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善待生命:王学忠诗歌的抒情伦理与生命境界 被引量:1
1
作者 陈学祖 《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4期82-85,共4页
王学忠诗歌精神和伦理价值观念的核心是悲天悯人,这种情怀成为其诗歌创作的根本出发点,凝聚成诗歌抒情主体的历史使命感和现实承担精神。这种生命精神的抒写,一方面是通过直接张扬人的不屈的生命意志,往往把人类灾难放在城乡对比中进行... 王学忠诗歌精神和伦理价值观念的核心是悲天悯人,这种情怀成为其诗歌创作的根本出发点,凝聚成诗歌抒情主体的历史使命感和现实承担精神。这种生命精神的抒写,一方面是通过直接张扬人的不屈的生命意志,往往把人类灾难放在城乡对比中进行揭示,从而更能显现出时代巨变中的人性裂变的痕迹及其根由;另一方面,通过对于自然生命状态的抒写,寻找到这种坚强不屈的生命意志的对应物。王学忠诗歌最值得称道之处,恰恰在于他以“善待生命”这一价值立场来看待自然、社会及其身边发生的一切事情,表现出一种“生命本位主义”的伦理倾向和道德情怀。对于诗歌到底树立怎样的抒情伦理和生命精神的问题,王学忠用他蘸满热情和同情的笔,写下了许许多多的诗作,给予了自己独特的回答。暂且不论王学忠诗歌艺术本身的价值如何,仅就其诗歌对于抒情伦理和生命境界的建构与开拓而言,已足以彰显其诗歌在当代诗坛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 抒情伦理 生命境界
下载PDF
善待生命:王学忠诗歌的抒情伦理与生命境界
2
作者 陈学祖 《当代文坛》 CSSCI 2005年第6期105-107,共3页
关键词 王学忠 诗歌 抒情伦理 中国 当代文学研究 生命意识
下载PDF
底层焦虑与抒情伦理——以王学忠的诗歌创作为例 被引量:4
3
作者 江腊生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38-143,共6页
"底层写作"从提出开始,就一直渗透着某些社会学的研究思维,甚至带着明确的社会学倾向。这类写作在呈现一个真切的底层生活世界时,原生态地表现了底层民众在前所未有的高速现代化进程中产生的焦虑体验,却往往忽视和遮蔽了底层... "底层写作"从提出开始,就一直渗透着某些社会学的研究思维,甚至带着明确的社会学倾向。这类写作在呈现一个真切的底层生活世界时,原生态地表现了底层民众在前所未有的高速现代化进程中产生的焦虑体验,却往往忽视和遮蔽了底层民众作为个体在特定的社会历史时期产生的阵痛感、错位感和一定的愉悦感。因此,切近当下特定语境下的文化焦虑形态,分析和思考他们的艰难与困顿、努力与追求,对于把握底层写作的精神世界和叙事伦理具有一定的文学实践意义。本文以王学忠的诗歌创作为例,探讨当下底层写作表现出来的精神焦虑与抒情伦理,并分析其诗歌美学的得失与尴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焦虑 诗歌创作 抒情伦理 王学 底层写作 底层民众 精神世界 现代化进程
原文传递
抒情视域下的鲁迅创制及再解读 被引量:1
4
作者 王路 朱崇科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4-116,共13页
鲁迅弃医从文与周作人联袂投身于改造精神的文化事业,正是看中了文艺作品感染人心的情感力量,可谓一种“以情觉世”的文学观。从呼唤“摩罗诗人”到关注生命存在、求取个体意志,再到自身韧性的“绝望抗战”,鲁迅的“情”与“抒情”关联... 鲁迅弃医从文与周作人联袂投身于改造精神的文化事业,正是看中了文艺作品感染人心的情感力量,可谓一种“以情觉世”的文学观。从呼唤“摩罗诗人”到关注生命存在、求取个体意志,再到自身韧性的“绝望抗战”,鲁迅的“情”与“抒情”关联着他对艺术客观性的追求,显现在作品中即是一种超越主观经验的有效性,是现代抒情的伦理承担。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奠基人的鲁迅,他的抒情不仅内含细微精致的文艺审美运思,也与抒情传统的现代形态论题深切关联,是现代抒情传统寻根的重要通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抒情传统 情感 抒情伦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