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悲情苦境与悲剧性境遇——论古代戏曲对悲剧性感受的抒写方式
1
作者 杨再红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6期75-78,共4页
写意抒情的创作原则使悲情苦境成为中国古代戏曲抒写人生悲剧性感受的重要方式。随着古代叙事文学观念的逐步成熟,剧作家对人生苦痛的主体性宣泄逐渐转化为客体化表达,这种客体化表达以悲剧性境遇的营造为其突出标志,具体通过叙述模式... 写意抒情的创作原则使悲情苦境成为中国古代戏曲抒写人生悲剧性感受的重要方式。随着古代叙事文学观念的逐步成熟,剧作家对人生苦痛的主体性宣泄逐渐转化为客体化表达,这种客体化表达以悲剧性境遇的营造为其突出标志,具体通过叙述模式、悲剧性冲突以及悲剧主体等方面的变化来完成。剧作家观照和抒写人生苦痛方式的悄然变化,标志着悲剧意识在戏曲文学中的成熟,推动了戏曲悲剧杰作的诞生,同时表明戏曲作为叙事文学的本质规律开始得到了承认和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戏曲 悲情苦境 悲剧性境遇 抒写方式
下载PDF
从悲情苦境到悲剧性境遇的营造——古代戏曲抒写人生苦痛方式的演变及其意义
2
作者 杨再红 《兰州学刊》 CSSCI 2008年第11期192-194,共3页
写意抒情的创作原则使悲情苦境成为我国古代戏曲抒写人生悲剧性感受的重要方式。随着古代叙事文学观念的逐步成熟,剧作家对人生苦痛的主体性宣泄逐渐转化为客体化表达,这种客体化表达以悲剧性境遇的营造为突出标志,具体是通过叙述模式... 写意抒情的创作原则使悲情苦境成为我国古代戏曲抒写人生悲剧性感受的重要方式。随着古代叙事文学观念的逐步成熟,剧作家对人生苦痛的主体性宣泄逐渐转化为客体化表达,这种客体化表达以悲剧性境遇的营造为突出标志,具体是通过叙述模式、悲剧性冲突以及悲剧主体等方面的变化来完成。文人剧作家观照和抒写人生苦痛方式的悄然变化,标志着悲剧意识在戏曲文学中的成熟,推动了戏曲悲剧杰作的诞生,同时表明戏曲作为叙事文学的本质规律开始得到了承认和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戏曲 悲情苦境 悲剧性境遇 抒写方式
下载PDF
文学描写与服饰文化 被引量:5
3
作者 孙疏影 《培训与研究(湖北教育学院学报)》 2002年第6期20-21,共2页
服饰文化是在一定的政治经济条件下形成的,是社会生活的外在形式。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文学的肖像描写包括服饰描写,能较好地传达作者的思想意图,与作品主题、人物性格、命运有着紧密的联系,是表现主题及人物命运性格的较重要的方法... 服饰文化是在一定的政治经济条件下形成的,是社会生活的外在形式。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文学的肖像描写包括服饰描写,能较好地传达作者的思想意图,与作品主题、人物性格、命运有着紧密的联系,是表现主题及人物命运性格的较重要的方法。反之,文学作品的服饰描写又很好地体现了社会的服饰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描写 服饰文化 社会生活 人物性格 抒写方式 主题 中国
下载PDF
让散文教学充满诗意 被引量:2
4
作者 汪彦 《新课程研究(下旬)》 2010年第4期185-186,共2页
提到散文教学,不少语文教师都觉得这是语文教学中不易驾驭的文体。教授那些随物赋形、感情炽烈、诗意浓郁、文质兼美的散文,只停留在文章的写作技巧、情感抒写方式的分析,或只停留在领悟作家的语言特色、修辞风格的使用上是不够的。... 提到散文教学,不少语文教师都觉得这是语文教学中不易驾驭的文体。教授那些随物赋形、感情炽烈、诗意浓郁、文质兼美的散文,只停留在文章的写作技巧、情感抒写方式的分析,或只停留在领悟作家的语言特色、修辞风格的使用上是不够的。但如何教好散文呢?特级教师高万祥说:“追求语文的诗意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文教学 诗意 语文教学 语文教师 随物赋形 写作技巧 抒写方式 语言特色
下载PDF
诗的本质、策略及非虚构性
5
作者 张曙光 《中外诗歌研究》 2011年第4期35-36,共2页
小说的本质在于叙事,而诗歌的本质在于抒情。前者可以划归到叙事类文体,而后者则为抒情一类(史诗和叙事诗兼有二者的特性,则当别论)。虚构是就情节而言,叙事类文体可以虚构,而抒情类文体却难以用虚构来加以概括。 在一些人看来... 小说的本质在于叙事,而诗歌的本质在于抒情。前者可以划归到叙事类文体,而后者则为抒情一类(史诗和叙事诗兼有二者的特性,则当别论)。虚构是就情节而言,叙事类文体可以虚构,而抒情类文体却难以用虚构来加以概括。 在一些人看来,现代诗注重的不再是抒情,而是经验或按一些人所说也包含着智性,其实在二者中仍然包含着情感因素,不同的只是抒写方式的改变。我们在说诗歌的本质在于抒情的同时也应看到在抒情上也确实存在或可以存在着不同的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的本质 非虚构性 叙事诗 情感因素 抒写方式 抒情 文体 现代诗
下载PDF
青山妩媚,借我成诗
6
作者 王单单 《诗刊》 2024年第6期105-105,共1页
这组诗歌,不少以自然山水作为创作对象,皆是采风之后的结果。但这并不意味着,我放弃了“以人为本”的诗歌美学追求。我只是改变了抒写方式,从一种以“我”作为散射点的外扩式写作,反转过来,以身体为中心的外围景观物象人手,让“诗”凭... 这组诗歌,不少以自然山水作为创作对象,皆是采风之后的结果。但这并不意味着,我放弃了“以人为本”的诗歌美学追求。我只是改变了抒写方式,从一种以“我”作为散射点的外扩式写作,反转过来,以身体为中心的外围景观物象人手,让“诗”凭借它们朝着“我”的方向内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美学 创作对象 抒写方式 自然山水 散射点 以人为本
原文传递
略论宋代院画之“形似”
7
作者 傅吉鸿 《美术观察》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17-117,共1页
在以"逸笔草草"、"不似之似"为抒写方式和审美取向的文人画之前,绘画原是注重"形似"的。早在《尔雅》中就有"画,形也"之论,至南朝宗炳《画山水序》讲"以形写形",顾恺之的"以形写神”论,谢赫的“六法论”更进一步提出“应物... 在以"逸笔草草"、"不似之似"为抒写方式和审美取向的文人画之前,绘画原是注重"形似"的。早在《尔雅》中就有"画,形也"之论,至南朝宗炳《画山水序》讲"以形写形",顾恺之的"以形写神”论,谢赫的“六法论”更进一步提出“应物象形”的法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似 宋代 《画山水序》 “应物象形” 审美取向 抒写方式 不似之似 《尔雅》
原文传递
浅析铁凝笔下的女性形象
8
作者 黄丽 《芒种(下半月)》 2015年第3期3-4,共2页
铁凝,河北赵县人,被誉为当代中国文坛的美女作家,她是"文革"中成长起来的一代作家。目前学术界,已经有很多从不同角度研究铁凝的文章,如从审美、男权主义、人性的角度等深刻解读铁凝的小说。关于铁凝笔下的女性形象分析的文章也发表... 铁凝,河北赵县人,被誉为当代中国文坛的美女作家,她是"文革"中成长起来的一代作家。目前学术界,已经有很多从不同角度研究铁凝的文章,如从审美、男权主义、人性的角度等深刻解读铁凝的小说。关于铁凝笔下的女性形象分析的文章也发表了很多,研究得也很全面透彻,本文就不再赘述。笔者拟从铁凝笔下女性形象的抒写方式和女性形象存在的意义这样两个全新的角度对铁凝小说进行深刻剖析,以此来还原铁凝真实的女性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凝 女性形象 抒写方式 存在意义
原文传递
论“新历史”思潮影响下“新生代”军旅文学的战争想象
9
作者 王冰冰 《创作评谭》 2020年第6期48-51,共4页
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写实"与"新历史"这两股强劲的文学思潮彻底改变了文坛的风貌,对军旅文学也产生了持续且深刻的影响。据傅逸尘的考察,21世纪之后的军旅文学在对当代现实题材的处理上基本上延续了"新写实... 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写实"与"新历史"这两股强劲的文学思潮彻底改变了文坛的风貌,对军旅文学也产生了持续且深刻的影响。据傅逸尘的考察,21世纪之后的军旅文学在对当代现实题材的处理上基本上延续了"新写实"的美学风格,而在对历史战争的书写方面,则大多沿用"新历史主义"的抒写方式建构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军旅文学 新写实 新历史主义 文学思潮 思潮影响 抒写方式 20世纪90年代以来 书写方面
原文传递
新中国创造的美的传奇
10
作者 蒋登科 《诗刊》 2019年第11期4-4,共1页
冯至先生的这首诗创作于1956年8月17日,作为组诗《西北诗钞》之一,刊发于1957年1月出版的《诗刊》创刊号,是诗人冯至率团赴西北途中,与同是诗人作家的徐迟“偶然相逢”的寄赠之作。诗篇写的主要是诗人对新中国变化发展的喜悦,但是,和当... 冯至先生的这首诗创作于1956年8月17日,作为组诗《西北诗钞》之一,刊发于1957年1月出版的《诗刊》创刊号,是诗人冯至率团赴西北途中,与同是诗人作家的徐迟“偶然相逢”的寄赠之作。诗篇写的主要是诗人对新中国变化发展的喜悦,但是,和当时的其他一些诗人的写法不同,冯至在一定程度上延续了他过去那种智性、克制的抒写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中国 传奇 《诗刊》 抒写方式 诗创作 诗人 冯至 创刊号
原文传递
墨彩泼洒北国情——记画家白海
11
作者 姜宏 《艺术市场》 2003年第8期102-103,共2页
郑旭庆的作品阐述了个性即美,美必需赋予个性化语言创造的关系。纪晓峰则用灵动的画笔让心灵图像在感悟中飞舞,一个女性率真的才情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而王国栋则用后学院派的抒写方式,表达人物朴实的精神自我。作为1940年出生的白海,... 郑旭庆的作品阐述了个性即美,美必需赋予个性化语言创造的关系。纪晓峰则用灵动的画笔让心灵图像在感悟中飞舞,一个女性率真的才情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而王国栋则用后学院派的抒写方式,表达人物朴实的精神自我。作为1940年出生的白海,已不再是什么新人,可其作品却推陈出新,颇有新意。身为工程师的白海,用一个科技工作者的眼光,审视艺术发现美的规律,对美的形式加以创新,师法古人,又不拟古人。在茫茫艺海中,发现了属于自己的领地——艺术的创新白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工作者 工程师 学术 新人 白海 博览会 作品 抒写方式 精神自我 艺术发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