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减压术后手灵活性变化的时间规律
1
作者 廖天颖 梁国彦 +2 位作者 叶勇裕 陈俊颖 昌耘冰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130-1134,共5页
目的:探讨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SM)患者行减压手术后1年手灵活性变化的时间规律,构建预测术后手灵活性的模型并对其加以验证。方法:前瞻性纳入2021年10月~2022年10月于我院就诊的136例成年CSM患者,男性70例,... 目的:探讨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SM)患者行减压手术后1年手灵活性变化的时间规律,构建预测术后手灵活性的模型并对其加以验证。方法:前瞻性纳入2021年10月~2022年10月于我院就诊的136例成年CSM患者,男性70例,女性66例,年龄56.37±11.12岁。分别在减压术前、术后6个月及12个月时评估十秒抓握试验结果、改良日本骨科协会(the modified 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mJOA)上肢运动功能(mJOA上肢运动功能)得分和JOA颈椎病评估问卷(JOA Cervical Myelopathy Evaluation Questionnaire,JOACMEQ)上肢功能得分。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各参数随时间的变化情况来研究CSM患者手功能变化的时间规律。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查影响手灵活性的潜在危险因子并构建预后模型。模型的诊断效能由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和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衡量。结果:在术后6个月时,患者的mJOA得分由术前的13.09±2.42分提升至16.64±1.42分、mJOA上肢运动功能得分由术前的3.90±0.89分提升至4.77±0.48分、JOACMEQ上肢功能得分由术前的76.97±19.30分提升至90.45±14.70分,十秒抓握次数由术前的14.41±3.14次增加至18.16±4.63次(P值均<0.001);在术后12个月时,患者的十秒抓握次数进一步提升至20.00±5.25次(P=0.038),而各主观评分则未见显著变化。术前十秒抓握次数、年龄和吸烟史是术后1年手灵活性受损的独立危险因子。ROC曲线分析验证了由这三个变量构建的预测模型,其AUC为0.780(95%置信区间=0.665~0.894)。结论:衡量CSM患者手功能的主观指标在术后6个月会趋于稳定,而客观指标在1年内都有显著改善。根据患者术前十秒抓握次数、年龄和吸烟史,可预估患者1年后十秒抓握次数的恢复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手灵活性 患者报告的结局指标 十秒抓握试验 预测模型
下载PDF
基于手部动作分析的防割手套分区设计 被引量:1
2
作者 唐虹 陈苹 +1 位作者 严雪峰 丁嘉炜 《针织工业》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3-26,共4页
为研究防割手套分区方式,自制压力检测手套,选取手部16个代表性压力采集点,测量手部抓握时16个采集点压力值,通过分析手部抓握动作对防割手套进行功能分区。结果表明,手部抓握过程分为3个阶段,其受力均遵循先上升后下降规律;性别对手套... 为研究防割手套分区方式,自制压力检测手套,选取手部16个代表性压力采集点,测量手部抓握时16个采集点压力值,通过分析手部抓握动作对防割手套进行功能分区。结果表明,手部抓握过程分为3个阶段,其受力均遵循先上升后下降规律;性别对手套分区设计基本无影响;根据压力分布将采集点分4大类并对防割手套进行分区设计,给出防割手套设计建议,不同区域采取不同防护方法,提高防割手套效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割手套 压力测量 抓握试验 手套分区设计 手部动作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