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林觉民《与妻书》的抒情机制研究
1
作者 陈浩天 《世界文学研究》 2024年第3期169-175,共7页
《与妻书》是烈士林觉民写给妻子的绝笔,“以情动人”是其得以产生广泛而深远的艺术影响力的重要原因。从《与妻书》的抒情机制来看,文体形式、抒情脉络和语言表达都对其抒情效果有着重要影响。《与妻书》借用书信在文体形式上的封闭性... 《与妻书》是烈士林觉民写给妻子的绝笔,“以情动人”是其得以产生广泛而深远的艺术影响力的重要原因。从《与妻书》的抒情机制来看,文体形式、抒情脉络和语言表达都对其抒情效果有着重要影响。《与妻书》借用书信在文体形式上的封闭性,建构起了一个私密的抒情空间。在这一抒情空间中,抒情对象相对聚焦,其情感表达也更为深刻、细腻;个人之情与家国之志的矛盾使得全文的抒情结构充满了张力,而家国天下的豪情与个人情爱的融合,也使得文本在主题上更显崇高与深刻;在语言表达上,无论是长句的运用、言说视角的切换,还是对传统诗学的借鉴,都有效强化了书信的艺术感染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觉民 《与妻书》 抒情机制
下载PDF
抒情机制的确立与抒情散文的兴盛——“十七年时期”散文现象浅论 被引量:6
2
作者 梁向阳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6期53-57,共5页
新中国成立后,在国家制度上确立抒情机制,表现为对新生活、新制度的歌颂,这样导致与社会风尚关系密切的散文丧失了自由言语的空间,形式上由叙事向抒情的转型,并在艺术形式上走向“诗化”,从而出现了固定的理论与表现模式。
关键词 “十七年时期” 抒情机制 抒情散文 散文现象
下载PDF
“诗”在东晋与“东晋”的诗
3
作者 王澧华 《中国韵文学刊》 2009年第4期9-14,共6页
"诗"在东晋分析"中古文学在东晋的历史命运","东晋"的诗阐释"东晋文学在中古的历史地位"。两晋之际,缘情派已往,赏意派方兴,浮竞心消沉,逍遥游盛行,体现在行文风格上,那便是"绮靡"... "诗"在东晋分析"中古文学在东晋的历史命运","东晋"的诗阐释"东晋文学在中古的历史地位"。两晋之际,缘情派已往,赏意派方兴,浮竞心消沉,逍遥游盛行,体现在行文风格上,那便是"绮靡"风光不再,而代之以"忘言"的甚嚣尘上,因此"诗"在东晋,重"理"而轻"文"。然而,若论"东晋"的诗,从文学的创作机制、阅读的趣味诉求与文学发展的实际进程而言,"赏意忘言"是"缘情绮靡"的必要补充与支撑。至于"赏意忘言"对后世文学发展的正面意义,便是陶渊明体与谢灵运体的问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缘情绮靡 赏意忘言 抒情机制 阅读趣味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