分离获得1个对V.anguillarum具有较强抑菌活性的蒽醌类化合物macrosporin。结论初步的抑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该化合物能破坏鳗弧菌的细胞壁和细胞膜,导致细胞通透性增加,胞内大量内容物外泄,最终导致菌体死亡,从而起到抑菌作用。本研究首次报道了macrosporin对鳗弧菌的抑菌作用及其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柳珊瑚共附生真菌 ALTERNARIA sp. macrosporin 鳗弧菌 抑菌作用机制
原文传递
新型防腐剂纳他霉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4
作者 芦国营 张朝晖 洪伟杰 《饲料工业》 2005年第11期28-31,共4页
关键词 防腐剂 纳他霉素 食品添加剂 纳塔尔链霉菌 结构 性质 抑菌作用机制 生产工艺 抗菌剂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