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裂骆驼蓬生物碱类物质抑菌杀虫活性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刘建新 赵国林 薛林贵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1-44,共4页
采用生长速率法和浸叶法研究多裂骆驼蓬中生物碱类物质对8种植物病原真菌和2种蚜虫的抑菌杀虫作用。结果表明,水溶性生物碱、脂溶性生物碱和总生物碱提取液对供试病原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对小麦赤霉病菌、黄瓜霜霉病菌、辣... 采用生长速率法和浸叶法研究多裂骆驼蓬中生物碱类物质对8种植物病原真菌和2种蚜虫的抑菌杀虫作用。结果表明,水溶性生物碱、脂溶性生物碱和总生物碱提取液对供试病原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对小麦赤霉病菌、黄瓜霜霉病菌、辣椒疫霉病菌和小麦条锈病菌抑制作用明显,0.5 0 g/mL试液的抑菌率均在7 8%以上;对供试2种蚜虫有明显的触杀活性,其中0.5 0 g/mL水溶液性、脂溶性和总生物碱对麦二叉蚜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3 9.6 4%、3 5.4 0%和4 4.7 0%,对桃蚜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2 8.1 7%、2 5.8 3%和3 1.2 2%。生物碱类物质的抑菌杀虫活性大小顺序为:总生物碱>水溶性生物碱>脂溶性生物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裂骆驼蓬 植物病原真 抑菌杀虫活性
下载PDF
藏药熏倒牛提取物的抑菌杀虫活性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张艳霞 景明 +2 位作者 王晶晶 李炀 张银川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2054-2057,共4页
为了探讨藏药熏倒牛乙醇提取物不同极性溶剂萃取部位的抑菌杀虫活性,将熏倒牛乙醇提取物依次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所得各萃取部位及水余液部位通过抑菌圈法测定抑菌活性部位,对活性部位采用二倍稀释法测定最低抑菌浓度,采用... 为了探讨藏药熏倒牛乙醇提取物不同极性溶剂萃取部位的抑菌杀虫活性,将熏倒牛乙醇提取物依次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所得各萃取部位及水余液部位通过抑菌圈法测定抑菌活性部位,对活性部位采用二倍稀释法测定最低抑菌浓度,采用改良任氏法测定杀灭滴虫活性部位及最低有效杀虫浓度。结果表明熏倒牛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位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阴沟肠杆菌有强抑制作用,最低抑菌浓度为0.125 mg/m L,对变形杆菌、粪肠球菌和白色念珠菌的抑制作用也比较强,最低抑菌浓度为0.25 mg/m L。石油醚部位和乙酸乙酯部位对阴道滴虫有明显抑制作用,最低有效杀虫浓度分别为0.5、0.25 mg/m L。说明熏倒牛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位有较强的抑菌杀虫作用,是熏倒牛的抑菌杀虫活性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熏倒牛 活性部位 抑菌杀虫
下载PDF
苦参杀虫抑菌生物活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7
3
作者 郑永权 姚建仁 +1 位作者 邵向东 MuraleeNair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17-19,共3页
通过对苦参提取物杀虫抑菌活性的研究表明,在同等浓度下苦参除对蚊子幼虫( 孑孓) 外,对美洲棉铃虫、舞毒蛾、烟草天蛾等幼虫均无毒杀作用,而对10 种供试真菌、细菌抑制作用明显。作者认为苦参的抑菌作用应比其杀虫作用更要受到重视。
关键词 苦参 生物活性 提取物
下载PDF
峨眉千里光甲醇提取物杀虫、抑菌及抑制种子萌发活性的初步研究
4
作者 刘琦 王学贵 +3 位作者 田孟良 李文光 沈丽淘 吴少英 《农药科学与管理》 CAS 2012年第9期15-19,共5页
本文研究了峨眉千里光甲醇提取物的杀虫、抑菌及抑制种子萌发的活性。结果表明,对甲醇提取物进一步萃取后,氯仿、乙酸乙酯及正丁醇萃取物表现出很强的杀虫、抑菌及抑制种子萌发活性,其中对桃蚜24h的LC50值在0.119~0.414mg/mL之间,对番... 本文研究了峨眉千里光甲醇提取物的杀虫、抑菌及抑制种子萌发的活性。结果表明,对甲醇提取物进一步萃取后,氯仿、乙酸乙酯及正丁醇萃取物表现出很强的杀虫、抑菌及抑制种子萌发活性,其中对桃蚜24h的LC50值在0.119~0.414mg/mL之间,对番茄灰霉病菌72h的EC50值在5.956~9.416mg/mL之间。因此,峨眉千里光甲醇提取物的氯仿和乙酸乙酯萃取物的杀虫、抑菌活性成分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峨眉千里光 活性 桃蚜 番茄灰霉病
下载PDF
豚草杀虫抑菌活性成分的LC-MS分析
5
作者 张欣倩 赵杨 +1 位作者 李文财 包颖 《吉林林业科技》 2020年第6期30-33,共4页
本研究采用LC-MS(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豚草中的生物活性成分进行了定性分析,结果表明:含有五种具有杀虫抑菌活性的化学成分,分别为绿原酸、豚草素、二氢豚草素、银胶菊酯和冠裸穗豚草素。
关键词 豚草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 活性成分
下载PDF
农用植物内生真菌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6
作者 兰琪 姜广华 吴文君 《世界农药》 CAS 2002年第3期10-11,32,共3页
植物内生真菌(Plant endophytic fungi)是指在植物寄主中度过全部或近乎全部生活周期而不使寄主表现任何症状的一类真菌。它是生活在植物组织内的一类微生物,是植物微生态系统中的天然组成成分。内生真菌长期生活在植物体内的特殊环境... 植物内生真菌(Plant endophytic fungi)是指在植物寄主中度过全部或近乎全部生活周期而不使寄主表现任何症状的一类真菌。它是生活在植物组织内的一类微生物,是植物微生态系统中的天然组成成分。内生真菌长期生活在植物体内的特殊环境中,并与寄主协同进化,在演化过程中两者形成了互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用 植物内生真 研究进展 生物多样性 活性物质
下载PDF
苦参碱的生物活性及其研究进展 被引量:47
7
作者 袁静 张宗俭 丛斌 《农药》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1-4,共4页
苦参碱具有多种杀虫抑菌活性,在农业上获得了广泛应用,但还应该加强基础研究,为苦参碱的进一步开发奠定基础。
关键词 苦参碱 生物活性 研究进展 活性
下载PDF
豚草活性物质的应用研究现状
8
作者 纪纯阳 《辽宁林业科技》 2020年第5期56-59,共4页
豚草作为一种新型植物源农药的植物资源,在我国已开始研究和应用。豚草含有多种有机化合物,具有较好的化感、杀虫、抑菌、杀螺等生物活性。该文对豚草中活性物质的应用研究现状进行了较详细的叙述,就其存在问题及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分... 豚草作为一种新型植物源农药的植物资源,在我国已开始研究和应用。豚草含有多种有机化合物,具有较好的化感、杀虫、抑菌、杀螺等生物活性。该文对豚草中活性物质的应用研究现状进行了较详细的叙述,就其存在问题及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豚草 活性物质 化感 灭螺
下载PDF
泽漆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王丽莎 任淑芳 +1 位作者 田体伟 郭线茹 《华中昆虫研究》 2013年第1期64-70,共7页
泽漆为大戟科大戟属植物,是一种常见的农田杂草。泽漆提取物具有一定的杀菌、抑茵和杀虫活性,在中医药及农业方面已开展了许多研究。本文对泽漆的化学成分、中医药及临床应用、杀虫抑茵作用等进行综述,以期为泽漆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泽漆 化学成分 中医药及临床应用 活性
原文传递
Aerobic Cr(VI) Reduction by an Indigenous Soil Isolate Bacillus thuringiensis BRC-ZYR2 被引量:3
10
作者 HUANG Tian-Pei XIAO Ying +5 位作者 PAN Jie-Ru CHEN Zhi LI Li-Fen XU Lei ZHANG Ling-Ling GUAN Xiong 《Pedosphere》 SCIE CAS CSCD 2014年第5期652-661,共10页
Chromium(Cr) may cause losses in the yield of field plant, which is one of the favorite habitats of Bacillus thuringiensis(Bt). The purposes of our study were to assess the Cr(VI)-resistance and Cr(VI)-reducing abilit... Chromium(Cr) may cause losses in the yield of field plant, which is one of the favorite habitats of Bacillus thuringiensis(Bt). The purposes of our study were to assess the Cr(VI)-resistance and Cr(VI)-reducing abilities of an indigenous soil isolate of Bt and to determine the factors governing Cr(VI) reduction. Towards this end a novel dichromate-reducing Bt BRC-ZYR2, characterized with insecticidal crystal proteins(ICPs), was isolated from a uranium deposit. 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s(MICs) of Cr(VI) were determined by broth dilution method and the concentrations of Cr(VI) and total Cr in the supernatant were quantified colorimetrically using 1,5-diphenylcarbazide(DPC) reagent and a mixture of sulfuric-nitric acids, respectively. The isolate contained five ICP genes(cry1Ba, cry1 Bb, cry1Be/cry1 Bf, cry9 Ca and cry9Da) and exhibited a high level of Cr(VI) resistance with MICs of 150 mg L-1at pH 7.0 and 30?C, and 500 mg L-1under optimal conditions(pH 9.0 and 40?C). The total Cr concentration was similar to initial concentration of Cr(VI) under the optimal condition, suggesting that the essential removal of the Cr(VI) was dependent on Bt reduction. Under optimal conditions, the initial Cr(VI) concentrations from 25 to 75 mg L-1significantly decreased in 24 h after incubation. Addition of Mn2+, Co2+, Mo2+and Cu2+activated Bt-mediated Cr(VI) reduction, while Zn2+, Ni2+and glucose were found to inhibit the reduction. Our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is isolate could be a promising biopesticide with the potential for both insect biocontrol and Cr bioremediation in the fiel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OREMEDIATION uranium deposit heavy metal chromium BIOPESTICIDE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